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57.08KB ,
资源ID:88132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8132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精品.docx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精品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

2、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

3、验是比较丰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这部分内容的

4、实践性又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估测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估测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力的目的。1毫米的认识. 1课时2分米的认识. 1课时3千米的认识. 1课时4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1课时5吨的认识. 1课时6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1

5、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第22页)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的),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1.复习旧知。(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

6、铅笔的长度。(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行实际测量。1.认识毫米。(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办呢?引出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7、毫米作单位。位于厘米间的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2.学习1厘米=10毫米。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电脑演示:自动铅笔、签字笔标志0.5mm、0.7mm等;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

8、毫米)(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A类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橡皮长4()。(2)教室长10()。(3)玻璃厚5()。 (4)铁皮厚2()。(考查知识点:对毫米的认识;能力要求:能熟练应用长度单位)B类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考查知识点:对毫米的认识;能力要求:能运用毫米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

9、(1)厘米 (2)米(3)毫米(4)毫米B类先测量出多少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然后除以2,就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教材习题教材第22页“做一做”1. 28422.略毫米的认识尺子上每1厘米长度都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1.选择大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节课中,教师准备了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物品,给学生留下了清晰、深刻的印象。同时把测量的物品都换成实物,为准确的估计提供条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在日常

10、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2.重视估测,在测量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通过让学生做估测练习,培养了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测量及其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让学生自由测量,自主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分米的认识。(教材第2325页)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重点:体验1分米

11、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例2情景图(课件),照片,尺子等。1.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画出1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3.量出下面物体的长度,并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3)汇报测量方法: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出示例2情景图,教师拿一把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的长度,用手比画一下,感受10厘米有多

12、长。师:10厘米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4)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1)观察学生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2)练习:2米=()分米3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师:我们来测一测硬币的宽度和书桌的高度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小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单位换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4.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1)闭上眼睛想一想,

13、1分米有多长。(2)用手比画一下,1分米的长度。(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指名学生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上,沿长标刻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考查知识点:对分米的认识;能力要求:能熟练应用分米的相关知识)课堂作业新设计1分米=100毫米,2分米=200毫米,所以可以标出200段。教材习题教材第23页“做一做”70506教材第24页“练习五”1.

14、第一个是正方形。测量略2. 略3. 分米毫米厘米4. 91200 605. 略6. 略7. 毫米 分米18. 9. 2米=200厘米2004=50(厘米)10*. 422=1(分米)思考题:10厘米1.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始终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来开展,突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2.本节课的整体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层次:从感性的认知困惑中鼓励学生参与。从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引导学生参与。从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参与。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4.不足:学生动手测量时,应在课前指导测量方法。在教学分米部分所用时间过短,

15、学生对分米的认识还没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较小的长度单位这一部分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如果能让学生理解用较小的长度单位会更精确就更好了。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6页)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

16、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生3:“千米”也叫“公里”。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

17、000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00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汇报:走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真正地落实能力教学】师:在本节课的

18、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设计意图:既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又促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完成刚才的课堂作业我们知道: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千米,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沿着这条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要用多长时间吗?(考查知识点:对千米的认识;能力要求:掌握并运用千米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要知道沿着这条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需要多长时间,首先要确定出行方式,然后确定这种出行方式的运动速度。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用23134,大约用580小时。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用231380,大约用30小时。教材习题教材第26页“

19、做一做”略千米的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千米=1000米1.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对此概念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千米”,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2.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所以教师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幼儿园大约是1千米

20、。”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从而比较自然地认识“千米”。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1千米或几千米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教材第2730页)1.在知道1千米=1000米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根据米与千米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了解常见物体的运行速度,提高学生运用和千米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学会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难点:正确解答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课件

21、。1.口答下列各题。 (1)1米=()分米(2)5米=()分米 (3)10厘米=()分米 (4)60厘米=()分米 (5)100毫米=()厘米(6)7米=()厘米=()毫米2.提出问题。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题)小结: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大家都能够根据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正确的换算。3.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那么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你能正确换算吗?1.教学例5。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1)出示例5。全班同学一齐动笔写在书上。指名学生说出解答思路。(2)出示教材第 27页上面的“做一做”。指名学生说

22、出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3)集体完成教材第28页第4题。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全班交流填写思路。2.教学例6。师: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我走了600步,大约300米。生2:我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只要学生叙述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鼓励。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到附近的商店大约有多远。跟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

23、有困难的学生。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是否合理。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设计意图:既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又促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填空。8千米2米=()米20千米-2000米=()千米720米+300米=()千米()米(考查知识点: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800218120教材习题教材第27页“做一做”上1000230003教材第27页“做一做”下略教材第28页“练习六”1.千米 毫米 米2.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

24、连接起来。3. 1千米=1000米100050=20(个)4. 80001620005. 厘米分米 67. 略8. 4005=2000(米)2000米=2千米9. (1)(2)(3)(4)10. 250+300+450=1000(米)300+470+150=920(米)920米308千米能到达。千米的认识及换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远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2.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

25、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里程表,等等。3.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吨的认识。(教材第3133页)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4.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建立吨的概念。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课件。1.在家或学校附近的超市找一找每袋重5千克、25千克、50千克的面粉或大米,分别用手搬一搬或两人抬一抬,感受一下每一袋的质量。2.

26、了解一下常用的质量单位并举例说明。3.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1.教学例7。师: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用吨作单位的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图)生1:集装箱的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生2:火车的一节车厢的载质量用吨作单位。师:你知道每袋大米的质量是多少吗?生:100千克。师: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生: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计算100的10倍是多少,算式是10010=1000(千克)。师:1000千克=1吨,也可以说1吨=1000千克。让学生读几遍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进率。师:你能从图中知道这名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吗?(课件出示:教材

27、第31页下图)生: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师:那么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生:求1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就是计算25的10倍是多少,算式2510=250(千克)。师: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呢?生:那就是计算25的40倍,算式是254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2.教学例8。师:你知道4吨是多少千克吗?说说你的想法。生:因为1吨是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所以4吨就是4000千克。师:3000千克是几吨呢?你是怎样想的?生:因为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所以3000千克是3吨。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学例9

28、。师:请看下面的情景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9)生:有一堆煤重8吨,现有两种不同载质量的车,一种载质量是2吨,一种载质量是3吨,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问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师: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类问题呢?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师: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尝试列表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列表情况: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4次0次8吨3次1次9吨2次2次10吨1次2次8吨0次3次9吨师:从表格中你知道哪种方案能正好运完吗?生:第、两种方案是正好运完。师:检验一下,这两种方案都正确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检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和感受。【设计意图:既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又促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