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9.58KB ,
资源ID:90059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0059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标准.docx

1、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标准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标准目次前言II引言III1围12规性引用文件13等级划分14三级救助管理机构评定条件14.1工作机制14.2机构设置与设施14.3机构设备24.4安全保障24.5机构管理24.6机构服务35二级救助管理机构评定条件45.1工作机制45.2机构设置与设施45.3机构设备55.4安全保障55.5机构管理65.6机构服务66一级救助管理机构评定条件76.1工作机制76.2机构设置与设施76.3机构设备86.4安全保障96.5机构管理96.6机构服务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城市临时性

2、社会救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建良、明亮、波、宏丽、越富。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引言随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完善和实务工作的进步发展,为推进救助管理工作管理标准化建设水平,对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的管理标准化和服务规化水平进行更加细致的区分和评价,促进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化和专业化发展而制定本标准。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1围本标准规定了救助管理机构等级划分原则、评定条件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救助管理机构。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

3、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495消防安全标志GB/T23245-2009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基本术语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建标1112008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3等级划分救助管理机构分为三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三级、二级和一级。4三级救助管理机构评定条件4.1工作机制4.1.1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4.1.2民政、公安、城市市容管理等部门建立街面救助管理机制。4.1.3民政、铁道、交通等部门建立受助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的沟通协调机制。4.1.4民政、公安、卫生、财政等部门建立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机制。4.2

4、机构设置与设施4.2.1救助管理机构业务部门及职能划分科学、合理,设有求助接待、救助管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业务部门。4.2.2床位在50以上,房屋综合建筑面积在1500m2以上,宿舍人均居住面积不少于4m2,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200m2。4.2.3选址合理,交通便利,临近城区主要道路,在繁华地段、交通要道设置了引导牌。4.2.4建立有效覆盖的救助服务网络,公布24小时求助,通过114查询或互联网能查询到。4.2.5功能布局合理,独立设有接待室、值班室、居室、教室、观察室、活动室、储藏室、物品保管室、餐厅、卫生间、洗浴室,各功能区有醒目指示牌,廊道、道路通畅,各项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整体环境

5、干净、整洁。4.2.6接待室、居室、观察室、活动室、餐厅、卫生间和洗浴室等无障碍设施完善。4.2.7设置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符合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112008)规定的三类建设标准。4.3机构设备4.3.1接待室配备足够的座椅等服务设施,配备轮椅、拐杖、老花镜等辅助器具和急救药箱。4.3.2受助人员居室采光良好,配备床具以及必要的床上用品。4.3.3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为受助人员居室配备降温、采暖、通风设备。4.3.4观察室设置透明观察窗口或配备技防设备。4.3.5活动室配备电视和座椅。4.3.6洗浴室配备冷、热水洗浴设备和防滑垫。4.3.7餐厅有卫生可证,配备桌椅和

6、安全清洁的餐具,厨房配备食品加工、贮藏和消毒设备。4.3.8配备衣物洗涤、消毒设备和口罩等必要卫生防护、劳动保护用品。4.3.9走道、楼梯、卫生间、洗浴室等区域设有安全扶手。4.3.10配备工作电脑,与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通畅运行,数据准确。4.3.11配备救助专用车不少于2台。4.4安全保障4.4.1设置警务室或警务联络员,配备有安全保卫人员,部安全保卫制度健全。4.4.2接待室配备金属探测器等安全检查设备。4.4.3公共活动区域设置技防设备,使用正常,技防资料保存15天以上,特殊、重要资料以实物式交存档案室。4.4.4建立疫情、火灾、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4.4.

7、5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建筑防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消防设施配置符合有关规定,取得消防机关检验合格证书。4.5机构管理4.5.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4.5.2救助数量与工作人员比例关系不低于100:1,行政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应具有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设置科学合理。4.5.3业务经费有制度化保障,满足工作需求。4.5.4有规的接待服务程序和监督式,在显著位置公示,并完整记录救助服务容。4.5.5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求助24小时有人值守,对接听应答情况予以录音,录音材料保存10天以上,有争议的保存2年以上。4.5.6制定求助人员甄别查询工作程序,认真进行甄别

8、,记录求助人员信息。4.5.7有群体性求助人员处置案。4.5.8与铁道、交通等部门建立车(船)票管理制度,防止跑站骗票行为。4.5.9接护送受助人员信息准确、程序规、交接手续完备,连续3年未发生丢弃受助人员等重大责任事故。4.5.10工作人员统一着装,装容整洁、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到,遵守救助管理规定。4.5.11建立并格执行考勤、财务、人事、培训、宣传等各项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注重行风建设,3年领导班子成员未受纪律处分。4.5.12建立规的档案管理制度。4.5.13建立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制度,定期组织健康检查。4.6机构服务4.6.1县市级救助管理机构站年救助能力在500人次以上

9、,地市级救助管理机构站年救助能力在1000人次以上。4.6.2定期开展街面救助服务,有工作记录。4.6.3协助受助人员联系家人或亲属。4.6.4为受助人员进行物品登记,提供物品存放凭据。4.6.5按照性别、身体状况安排受助人员分区居住,女性受助人员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服务。4.6.6受助人员床上用品至少每清洗、消毒一次,离站人员床上用品及时更换、清洗、消毒。4.6.7为受助人员配备毛巾、牙刷、杯子等基本、清洁的个人生活用品。4.6.8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实行分餐制,照顾特殊人员的饮食需要。4.6.9为受助人员提供洗澡、理发服务。4.6.10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受助人员提供照顾服务。4.6.11为

10、受助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4.6.12站突发急重病症、传染病的受助人员及时送定点医院诊断治疗或联系卫生防疫部门处置,并有工作记录。4.6.13为无经济能力自行返乡的受助人员提供乘车(船)凭证,并有凭证使用规;为无行为能力自行返乡的受助人员提供接护送服务。4.6.14妥善安置符合条件的受助人员,有安置手续记录。4.6.15开展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情况和需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基本的文化法制教育、心理疏导、行为干预、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4.6.16对受助人员代养机构和寄养家庭进行指导和评估,建立定期随访制度。4.6.17协调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为家庭困难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支持。5二

11、级救助管理机构评定条件5.1工作机制5.1.1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活动。5.1.2民政、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建立街面救助管理机制,基本实现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5.1.3民政、铁道、交通等部门建立受助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的沟通协调机制。5.1.4民政、公安、卫生、财政等部门建立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机制。5.2机构设置与设施5.2.1救助管理机构业务部门及职能划分科学、合理,设有求助接待、救助管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社会工作等业务部门。5.2.2床位在100以上,房屋综合建筑面积在3000m2以上,宿舍人均居住

12、面积不少于4m2,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400m2。5.2.3选址合理,交通便利,临近城区主要道路,在繁华地段、交通要道设置了引导牌。5.2.4设置有救助管理分站或全天候救助服务中心,在街道、社区设立救助服务咨询点,形成有效覆盖的救助服务网络。5.2.5功能布局合理,独立设有接待室、安保室、值班室、居室、教室、观察室、活动室、医务室、康复室、手工室、社会工作室、心理辅导室、图书室、档案室、储藏室、物品保管室、餐厅、卫生间、洗浴室、洗衣房,各功能区有醒目指示牌,廊道、道路通畅,各项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整体环境干净、整洁。5.2.6接待室、居室、观察室、活动室、康复室、图书室、餐厅、卫生间和洗浴室等无障

13、碍设施完善。5.2.7设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符合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112008)规定的二类建设标准,并有明确的职能和岗位规定。5.3机构设备5.3.1接待室配备足够的座椅、饮水机等服务设施,配备轮椅、拐杖、老花镜等辅助器具和急救药箱。5.3.2受助人员居室采光良好,配备床具以及必要的床上用品。5.3.3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为受助人员居室配备降温、采暖、通风设施设备。5.3.4观察室配备技防设备。5.3.5活动室配备电视和桌椅,娱乐器材不少于3种。5.3.6医务室配备的医疗器械不少于5种,药品不少于20种。5.3.7康复室配备的健身康复器材不少于5种。5.3.8图书室

14、配备桌椅,图书不少于300册。5.3.9手工室配备桌椅,手工种类不少于3种。5.3.10心理辅导室配备桌椅,有适宜的装饰。5.3.11洗浴室配备冷热水洗浴设备和防滑垫。5.3.12餐厅有卫生,可证配备桌椅和安全清洁的餐具,厨房配备食品加工、贮藏和消毒设备。5.3.13配备衣物洗涤、消毒设备和口罩等必要卫生防护、劳动保护用品。5.3.14走道、楼梯、卫生间、洗浴室等区域设有安全扶手。5.3.15配备工作电脑,实现救助管理信息化,与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通畅运行,数据准确。5.3.16配备救助专用车不少于4台。5.3.17有专门的未成年人活动室、图书室、康复室,居室和活动场所符合未成年人特

15、点。5.4安全保障5.4.1设置警务室并有常驻警员,配备有安全保卫人员,部安全保卫制度健全。5.4.2接待室配备金属探测器等安全检查设备。5.4.3公共活动区域、特殊服务管理区域设置技防设备,使用正常,技防资料保存15天以上,特殊、重要资料以实物式交存档案室。5.4.4建立疫情、火灾、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5.4.5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建筑防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消防设施配置符合有关规定,取得消防机关检验合格证书。5.5机构管理5.5.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5.5.2救助数量和工作人员比例关系不低于100:1,行政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应具有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管理岗位、专

16、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设置科学合理,至少配备2名社会工作人员、1名教师或外聘教师、1名心理辅导人员、2名具有专业资质的医护人员并具有临床诊疗能力。5.5.3业务经费有制度化保障,满足工作需求。5.5.4有规的接待服务程序和监督式,在显著位置公示,并完整记录救助服务容。5.5.5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求助24小时有人值守,对接听应答情况予以录音,录音材料保存10天以上,有争议的保存2年以上。5.5.6制定求助人员甄别查询工作程序,认真进行甄别,建立求助人员信息档案。5.5.7有群体性求助人员处置案。5.5.8与铁道、交通等部门建立车(船)票管理制度,防止跑站骗票行为。5.5.9接护送受助人员信息准

17、确、程序规、交接手续完备,连续5年未发生丢弃受助人员等重大责任事故。5.5.10建立专门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5.5.11建立多渠道的安置机制,安置记录完整齐全,安置率达100%。5.5.12工作人员统一着装,装容整洁、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到,实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遵守救助管理规定。5.5.13建立并格执行考勤、财务、人事、培训、宣传等各项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注重行风建设,5年领导班子成员未受纪律处分。5.5.14建立符合档案管理规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制度。5.5.15建立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制度,定期组织健康检查。5.6机构服务5.6.1站年救助能力在2000人次以上。5.6

18、.2建立街面救助服务规并每月定期开展街面救助服务,有工作记录。5.6.3协助受助人员联系家人或亲属。5.6.4为受助人员进行物品登记,提供物品存放凭据。5.6.5对受助人员进行健康检视。5.6.6按照性别、身体状况安排受助人员分区居住,女性受助人员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服务。5.6.7受助人员床上用品每清洗、消毒一次,离站人员床上用品及时更换、清洗、消毒。5.6.8为受助人员配备毛巾、牙刷、杯子等基本、清洁的个人生活用品。5.6.9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实行分餐制,照顾特殊人员的饮食需要。5.6.10为受助人员提供洗澡、理发服务。5.6.11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受助人员提供照顾服务。5.6.12为受

19、助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5.6.13站突发急重病症、传染病的受助人员及时送定点医院诊断治疗或联系卫生防疫部门处置,并有工作记录。5.6.14为无经济能力自行返乡的受助人员提供乘车(船)凭证,并有凭证使用规;为无行为能力自行返乡的受助人员提供接护送服务。5.6.15妥善安置符合条件的受助人员,有安置手续记录。5.6.16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家庭监护情况和需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延伸救助。5.6.17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或替代教育。5.6.18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对沾染不良习气的,进行行为矫治。5.6.19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5.6.20为流浪残疾未成年人提

20、供康复训练。5.6.21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5.6.22对受助人员代养机构和寄养家庭进行指导和评估,建立定期随访制度。5.6.23协调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为家庭困难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支持,建立返乡未成年人跟踪回访制度。6一级救助管理机构评定条件6.1工作机制6.1.1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每年召开会议两次以上,每年组织开展专项活动两次以上。6.1.2民政、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建立街面救助管理机制,基本实现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6.1.3民政、铁道、交通等部门建立受助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的沟通协调机制。6.1.4民政、公安、卫生、财

21、政等部门建立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机制。6.2机构设置与设施6.2.1救助管理机构业务部门及职能划分科学、合理,设有求助接待、救助管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社会工作等业务部门。6.2.2床位在200以上,房屋综合建筑面积在5000m2以上,宿舍人均居住面积不少于4m2,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400m2。6.2.3选址合理,交通便利,临近城区主要道路,在繁华地段、交通要道设置了引导牌。6.2.4设置有救助管理分站或全天候救助服务中心,在街道、社区设立救助服务咨询点,形成有效覆盖的救助服务网络,建立救助公益。6.2.5功能布局合理,独立设有接待室、安保室、值班室、教室、观察室、活动室、医务室、康复室

22、、手工室、社会工作室、心理辅导室、图书室、档案室、储藏室、物品保管室、餐厅、卫生间、洗浴室、洗衣房,各功能区有醒目指示牌,廊道、道路通畅,各项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整体环境干净、整洁。6.2.6接待室、居室、观察室、活动室、康复室、图书室、餐厅、卫生间和洗浴室等无障碍设施完善。6.2.7设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符合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112008)规定的一类建设标准,并有明确的职能和岗位规定。6.3机构设备6.3.1接待室配备足够的座椅、饮水机等服务设施,配备轮椅、拐杖、老花镜等辅助器具和急救药箱。6.3.2受助人员居室采光良好,配备床具以及必要的床上用品。6.3.3根据

23、当地气候特点,为受助人员居室配备降温、采暖、通风设施设备。6.3.4观察室配备技防设备。6.3.5活动室配备电视和桌椅,娱乐器材不少于5种。6.3.6医务室配备的医疗器械不少于10种,药品不少于30种。6.3.7康复室配备的健身康复器材不少于10种。6.3.8图书室配备桌椅,图书不少于500册。6.3.9手工室配备桌椅,手工种类不少于5种。6.3.10心理辅导室配备桌椅和工作电脑,有适宜的装饰。6.3.11洗浴室配备冷热水洗浴设备和防滑垫。6.3.12餐厅有卫生可证,配备桌椅和安全清洁的餐具,厨房配备食品加工、贮藏和消毒设备。6.3.13配备衣物洗涤、消毒设备和口罩等必要卫生防护、劳动保护用品

24、。6.3.14走道、楼梯、卫生间、洗浴室等区域设有安全扶手。6.3.15配备工作电脑,实现救助管理信息化,与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通畅运行,数据准确。6.3.16配备救助专用车不少于4台。6.3.17有专门的未成年人活动室、图书室、康复室,居室和活动场所符合未成年人特点。6.4安全保障6.4.1设置警务室并有常驻警员,配备有安全保卫人员,部安全保卫制度健全。6.4.2接待室配备金属探测器等安全检查设备。6.4.3公共活动区域、特殊服务管理区域设置技防设备,使用正常,技防资料保存15天以上,特殊、重要资料以实物式交存档案室。6.4.4建立疫情、火灾、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

25、6.4.5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建筑防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消防设施配置符合有关规定,取得消防机关检验合格证书。6.5机构管理6.5.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6.5.2救助数量和工作人员比例关系在90:1和50:1之间,行政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应具有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设置科学合理,至少配备4名社会工作人员、2名教师岗位或外聘教师、1名心理辅导人员、2名具有专业资质的医护人员并具有临床诊疗能力。6.5.3业务经费有制度化保障,满足工作需求。6.5.4有规的接待服务程序和监督式,在显著位置公示,并完整记录救助服务容。6.5.5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求助24小时有

26、人值守,对接听应答情况予以录音,录音材料保存10天以上,有争议的保存2年以上。6.5.6制定求助人员甄别查询工作程序,认真进行甄别,建立求助人员信息档案。6.5.7有群体性求助人员处置案。6.5.8与铁道、交通等部门建立车(船)票管理制度,防止跑站骗票行为。6.5.9建立流浪乞讨人员自行返乡和接送制度,接护送受助人员信息准确、程序规、交接手续完备,连续5年未发生丢弃受助人员等重大责任事故。6.5.10建立专门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6.5.11建立多渠道的安置机制,安置记录完整齐全,安置率达100%。6.5.12工作人员统一着装,装容整洁、精神饱满、态度和蔼、服务到,实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

27、,遵守救助管理规定。6.5.13建立并格执行考勤、财务、人事、培训、宣传等各项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注重行风建设,5年领导班子成员未受纪律处分。6.5.14建立符合档案管理规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6.5.15建立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制度,定期组织健康检查。6.6机构服务6.6.1站年救助能力在3000人次以上。6.6.2建立街面救助服务规并每定期开展街面救助服务,有工作记录。6.6.3协助受助人员联系家人或亲属。6.6.4为受助人员进行物品登记,提供物品存放凭据。6.6.5对受助人员进行健康检视。6.6.6按照性别、身体状况安排受助人员分区居住,女性受助人员由女性

28、工作人员管理服务。6.6.7受助人员床上用品每清洗、消毒一次,离站人员床上用品及时更换、清洗、消毒。6.6.8为受助人员配备毛巾、牙刷、杯子等基本、清洁的个人生活用品。6.6.9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实行分餐制,照顾特殊人员的饮食需要。6.6.10为受助人员提供洗澡、理发服务。6.6.11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受助人员提供照顾服务,为携带婴幼儿的受助人员提供便利服务。6.6.12为受助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6.6.13站突发急重病症、传染病的受助人员及时送定点医院诊断治疗或联系卫生防疫部门处置,并有工作记录。6.6.14为无经济能力自行返乡的受助人员提供乘车(船)凭证,并有凭证使用规;为无行

29、为能力自行返乡的受助人员提供接护送服务。6.6.15妥善安置符合条件的受助人员,有安置手续记录。6.6.16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家庭监护情况和需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延伸救助并形成制度。6.6.17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或替代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100%。6.6.18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或联系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对沾染不良习气的,进行行为矫治,目标人群覆盖率100%。6.6.19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目标人群覆盖率100%。6.6.20为流浪残疾未成年人提供康复训练,目标人群覆盖率100%。6.6.21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目标人群覆盖率100%。6.6.22开展社会工作介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服务,工作案例记录完整,目标人群覆盖率100%。6.6.23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家庭环境下的受助未成年人养育、教育工作。6.6.24对受助人员代养机构和寄养家庭进行指导和评估,建立定期随访制度。6.6.25协调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为家庭困难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支持,建立返乡未成年人跟踪回访制度和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