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6 ,大小:94.58KB ,
资源ID:891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91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全册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全册Word格式.docx

1、(3)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5)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3、宇宙的组成问题: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二) 物质由分子组成的1、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

2、到底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分割物质实验:物质分割有一个限度,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几十纳米)。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结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三) 原子结构 我们知道了物质由分子组成,人们又猜测分子能不能继续分割?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并把这样的粒子称为原子。同时还发现有的分子由多个

3、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绕核运动。原子非常小,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约1015个微小的原子。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夸克。(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和中子(夸克)和电子夸克是最小的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更深入地认识世界。(四)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液体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2、问题: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从实

4、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水除外),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水:1700倍;乙醚:250倍)。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

5、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流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巨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五)科学世界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纳米技术的应用:电子与通信,医疗,制造业,分子人三、小结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又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绕核运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有各种形态,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构成了多彩的物质世界。四、作业课堂作业

6、练习相应练习。五、板书设计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二、 物质由分子组成的三、原子结构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绕核运动。四、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五、科学世界纳米科学技术二 质量(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

7、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教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三、新课教学1.质量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千克(kg

8、),克(g),毫克(g),吨(t) 1kg=103g, 1g=103mg, 1t=103kg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 磅(秤)、杆秤(生活中用)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 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 质

9、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 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感量:天平能称量出的最小质量叫感量。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感量)。测量原理:天平两臂等长,当两个盘中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使用天平应注意的问题(P10)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放、调、称、记。a.放:把平放在水平台上。b.调:调节横梁平衡:先将游码调到零刻度,再移动游码(哪端高就往哪端调),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c.称:把物体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向

10、右盘中加减小砝码),直到横梁两次平衡。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表示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游码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刻度线为准)。d.记:记录测量结果(要记住写单位)。注意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的两次平衡的调节方法不同:空载平衡(称量前):调节平衡螺母。载物平衡(称量时):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练习测量物体的:橡皮,铅笔等。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测量方法。其中质量的测量是重点。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使用天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怎么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二、进行新课1.想一想在左盘上放上准备称量的物体后,向右盘中尝试

11、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大的还是先加小的?为什么?在读测量的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如果要称粉状物体(例如盐),应该怎么做?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想想做做(P11):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三、随堂练习课后练习:1,2,3,4,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质量的意义、特性及测量方法。质量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我们应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放、调、称、记)。五、作业 配套练习。六、板书设计一、质量1.定义2.单位二、质量的测量1.工具2.方法三、质量的特性三 密度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能

1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认识密度的单位。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教学器材:托盘天平,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铝块和木块各一块,体积为20cm3的铁块和木块各一块、方格纸。1课时从鉴别物质说起:我们通常利用物质的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等来鉴别物质,但有很多时候,仅靠这些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

13、,可以用来鉴别物质。传说,叙拉古王国的国王罗因怀疑珠宝商给他制作的王冠不纯金的,要阿基米德帮他鉴别。你知道阿基米德是利用什么知识来鉴别王冠真假的吗?阿基米德是利用密度的知识进行鉴别的。那么密度是什么呢?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呢?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应用呢?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们知道,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一支粉笔和一盒粉笔。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大到原来的2倍吗?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演示实验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mgVcm3铝块12710铝块25420铝块38130铝块4

14、10840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通过所做图象,分析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关系。想想做做在上面的实验中,分别计算每个铝块质量和与体积的比值。如果是铁块或者木块,这个比值会跟铝块一样吗?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属性,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mV-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体积单位是立方米,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

15、方米,符号是kgm3。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m3。1gcm3=1103kgm34.一些物质的密度值(常温常压下)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不相同。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不同。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 是0.9103kgm3;还有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值:1.0103kgm3,表示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103kg。读作: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5.拓展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物质的种类(忽略状态、温

16、度的影响)有关,无论该物质的质量大小、体积多少,它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公式=mV是密度的定义式,公式反应了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间的定量关系,但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6.密度的应用密度的应用:利用公式=mV变形可得到m=V和V=m,即在知道物质的密度和体积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在知道物质的质量和密度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体积。例题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砌成。碑心石是一整块的花岗岩,14.7m、宽2.9m、厚1m,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的质量有多大?分析 碑心的巨石不能直接称量。从密度的计算公式=mV可以得到m=

17、V,如果从密度表中查出花岗岩的密度,再用密度乘以碑心石的体积,就能得到碑心石的质量。解 由题目知道,碑心石的体积 V=长宽高=14.7m2.9m1m=42.6m3查表得到花岗岩的密度=2.8将发报代入公式,得到 m=2.8103kgm342.6m3=119103kg=119t所以,碑心石的质量是119t。此题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用密度的知识计算不便称量的物体的质量。三、想想议议一卷细铜线,怎么做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知识。知道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五、作业1. 阅读科学世界: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氩。2. 课后练习

18、。3. 配套练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密度1.定义:2.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1gcm3=13.一些物质的密度值(常温常压下)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值:4.密度的应用四 测量物质的密度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学习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流体的密

19、度。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安排、记录发报到发报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1.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单位是什么?1kgm3= gcm32.物质的密度有什么特点? 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采集的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三、进行新课1测量原理: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出。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呢?2.量筒的使用认识量筒: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与液面相平。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

20、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相平。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法。a. “溢杯法”测量其体积。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b.先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V2,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V= V2 - V1。3.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注意要先测石块的质量,再测石块的体积。(为什么?4.测量液体的密度(盐水):剩余法 (为什

21、么?先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再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最后测出烧杯中剩余盐水和烧杯的的质量m2,则盐水的密度=(m1 - m2)V。自己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的密度时所用的发报及所得的结果。烧杯与盐水的质量m1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烧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盐水的密度(kgcm3)5.测量不规则的塑料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悬垂法和针压法测体积。悬垂法:先测出悬挂重物浸没有于量筒中液体时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物体与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针压法:先读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用针将物体压没于水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

22、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6.想想议议你会用密度的知道来鉴别一块奖牌是什么金属做的吗?怎样做?这种鉴别方法是不是绝对可靠?四、随堂练习 课本P20动手动脑学物理。五、小结本节我们学习:用天平直接测量固体的,间接测量液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运用公式=mV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用天平能测出体积吗?(V=m)用量筒能测出质量吗?(m=V)a. “溢杯法”测量固体的体积。用剩余法测体积 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

23、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教学设计引入新课:你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二、新课教学:一、密度与温度(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由于=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