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9.07KB ,
资源ID:8887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887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文档格式.docx

1、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广度【答案】A.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指的是同时做两件事情,符合注意的分配的特征。故选A。学习迁移-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学习迁移是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考点,每次同学在刷关于这部分习题的时候总是避免不了出现各种错误,主要还是因为这是心理学的知识点,所以比较抽象,脱离同学们的实际生活,难以对它很好的理解。同学们知道马上我们11月份就要去参加考试了,如果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存在问题的话,有可能会造成我们在考试中丢分,所以今天老师要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扫除备考中的障碍。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

2、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关于迁移的定义这里有可能在单选题中给出同学四个选项,让你判断哪一种情况是迁移,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定义中的关键:“一种学习”、“另一种学习”这是在提示大家,迁移一定是存在于两种学习之间的,如果只有一种学习或前后两种学习一模一样,那就不存在迁移的情况,比如:照本宣科、上行下效等,题中常见的迁移的表述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关于迁移有很多类型,所以要对具体的迁移做划分。1.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例如: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发音的时候总是受到之前学习的拼音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

3、习的影响;高等数学学习结束后促进了对于之前初等数学的理解。2.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了解过教育学相关的人物有利于教育学知识的学习。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汉语拼音学习结束之后再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总是用拼音的读音拼读单词,造成学习的错误。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概括水平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水平迁移: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也叫

4、横向迁移。判断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是否是水平迁移的时候,关键是能否判断出前后学习间的内容是否在同一水平上,看内容的抽象概括程度就是看此学习包含的范围。苹果和香蕉、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压力和重力,这几对概念间的学习就存在水平迁移,因为前后概念包含范围大小相同,属于同级概念。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 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5、水果和苹果、铅笔和文具、鲸和哺乳动物;这些概念间的学习间就存在垂直迁移,因为前后概念大小不同,不属于同一抽象概括水平。4.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外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例如生活中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学会语法后会自己造句,这种就属于一般迁移。或者在学习数学时认真努力的态度在学其他学科时也会保持,这也属于一般迁移。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的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知识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外一

6、种学习之中。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具体迁移不是很好理解,在做题时总是区分不开它与一般迁移,所以这里需要大家记住一些出题时常见的例子:学会骑自行车以后有助于骑摩托车、学完汉字木有助于汉字森的学习以上是我今天关于迁移的种类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希望对于各位同学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浅谈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这一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现将这一知识点的出题形式及复习方法进行总结,用于帮助广大考生备考使用。一、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知识点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8个月左右)所谓基本信任感是指“一种充分信任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的基

7、本感觉。”2.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到3岁)这个阶段中的儿童已经学会了走路,并且能够充分利用掌握的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穿衣、大小便)。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儿童开始追求处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以为自己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5.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大体相

8、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6.亲密对孤独(18岁30岁)这种意义上的亲密感,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学会与他人分享而不计回报。7.繁殖感对停滞感(30岁6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成年中期,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繁殖,不仅包括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和特征。8.完善对绝望(60岁以后)本阶段相当于成年晚期。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则在这一时期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相反,没有获得完满

9、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二、常考形式1.阶段、年龄、发展主要任务对应选择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一般会考查阶段、年龄和每阶段的发展任务进行一一对应,这8个人格发展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前、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教师资格的考试中,更多考查前五个阶段。【例】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 )。A.自主感 B.主动感 C.同一性 D.信任感【答案】A。解析:婴儿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信任感、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自主感、学前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主动感、青年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同一性。2.发展任务的内涵反选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常出现的内涵反选的是自主感、主动感和同一性,自主感指自

10、己做自己的事,主动感指主动承担外部责任,主动探索外部兴趣,同一性是指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性别观,开始思考“我是谁”、“我的理想是什么”。【例】学生开始思考“我是谁”是在哪一阶段(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答案】D。学生开始思考“我是谁”是在建立自我同一性,在青年期。以上是对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这一知识点的总结及备考指导,希望能对于广大考生能够有所帮助!课程内容-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课程的内容占比较高,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需要大家熟记和正确的区分。一、知识点二、区分点1.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和整个教育和教学工作有关,如上哪些科

11、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科教学有关,如这些科目具体该怎么教2.课程计划的特点和义务教育的特点课程计划的特点: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强普基)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强免普)3.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地位教学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4.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前后内容是否有重复,有重复的是螺旋式上升,前后内容没有重复的是直线式三、考试试题1.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A.直线式 B.螺旋式C.并列式 D.循环式1.【答案】B。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包括直线

12、式和螺旋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课程内容层层递进。题干所述课程内容中,动植物的基本知识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是一个不断扩展与加深的过程,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螺旋式。2.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

13、容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2.【答案】C。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该小学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课程标准。3.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做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指导 D.教学目标3.【答案】B。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

14、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故本题选择B项。教资考试如何写好小学科目二教学设计一、考情概述教学设计在我们小学教资考试中,历年来都有考察。分值40分。所以在我们2019年下半年的考试中,不出意外,教学设计仍旧会考。而在考试中,教学设计部分常见的考察形式有:1.一问单独考察教学目标;2.一问单独考察导入;3.一问单独考察教学过程环节。这三种是在考试中常见的形式。因为教学设计部分占分值比重相对很高,需要大家一定掌握住。二、如何写教学设计(一)完整教

15、学设计结构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至少包含以下四部分: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4.板书设计(二)如何写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教学设计部分很重要,需要会进行教学设计。那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个语文学科的范例,供大家参考。范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文化知识。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分析、筛选、整理、概括、理解能力,学习方法策略。常用模板:认识生字词,能说出;理清/知道;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小组探究、讨论、质疑、圈点勾画、分析句子、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角色扮演、对比

16、阅读等 。通过,体会,提高/锻炼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科学精神、探索意识、人生价值观、品德修养等 .感悟,体会,激发/逐步养成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字词句、内容理解、情感体会、写作手法难点:语句分析、情感态度、写作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情况一:导入部分如果单独考一问。我们需要写出三方面的内容:导入方法:采用. .的导入方法,引入新课;具体说明导入操作:播放.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师讲解. .同学们思考. .设计意图:a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引入新课。情况二:如果是在一个教学过程中考到导入。我们简单写即可。教案撰写示例:采用故事

17、导入,运用鲁迅的故事,导入新课少年闰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新课讲授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为识字课和阅读课,写作课就相对不太常见一些。针对识字课:按照提出生字教学生字,两个环节进行设计即可。提出生字。自由读课文,用笔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教学生字。请会认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正确。教师着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并教学生书写生字。针对阅读课:按照整体感知深入研读,两个环节设计即可。整体感知。通过概括内容/复述故事/描述人事物/梳理情节/提炼观点/解说情感的方法,初步感知文本。提问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深入研读:通过圈点勾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删换对比/联想想象/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

18、学习文本。大家再次朗读第段,想一想自己曾经与作者相似的经历,对比你和作者的感受,看一看有什么新的发现。3.巩固提高生字课:可通过比较音近形近字、认读游戏、组词造句、说话练习等形式设计。比较“人”和“入”两个字,促进学生对于人和入字的学习。阅读课:通过梳理知识、听说读写、畅谈感悟、拓展活动等形式进行设计。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想怎样向全世界人民介绍长城。学生思考后上台当导游,全班评选。四、板书设计可以采用提纲式、对比式、脉络式等设计板书。以上是关于教学设计的备考指导,希望大家能结合练习题,多多的进行练习。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教学原则是教学这一部分的

19、内容,是比较重要的考点,考察的方式包括单选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因此尤其需要重视该内容。那么接下来就针对教学原则结合其考察方式给大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和备考教学原则。首先单选题的考察通常以概念反选、例子反选或古文反选的形式进行。其次简答题有两种情况:一是考察教学原则本身,需要记忆教学原则包括哪些原则;二是考察某一原则的具体要求。以及材料分析题以材料的形式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以及掌握具体教学原则的概念并结合材料进行说明。那么具体的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八大原则: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基本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

20、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考察方式:1、规律与原则对应: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符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规律;2、例子反选:“教师在讲解精忠报国这个知识点时,会结合南宋岳飞的实例,先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之情,再讲解知识点的含义。”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3、古语或人物反选: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想结合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符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

21、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等均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1、例子反选:“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能够使他们正

22、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符合直观性原则。2、古语或人物反选:夸美纽斯首次提出直观性;3、教学方法与原则的对应: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四、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符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有位教师讲阿Q正传,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文坛出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正人君子、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

23、说写的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查作者。小说很快被翻译到各国成为世界名著。”学生听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便调动起来了。”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首次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我国的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符合启发性原则,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启发性原则、第斯多惠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体现启发性原则。五、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

24、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学记中“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孟子提出“盈科而后进”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六、巩固性教学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古语或人物反选: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符合巩固性原则。七、量力性原则(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语之而不知,虽舍之

25、可也”符合量力性原则、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符合量力性原则。八、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1、规律与原则的对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符合因材施教原则;首次提出因材施教四个字的是朱熹“夫子施教,各因其材”、论语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因材施教原则。除了上述客观题的考察方式外,教学原则也可能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察,现在就让我们感受一下,材料分析题的考察方式吧例题:张老师在生物课上

26、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洛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张老师

27、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张老师贯彻了启发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通过教学工作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原则。材料中,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通过一步步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启发性原则。(2)张老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材料中,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老师通过让学生做实验、展示示意图来让学生看到做实验呈现的全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取直接经验,体现了直观

28、性原则。(3)张老师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材料中,张老师在进行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在最后布置的小组讨论的作业中“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均为了使学生充分的将书本当中的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上常用的教学原则你学会了吗?如果还没有记住教学原则都包括哪些,那么小口诀来帮你记忆“要想接进(循序渐进)直(直观性)发(启发性)量(量力性)妹,必先巩固(巩固性)科学(科学性与思想性)理(理论联系实际)材(因材施教)”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目标2019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越来越近,对于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占分非常大的教学设计题,我们应该怎样掌握思路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的教学设计,来了解一下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