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0.11KB ,
资源ID:89954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89954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docx

1、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草案)(2014年6月5日)第一章总 贝U第二章医疗纠纷预防第三章医疗纠纷处理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 贝U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 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 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制定本条 例。第二条医疗纠纷的概念本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 患者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之间因诊疗、护理等医疗服务 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原因、责任、赔偿等问题,产生分歧而引 发的争议。根据对患者造成损害,可以分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和非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本条例所称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指医

2、务人员在诊疗活 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 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医疗纠纷。第三条医疗纠纷处理原则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应当 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理、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 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 确、处理恰当。第四条适用范围各类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 理工作适用于本条例。第五条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体系国家建立“以病 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以医 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要渠道的非诉讼方式,健全以医疗责任 保险为主体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医疗损害鉴定制 度,构建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医疗纠纷预

3、防与处理 制度体系。第六条财政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将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 预算。第七条政府职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医疗纠纷 预防与处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健全 组织,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规范医疗机构管 理,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指导、监督和考核,提 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纠纷人 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规范 化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维护医疗机构的治 安秩序,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及 时查处侵

4、害医务人员、患者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和扰 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及理赔 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民政、信访等有关 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相关工 作。第八条基层职责医疗机构所在地、患者户籍所在地或 者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以 及相关单位,负责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做好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第九条新闻媒体各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及其媒体从业 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恪守职业准则,客观报道 医疗纠纷事件,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

5、用。.下载可编辑 .第十条学协会职责医疗卫生行业学协会等社会团体 应当加强医疗卫生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开展 行业自律、教育培训,促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诚信执业, 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第十一条社会工作者鼓励和支持医务社会工作者参 与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工作。第二章医疗纠纷预防第十二条医疗质量安全体系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 门应当根据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 理体系、技术标准、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指导医疗机构做 好患者安全、药物和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管理,预防和减少医 疗纠纷的发生。第十三条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 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

6、门建立医疗纠纷预警、干预及 持续改进制度,定期统计分析和评价医疗纠纷中的医疗质 量安全信息,并向医疗机构发布指导意见。第十四条法规宣传健康教育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和健康教 育,普及防病、治病的医学科普知识,引导公众理性对待医 疗风险。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合法执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依法执业,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人员、 场所、设备和设施,统筹安排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 供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第十六条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医疗机构应当完善医疗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医 疗安全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医疗

7、核心制度, 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 人。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 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 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 服务水平。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处理预案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 纠纷预防与处理的预案,建立医疗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定 期分析医疗纠纷的成因,有效防范发生医疗纠纷。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安全防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治安 防范制度,并根据有关规定以及就诊人数、场所规模、医院 等级等情况,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第二十条医疗投诉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投诉, 设置医疗服务投诉管理部门

8、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接受并处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义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规疋:(一) 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 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二) 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三) 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四) 向患者如实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医 疗费用等情况,耐心解答其咨询,做好心理疏导;如实告知 患者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后果的,应当如实告知患者近亲属。(五)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临 床医疗的,应当征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书面同意。抢救生命 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

9、况不能取得患者及其近亲属意见的,经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 的医疗措施。(六) 按照国家规定书写并保存病历资料。第二十二条医患沟通要求医务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 沟通,采用便于患者理解的语言与方式,引导患者参与医疗 决策。第二十三条医疗行为规定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 得有下列行为:(一) 违反诊疗规范、常规,实施不必要的检查;(二) 使用与病情不相宜的诊疗技术、 药物和医疗器械;(三) 隐匿、篡改、伪造、损毁、丢失病历资料;(四) 接受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财物或者牟取 其他不正当利益。第二十四条患者的义务患者及其近亲属应当遵守下 列规定:(一) 遵守医疗机构管理

10、制度;(二) 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检 查、诊疗和护理,并按照要求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面材料;(三) 按照规定支付医疗费用;(四) 对医疗行为有异议,依法表达意见和要求。(五) 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第二十五条医务人员权益保障医疗机构应当保障医 务人员执业条件,医疗机构应当维护医务人员劳动权益,不 得让医务人员超负荷劳动。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等合法权 益不受侵犯。第二十六条医疗社工服务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医疗机 构应当设置医疗社工部门,具体负责招募、培训、组织社会 人士参与医院的医疗社工工作。医疗社工应当主要从社会招 募,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年轻医务人员作为补充。第二

11、十七条病历资料管理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 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第二十八条病历书写要求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 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严禁故意删除电子病历。第二十九条病历复制查阅医疗机构应当受理下列人 员和机构复制或者查阅病历资料的申请:(一) 患者本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二) 死亡患者法定继承人或者其代理人;(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四) 患者授权委托的保险机构;(五) 公安、司法机关;(六) 医疗损害鉴定部门;(七)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人员、机构。上述

12、人员和机构复制或者查阅病历资料的,应当按照国 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提交相应的法律文件和履行 相应法律手续。第三十条医疗质量安全风险报告制度国务院卫生计 生部门建立全国性医疗质量安全危险因素报告系统。鼓励医 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威胁医疗质量安全 的任何危险事件进行报告。第三章医疗纠纷处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三十一条医疗纠纷处理途径医疗纠纷发生后,医 患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下列途径解决:(一) 自行协商;i(二) 非诉讼的第三方处理途径:人民调解或仲裁等;(三)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能选择其中之一非诉讼的第三方处理途径。第三十二条公开医疗纠纷投诉方式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公开医疗服务

13、信息以及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程序以 及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的职责、地址和联系 方式,方便患者及其近亲属投诉或者咨询。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内部调解医疗机构接到投诉后, 应当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处理,在 10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情况 或处理意见向投诉人书面反馈。对于涉及收费、价格、服务态度等非医疗损害责任的纠 纷,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调解。对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应当告知 患者及其家属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积极引导进行医疗 纠纷人民调解。第三十四条病历封存和启封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机 构及其医务人员应患者或者近亲属的申请,可以封存病历。病历尚未完成,需要封存时,可以对已完成病历先行

14、封 存,病历按照规定完成后,再对新完成部分进行圭寸存。封存病历的封存期限为 2年。从封存病历之日起满 2年, 患者或者近亲属不再主张权利,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可以 自行启封。封存病历或启封病历应当制作封存记录或启封记录,参 加病历封存或者启封的当事人、见证人应当在记录上签字或 盖章。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具体的封存记录或启封 记录范本。第三十五条实物封存和启封疑似输液、输血、注射、 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 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 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 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

15、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 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第三十六条尸检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未能确定 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四十八小时内由 医疗机构、死者近亲属或者司法机关委托具备资质的尸检机 构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尸检;具备遗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七日。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 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患双方可以请法医病 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 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 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

16、任。第三十七条长期留置尸体的处理遗体应当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处理。涉及医疗纠纷的,遗体在殡仪馆存放时间一 般不超过七日,存放费用由医疗机构与死者近亲属按照责任 比例承担。第三十八条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国家建立医疗损害 鉴定专家库制度。中华医学会负责指导各省建立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组织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培训和考核,维护和管理全国医疗损害 鉴定专家库。各省级、地市级医学会负责辖区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分库 的管理、维护和更新等工作。第三十九条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推选程序 候选专家须经地市级医学会审核,省级医学会审定后进入医疗损害鉴 定专家库。第四十条医疗损害鉴定专家条件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专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7、一) 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二) 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医疗纠纷处理的有关工作;(三) 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 担任相应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具备高级技术职务的法医,或者从业 5年以上法律工作者。第四十一条专家咨询启动医患双方申请医疗纠纷人 民调解或仲裁,患方索赔金额在 10万元以上的,不需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或者仲裁机构应当 启动专家咨询程序。第四十二条调解专家咨询对于应当进行专家咨询的 医疗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或仲裁委员会会应当根据 回避原则,从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中选取。第四十三条专家咨询意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

18、员会或仲裁委员会可以就下列事项征求咨询专家意见:(一) 医疗机构在执行诊疗规范、履行告知义务等方面 是否存在过错;(二) 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三) 医疗过错行为在损害结果中的责任程度;(四) 其他与争议事实有关的专业问题。咨询专家应当根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就医疗纠 纷调解或仲裁机构的咨询事项提供意见,并在咨询意见书上 签名或者盖章。专家咨询意见书是医疗纠纷调解或仲裁的参考依据。第四十四条医疗损害鉴定启动造成患者死亡、重度 残疾的,或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 能障碍的,或者遇到医患双方因医疗损害争议无法达成一致 意见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构或者仲

19、裁机构应当委托具有 资质的组织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第四十五条保险理赔医疗责任保险承保机构应当根 据国家规定进行理赔。第四十六条确定赔偿金额医疗纠纷应当根据公平自 愿、合情合理的原则,根据医疗损害等级、过失责任程度与 疾病参与度、专家咨询意见或者医疗损害鉴定意见,按照国 家规定的统一赔偿标准测算赔偿金额,协助医患双方当事人 确定纠纷解决方案。医疗损害赔偿标准另行制定。其中,死亡赔偿应当综合考虑其疾病预后以及预期寿命 考虑赔偿期限,精神抚慰金实行限额赔偿。第四十七条公安机关处理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接 到涉医的治安警情后,应当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避免引 发的群体性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对扰乱医疗

20、机构正 常秩序的行为,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予以处置:(一) 开展教育疏导,制止过激行为;(二) 依法处置现场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三) 将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带离现场调查。第四十八条应急现场的处置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 部门接到重大医疗纠纷报告后,应当督促医疗机构采取必要 的救治和处理措施;必要时,应当派员进行现场指导和协调, 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第二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第四十九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启动 对于医疗损害 责任纠纷或医疗机构内部不能化解非医疗损害医疗责任纠 纷,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疗纠纷人民 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或者分别向

21、 医调委申请调解。患方当事人单独申请调解的,医疗机构应 当予以配合。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获悉医疗机构内正在发生重 大医疗纠纷的,应当指派调解员开展现场疏导工作,并可以 接受医患双方当事人的调解申请。第五十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原则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工作应遵循自愿、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 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依法独立调解医疗纠纷,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干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所需运行经费、补助经费、调解 员补贴经费和专家咨询费,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予以保 障。第五十一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设区的市级人 民政府应当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22、,将服务延伸辖区 内的区县。人口数量较多、医疗服务量大的县,县级人民政 府应当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 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依法向司法行政部门备案。第五十二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责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 调解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激化;(二) 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 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 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解决纠纷;(三) 向医疗机构提出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见、建议;(四) 经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按照医患双方当事人要 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五) 向患者及其家属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纠纷人民 调解咨询和服务;(六) 向政府有

23、关部门反映医疗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第五十三条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条件 医疗纠纷人民 调解委员会应当根据所在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及 其就诊人数等情况,聘任相应数量的专职和兼职调解员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应当公道正派,热心 调解工作,且具有医学、卫生管理或者法律等专业知识。第五十四条其他参加人患方当事人可以委托其近亲 属、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受委托的近亲属、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出示近 亲属关系证明或者授权委托书;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者还应当同时出示执业证。第五十五条调解期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当 事人提出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申请,符合

24、受理条件的,应当 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 应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书面告 知双方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以及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法律性质及达成调解协议的后果及救 济途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调结。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 医调会和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延长的期限;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 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第五十六条不予调解的情形医疗纠纷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予调解 ,已经受理的, 终止调解:(一) 一方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25、(二) 已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其他第三方 非诉讼渠道处理并达成调解协议的。终止调解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第五十七条调解员回避调解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当回避;医患双方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提出回避 申请:(一) 是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二) 具有在医疗纠纷所涉医疗机构工作经历的;(三) 与医疗纠纷所涉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单 位有利害关系的;(四) 医患双方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其他情 形。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第五十八条调解保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 调解员应当对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商业

26、秘密、个人隐私或者个 人信息予以保密。经医患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不得公开进 行,也不得公开与调解有关的内容。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另有规定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委员会在调解医疗纠纷过程中获得的有关材料,不得用于调 解以外的其他用途,也不得向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提供。第五十九条调解的工作程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 会应当自受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申请之日起 7个工作日内,分别向双方当事人了解相关事实和情节,并根据当事人的要 求,组织调查、核实、评估。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过程中,人民调解员需要查阅病历 资料、并向有关专家和人员咨询或者询问的,相关单位和人 员应当给予配合。第六十条医患双方当事人的义务医疗机构

27、应当对医 疗纠纷进行先期核查,及时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交 有关证明材料并提出初步意见。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根据调解员要求,提供相关病历资 料。第六十一条调节协议履行调解员应当根据公平自愿、 合情合理的原则,根据医疗损害等级、过失责任程度与疾病 参与度、专家咨询意见或者医疗损害鉴定意见,按照国家规 定的统一赔偿标准测算赔偿金额,协助医患双方当事人确定 纠纷解决方案。医疗损害赔偿标准另行制定。其中,死亡赔偿应当综合考虑其疾病预后以及预期寿命 考虑赔偿期限,精神抚慰金实行限额赔偿。医患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 委员会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医患双方当事人 签名或者盖章

28、,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调解协议无财产给付内容,且医患双方当事人认为无需 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但调解员应当 书面记录协议内容,并由医患双方当事人、调解员和医疗纠 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签名或者盖章。第六十二条司法确认达成调解协议后可以依法向人 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不能即时履行的,调解员应当引导医患双方当 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第六十三条调解协议履行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 履行调解协议;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 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六十四条书面建议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 根据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情况,向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

29、机构提 出有关预防医疗纠纷的书面建议。第六十五条引导措施医患双方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者 经调解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其他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第三节医疗纠纷仲裁第六十六条仲裁协议患方当事人为二人以上的,应当 由患方当事人共同或由患方当事人推选的代表人与医疗机 构达成仲裁协议。第六十七条答辩期限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 书副本之日起五日内提交答辩书、证据材料及其身份证明材 料。第六十八条仲裁参与人当事人一方为五人以上的,应 共同推选代表人一至二人参加仲裁活动。第六十九条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员的产生 仲裁庭

30、由 三名仲裁员组成。当事人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 从其约定。当事人应当在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五日内约定仲裁 庭组成方式并选定仲裁员。当事人未能在上述期限内约定仲 裁庭组成方式并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 庭组成方式、指定仲裁员。第七十条审理期限仲裁裁决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 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七十一条庭前调解】仲裁庭审理医患纠纷案件应当 注重调解。仲裁庭可以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庭前调解。第四节医疗损害鉴定第七十二条医疗损害鉴定的概念医疗损害鉴定是对 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的专业性评判,是鉴定人依照法 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 和专业知识,对医疗机构及其

31、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无过 错导致患者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专门问题做出专业分析判 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第七十三条医疗损害鉴定的原则医疗损害鉴定应当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专家鉴定组成 员应当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并对作出的鉴定意见负 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扰医疗损害鉴定工作,不得威 胁、利诱、辱骂、殴打专家鉴定组成员。专家鉴定组成员不 得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第七十四条医疗损害鉴定的内容 医疗损害鉴定内容 包括:医疗行为有无过错、过错的医疗行为与患者的人身、 财产损害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医疗过错行为在损害后果 中的参与度及对患者损害程度等级等。第七十五条医疗损害责任分级标准医疗损害责任分 为四级:第一级:造成患者死亡的;第二级:造成患者伤残的;第三级:造成患者一过性损伤或伤害较轻的;第四级:仅对患者造成财产损害。第二级医疗损害根据伤残程度分为 1-10级伤残。具体 分级标准另行制定。第七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