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8.03KB ,
资源ID:88991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8991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四讲 颐和园.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讲 颐和园.docx

1、第四讲 颐和园第二讲 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第一节 历史沿革一、瓮山及瓮山泊:颐和园的建园历史可追溯到辽金时期,金章宗年间将玉泉山水引至西山余脉金山脚下,形成湖泊,取名金水池,并在此建行宫寺院;元代此处分别称瓮山、瓮山泊(应记住有关瓮山泊的传说),经郭守敬主持修建,水面更加广阔,山则更高;明代瓮山泊又称西湖,并在此建圆静寺;清康熙年间曾在此建行宫。二、清漪园与万寿山: 清乾隆年间开始清理西郊水道,疏竣湖泊,扩建清初修建的西郊园林。乾隆14年,乾隆皇帝以其母60大寿为名,在瓮山泊建大报恩延寿

2、寺,自此瓮山改称万寿山,并出现了清漪园之名,至乾隆29年清漪园建成。该园继承了历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取私人园林诗情画意之精华,又借大山名寺园林之境界,形成中国传统园林的典范,亦成为当时在西郊所建“三山五园”(即玉泉山、香山、万寿山、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之冠。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火烧圆明园后,10月19日清漪园亦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当时有诗云:“玉泉悲咽昆明塞,唯有铜犀守荆棘,青芝岫里狐夜啼,绣漪桥下鱼空泣。”三、颐和园的修建: 清光绪11年,慈禧太后以“修清漪园,备操海军”、“创办昆明湖水师学堂”为名,修复清漪园。至光绪14年,工程进行过半,并正式对外宣布,改名为颐和

3、园,即慈禧太后颐养天年之地。至光绪21年工程停工,重点修复了前山、前湖的建筑,并将大报恩延寿寺改建为排云殿,新建德和园大戏楼,而后山、后湖建筑则未予恢复。颐和园建成后慈禧太后大部分时间住在园内,该园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光绪26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颐和园再次遭劫难。辛亥革命后,按“清室优待条例”规定,颐和园为逊清皇室之私产,由清皇室内务府管理,并有限制的对外开放。 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接收颐和园,成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亦曾企图盗运园内部分文物,但未能得逞。解放后,人民政府对颐和园进行多次整修,文革期间由于周总理多次指示,园内文物古建基本未受破坏,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提出了“

4、恢复清漪园景观”的规划,组织人力彻底疏竣昆明湖,并恢复后山、后湖的四大部州、苏州街、绘芳堂等建筑,还重修了景明楼,整修了德和园大戏楼。第二节 颐和园的造景要素颐和园占地4350亩,水域占四分之三,可分为政治活动区(如仁寿殿)、帝后生活区(如乐寿堂为慈禧太后起居之处)、风景游览区(如前山、后山及西堤)、祝寿庆典区(当年慈禧太后进行祝寿活动的排云殿景区)四大部分。其园林造景要素有山、水、建筑、花木、奇石、楹联、匾额等。(一) 山:如万寿山及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二) 水:主要为昆明湖。(三) 建筑:又分为亭、台、楼、阁、馆、舫、廊、榭等多种 形式。(1)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多为攒尖顶,如十七孔

5、桥东之廓如亭,八角重檐攒尖顶,为我国古建亭子中最大者,再如知春亭。(2)厅堂:由古代单体建筑拆分而成的独立建筑,如乐寿堂,为西太后起居之处,其名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再如玉澜堂为光绪皇帝居住之处。(3)馆:园林内规模较小的会客与休息之场所。如听鹂馆、宜芸馆等。(4)楼阁:园林内的高层建筑,体量大、造型丰富,楼多用于居住而阁多用于观赏风景,其代表为万寿山中轴线之重点建筑佛香阁,高41米的八面三层四重檐建筑,由八根铁梨木巨柱支撑。再如宝云阁,俗称铜亭子,歇山重檐,全部由铜浇铸而成,总重207吨,其铜窗曾流失海外,1992年由美商格林伯格出资505万美元买下捐回中国。另有文昌阁、景福阁等。(5

6、)舫:在园林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如昆明湖上之“清晏舫”,俗称石舫。(6)廊:是园林内布置于两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联系与空间分隔的重要建筑,从造型上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桥廊、爬山廊等。长廊为最典型者,位于昆明湖北岸,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共有苏式彩绘1.4万余幅,有“世界第一廊”之美称。(7)桥:园林中的桥可分为拱桥、平桥、亭桥和廊桥几种。如十七孔桥,飞跨于东堤与南湖岛之间,长150米,17个桥孔,桥栏望柱上有石狮544个。再如西堤六桥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还有谐趣园中的知鱼桥(应了解其名称的来历)。(8)榭:局部或全部建于水上的建筑,

7、如玉澜堂西配殿之藕香榭。(9)台:是园林中表面平坦的开放式建筑。如位于排云殿之东的国花台,又称牡丹台,台上遍植象征富贵的牡丹。(10)殿:园内之殿突出了颐和园的政治地位,主要有仁寿殿,是帝王处理政事,接见外国使臣之处,正殿7间,殿内有紫檀木九龙屏风,九龙宝座,庭院内有铜麒麟等物。另如排云殿,是万寿山前主要建筑,为慈禧太后庆寿、接见百官朝贺之处。“排云”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之诗句,正殿歇山重檐,共21间,建于高台之上。(四)奇石:一般指造型奇特的太湖石,其特点为瘦、漏、皱、透。在仁寿殿前有5块太湖石,合称“虚峰五老”象征庐山五老峰,在乐寿堂庭院内有一巨石,“青芝岫”(应

8、了解其来历)(五)匾额与楹联:亦为园林造景要素之一。其作用一可概况景点意境,画龙点睛;二可展示中国书法艺术。如十七孔桥北有对联曰:“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再如德和园东北有一城关,两面门额分别书有“赤城霞起”、“紫气东来”(应了解其来历)。第三节 颐和园造景手法:颐和园集中国园林造景手法之大成,既有南方园林之秀丽,又有北方园林之粗犷,同时表现出儒、道、佛思想的有机结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定法无定式”,“虽由人作,宛自天成”。其造景手法主要有对景、借景、抑景与扬景、仿景或移景、框景、漏景等。(一)对景:所谓对景是两个景观相隔一定空间,遥遥相对,相互欣赏。如在佛香阁

9、上可观昆明湖之湖光山色,在昆明湖上荡舟可观以佛香阁为代表的万寿山中轴线建筑之宏伟气势。(二)借景:将园外甚至更远的景观组合于园内立面景观中,增加景深层次,在有限空间内看到无限景致。最典型之例为园西部较为空旷而借用远处玉泉山及玉峰塔之景组成以昆明湖为近景,西堤为中景,玉泉山、玉峰塔为远景的山水画卷。(三)抑景和扬景:通过某景物对游人视线的暂时阻挡,产生绕过此物,眼前景物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如进入东宫门,绕过园中宫殿、庭院到昆明湖码头即有此感觉。(四)仿景或移景:在建园过程中将别处园林景观移到园中来仿造之。如园内谐趣园即仿无锡惠山之寄畅园(应了解其名称来历及园中“八趣”)建成。又如苏州街,仿江南苏州一河两街之模式建造。再如西堤,则仿杭州苏堤修建。(五)框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局部画面的造景手法,多用建筑物之门、窗、外廊等构成,如在长廊观昆明湖风景,有步移景异之效果。(六)漏景:通过院墙或廊壁上各种造型之窗户,将园外各种景致组合于一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