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70.93KB ,
资源ID:8892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892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链轮工艺规程及拉刀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链轮工艺规程及拉刀设计说明书文档格式.docx

1、情况如下表:尺寸位置粗糙度要求加工方案30内孔表面Ra=3.2m钻拉211 60外圆表面Ra=6.3m粗车齿形铣2、定位方案为使得个表面之间有较好的相互位置精度和较好的加工连续性尽量在一次夹装下完成多个表面的加工。因此,首先以毛坯外圆定位平两端平面,粗车外圆3。再以外圆3定位加工通孔,再拉孔。再以30内孔定位加工余下部分。5、安排工艺过程锻件图如下:该零件虽然结构简单, 机械工艺加工工艺过程及定位夹紧方案安排表如下:工序号工序加工内容设备名称夹具名称定位方案夹紧方案00锻造毛坯05平小端面CA6140三爪卡盘平面410粗车外圆315平大端面外圆320钻中心孔25钻29通孔30拉孔L6140专用

2、夹具35粗车外圆430内孔40粗车端面24550铣齿形X62W55清洗60-75检验80热处理淬火机85入库六、工序设计1、绘制工序图见工艺规程2、确定工序尺寸工序尺寸加工余量211外圆6(查【3】P57/58表2.44/2.45/2/46)21160外圆(查【3】P63/65/66表2.54/2.56/2.59)60钻拉291.0352930 七、切削用量的选择 根据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切削用量应根据工件的材料、刀具的材料、机床的功率、工艺系统的的刚度和加工精度的要求等情况,在保证工序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刀具的切削性能和机床的功率、转矩等特性,获得高的生产率和低加工成本。 1、工序05 该

3、工序内容为平小端面,保证端面全部吃刀。工步1的背吃刀量为2mm, 进给量0.2mm/r,切削速度50m/min2、工序10 本道工序主要内容粗车外圆3。工步1的背吃刀量为4mm, 进给量0.2mm/r,切削速度50m/min3、工序15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平大端面,保证端面全部吃刀。4、工序20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钻中心孔,采用无护锥复合中心钻。5、工序25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钻29的内孔工步1的 进给量0.4mm/r,切削速度50m/min,保证打通。6、工序30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拉孔。工步1的进给量0.02mm/r,切削速度6m/min7、工序35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粗车外圆48、工序40 该工序

4、主要内容是粗车端面2。9、工序45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粗车外圆3。10、工序50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清洗并去毛刺,倒角。11、工序55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铣齿形12、工序60-75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检验。包括外观,尺寸。13、工序80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调质热处理,使硬度达到HRC48-5514、工序85 该工序主要内容是入库。参考书目 :【1】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宁传话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2】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第2版)冯之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易成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基础齐乐华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第二部分

5、拉刀设计前言拉刀是常用的非标准刀具之一,它同时工作的齿数多,每齿的切削刃长,一次行程就可以完成粗精加工。常用圆孔拉刀分为:综合式拉刀、分层式拉刀。根据被加工材料来选择拉刀。一般情况下,拉削韧性较大的金属材料时选用综合式拉刀。综合式拉刀刀体较短,适用于拉削碳钢和低碳合金钢。拉削精度和表面质量也不低于其它拉削方式,且拉刀耐用度高。设计圆孔拉刀除要确定拉削方式外,还要选用拉削余量、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和齿升量以及齿距,同时工作齿数、容屑槽的形状和尺寸、分屑槽的选择、拉削力的计算、强度验算以及其它结构部分的设计,详细的设计方案如下:工件孔径30,长度38mm,材料Q235。=0.75GPa。工件图如下:

6、拉床为L6140型不良状态的旧拉床,采用10%挤压乳化液,拉削后孔的收缩量为0.01mm。(1)材料:W18Cr4V(2)拉削方式:综合式(3)几何参数:按表4.2,取前角n=15,精切齿与校准齿前刀面倒棱,b1 =0.51mm,1 =5。 按表4.3,取粗切齿后角a=3,倒棱宽ba10.2mm,精切齿后角o=2,ba1=0.3mm,校准齿o=1,ba1=0.6mm。(4)校准齿直径(以角标x表示校准齿的参数) dox=dmmax+式中 收缩量,取=0.01mm,则dox=30.025+0.01=30.035mm(5)拉削余量:按P63表4.1计算。当预制孔采用钻销加工时,A的初值为: A=0

7、.005dm+(0.05-0.1)=0.00530.025+0.1=0.77mm查GB/T 6435.4-1996 选直柄长麻花钻采用29钻头,最小孔径dmmin=29,拉削余量为:1.035mm(6)齿升量。按P65表4.4,取粗齿齿升量为af=0.04mm(7)容屑槽 1)计算齿距。按P67表4.8,粗齿与过度齿齿距为: P=(1.3-1.6)=9mm 取精切齿与校准齿齿距(用角标j表示精切齿的参数) Pj= Px=(0.60.8)p=7mm 2)容屑槽形状及尺寸采用曲线齿背。按P68表4.9基本槽形,粗切齿与过度齿取h=3.5mm,g=3mm,r=1.8mm,R=5mm,精切齿与过度齿取

8、h=2.5mm,g=2.5mm,r=1.3mm,R=4mm。 3)校验容屑条件按P70表4.11,取容屑系数k=3,工件最大长度l=30mm,齿升量af=0.02mm,则 h=3.41而容屑槽深h=3.5mm,所以满足容屑条件,校验合格。 4)校验同时工作齿数。按P67表4.8计算。 Zemin=4.2 Zemax=+1=5.2 满足3Ze8的校验条件。(8)综合式拉刀粗切齿与过渡齿用弧形分屑槽,精切齿用三角形分屑槽。 根据P71表4.13,当最小直径dmin=29mm时,弧形分屑槽数nk=8。槽宽为: =5mm 根据P70表4.12当直径为30mm时,三角形分屑槽数为: =15 槽宽b=1-

9、1.2mmmm,槽深h=0.5mm 前后齿分屑槽应交错排列。校准齿及最后一个精切齿不做分屑槽。(9)前柄部形状和尺寸 按P73表4.18,选用型A式无周向定位面的圆柱形前柄,取d1=25mm,最小断面处的直径为d2=19mm。(10)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按P76、77、78表4.23、4.24、4.25计算最大拉削力。综合式拉刀粗切齿的切削厚度为齿升量af的一倍,1mm长度刀刃上的切削力Fz应按2af确定。=106.88KN 柄部最小断面处为危险断面,直径为19,面积为: Amin=283.4 拉应力为 =0.3GPa 按表4.26,=0.35GPa,则,校验合格。 按表4.24、4.25

10、,拉床允许的拉力为 Frk=4000.6=240KN由上述可知,拉削力Fmax=106.88KN,则FrkFmax,拉床载荷校验合格。(11)齿数及每齿直径。取过渡齿与精切齿齿升量为 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05mm 后四齿齿升量小于粗齿齿升量 ,为精切齿,而前三齿为过渡齿,过渡齿与精切齿切除的余量为 Ag+Aj=2(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05)=0.28mm则精切齿的齿数Zc为 Zc= +1=10粗切齿与过渡齿,精切齿共切除余量为(10-1)20.04+0.28=1.0mm剩余0.0

11、35mm的余量,需加一个精切齿,调整各精切齿齿升量,各齿直径列于下表中:齿号NO直径的基本尺寸 mm129.0001329.900229.0801429.942329.16029.978429.2401630.006529.3201730.02429.4001830.035729.48019829.560929.6402129.720221129.790231229.85024 按P72表4.15取校准齿6个,共有粗切齿、过渡齿、精切齿、校准齿数为10+3+5+6=24(个)(12)拉刀其它部分。根据表4.20,取前导部的直径与长度为 d4=29mm l4=40mm 后导部的直径与长度为 d7

12、=30.028mm l7=(0.5-0.7)l=25mm 前柄端面至第一齿的距离(表4.2中图) 查P73表4.18,L1=L3=90mm,m取m=20mm,查P77,选用L6110,Bs=100mm,A=50mm,前导部l4=40mm,则 L1=90+20+100+50+40=300mm 颈部直径: d2=24.5mm 过渡锥长度取为15mm。 拉刀直径较小,不设后柄部。(13)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 粗切齿与过渡齿的长度 l5=117mm 粗切齿与校准齿的长度 l6=77mm 总长为: L=L1+l5+l6+l7=300+117+77+25=519mm 取L=520mm,L1改为301mm。 查P78表4.27,当拉刀直径为30mm时,精密圆孔拉刀最大总长度为840mm,总长校验合格。参考资料: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