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30.13KB ,
资源ID:88039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8039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水的净化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水的净化教学设计.docx

1、九年级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化学教学设计作业 题目: 水的净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2016 年 06月 20日教学活动设计目录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基础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水的净化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题从身边的物质水出发,探讨一直被关注的水的净化问题。这部分内容以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起来。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重点学习的内容。本课题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生活用水的简单处理过程,判断健康水质的简单方法,掌握过滤操作,为后面粗盐的提纯打下扎实的基

2、础。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基础:1.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2、对于水质和水污染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生活中净化水的方法。 3.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还处于启蒙阶段。4、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过滤,但不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可能存在的障碍点:在本课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过滤操作中,学生容易违规操作,导致实验失败。解决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引导。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值观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3. 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的方法教学难点1、过滤的操作方法。2、硬水的软化方法。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多媒体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天然水、纯净水、井水、明矾、滤纸、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试管、胶头

4、滴管、肥皂水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第二部分 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教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一、新课导入二、新课教学三、总结自然界中的水(一)纯水的概念、自然界中水的组成(二)工业净水工业净水的主要过程(三)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沉淀的概念吸附的概念(四)过滤操作过滤的作用过滤装置过滤器的制作过滤装置的安装过滤实验操作要点(五)活性炭净水活性炭的作用原理(六)硬水和软水硬水和软水的检验课堂总结引言: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有关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他流落荒岛,只能从池塘中取得

5、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呢?展示:1.图片展示鲁滨逊得到的水。2.实物展示池塘中的水。提问:这杯水中有可能有哪些杂质?纯水有什么特点?小结: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和微生物。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讲述:由于种种原因,天然的水里混有泥沙、细菌和病毒等多种杂质通常不适合直接饮用。自来水厂为了得到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常常经过一系列的净化步骤,那么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呢?展示:工业净水流程图。提问:请同学们按顺序朗读工业净水流程。小结:工业净水流程是: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重点强调沉淀和过滤。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这杯污浊的水,静置

6、一段时间后,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讲述:静置这杯水的这个过程,在化学上叫“沉淀”,也就是自来水厂处理水的第一步。是净化程度最低的。提问:经过静置沉淀后,大颗粒杂质沉降下来,水中还悬浮有许多小颗粒杂质,如何让它们沉降呢? 请同学们联想刚学过的工业净水的步骤思考。讲述: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吸附沉淀法。其中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演示:演示静置沉淀法和明矾吸附沉淀法,并提醒同学们认真观察。指导:指导学生实验观察: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刚才加入明矾吸附后的这杯水并描述它的状态。提问:肯定同学答案。提问你同学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那种方法更好一些呢?讲述:在同学们想出的这些办法中,大家一致认为

7、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那我们来详细地学习一下过滤。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试验台上的实验仪器和课件上的图片,总结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这些仪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讲述:过滤器的制作。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和老师一起做。然后再教每一名同学。实验:实验需要用到的装置仪器已经确定了,我们知道仪器的组装遵循从下往上,从左向右的顺序。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仪器。指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点评,指正。演示:教师做过滤的演示实验。讲述:讲述并强调实验操作要点: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

8、的边缘。三靠: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棒下端要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指导: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提问:大部分组同学过滤后得到澄清的液体,但也有个别组同学得到的滤液是浑浊的,请大家帮他分析一下原因。如何解决?习题:1. 滤纸一定要和漏斗贴紧,不能留有气泡(为什么?)2.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为什么?)3. 过滤后的水是纯水吗?4. 过滤操作主要去除水中的什么杂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代替滤纸?漏斗?有哪些过滤的例子?(可引导学生固体间的缝隙小于不溶性杂质即可)小结:去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沉淀、吸附、过滤。展示: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家用净水器的净水装置。展示

9、活性炭净水的视频。小结: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有很大的表面积,而且炭粒中还有更细小的孔-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当这些气体(杂质)碰到毛细管就被吸附,起净化作用。提问:烧水的水壶里什么会有水垢呢?讲述: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水垢,说明水厂净化后的水(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不是纯水。水垢产生的原因是该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生成沉淀(水垢)。设问:那这些水垢怎么来的呢?其实是跟水质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软水和硬水。讲述: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

10、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实验:这一杯是煮沸后冷却的水、而另外一杯是前山河水。我们已经做好标记了,接下来同学们要注意:往这两杯水中加入相同滴数的肥皂水。(提问:为什么要加入等量的肥皂水?) 待会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讲述:肥皂遇硬水易起浮渣,不易起泡沫,而软水易起泡沫。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自然界中的水和纯水。 工业净水。 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过滤操作。活性炭净水。硬水和软水。习题:做课后习题。结合PPT上展示的故事情境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泥水不能直接饮用。不知道。/可以。/不可以。观察:认真观察图片和桌子上的水。回答:鲁滨逊取到的水和池塘的水中含有泥沙,植

11、物,小虫子。纯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关知识点的笔记。认真观察。大声朗读并记忆。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关知识点的笔记。回答: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比较清澈,下层水较污浊。认真听讲回答:可以用明矾吸附。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关知识点的笔记。认真观察观察到溶液上层变清澈。实验:自己动手做静置沉淀和明矾吸附沉淀实验并观察现象。回答: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过滤的方法更好一些。回答: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活动:小组讨论。通过每组代表展示和教授每名同学都学会制作过滤器。实验: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仪器装置。多数组组装正

12、确。观察:观察老师的操作步骤,认真记录实验操作要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三组组结果正常,二组较慢,一组过滤后液体仍浑浊回答:(1)滤纸破损;(2)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3)仪器不干净等。 此时,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回答:若有气泡,过滤的速度会比较慢。防止液体从漏斗边流出。不是。去除不溶性的杂质。回答:棉花、纱布、过滤网、渔网、大米、豌豆、玻璃弹珠、篓塞、等等。洗菜、淘米、网鱼、捞饺子、熬中药等。学生记笔记。观察认真观察。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关知识点的笔记。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关知识点的笔记。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关知识点的笔记。实验:回答:对

13、照实验 小组实验:分别往两个一次性杯中加入约等量的前山河水和煮沸过的水,再分别滴入等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观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回答问题,归纳出本节课的内容。认真练习,巩固新知。从熟悉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图片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天然水不能直接饮用的原因。了解工业净水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记忆,为接下来除去不溶性杂质的讲解打基础。突出本节课重点知识,强调沉淀和过滤。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激起兴趣,引入他们继续深入思

14、考。把明矾净水放在这里讲主要是想和自来水生产流程相一致。从实验入手,可以帮助学生对沉淀和明矾净水的认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掌握实验技能,并能体会实验乐趣。发挥学生语言智能,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迁移到课堂,以建构知识。给学生提供线索,一步步启发学生找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组装仪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前讲解注意事项,保证实验成功率,防止发生实验事故。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及时指出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印

15、象。通过习题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同学对过滤操作要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处处有化学,同时激发学生兴趣,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因为是实验课,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知识太零散。最后的总结有助于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化。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活性炭。讲解活性炭吸附原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了解贴近生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引入控制变量法。教师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重点,加深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

16、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四单元课题二水的净化一、自然界中的水和纯水。 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和微生物。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二、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沉淀、吸附、过滤三、过滤装置与操作一贴二低三靠四、活性炭净水。五、工业净水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六、硬水和软水。 第四部分 教学流程图开始图示说明: 开始结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多媒体教师活动 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演示实验第五部分 教学反思他人评价1.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分别展示,

17、让学生清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教学过程中讲究师生平等,要规范用语,不能使用“给老师回答”等用词,要说“请同学回答”,以及要少说与课堂无关的话。3.各环节间过度的衔接语言较好,简洁明了,有效引入。也可以在丰富点,提高课堂氛围。4.授课过程中多处引入图片和丰富的Flash动画,有效辅助教学同时,也烘托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积极性。5.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关注学生的反应,师生交流融洽,有亲和力。6.本节课程知识较为零碎,因此要结合前几课的内容才将讲的连贯一些,因此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要达到一定的水准,从本节课上来看,几乎没有显得不连贯的地方。自我反思进行教学时,采用了许

18、许多多的图片,动画,并与知识点相联系,设有自主探究环节、小组讨论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现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成功的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摆好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的位置,教师通过预设问题与学生的学情整合,多点拨,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进行拓展,使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关注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节课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注重学生的探究,忽视了实验操作的详细讲解,导致学生的实验失败率大。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2王后雄.初中化学完全解读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23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4朱海峰 课时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M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105张浩堂 新教材完全解读M 陕西教育出版社 2010.46郑玉国 新教材完全解读九年级化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117王祖浩.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九年级化学上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