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47.85KB ,
资源ID:89720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9720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简明书法教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简明书法教程.docx

1、简明书法教程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汉字概说 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是社会交际的工具。 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六书说 古人分析汉字造字方法的六种条例叫“六书”。关于汉字“六书”的学说叫六书说。 “六书”这个词语,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周礼。汉代学者开始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一、象形 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用弯曲的线条把物体的轮廓钩画出来。也就是说,随着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就叫象形。 1、关于人体方面:人、女、自、目2、关于人类活动方面:

2、户、 門 、弓 、矢 3、关于自然界方面:山、木、牛、象二、指事 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是用一定的指示符号代表某一抽象的概念,看起来容易识别,但是要仔细考察才能领悟它的意思。指事字可分为两类:“纯由符号表示的指事字”和“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的指事字”。1、纯由符号表示的指事字。如:一二三四2、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的指事字。如:本、末、朱、刃、寸、亦三、会意 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的定义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在一起(比类),且把它们的意义会合起来(合谊),以表示一个新的概念(以见

3、指撝)。 从会意意符的性质来分,会意字可分为“以形会意”和“以义会意”两类。 1、以形会意 所谓“以形会意”,指构成会意的偏旁之间,在形象上(而不是意义上)有联系,通过形象的会合去产生新义。“以形会意”又可分为“异文会意”和“同文会意”。“异文会意”字占多数。 (1)异文会意:异文会意指会意字是由不同偏旁组成的。如:取、走、奔、字(2)同文会意:会意的偏旁相同。如:从、林、磊、森、炎、友、奻、孖2、以义会意 组成会意字的偏旁之间没有形象的关联,而只有意义的会合,这类会意字我们称之为“以义会意”。 雀:小隹为雀 劣:指羸弱少力 娶:取女曰娶 婢:女之卑者 耷:大耳朵 尘:小土为尘 岩:山石为岩

4、歪:不正为歪。 四、形声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拿一个字作形旁(意符),表示其意义的大类别,拿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声旁(声符),表示其读音,半形半声相配成字,便是一个形声字。1、一形一声左形右声 松:从木、公声 右形左声 鴿:从鳥、合声上形下声 苦:从艸、古声 下形上声 悲:从心、非声外形内声 園:从囗、袁声 内形外声 問:从口、門声形偏一角 賊:从戈、則声 声偏一角 旗:从 、其声 2、多形 这种形声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旁,每个形旁都代表一种类属或性质,每个形旁所表示的意义都是原字应包含的意义。 寶:从宀,从玉,从貝 ,缶声 春:从艸,从日,屯声第

5、三节 汉字的特点 一、世界上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一属拼音体系文字,一属表意体系文字,可简称为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拼音文字是用一定数量的字母拼写词的声音的文字。拼音文字有两种类型:一是音节文字,如日本的假名;一是音素文字,如英文。表意文字是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词或词素的文字,它一般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表意文字除汉字之外,还有: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马雅人的马雅字 二、汉字的三个特点1、以形表义,表意性强 拼音文字以形定音,由音而知义。 表意文字汉字以形表义,字形不限于和一种固定的读音挂钩。2、数量繁多,结构复杂 常用字3500个,通用字7000

6、个,汉语大字典54678字 结构单元多:结构单元分为二级笔画、部件 结构模式多:十四五种: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 结构类型多:会意字、形声字、记号字 3、二维平面方形 拼音文字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展开。拼音文字的字母只能构成一维的左右结构,如time。 汉字的结构单元,包括笔画和部件,可以横向组合,也可以纵向组合。这样,汉字本身就是既有长度又有宽度的二维结构、平面文字。比如两横两竖,如果作线性排列,只可能有一一丨丨等六种组合形式,如果作二维组合,则有十土、丄干等很多组合形式。再如合体字的部件在组合时,由于作双向组合,因而可以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

7、结构等十多种模式。如:時=日+寺 寺=土+寸汉字呈方块形。 第四节 汉字与文化习俗1、反映上古时代刑罚的残酷(劓,甲),是古代割掉鼻子的酷刑。(刖,甲),像用手拿着一把锯子式的刑具锯割人的下肢,一种残酷的剧脚之刑。2、反映上古时代的农业生产情况(耤,甲),像人持耒耜操作之形。(秦,甲),像双手抱杵舂禾之形。 3、反映上古时代的渔猎方式(禽,甲),像捕捉野兽用的工具,有网有柄。“禽”原来是一种打猎的器具,用为动词指擒获,再引申才指擒获之物。(射,甲),像矢在弓上之形。篆文从身,实为“弓”字写讹。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第一节 关于汉字起源的研究 汉字西来说:认为中国文字不是在中国本土上生长出来的,而是

8、从近东两河流域成熟了的文明传播过来的。1、汉字究竟由何物演化而来?图画说、刻划与图画二源说、原始记事方法,尤其是图画与契刻2、汉字究竟为何人创制出来?文字是出于众人之手,而仓颉有搜集整理之功。3、汉字究竟于何时产生出来? 夏代之初(距今4000年左右) 夏商之际(距今3700年左右)第二节 汉字起源的蠡测一、前文字阶段(原始记事阶段) 原始记事阶段主要有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有八卦说、结绳、契刻、仓颉造字说等。 1、仓颉造字说 这个说法产生于战国时代淮南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荀子解蔽篇:“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

9、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是集体智慧长期积累的产物,决不是某一个时代的个别人所能包办的。“仓颉造字说”是不可信的。文字虽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人创制的,但他对早期文字的搜集、整理与推广有过较大的贡献则是可能的。 二、萌芽阶段(从仰韶文化到商代,距今约6000年)1、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等地的仰韶文化遗址的刻划符号以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为中心的原始陶符200多件标本中,可以归纳出不重复的刻符50-60个。郭沫若、于省吾等认为这些刻符已经是文字;汪宁生、裘锡圭等认为它们对汉字产生有直接的影响

10、,但并不是文字。2、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图形符号 莒县陵阳河遗址的图形符号: 戌(像钺形,族氏徽号所从的“戌”作 ) 斤(像斧形) 炅(从日从火)旦(甲骨文作 )炅或炅山 诸城前寨遗址的图形符号唐兰、于省吾都认为是早期汉字,汪宁生、裘锡圭则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裘锡圭:“大汶口文化象形符号已经用作原始文字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当然,这只有在发现了用这种符号记录成组成句的词的实例之后才能证实。至于它们究竟是不是原始汉字,目前就更无从断定了。” 三、形成体系阶段(夏代开始,距今约4000年)1、汉字起源于图画的证据 书画同源 甲骨文中图绘性极强的形体2、从图画到文字的飞跃 从图画到文字,

11、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人们是怎样把图画和语言联系起来,让符号与词挂上钩的呢? 裘锡圭:“用象形符号表示族名,很可能是原始表意字产生的一个重要的途经。” 图画族名徽号文字 图腾崇拜当图画和词挂上了钩,即用以记写一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子的时候,最原始的表形字就产生了。 文字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活动和交际的需要,促使巫、史搜集、加工、整理原始文字,逐步构成足以代表语言成分的一系列有音有义的形体、符号,真正的文字就产生了。3、汉字体系形成于夏代之初(距今4000年左右)第三章 汉字形体的演变 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古文、大篆、小篆、秦隶。字形不脱离图画象形的意味。 今文字:汉隶、草书、楷书、行书。

12、字形已变成纯由笔画组成的符号。第一节 甲骨文 一、甲骨文的发现和内容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地点:殷墟 甲骨文的时代:商代后期(共273年,分为5期) 1899年王懿荣、孟定生、王襄等人注意甲骨文。 1903年刘鹗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 1904年孙诒让契文举例是有关甲骨文的第一部研究性的著作。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 数量:10万片以上,单字4600多,确切明了其形、音、义的,则不到1000个 内容:商王朝关于祭祀、天时、年成、征伐、王事、旬夕等方面的占卜记录 二、甲骨文字的特点 甲骨文与后来的文字相比,在形体结构上主要

13、有如下特点:1、象形字相当多,象形成分相当重。 有的象形字就像一幅图画,形象逼真,一望大致即可知道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和词。 2、形体结构没有定型化。 同一个字可以有多种写法,笔画多少不拘,只要能表现该事物的特征就行。 有相同形符的随意增减。同一个字可以正写、反写、侧写甚至倒写,形式比较自由。 3、合文现象很普遍。 “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写在一块,形式上像是一个字,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素。“合文”在形式上是便利书写,而在内涵上却是表明语义的整体化。 (1)左右排列式 (2)上下排列式 (3)复合式 (4)内含式 (5)逆读式 4、线条瘦硬

14、,笔画多方折。第二节 金文 一、金文概说 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是各种青铜器上或铸或刻的文字,又称钟鼎文。金文通行的时间从商代一直到战国,但篇幅较长、史料价值较高的铭文主要是西周和春秋时代的,因此,一般把金文作为西周和春秋时代通用字体的代表。有铭铜器约有一万件。金文可分商代金文、西周金文、春秋金文。 西周是金文的全盛时代,篇幅百字以上的铭文颇为常见,二三百字以上的也不乏其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有291字,小盂鼎有400字左右,后期的散氏盘有350字,毛公鼎有497字。 西周金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典型的历史文献性质。主要内容有:祭祀典礼,征伐铭功,颂扬祖先,赏赐册命,训诰臣下,刑典契约。还

15、有朝觐、宴享、狩猎、婚媾等内容。春秋金文形声字占总字数的5070,奠定了汉字以形声字为主的体系的基础。文字一变西周的典雅庄重而为流丽自然。文字特色:美术化倾向;流行鸟虫书。第三节 古文 一、六国古文的含义 春秋末年和战国期间,流行于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简省变化较多的字体,称 “六国古文”,即“六国文字”。六国古文有金文 、简帛文字 、货币文字、玺印文字、陶文、说文古文等。二、六国古文中的简帛文字 写在竹简和缣帛上的文字就是“简帛文字”。目前所能见到的简册年代最早的都是战国楚简,共有10多批。已发现的楚简都是用毛笔蘸墨书写的,大多数是典籍和遣册(随葬器物的记录)。 楚帛书是1942年从

16、长沙子弹库楚墓里盗掘出土的,解放前已流入美国。帛书上有彩画以及帛文甲、乙、丙三篇,共900余字,讲的是跟天文、四时有关的神话与禁忌。 三、六国古文的特点1、文字异形现象非常突出。 六国文字跟秦系文字差别很大,六国文字彼此间也有显著的差别。 2、大力简省形体,简体字盛行。第四节 大篆和小篆 一、大篆 大篆是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现有的大篆材料主要有春秋早期的秦公镈、秦公簋,春秋战国间的石鼓文,战国时代的诅楚文等。 石鼓文是大篆文字的代表,又叫“猎碣”。共10篇,465字。石鼓文是春秋战国间的秦国文字。 大篆字体的主要特点是:1、笔画线条化。2、结构繁复规整。二、小篆 小篆又叫秦篆,是大篆进一

17、步规范和简化的结果。 1、小篆的特点 (1)线条化 小篆变成全由圆转均衡、粗细如一的线条组成的文字符号。 (2)简省化 小篆与秦国原先的文字如石鼓文、籀文等相比,已经大大地削减了繁复的部分,结构简单得多了。 (3)定型化 一是偏旁定型。 二是偏旁定一。 三是偏旁定位。 第五节 隶书隶书是篆书简化而成的一种起笔落笔清楚的书体。隶书可分为“秦隶(古隶)”和“汉隶(今隶)”。一、秦隶 秦隶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战国后期、秦和西汉前期的竹简、木牍和帛书上的文字。出土了10多批。 秦隶是不成熟的隶书,保留了较多的篆书结构,其特点是写法又篆又隶。 二、汉隶 汉隶是到了西汉中晚期才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秦隶

18、向汉隶飞跃的重要标志,是篆书形体的归于消失和波磔的开展由竖伸变为横展。东汉中期顺帝以后的碑刻,隶书日臻精美成熟,成为后世隶书的楷模。如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等,都是书法方面最受称道者。 以东汉中晚期的碑刻文字为代表的隶书字体,字形扁平,结构左右对称,布局稳重匀称,笔画带有明显的“蚕头雁尾”、左波右磔的作风。三、隶变 从篆书向隶书的转变,在文字学上通常称之为“隶变”。隶变是汉字从笔画到结构的一次大转变,使汉字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隶变,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转变到今文字阶段。隶变的特点(方法):1、解散篆体,形成笔画。2、结构简省。 隶书往往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叫“省并

19、”。有的字省略了一些偏旁、笔画,或用笔画少的偏旁去代替笔画多的偏旁。3、偏旁分化。 在篆文里,一个字用作偏旁的写法,通常跟独立成字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偏旁的写法则有明显的不同。 4、偏旁混同。 同一偏旁分化为不同写法的偏旁,不同的偏旁也混合为相同的偏旁。第六节 草书、楷书和行书一、草书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的草率书写体,在汉代形成。隶书的简省草率写法称章草,楷书的简省草率写法称今草。到了魏晋时代,由于受早期行书和楷书的影响,章草逐渐演变成为今草。今草是章草的发展,也是楷书的快写体。 草书改造隶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省去字形的一部分。2、省并笔画保存字形轮廓,或以点画来代替字形

20、的一部分。3、改变笔法。二、楷书 楷书本名“正书”或“真书”。楷书是减省隶书的波挑而形成的端正严谨的书体,萌芽于东汉,成熟于魏晋,是唐代以来汉字形体结构的标准楷模。 三、行书 行书介于楷、草之间,既有楷书明确易认的特点,又有草书简便易写的长处,是一种实用价值很高的字体。 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序文文辞优美,书法流畅,结体清秀,点划遒美,是王书中的杰作。 第四章 汉字规范化第一节 新中国的汉字政策一、文字改革分两步走的构想 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吴玉章 1956年,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 文字改革方针是:“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行拼音化

21、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工作。” 1958年 周恩来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中国文字改革分两步走的构想:第一步完成当前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第二步实行拼音化。二、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规范汉字”法律地位的确立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22、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是国家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从此,我国语言文字的使用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第二节 汉字的简化和整理 一、汉字的简化 简化汉字的方针:约定俗成,稳步前进。1964年发表简化字总表。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并作了调整。二、汉字的整理1、整理异体字。 1955年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整理异体字的原则是从俗和从简相结合。从俗的意思是选用通用较广的,废除较生僻的。从简的意思是保留笔画较简,废除笔画较繁的。因移动部位造成的异体字,一般选用横行书写较顺手的。第三节 现代汉字的

23、“四定”现代汉字的“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一、定量 定量就是要确定现代汉字总字量以及各种专门用字、专业用字的字量。定量是四定的基础。 定量的具体内容是:1、汉字总字量。据文献资料统计,汉字自古至今的总字数6万多。这里面约有80%是文言用字,只有不到20%是现代汉字。2、常用字。常用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3、通用字。通用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4、专门用字。 以社会某个特定的群体用字为对象的字就是专门用字。5、专业用字。专业用字可分为以下几类:姓名用字,史地用字,生物用字,科技用字,宗教用字,民族用字,译音用字等七类。 二、定形 定形就是要确定现代汉字的规范字形。

24、 规范字形既要考虑汉字字形的继承性,又要考虑实际使用中的简便快捷、易学易用。 定形要做到:1、消除异体,实现一字一形。2、确定每个字的规范字形。三、定音 定音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标准读音。传统字音和群众的实际读音有明显的差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汉字定音的根本原则。 四、定序 定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规范字序,确定单字排列的先后顺序。汉字的字序主要有音序和形序两大类。 1、音序是按照字音来排列顺序。2、形序是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主要可分为部首法、笔画法和号码法。 (1)部首法是按部首编排汉字。同部首的字又按笔画数和笔形顺序排列。(2)笔画法是根据笔画数和笔形的顺序排列的。 札字法:一丨丿丶乛 丙

25、字法:一丨乛丿丶 江天日月红法:丶一丨丿乛 (3)号码法是按确定的号码编排汉字。最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正字法 一、正字法的基本要求 关于建立并推行字形规范的工作就叫正字法。规范汉字主要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发布的规范文件所规定的汉字。包括: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不规范汉字主要包括: (1)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 爲(为) 們(们)(2)已经淘汰的异体字 徧(遍) 粺(稗)(3)已经停止使用的旧字形 吳(吴) 呂(吕)(4)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里的简化字 卩(部) 疒(病)(5)群众中流行的自造简体字 氿(酒) (菜) (6)错别字 克苦(刻苦

26、) 赌搏(赌博)正字法的基本要求是:要用规范字,不用不规范字,首先不要写错别字。 二、社会用字里的混乱现象 社会用字指的是流通于社会、用于社会交际领域的字。社会用字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出版印刷用字、影视屏幕用字、计算机用字和城镇街头用字。 个人用字指的是供自已使用的文字,它只面向写字者本人。 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如下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所谓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就是笔画、偏旁、部位不对,错得不成字,别字就是把甲字写成乙字。 1、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主观原因主要是对纠正错别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文字没有下功夫去多想、多查、多记、多练。 客

27、观原因是汉字字数太多,字形复杂,难认、难记、难写。第五节 纠正错别字,促进汉字规范化一、错别字的形成1、因形似而误 (1)增减笔画 (染) (梁) (2)改换偏旁 折(拆)开 病入膏盲(肓) (3)变易部位 岺(岭) 裸(裹)足不前2、因音同或音近而误报告(到)、朗颂(诵)、按步(部)就班、大显伸(身)手3、音、形皆近而误题(提)纲 、扑(朴)素、急燥(躁)、编缉(辑)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首先提高对纠正错别字的认识;其次加强读写训练,多想、多查、多记、多练;第三,利用学过的文字结构知识来纠正错别字。具体说来,有如下三个方面:1、字形方面。 (1)注意笔画的形状、数目、长短和位置 天夭 茶荼

28、己已巳 (2)注意形旁的意义范畴 贝目、赌(赌博)睹(目睹)、贬(贬值)眨(眨眼)2、字音方面 (1)要注意字的准确读音 觑(面面相觑)读q,不读x虚 恬(恬不知耻)读tin,不读刮(2)分辨字形相近的声旁 舀(韵母o): 稻 蹈 滔 韬 臽(韵母n): 陷 馅 谄 焰3、字义方面搬(班)门弄斧、狐加(假)虎威 、刻周(舟)求剑、一丘之骆(貉) 第五章 学习书法的意义和方法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第一节 学习书法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书法的意义 1、书法的实用方面的价值书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学习书法,把字写得清楚、正确、美观,从而提高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

29、效率。2、书法的艺术方面的价值,美学的价值 中国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向来享有很高的声誉。书法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练的线条造型可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趣。 二、怎样学习书法?1、学习书法,要有信心和恒心。树立信心是学好书法的第一个关键。 有了信心后必须坚持勤练,这是学好书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好书法的。 2、应该注意从继承传统入手,打好楷书基础。先从楷书入手,因楷书简便易认、应用广、接触多而易于掌握,又因楷书运笔灵活多样,有利于从多种角度去掌握笔的性能和用笔的变化,进而触类旁通去掌握其它书体的特点,与最常用的行草书体关系尤为密切,因此,从楷书入手比从篆、隶

30、入手更为合适。 从楷书入手打基础,还须强调从继承传统做起,即从临摹碑帖做起。碑帖是经过一千几百年的淘汰之后幸存下来的,都是被公认为合于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符合书法的法则和规律的,它们可以说是书法艺术法则和规律的具体体现,是千百年来人们实践探索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3、先专一,后博学。先大字,后小字。应循“先专精一体,后融汇各家,最后写出自己的风格”的过程去学习。我们主张先写中楷或大楷。因为初学书法,最重要的是掌握点画用笔。一笔中有落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行笔须有提有按,这种用笔精妙细微之处,要慢慢体验,一丝不苟地完成各个动作。小字难以完成一系列动作。 4、必须重视品格和知识修养的提高,即一般所谓“品高”与“学富”的培养。品高,就是品格要高。要求学书者有一定的道德情操修养。书如其人,书法最能反映人的个性、气质。“心正则笔正。”(柳公权语)。学富,就是学识要丰富。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文学。修养,特别是加强古诗文的学习。总之,读书越多,于我们的书法学习与创作的裨益越大。 第二节 写字工具的选择、使用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