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350.25KB ,
资源ID:87937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7937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1、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第 七单元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简析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主要包括课文古诗两首、望月、灰椋鸟、水、作文7、练习7 和学和做。古诗两首培养学生借助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望月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灰椋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水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

2、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结合具体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观察夜空,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5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6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课时安排课题 课 时 数 起止日期 备 注 24. 古诗两首26.3-6.425. 望 月26.4-6.526. 灰椋鸟26.6-6.727. 水26.7-6.8习作726.8-6.9 练习736.13-6.14学和做26.14 No:0课题:24、古诗两首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3、 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疾雨变幻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2介绍背景。欣赏范读。二、初读指导。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3)自读古诗,读正确。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

4、诗情。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堂交流。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3明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4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

5、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个性化调整 No:002课题:24、古诗两首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2揭题。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

6、、自主学习古诗。1、自读古诗,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2、补充:(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再次学习交流。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指导背诵。四、深入研究学习。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

7、林子方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两句议论,两句写景。)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五、作业设计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2、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3、朗诵并背诵古诗。个性化调整No:0课题:25、望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

8、句子的意思。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交流积累: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2、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顺读通课文,理解部分词语。(2)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

9、示注意点。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思考:课文单写月亮吗?除写赏月外还写什么?2、指导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四、学习第一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2、学生交流。引导:月光下江景太美、美丽如画。3、这画上有那些景物、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把它画出来?4、出示图画,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五、指导书写。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2、用钢笔描红。个性化调整 No:0课题:25、望月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

10、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过程: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1、学生练习。2、读词语。二、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二)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这特点?交流。(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愉快的事情。)2、质疑:“是月亮

11、把我叫醒了。”月亮怎么会把我叫醒呢?3、分角色朗读课文。4、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解释。(2)教师点拨理解。5、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6、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鼓励积累。7、出示句子、引入情境:“和月光一起的气氛中。”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8、小结。(三)、学习第三段。1、过渡: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2、学生自由读课文。3、讨论交流。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他瞪大眼睛小月亮闪闪发光。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

12、的童话故事。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细细品读。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三、学习第四段。1、齐读课文。2、播放录音,展开想象。师: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学生闭目遐思、幻想。)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四、指导背诵课文。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五、作业设计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背诵课文。2、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个性化调整 No:0课题: 26、灰椋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13、课文3至5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5、灰椋鸟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二、自读课文。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自读课文,找出灰

14、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4、齐读第1、2自然段。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个性化调整 No:0课题:26、灰椋鸟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

15、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讲读第二段。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讨论: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3、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4、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5、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1)默读思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这顺序体现在哪些词上?( “一开始” “几分钟”。 “一小群一小群” “先回来的鸟”)(2)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个词,准确地描绘了当时的气势?“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

16、”画出描写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6、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1)指名读。(2)“树林内外,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7、指导背诵第二段。二、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2、出示“我”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的壮观场面呢?(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三、总结课文。1、

17、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2)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3)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2、朗读课文。四、作业设计写几则保护益鸟的公益用语。个性化调整 No:0课题: 27、水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

18、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教学过程: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而这篇课文又是写“水”的什么?2、浏览课文,交流:本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贵的?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1、学习第一段。(1)“珍惜”

19、是什么意思?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或者是说水缺乏)的句子。(2)交流、逐句引导理解。我们一个村子的人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3)再读全段,反复感受水的缺乏,体会水的珍贵。2、学习第二段。(1)默读该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哪些句子描写出那里因缺水而过得很苦。(2)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着重理解:“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只有在下雨日子里洗上一回澡。”“在雨中奔跑踊跃吃来自天空的水。”(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为什

20、么会这样呢?)(4)学习“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5)朗读体会。四、小结个性化调整No:00 课题:27、水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课文具体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生动的描述。2、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及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读课文,你从哪里地方感受到这儿的“苦”?2、交流。重点研究:“母亲用一把大

21、锁锁住了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齐读这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2、用“”标出第四自然段中妈妈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思考:如果你是四兄弟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能读一读吗?3、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三、学习第六自然段。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是什么意思?2、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缺水,而“饿”表现出极度的缺水。)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五、总

22、结、拓展延伸。1、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这样更能深刻体会到水的珍贵。)2、简介、交流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3、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珍惜水资源?六、作业设计1、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个性化调整No:0课题:习作7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晴朗的夜空,远

23、眺皎洁的月亮或闪烁的星星,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感受。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激活储备,引发学生奇特的幻想,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晴朗的夜空,无边无际,神奇美丽。当你留心观察的时候,会见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月圆月缺、群星闪烁、流星飞逝、银河灿烂我们不禁沉醉其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这神秘的夜空探索、遨游。(出示课题:星月遐想) 二、欣赏品味,感受妙趣 1、出示:(1)月亮像天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24、,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一轮新月好像一朵白色的梨花,宁静的开放在浅蓝色的空中。 (3)弯弯的月牙吐洒着清辉,月光洒落在四周,似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月光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比较朗读,体会这几句话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小结:面对广阔无垠而又变幻莫测的夜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景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三、展开想象,交流感受 1、师:面对璀璨的星空和迷人的月色,相信你在欣赏时定会产生产生许多奇特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2、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

25、、学习课本范文,指导写法。 师:段立男同学看着迷人的月色,产生了这样奇特的想法:(投影出示:月牙是花瓶,星星是花朵),接着他又想花瓶是谁的呢?后来为什么花瓶越来越满,而花朵越来越少呢?于是,他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写下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银河将牛郎与织女分开了,月牙儿是牛郎献给织女的花瓶,牛郎每天晚上都要采一些花朵插进花瓶中,而繁星就是夜空中开放的花朵。渐渐地,夜空中的“花朵”越来越少,“花瓶”里却越来越满。于是,星星变得稀了,月牙成了圆月。王母娘娘知道了,非常恼火,打翻了花瓶。花瓶倾倒,花朵撒落花瓶又逐渐恢复到原先的形状。这样的事每月都在发生 (1)自由读一读这两个片段,体会有何不同的

26、感受。 (2)交流:你比较喜欢哪个片段,为什么? 教师小结板书:内容具体,想象奇特、合理。 2教师下水文展示,揭示方法。 教师小结板书:联系生活、真情实感。 五、激发想象,真情表达 师:现在,你头脑中一定也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是神秘的仙境,还是动人的故事?赶紧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相信你的文章一定能打动人!写好后别忘给习作定个题目。 六、作中指导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个别指导。 七、作后指导 1、欣赏评点佳作,进行二次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展示、评点典型的修改范例,进一步指导写法。个性化调整No:0课题:评讲习作7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让学

27、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方法及要求: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知道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与错误,进一步纠正,完善。教学重难点: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教学过程:一、回顾作文要求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文7的习作要求。指名说2、小结:对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进行美妙的遐想。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总体情况分析。本次习作,多说同学按要求完成习作,也有不少同学写的并不理想,主要是想象不很合理或内容不够具体。

28、成绩统计:优秀人数:12人良好人数:13人及格人数:4人三、 习作成功之处,师生共同评讲。 1、出示习作(林秋雨),让该文作者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2、学生评讲,教室加以鼓励、肯定、引导,并板书主要优点,例如:内容具体,想象合理等。 3、小结:林秋雨同学的习作确实不错,对眺皎洁的月亮,进行美妙的遐想,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4、继续展示成功之处,其他同学点评。 5、小结:实际上每个同学的文章都有精彩之处、得意这笔,下面就请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四、 修改不足之处。 1、出示例文:想象不够丰富合理的文章。 2、指名读这篇文章,小

29、组讨论:怎样把这篇文章写得更吸引人。 3、各组交流修改意见。 五、动笔修改自己的作文。 1、启发谈话:经过刚才的交流,互相启发,大家一定发现了别的同学写得更好的地方,现在我们就来取长补短,修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2、修改自己的习作。 反馈修改情况,教师总结指导。 六、现在谁想让大家欣赏一下你修改后最满意的地方? 1、读修改后的习作片段。 2、总结谈话:我非常欣赏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课余时间你们还可以继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所写的人听。七、评后练习。1、认真阅读领悟教师的批阅意见。2、再一次进行明确修改。 3、订正错别字。 个性化调整No:0课题:练习7教学目标:1、知道书信交流中要注意用语得体,理解并运用一些书面交际客套语,增强表达能力。2、诵读与积累。3、写好钢笔字,注意笔画入体,字形端正,行款整齐。4、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5、写好毛笔字。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