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22KB ,
资源ID:885801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8580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学普及知识.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学普及知识.doc

1、经济学普及知识 有人骂北欧福利制度,说那是养懒汉制度。为什么“养懒汉”的论调是无稽之谈?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巴菲特(美国大富豪)目前个人财富650亿美元(他已经把几乎全部财富都捐给了比尔盖茨基金,用于人类福利事业),巴菲特是从100美元开始创业的,到现在持有650亿美元,这个650亿美元是巴菲特通过他个人劳动创造的财富吗? 肯定不是。巴菲特今年90岁,如果是他个人的劳动创造了650亿美元,那么巴菲特每天创造了197.8万美元。可是我们看到,巴老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每天工作8小时。几乎不管什么事(巴菲特公司旗下的公司管理人员都兢兢业业,巴菲特就是个甩手掌柜,有些旗下公司,自从巴菲特买入后,30多

2、年都没有上门去看过该公司一眼)。可见,说巴菲特的劳动创造197.8万美元/天,是没有根据的。那么巴菲特获得的197.8万美元/天财富哪里来呢?是通过一定的合法规则,把他旗下公司的所有员工创造一部分财富,成为自己的财富。 可见,巴菲特旗下公司员工创造的价值(也称财富),分成了三块:1、巴菲特划一块(企业利润),成为他个人财富;2、政府划一块(政府税收),用于政府消费;3、员工自己划一块(工资),用于养活自己。 整个社会的工人创造的价值也是划成三块:1、资本所有者划一块(企业利润),成为他们个人财富;2、政府划一块(政府税收),用于政府消费;3、员工自己划一块(工资),用于养活自己。资本家划的那一

3、块就是资本家当年增加的财富。这三块再加上资本家工厂里提取的厂房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这四块合计就是整个国家的GDP(GDP就是一个国家在1年内创造的社会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也可以理解为GDP就是一个国家1年内创造的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总数量)。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科技水平,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后,特别是计算机的使用,原来100人需要干1个月的工作,现在1个人利用电脑只要1天就干完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通俗点说,就是30年前,1个工人1天只能生产10个面包,现在1个工人1天可以生产100个面包。可是现在大家觉得活得很累,特别是无背景的年轻人(非官二代、非富二代),只能当蚁族,当群租族,养活自己都很困难

4、,更不要说养家了。为什么? 因为30年前,1个工人1天生产10个面包,8个贡献给国家,自己留2个,自己吃1个,老婆儿子吃1个。当时尽管劳动生产率低,但可以养活自己以及老婆儿子。自己留下的劳动产品为自己创造产品的1/5(2除以10)。 现在,1个工人1天生产100个面包,可是自己只能留下1个面包,1个面包自己吃,根本没有面包养老婆儿子,自己留下的劳动产品为自己创造劳动产品的1/100(1除以100)。自己创造的其他产品99个面包,一些贡献给了政府,成为政府消费,一些成为资本家今年新增的财富。 现在有人提出中国人也应该学习北欧国家,提高广大中国人的社会福利(养老福利、教育福利、休假福利、失业福利等

5、等)。于是马上有“经济学家”跳出来骂:这种北欧福利制度是养懒汉制度,在中国不能实行。 什么是北欧福利制度?北欧福利制度就是在工人贡献给政府以及资本家的99个面包中,拿出10个或20个来,用于工人的福利。何来养懒汉的怪论? 按中国习俗,“懒汉”是贬义词,是指一个人有干活能力但不干活,靠别人施舍过活。 根据前面的分析,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规则中,巴菲特尽管与旗下员工干一样时间的活,可是根据这个规则,巴菲特可以获得巨额财富,而旗下公司员工只能获得少量工资财富。巴菲特经常休假,提高自己的福利,没有人骂他是懒汉。而旗下1天生产100个面包的公司员工,自己只能得到1个面包,现在要求政府和巴菲特(政府参与了

6、99个面包的分配)拿出20个面包,提高旗下员工的福利和生活。就有中国人骂这些旗下公司员工为懒汉。 国内的情况一样,中国工人1天生产100个面包,被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去了99个,自己就留下1个。于是让那些中国富豪财富每年高速增长,政府财政收入也每年高速增长。那些中国富豪每天游山玩水,征服世界高峰(爬山取乐),没有人骂他们懒汉。可是现在有中国工人提出,应该从政府和富豪划走的99个面包中拿出20个,仿造北欧,建立福利制度,于是,就有“经济学家”和一些中国“人”出来骂,说该政策是养懒汉政策,在中国千万不能实行。 占有太多的财产,就是属于严重侵犯其他人的人权 问大家二个问题: 1、人的自由是否应该受到限

7、制? 高俅儿子高衙内是个很自由的人,他的自由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他看中好的东西,就叫奴才抢来给他。他看中漂亮女人,也叫奴才抢来给他。甚至武艺高强的宋朝国防大学校长林冲的老婆她也要抢。可是高衙内的过度自由,严重地侵害了别人的人权,侵犯了人家合法拥有财产的自由,侵犯人家幸福拥有美满家庭的自由。 可见,人如果过度的自由,必然侵犯到其他人的自由,其他人的人权。所以社会需要法律,来限制人的自由,让人的自由限定在不伤害别人人权和自由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总福利(包括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才能最大。 如果没有法律限制,像高衙内之流的社会强势集团,必然为了自己福利的最大化(包括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而严重

8、损害别人的福利。 2、人的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属于上帝赋予,人的财产权是另一种人权,属于人类社会自己赋予,他们有矛盾吗?有矛盾。 人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他没有做危害别人的事,他就有权利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种权利是上帝赋予的,任何人都无权剥夺的。 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人们发现通过劳动获得财富的速度比较慢,而通过掠夺获得财富比较快。比如,梁山好汉,只要下一趟山寨(一般10多天),就能把一两年吃用开销的财富拉上山寨。可是如果山寨108个兄弟,通过诚实劳动,干10多天活,可能只能得到20多天的给养。所以抢夺财富比诚实劳动获得财富来得快。 可是,如果大家都知道这个原理,于是大家都去抢夺,肯定就没有

9、人再诚实劳动搞生产了,于是大家都没有财富,造成双输局面,于是人类社会订出法律:大家不准抢夺,只可以通过辛勤劳动致富。于是人人辛勤劳动,大家都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于是在法律上形成个人的财产权。所以财产权不是上帝赋予的,是人类自己博弈的结果而制定的。 财产权就是对财产具有的所有权、对财产的处置权、对财产的收益权、对财产的经营权。 在社会每个人拥有财产数量不大的情况下,社会正常运行。我们无权闯到别人家里去拿别人家的100斤粮食,因为根据人类自己订的法律,那粮食属于别人所有。别人也无权来占有属于我们的50个面包(当然,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那是可以的)。 可是当张三的财产慢慢增加,直到我们生存的环境中

10、,我们能接触到的生存资源(就是财富)都属于张三时,如果按照人类自己制定的法律,张三对这些财产拥有所有权、收益权、经营权、处置权。那么张三可以把在他的土地上耕种的农民赶出张三的土地(在张三的土地收益率较低时,张三就这样干了,把农民赶回家,不准他们耕种,让他们失业,土地宁可抛荒),可以把在张三的山林里砍柴的樵夫以及打猎的猎人赶出张三家的山林,张三也可以把在张三家工厂里干活谋生的工人赶回家(在张三的工厂收益率较低时,张三就这样干了,把工人赶回家,让他们失业)。 在这个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工人的人权(生存权)应该得到保护,还是张三(巨额资本所有者)的人权(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 由于张三的

11、自由(对工厂财产的所有权,可以让工人在工厂工作,也可以把工人赶回家),过度的自由,高衙内式的自由,严重地损害了其他广大人们的人权(生存权)。在这个情况下应该如何保护双方的人权? 不同的考核指标,让清华大学博士生的选择与“专家”们的选择不一样这些年,我看到三个新闻:1、20年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许多同学,并没有如大家期望的那样,成为领域的尖子,而是出家当了和尚。2、许多北大高材生,也没有众望所归地成为国家领域带头人或者“杰出”人士,而成为一些寺院的修行者或者是主持。 3、最近又看到一个新闻,清华大学博士生,执意要到中学教书,导师苦苦相留,要求其在清华大学留校搞科研,可是该生还是当了中学老师。于

12、是大家和“专家”纷纷表示“惋惜”,认为他“大材小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主要原因是大家以及“专家”与这些高材生在这件事情上用的原理不一样,或说考核指标不一样。 大家和“专家”对这些高材生用的理论是G线理论:一个人的价值,等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他对社会没有贡献,那他就没有价值。所以,高材生们如果勤奋工作,一生本来可以为社会贡献100万个面包,可是,现在选择当中学老师,一生只能贡献50万个面包,甚至当和尚,一生只能贡献0个面包(凡人们和“专家”们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凡人们和“专家”们对这些高材生深表惋惜。认为他们没有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如果高材生能为社会的贡献是Q1,则

13、该高材生的价值量就是G1。 高材生价值量与对社会贡献量图 可是,高材生对自己运用的却不是上述凡人和“专家”们所用的G线理论,高材生利用的是X线理论:一个人的幸福度在开始时,与他的付出量成正比,随着付出量的增加,幸福度增加,并达到最高值(E点),付出量再增加,则幸福度下降,并突破0幸福线,成为负幸福状态。 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的时候,他的幸福度是比较低的,他会找些事情做,比如义工或者其他事情,这个大概就是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状态时,人把劳动当做第一需要的状态吧。随着付出的增加,幸福度增加,达到E点,在该点,估计相当于每天劳动时间5小时,每周工作4-5天的情况(这是我估计的,不一定准)。付出再增加

14、,幸福度开始下降,直到Qk点,幸福度为0,付出量再增加,幸福度进入负值状态。幸福度为0或者负值状态(QKP)时,个人对人生未来没有希望,过劳死现象和自杀现象频繁,就如华为以及富士康等公司的工人状态。 对于该清华大学博士来说,他选择的中学教师工作,相当于在OET曲线段上的一点,比如T点,而在清华大学做科研,相当于在D点。凡人和“专家”们认为QD比QT大,所以认为该博士生大材小用,而博士生认为幸福度XT比 XD高,所以博士生选择当中学老师的T点,而不是在清华大学搞科研的D点。 清华大学博士生与“专家”的选择不一样,看出西方经济学是残废经济学 近日有个新闻,一个清华博士生毕业了,导师苦苦留他在学校搞

15、科研,可是该博士生却到一中学教数学去了。很多“专家”都认为该博士生大材小用了,太可惜了,是浪费人才。 在“不同的考核指标,让清华大学博士生的选择与“专家”们的选择不一样”中我们分析了博士生自己的选择为什么与专家的选择不一样,因为他们选用的标准不一样。 “专家”们用的经济学就是目前普通的西方经济学,目前西方经济学解决的就是如何配置社会资源,让这些社会资源产出最大的物质福利(物质福利谁占有又是另外的问题)。在中国的大地上,西方经济学已经被用得炉火纯青,用到了极致。大量的污染(物质资源充分利用),大量的过劳死、大量的工人无法忍受生活现状跳楼自杀以及即将到来的在工人的生命最后阶段,榨取可以榨取的一点点

16、物质福利(工人延迟退休)(劳动力资源),使中国大地上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获得了“最佳配置”,最充分的利用。 在清华博士生问题上,“专家”用的也是西方经济学,如何把清华博士生这个劳动力资源配置起来,让他能够尽可能多的生产物质福利,推算的结果就是在清华大学搞科研。 可是清华博士生自己也对这个问题用自己的经济学进行了精密的推算,推算的结果就是到中学教书。 那么清华大学博士生心中的经济学是怎样的经济学呢?我们称它为健全经济学。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健全经济学原理。 很多人,生活在人间,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劳动成果,然后用劳动成果养活自己以及家人。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工人创造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自

17、己的工资、所在企业的利润以及上交政府的税收。其中上交政府的税收包括:工人购买消费品时上交的包含在商品价格中的增值税、资源税等等,以及工人在工厂工作时,赚得工资所交的个人所得税、政府向个人收取的各种费,以及表现为企业所交,实际由工人创造的企业所得税、企业营业税以及政府向工人所在企业收取的各种费。 工人创造的价值(J)用公式表示为: J=G(工人工资)+L(企业利润)+S(政府税收以及各种费) 残废经济学(我把目前的西方经济学命名为残废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如何配置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以达到(L+S)值最大化。 目前的西方经济学我之所以称它为残废经济学,是因为该经济学只考虑人类的物质福利,

18、没有考虑经济学很重要的另一福利-精神福利。残废经济学在第一章分析人的效用时,提到了精神福利的概念,但从此就把精神福利概念丢到无人知晓的深山沟里去了。 健全经济学(我把清华博士生心中用的经济学称为健全经济学)认为,人类的福利有精神福利和物质福利,健全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如何配置资源,让人类社会总的福利最大化。 对于每个工人个体,其总福利(Y)由两部分组成:物质福利(Y2)(工资福利)和精神福利(Y1)。 用图表示为 精神福利曲线Y1:在O点时,精神福利为0,这时人付出为0,整天无所事事,生活无聊。这时该人会找一些事干,比如义工或者找个工作等,随着人的付出增加,他的生活越来越充实,精神福利越来越高(越

19、来越幸福),直到E1点,这时我估计相当于每周工作4天,每周工作4-5小时状态(我估计可能不准)。再增加付出(也就是劳动量再增加),精神福利越来越低,直到G3点,进入负精神福利值阶段。在负福利值状态,个人休闲时间少,工作繁重,睡眠时间少,压力大,个人对人生没有希望,自杀现象和过劳死现象频繁出现,就如华为公司与富士康公司工人的状态。 物质福利曲线Y2:就是工人幸福度与工资数量之间关系的曲线,我们假设工人付出与工资呈线性关系,于是物质福利曲线就变为幸福度与付出呈线性关系的Y2曲线。 工人付出越多,获得的工资越高,幸福度也越高。 可是工人的总福利是精神福利与物质福利的总和。即总福利Y=Y1(精神福利)

20、+Y2(物质福利)。 由于物质福利曲线对精神福利曲线的干扰,使总福利曲线的最高点从E1推高到E2,总福利最高点的付出从G1变为G2。这就是企业中用奖金刺激工人多付出,多干活的原理。 可是物质福利曲线是呈线性增加。而精神福利曲线在过了最高点后,呈加速下降,并迅速进入负精神福利状态。同时迅速把总福利曲线也拉入负福利状态。 中学老师与清华留校这两个工作在总福利曲线上分别位于点EZX和EQH两点。“专家”以及普通人(只会用别人的付出或者别人的物质福利来衡量)因为看到GQHGZX以及Y2QHY2ZX,也就是选择清华留校,该博士生付出(也就是为社会的贡献,也就是最终可以转化成的企业利润+政府税收)和得到(博士生工资以及待遇)都比选择当中学老师的付出和得到大,用残废经济学分析,物质福利最大化是目标,于是残废经济学毫不犹豫地引导大家选择博士生应该留校工作。 可是,博士生潜意识里的健全经济学,却发现,FZXFQH,所以博士生用健全经济学原理,做出了与用残废经济学理论武装头脑的“专家”们截然不同的选择-选择当中学老师。 以上分析的是普通工人的健全经济学,下面分析一下富二代以及古代皇帝们的健全经济学。 古代皇帝以及富二代的福利曲线如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