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51.50KB ,
资源ID:888217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8821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应用.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应用.doc

1、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应用【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存的基础,与硬实力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之下,使企业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其中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长期以来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使其为企业发展所用,充分的发挥传统文化积极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进一步解析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企业管理思想,以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建设、吸收、借鉴【正文】: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不仅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和工作作

2、风,同时也是企业成员整体精神、价值标准及习惯的沉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特有的文化形式,使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可以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约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起着导向的作用,使其与其他企业存在着不同,更容易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企业文化,那么其也没有自身的特色,很难取得长远的发展,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企业取得持续发展的保证。一、中华传统文化概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一)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

3、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

4、元性,吸取了多家之长,以儒家为核心的,而最后成型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家法制、家族制为背景、以儒教伦理为中心,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其具有以下特点。1.人本思想人本思想是一切问题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为根本,以人为本,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履行好义务,从而保证社会的正确秩序,实现人际和谐的关系,使人生的修养得到积极的提高。2.贵和尚中的思想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境界,即千差万别的事物聚集在一起,能够实现统一、协调、和谐的共生共存,在平衡发展下起到互相促进作用。在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实现是需要坚持中庸之道即凡事保持中立。中和思想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

5、相处时要保持“中庸”的思想,不提出自己的意见,保持中道。明哲保身。3.伦理道德观念我国一直重视伦理本位文化,强调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在人际关系的维系上,积极的应用于伦理道德观的积极作用,从而维系社会的稳定团结。在领导模式上,表现为“正人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强烈等级观念、服从意识及由此引发的对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严重束缚却应予以防范。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企业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

6、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一)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儒家文化的中心:“仁”。何为“仁”?仁是“二个人”,就是人和人的关系如何协调好的意思,要协调好关系,就需要人的修养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儒家从仁展开,有“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具体内容。仁有什么用呢?“仁者爱人”。现代企业都懂得一个道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竞争。对于人才的重视、引进和培养,各企业费尽心思。但人才真的像商品买进即可吗?否!人是活的,有腿是可以走的。企业就是找到了合适的人才,想要留住也并不容易。那么,儒家是怎么认为的

7、呢?1. 留人在于留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纵观儒家思想,其对于人心的向背十分关注。儒家总结出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要得人心,就是要以德服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君王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使用的手段是“德主刑辅”,因此,可以推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能够稳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许正是统治者使用了这个正确的方针和手段。现在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不注重心服,采取的方式、方法往往是压服,这是留住人才的大忌。压服的结果常常是“口服心不服”,最后往往是“压而不服”,这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了相当大的隐患。2.克己复礼制度只有自觉服从才能产生最大效用,“克己复礼”。在儒家的思想中,有一个字很重要,那就

8、是“礼”,礼就是规矩,中国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企业来说,工作秩序的维持需要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再好的制度也会与个人利益相冲突,因为制度是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而不是为了某一个人。那么,儒家怎么来服从这个“礼”呢?儒家提倡“克己复礼”,而且唯此为大。要克己,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是简单的事情。列宁曾经说过:如果违背了人们的利益,就是几何公理也会受到挑战。因此,人并不是都那么完美的,需要内心的自我改造和修炼。儒家把这个提得很高,认为:人要是能够有这种内心的修养,能够“正心”,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发展,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内容实际上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很受重视,企业

9、文化的基石就是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观是要植入每个员工内心之中并得到真正认同的!企业管理者完全可以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从企业员工内心认同方面下工夫,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植入每个员工的心中。3.构建和谐儒家文化是一种“和”文化,讲究中庸、融合、谦和等等。儒家从人和人的相处,找到一个“仁”,再从“仁”发展到“和”,就是要人们不要无谓的争斗,不要搞内耗。和为贵,已经成为儒家的符号。“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家已经注意到在阶级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因为有高低贵贱之分,相处中必然有不和谐的音符,如果就此争斗不休,那么将永无宁日。一些企业已经非常重视和正在研究、利用儒家的这个思想,出

10、现了“三和治企”的观点,这“三和”就是“人和、物和、利和”。“人和”就是企业中的员工要关系融合、身心和谐的发展。“物和”就是企业生产的发展要和环境相结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利和”是说企业之间有竞争,更有合作,要树立双赢、多赢的思想,最终达成共赢。(二)佛家精神与企业管理佛家精神的核心:“空”。“空”是佛家常说的东西,有一首禅语诗,可谓路人皆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家的洒脱的确够水平!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是否也需要洒脱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这种佛家的洒脱更有其深意,是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对事物看得更透彻基础上的洒脱。那么如何看待佛家的“空”,企业管理中

11、又如何借鉴佛家的思想观点呢?1.禅定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禅定,就是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禅定是指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 ,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各种障碍。定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茫茫商海里,真是诱惑多多。每个人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遇到利诱却常常就有人失去了理智。学禅的人定力会高,这是因为去除私心的缘故。因此,佛家的禅定与企业家的自身修养是殊途同归。若是一家企业的当家人能做到禅定,谋而后定。那么,这家企业将会

12、少去许多危机。2.舍得“舍得”一词,最早出自佛经了凡四训,在传入中国后,迅速与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理。“舍得”这个词,现在一般都是连用,简单的意思就是奉献掉。可这个词其实是两个词,“舍”和“得”。为什么两个词成了一个词了呢?“舍”是献出,“得”是得到,想要得到,就要先付出,而付出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一种得到!佛家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任何事情有舍必有得,有得也必有舍。如果你过于迷恋现有的,过于依赖现有的,就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竞争力。作为企业来说,对内有员工成本问题,对外有社会责任 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待遇百般苛扣,对外部的社会责任千般推卸

13、,那么可想而知,这个企业不会有良好的声誉和向心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中吸取养分,悟出一些道理,对于国家新制定的劳动合同法也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是一种成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舍得,又何尝不是企业的一种境界呢!3.诚实守信曾看到电影里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和尚被逼问说出秘密的时候,他先是双手合十,高诵佛号,然后慢慢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的确,佛家十分讲究诚信。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无奸不商”,好像经商办企业就全都不讲诚信,其实这是对企业的错误看法。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信誉的企业一定是不会长久的。从根本上讲,企业还真是“无信无以立命”呢!

14、佛家讲诚信还有一个支撑,那就是“报应”。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毛泽东主席还加上了句“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哲学,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人都是傻子,都是可骗的。做企业的人不明白这一点是做不好的,骗人的事情只要人家察觉了,事情就败露了;事情败露了,企业的声誉就完蛋了。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做了骗人的事情,想要人家不知道,那是一种幻想。从骗人的动机出发,到事情的败露,再到害己的结果出来,这是一种循环。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循环,所以佛家总结为“报应”。当然,这种循环是一个过程,是过程就会有一个时间段,所以短期可能会因为骗人的“造假”而获得肥厚的“利

15、润”,但这一定是无法长远的。从佛家的洒脱到佛家成就的品格,不难看出,做企业和做人一样,要讲品格(企业叫品牌)、讲信誉才会有好结果。(三)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道家思想的精髓:“无”。在中国,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观点,几乎是人人皆知。道家的“无为”的第一层意思是:不妄为、不乱来。道家追求的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那就是要求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而且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工作,那就是“无为”。人们总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过去我们国家就搞过大跃进,结果呢?还是“人算

16、不如天算”,违背自然规律当然要接受教训。“无为”的第二层意思与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原话为:“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法则,而随着这个法则,万事万物的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所以,老子要强调“无为”,目的是“无不为”,只有在你真正找到规律之后,你才可能无不为。那么,如何在企业管理当中借鉴道家的思想呢?1.制度的制定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非不治,而是顺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对其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企业的管理需要一整套的管理制度,而管理制度与管理者的思想、企业的现状和需求有

17、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制定制度犹如国家制定法律,切忌朝令夕改。要想制定的制度有一个长期的稳定性,那就要深思熟虑,不能想起什么是什么。对一个方面的管理出一个制度,可能很容易,但是这会产生一个链接密合问题,制度和制度之间,涉及的管理内容和以前其它的管理内容和方式之间,有没有问题呢?在没有对整个系统和格局考虑周全的基础上就出手,那往往会产生“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因此,要善用道家的“无为”观点,在管理框架上作调整时,更是要慎之又慎。2.改革、改制治大国如烹小鲜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具体到治国,有一种具体的做法,那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

18、道德经第六十章。关于这句话的意思,解释很多,其中一种为: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还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候。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道家的这种思想观点曾经为汉朝的辉煌和强盛奠定了基础。现在企业集团经常喜欢对下属企业进行改革改制,有些是不得已而为之(上级指令),有些却是自己的主动行为。上级指令这里不作讨论,因为没有讨论的余地;自己主动行为,就要考虑周全。现实情况是,一些被改制、改革的企业成了上面权力

19、人物利益和权力再分配的牺牲品,企业改制没有使企业得到应有的发展。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每个企业都会存在自身的弱点,当一种力量强力加入后,其自身弱点也在缺少制约,爆发出一种破坏力,使得整个系统管理的链条发生了断裂,此时,原来的系统破坏,而新的良性系统又不能很快建立,这样,不好的结果就出现了。这类现象非常值得深思。如果真的想把企业搞好,那就应该借鉴道家的观点,“如烹小鲜”,不要随便起意就弄;企业集团就是对下属企业进行改制、改革,在操作时也不要“一刀切”地简单设定一个时间点,因为各企业的“火候”时间不同,你“一刀切”,怎么可能整好呢!3.对待人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0、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企业管理千头万绪,要想一下子什么都管好,那是太乐观的想法。俗话说:“事要一件件的干,饭要一口口的吃”。考虑到管理力量和管理成本的问题,管理需要突出重点,不然什么都下手,可能什么都管不好。因此,在一些客观存在的小问题方面,管理者的忍耐也是需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的境界。古人总结的“水至清则无鱼,人

21、至察则无徒”是非常有道理的,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贵在引导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如果管理者不能造就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而是“锱铢必较”,始终“眼里容不得沙子”,那么在大局观上就会有问题。作为管理者,可以追求完美,但是理想中的完美和现实中的缺憾,总是存在的。三、传统文化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我国传统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思想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传统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一)以德治企企业文化的功能偏重软管理,主要对员工进行“心的建设”。论语为政篇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22、有耻且格。”意思是说,光靠行政手段来管理,百姓只求无罪罚,而不以违法为耻;用德和礼来管理,则能使百姓明辨是非,知荣避辱。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在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员工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往更高层次发展,以实现个人行为由他律转向自律。这反映了构建“德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彰显好“德文化”,就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中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同仁堂始,始创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同仁”一语出自易经“和同于人,宽广无私,应天顺人,是以大有”,寓有远近亲疏皆一视同仁之意。作为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同仁堂的核心价值一直延续至今。沧海桑田,“同

23、仁堂”这一金字招牌,不但没有被岁月摧残暗淡,反而经过风雨洗礼日渐辉煌,“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是其作为中药老字号,生存340多年仍能蓬勃发展的内在精神驱动。同仁堂悬壶济世,心怀天下,有宽阔的胸怀才成就了不凡的事业。“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同仁堂秉持这样的自律理念,做良心企业,本质是对“诚信”的坚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开店置业以信为天,为人处世应当以诚信为基本要求,做人如此,做产品也是如此,这也是同仁堂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信条。给别人信任感,也是给自己铺就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坦途。人无信不立,业无诚不兴,一个人讲诚信,一定会有好的形象;一个企业讲诚信,就会树立一个好的品牌。“炮制

24、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作为一家制药企业,秉承兢兢业业,实实在在的制药理念,不因为工艺过程的繁琐而投机取巧走捷径,也不想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而随意减少投入以次充好。对联中的“必”和“不敢”是对产品高品质的极致追求。我们现在常讲用户体验,只要用心,用户是一定能体验到的,尤其对于制药业,所以不忘初心,不改初衷的坚守品质,才能形成好的口碑,形成一种产品好,用户赞,口口相传的良性循环。感悟同仁堂的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成员,也应把“德”字放在首位,以仁者爱人的胸怀去关爱他人;以存心有天知的自律品质,做好个人服务工作;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为社会多办实事,为社会服务工作的水平再

25、上一个新台阶而不懈努力。如此,现代企业要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为之所用。1.以德为先把“立德”作为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好的品德是为政、做人、办事的根本。德之于个人,是个人品德;之于家庭,是家庭美德;之于职业,是职业道德;之于社会,是社会公德。我们要把以德治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培养员工良好的德行,促使企业员工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反之,企业就会人心涣散,效益下降,好企业也会被搞垮。2.以心治心企业要带着浓厚的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感情上与员工融为一体;要经常深入员工,听民声、察民意、切民情、悉民心,把解决思想问题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把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到具体工作

26、中去。同时,深入开展道德教育,以增强广大员工的道德感、责任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感,自觉接受文化洗礼,主动按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3.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法治阶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是德治的基础和保障;德治阶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是法治的最终目的。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法治企的同时开展以德治企,以调节企业人际关系,稳定生产秩序。企业不能简单地靠扣发奖金、停发工资、下岗辞退之类的办法来约束员工;不能简单地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我们要尊重人的感情,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和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企业就会失去共同

27、的奋斗目标,失去正确的行为规范,变成赤裸裸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企业”的客观性、真实性,让“德文化”在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中彰显无限魅力。(二)以和融企 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儒家学说“礼之用,和为贵”、“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群体和谐为宗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自觉把个人融入群体,以保持整体和谐、稳定。这充分说明了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在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的目的无外乎谋求内外团结,让员工自觉参加企业活动并承担责任,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荣誉。这是“和文化”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要达到这个目的,倡导好“和文化”,就必须通过以培

28、育“和为贵”价值观为主的各种有效举措来打造企业团队精神,强化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不仅是中国现代企业许多都遵循着古老文化中的“和文化”,国外的优秀企业也奉行宗旨,如惠普文化常常被人称为“HP Way”(惠普之道)。HP Way有五个核心价值观,它们像是五个连体的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其中三个价值观讲述惠普如何做到“以和融企”:首先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其次做事情一定要非常正直,不可以欺骗用户,也不可以欺骗员工,不能做不道德的事;最后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靠某个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惠普一直遵守“HP Way”,团结员工,发扬“和文化”,让惠普在现代企业中可以迎风而上,稳健发展。

29、1.培养员工团队协作精神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把员工的利益期望与资本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倡导集和谐、融洽、共识于一体的劳动关系或者“和文化”。在浓厚的和谐融洽、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员工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事业心。2.鼓励员工全心全意工作号召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企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培养员工树立以企为家的“和文化”,家和万事兴,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认识到自己努力工作就会有好回报,进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使之全心全意工作。3.赋予员工民主管理地位依靠员工共同办好企业,让员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使他们想主人事、操主

30、人心、干主人活,真正把自己和企业融为一体,形成“和文化”大环境、大氛围、大格局。同时,要不断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赋予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人翁地位,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对于重大决策,企业要广泛听取和征求员工的意见;鼓励员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企业上下和睦,左右协调,相敬相亲相融。同样的,中国国内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传承着古老的传统文化,例如联想集团,作为代表着中国形象的现代企业之一,其核心文化“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值得很多企业学习。联想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每位联想员工都有相当的舞台,每个人都有成功机会,员工与企业相互依

31、存,相互促进,共同成功,也是真正意义上将“和文化”进行到底。(三)以人兴企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人文化”的本质是人才建设,只有突出人才建设,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储备人才,让人才价值最大化,“人文化”才能建设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即“为政在人”。儒家“仁”的主张,其实也是“人文化”。只有实践“以人兴企”的人本管理思想,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因此,企业务必要按照“人文化”思想开展各项工作。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言:世界将陷入一场“人才争夺战”,人才成为企业成长的保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发展就需要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更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投入。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所需科技人员数量为传统产业的5倍;而制造等非研究开发部门中,技术工人比传统制造业多70。如华为公司,之所以高速发展,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支素质精良、能够站在科研前沿、具有异质性创新知识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其各类科研人员接近上万人。正是因为人才的保证,才使得企业逐渐强大,甚至成为世界500强。国以才而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