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06.34KB ,
资源ID:90112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0112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高考历史练习考前仿真模拟卷十三.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高考历史练习考前仿真模拟卷十三.docx

1、浙江高考历史练习考前仿真模拟卷十三考前仿真模拟卷(十三)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各项是史记中关于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姜尚)于齐营丘。”“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 BC D2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

2、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开启”始于()A春秋战国 B西汉C宋代 D明清3后汉书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装置发明于()A战国 B西汉C东汉 D唐代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其都城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

3、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A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B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C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D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7据统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经济中,商业资本始终大于工业资本。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利于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B阻碍中国近代工业的健康发展C有效抵制列强对华的经济渗透D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新疆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

4、,最终收复新疆。下列相关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左宗棠制定了“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作战方针B1876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大部领土,阿古柏兵败自杀C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了除伊犁外的新疆D在左宗棠上书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9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B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D1840年以后的中国10“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被广泛使用最晚的是()1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5、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telephone),大足板子毕业生。”歌谣反映了当时()A传统旧俗遭否定B新旧事物的冲突C新旧事物的并存D社会转型的苦痛12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要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13某同学在学习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后,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6、类型的宪法B革命委员会是一个党政分开的权力机构C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到20世纪末,我国已形成了一个以刑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14“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告台湾同胞书B“八一宣言”C反分裂国家法D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15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G20峰会。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一个城市杭州对外开放始于()A1978年左右B1980年左右C1985年左右D1990年左右16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A公民大

7、会 B五百人议事会C元老院 D民众法庭17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的是()A薄伽丘 B但丁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18观察下图,处的商品主要是()A黑奴 B茶叶C胡椒 D镜子19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A王权结束B议会权力高于王权C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20下列各图划线部分体现了19世纪晚期以来日本殖民统治范围变化,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8、()A BC D21当西方的史学理论界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时,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沃尔什曾指出,造成历史学家之间意见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有个人的好恶、集体的偏见、各种相互冲突的有关历史解说的理论和根本的哲学冲突四个因素。这表明()A沃尔什正确揭示了史学理论界分歧的根源B历史学界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看法不可能一致C意识形态的不同是导致历史研究分歧的关键D沃尔什的见解虽然独到,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22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修改宪法。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记载:“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共产党是苏联社会和全苏所有组织的领导和指挥力量,经戈尔巴乔夫的提议被删除了。”上述材料直接表明()A戈尔巴乔夫

9、放弃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B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C戈尔巴乔夫改革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使苏共丧失了民心23下列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属于反战题材,表达作者反战情绪的有()A BC D24破碎的世界:一战信件、日记和回忆录就某次战役记载道:“埋葬尸体通常是不可能的,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尸体。太阳照在被毒死的士兵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干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直到坦克的出现,我们才看见了胜利的曙光。”材料所述的战役()A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B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破产C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10、D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一个国家的领土规模、防御能力与行政效能,取决于这个国家交通系统的完备程度。就此方面而言,交通系统乃是统一国家维持其生存的首要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尤其秦之驰道,“东穷燕弃,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

11、权利横被侵蚀。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交通史航政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道路的修建对当时社会的发展的作用。(8分)(2)材料二反映出近代中国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26现代科技的发展影响人类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当科学技术发展到19世纪后半期以后,它不仅给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手段。同时也为人类制造出了一套高杀伤的现代化军事,这为交

12、战各方的扩军备战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在德国,飞速发展的工业技术被飞速地应用于武器生产,非理性地支持了征服的野心战争爆发之后,科学技术更像一股魔幻般的力量把各方都投入到军力竞赛上来,各种军事发明层出不穷。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二中外许多历史名人都针对现代科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甘地“回到纺车去”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技术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8分)(2)选择材料二中的一种主张,简要加以评述。(12分)27世界遗产公约号召世界各国协力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人类文明发

13、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材料二秦始皇陵平面示意图(1)材料一为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简要说明其含义。(4分)(2)依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陵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依据。(8分) 考前仿真模拟卷(十三)1C2.B3.C4解析:选B。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唐朝时期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唐朝末年火药运用于军事;长安是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故B项正确。5解析:选A。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理好国家。A项

14、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这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这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这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D项体现的是忧君爱民思想,这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6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大臣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故A项错误;同理,与经世致用无关,故B项错误;清代军机处实际上反映的是专制皇权的强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可知,军机大臣需要慎密通敏,故D项正确。7解析:选B。在商业资本主义阶段,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发展商业,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阶

15、段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发展工业,“商业资本始终大于工业资本”会阻碍中国近代工业的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8解析:选D。在左宗棠上书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故选D。左宗棠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A项错误;1876年,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第二年向南疆推进,阿古柏兵败自杀,B项错误;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C项错误。9解析:选D。梁启超划分中国历史的依据是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融合程度,第三阶段指中国融入世界潮流中,也就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融入世界市场,故选D。10C11解析:选C。“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可知传统戏曲文化、旧式文人仍然存

16、在,“火车站,德律风(指telephone),大足板子毕业生”可知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的传入、新式教育的发展,因此体现了新旧事物的并存,故选C项。A项与题干不符。B、D两项中“冲突”“苦痛”的说法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12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关系,故B项错误;出于国防的需要,联系所学,与日本侵华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布局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13解析:选C。1982年宪法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宪法保障,故选C。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A项

17、错误;革命委员会是一个集党、政、军、司法诸权于一身的多元化权力机构,B项错误;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D项错误。14解析:选A。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符合材料中“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信息,故选A。15C16.A17.C18解析:选A。三角贸易中从非洲运往美洲的是黑奴,故选A。19解析:选B。结合“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可判断应该是光荣革命,而当时国王依然有行政权,故A项排除;据“16881689年”时间信息可得出应该是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变成了“议会的国王”,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确立了议会

18、至上的原则,故B项正确,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责任内阁制是在18世纪中期形成,故D项排除。20解析:选B。图是日本侵占亚太广大地区,应为抗战后期,1941年左右;图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图是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图是东北、华北、上海、南京、汉口被侵占,应为全面抗战爆发,1938年武汉会战后。故B项符合题意。21解析:选D。沃尔什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史学分歧的主要原因,但并不十全十美,故选D。史学理论界的分歧根源是史学观,A项错误;历史学界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看法有可能一致,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意识形态的表述,C项错误。22解析:选A。注意题干“直接表明”的要求,故选A

19、项。根据所学可知,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故B、D两项说法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说法错误,直接排除。23解析:选B。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错误;太阳照样升起(又名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反映了一战给人带来的伤害,正确;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代表作,凸显的主题是追求自由,错误;是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画面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属于反战题材,正确。故选B。24解析:选C。“到坦克的出现,我们才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20、,结合所学知识,坦克在一战中首次应用是在索姆河战役中,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故选C。25(1)有利于巩固政权;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任答四点即可)(2)驱动力的变化,由畜力逐渐转化为机械力;交通工具逐渐商业化,并且没有阶级的限制。原因: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与使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26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据材料一“当科学技术发展到19世纪后半期以后,它不仅给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手段。同时也为人类制造出了一套高杀伤的现代化军事,这为交战各方的扩军备战提

21、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在德国,飞速发展的工业技术被飞速地应用于武器生产,非理性地支持了征服的野心战争爆发之后,科学技术更像一股魔幻般的力量把各方都投入到军力竞赛上来,各种军事发明层出不穷”可以得出科学技术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即科技的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科技大量应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成了新的科学技术的催化剂。(2)考生选择一种主张加以评述即可,首先应明确历史人物的主张是什么,评述时要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评述,对史实的分析准确,要求评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答案:(1)关系:科技的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

22、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科技大量应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成了新的科学技术的催化剂。(2)评述:甘地的主张实质上是恢复印度传统经济方式以振兴印度;既反映了其对民族经济独立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排斥,不利于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二战中又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战后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致力于防止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体现了他对科学革命的深刻认识以及人文主义与和平精神。邓小平关于科学的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

23、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了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也丰富了邓小平理论。(任选一种主张,加以评述即可)27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可知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第(2)问从建筑、内涵、艺术、价值等角度综合分析。答案:(1)含义: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类的创造活动。外面的圆圈代表大自然,内外图形相连象征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互相依存(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整个图案呈圆形,既象征全人类,也象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2)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大的帝王陵,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之一;始皇陵模仿秦都咸阳的建制布局,也是中国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是全面研究秦朝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和科技情况的珍贵史料,极大弥补了秦史研究资料稀缺问题。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