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171.14KB ,
资源ID:880217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8021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文题目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文题目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docx

1、论文题目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论文题目: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 要技工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广东技工教育担负着为广东省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自1998年“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在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出现以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口号。10年来,此项工作进展如何?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本论文通过广泛收集各类文献资料

2、,在文献综述中,对“双师型”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及探讨。从广东省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师队伍结构、教师培训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广东省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对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用比较的方法从国内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成功经验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提出了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以及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关键词: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Title: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Guangd

3、ong technical schools double competency Teaching Staffs Building ABSTRACTTechn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ent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aim is to train technician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enterprises .Guangdong technical edu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bringing up high quality la

4、borers for the province. Whil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laborers need to construct a high quality teaching staffs.Since the concept of double competency teachers appeared on the opinions ab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facing to the 21st century set by the former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tte

5、e in1998,the building of double competency teaching staffs becam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ers staff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uring these ten years, whats going on about this job? and whats matter we have encounter? Both are what we concerned.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r

6、esearch of the theory about double competency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phases and connotation of double competency teacher. Second,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staffs of Guangdongs technical schools from the structure, building history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double competency

7、 teaching,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double competency teaching staffs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ry to point out the strategy on the building of double competency teaching staffs in GD,The specific channel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of the building of double competency teaching staffs, also put forwa

8、rd some personal introduction and viewpoints.Key Words: Guangdong technical schools, double competency teachers,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s , the countermeasures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目录第一章 导论(1)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第二节 研究综述(2)第三节 研究方法. .(7)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8)第二章 广东省技工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问题(9)第一节 广东省技工学校教师队

9、伍的发展. (9)第二节 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10)第三节 现存问题根源探悉. .(20)第三章 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经验.(26)第一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26)第二节 国外的经验及启示.(28)第三节 国内其他地区的经验与启示(33)第四章 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37)第一节 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37)第二节 地方政府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为(39)第三节 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举措(42)第四节 企业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48)结束语 .(51)参考文献(52

10、)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技术教育、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构成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技工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国家总的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负责具体工作组织和管理。技工学校目前担负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大任务。其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与教育部门主管的中专、职中有较大的区别,中专重理论知识教育,培养目标是干部或管理型人才。技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的专业设置是以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体现出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技术适应性;其教

11、学内容体系设计是以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彼此独立设置,既自成体系,又有机结合;其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进行;有独特的课程开发体系与建设目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广东省技工学校创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它的发展道路一直紧紧地伴随着我国和本省政治、经济的脉搏而起伏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省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我省在原有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产业、技术、就业、劳动力及教育结构等逐步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要求的方向转变;企业日益把目光集中在争取高素质劳动者为其服务上,这就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我省技工学

12、校教育的全面发展。进入90年代后,我省技工教育经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发展迅猛,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学校数量持续增加,学生规模急剧增长,办学条件日趋充实,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显著提高,从而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到2006年底为止,广东省有技工学校202所,其中国家级重点技校41所,高级技校29所。在校生数达到38万人,校均规模从2003年的1285人增加到2006年的1881人,增长46.4%。仅2006年,全省技校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达25577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1%。随着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据统

13、计,至2007年第一季度,全省劳动力需求中对求职者的技术技能等级的需求为129.27万人,而具有技能等级的求职者数量仅为54.08万,缺口75.19万人,为广东技工教育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另外,2006年我省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两个重要文件,广东省技工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人才的培养靠教师,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技工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生产一线解决有关技术方面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并具有开发新项目,技术攻关以及从事科研、技术服务的能力。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师既应是

14、专业理论方面的名师,又应是生产实践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任。原国家教委1998年正式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旨在提高职教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技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技工技术教育在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技工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选择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是因为技工教育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要主动建立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培养适合地方的+应用技术人才,在分

15、析技工教育中的相关问题时,就不能脱离区域这个背景。而且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就该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技工教育发展的地位而言也是必要的。另外本人有多年在广东省技工学校工作的经历,个人工作的性质和兴趣为研究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节 研究综述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研究1、有关“双师型”教师的政策变化由于“双师型”教师本身是个政策的产物,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概念的政策变化做综述。“双师型”教师概念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概念的提出。职业教育中对教师的“双师型”要求最早出现于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但成熟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1996年,原国家教委在中

16、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等,对教师的资格、职责等作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此后,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代表的一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性研究,1997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行“双证书”制(既有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又有技术等级证书),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教学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标志着我国在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原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

17、概念。此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各职业学校的重要课题之一,培养“双证书”职教师资己成为职业学校的共识。这一阶段虽然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但是对其具体涵义,各文件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第二阶段,内涵发展阶段。2000年1月17日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指出:“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丰富实践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该意见 附则

18、二,师资队伍管理中指出,“要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业务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也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200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的通知(教发200441号),“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此阶段,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中都会提及“双师型”教师,注重了对“双师型”专任教师数量的要求,并开始探索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如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

19、实践操作能力,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做为兼职教师,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任教。但是并没有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评价标准。第三阶段,标准的明确。2000年3月2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专题调研的通知(高教司函200036号),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工作,其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便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的建议。该通知首次提出“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指出:“具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不含公共课教师,工科类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具有两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能指导本专业的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持(或主要参与)

20、两项工种项目研究、开发工作,或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实验室改造项目,有两篇校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科技论文。其他类参照上述条件统计。”2000年9月14日教育部关于启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通知(教发2000168号)“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专任与兼任相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一阶段,概念上出现由“双师型”向“双师素质”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对于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一方面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期,师资队伍本身的素质的限制,短时间难以达到“双师型”的标准。于是这一阶段的文件在概念上开始出现变化,对于教师个体上出现个体标准的下移,强调“

21、双师素质”,对于教师队伍则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第四阶段,趋于完善期。2004年4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中明确提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己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

22、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006年12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

23、合素质与教学能力。”还出台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等文件,发挥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获得“双师”素质证书。在之后的文件中也一直强调专业教师可申请第二专业技术资格、可取得证书。而且这一时期还侧重于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保障措施,比如,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对“双师素质”教师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优待。2、专家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自1997年到2002年的六年间,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献探讨可以说是热火朝天。诸多专家,在各自不同的

24、角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标准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双证”即“双师”。它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为判断标准。比如有的研究者认为鉴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是:是否具有双师资格证书(应智国)。“从本质上说双师型教师属高职专业教师,应具备相当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相应的行业知识和技能。从形式上看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理论教师资格证和技能等级证”(刘祥)。但是有的研究者认为“双证”不一定是“双师”,因为我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若一味强调证书,会误导教师为拿证而无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姚贵平、李利)。二是“双职称”即“双师”。这种

25、观点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又获得本专业中级(或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如工程师)或专业技能等级的教师。如“教师工程师”或者“教师会计师”等等,即教师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职称(卓维松、陈铁军、朱晓妹、杨旺才)。三是“双能”说(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认为“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教师与工程师(技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双师型”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韦玉轩)。四是“双素质”即“双师”。认为从教师个体来看,只要具备了相应的素质,即专业课教师既具备了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

26、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步向教师一工程师、教师一技师等复合方向发展(陈周钦、李明惠)。五是“双来源”即“双师”。这种观点是从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上强调“双师”主要是指“双来源”的教师,即一方面既有专职教师,另一方面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但是过于强调整体忽略个体的提法,容易造成专业指导教师与专业理论教师分割。通过以上对“双师型”教师的政策和专家评述的分析,可以发现,所谓“双师型”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来说,“双师型”教师

27、的内涵是指除了要具备规定的教师任职资格外,还要突出以下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即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具备比较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具有现场教学和现场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即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育技术。教科研能力,即了解国内外专业发展基本情况,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研究成果能指导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组织协调能力,即具备与企业、行业的从业人员交流沟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能力。管理和职业指导能力,即能承担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具有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能力,较强的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创新能力,即善于

28、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本论文中的“双师型”正是基于这两层涵义进行研究的。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教师个体的建设,主要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入手,界定他们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二是从教师整体入手,通常论述“双师型”教师应保持怎样的结构或状态(余群英)。三是从理论上入手,阐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如: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他们还认为“双师型”教

29、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平衡、学历层次低、培训滞后等问题(唐锡海)。对于“双师型”教师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措施和建议:一是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培训现有教师,引进“双师”人才,聘请兼职教师等(王文龙、刘爱群)。二是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应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等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向“双师型”转化(王荣成、丁训言、伍学雷、梁承忠)。三是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在于建立健全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出台独立的

30、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要把技能考核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的主要指标,适当降低学术要求(淘书中)。综上所述,就目前研究来看,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已经从标准的认定深入到素质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和途径,肯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证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可行性。这些研究成果对笔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本论文涉及对已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文献的分析、对国内外关于“双师型”师资研究的阐述,及对广东省技工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存在问题的研究,在研究的不同阶段,本论文分别采用如下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劳动部相关文件进行广泛的收集,从图书馆和电子期刊上检索和搜寻大量有关职业教育、师资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图书及文章,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把握,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以发现目前研究出现的问题。二是调查法。本课题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法,对广东省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数值上的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三是比较研究法。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广东省“双师型”教师队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