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8 ,大小:75.55KB ,
资源ID:90209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0209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docx

1、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教学重点: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课

2、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3、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1、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2、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

3、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五、作业:1、写生字词、读书。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重点: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

4、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一)、进一步理解课题: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

5、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

6、曲目呢?(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解疑步骤: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嗵嗵嗵!”“冬冬冬!”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学生自己初步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

7、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4、指导朗读。(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2、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3、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三、总结全文1、谁能说说春雨美在哪?2、总结写法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

8、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四、布置作业: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淅沥 声音 嘀嗒 哗啦 春雨 啪啦 春天到了 演奏 播种2、瀑布教学目标: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0个生

9、字,写会本课9个生字。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1、瀑布)(二)初步感知。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

10、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2理解词语。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如:好像。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2。检查读书情况(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板书:远近)3学生

11、质疑(1)学生自由读课文(2)学生质疑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教师要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可在当堂让同学们交流解决。教师鼓励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4本课总结(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瀑布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12、。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的瀑布的不同声音和看到瀑布的不同景象。2、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学会了生字、生词知道了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瀑布的。)(二)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小节主要写了没见到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2自由读这小节,说出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节给我们的感觉是瀑布的声音很大,瀑布很壮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瀑

13、布声音的响亮。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2)“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指名说出海浪的声音怎么样? (去过海边的都能说出海浪翻滚时声音很大,哗哗的。)板书:叠叠)(3)“阵阵”“吹”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板书:阵阵)(在理解到“叠叠”和“阵阵”这两个重点

14、词语时,播放瀑布落下进的声音的录音,帮助学生理解“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3指导朗读(1)出示第一节停顿和重音提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2)教师范读。(3)学生练习读。4学生再次感情朗读第一小节,体会写法的巧妙。(三)总结学法。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一小节的学法:1读这小节,了解这小节的主要内容。2再读,说出这一节给你什么感觉?说说从哪读出来的?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过渡:听着瀑布的声音,我们随着诗人转过山路瀑布就出现在了眼前。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按照刚才学习自学第二、三小节。(四

15、)自学二、三小节1让学生按上述学法自学二、三小节,出示学习提示:(1)自由读2、3小节,想想:这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2)默读两小节,思考: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3)怎么读才能表现出瀑布的特点?(4)这两小节中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讨论。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3学生汇报。(1)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2)学生概括出感觉瀑布很雄伟之后,引导学生重点通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

16、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一道白银)师提问或生质疑:为什么作者先说没法比喻,然后又把瀑布比作了白银呢?(引导学生从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去理解。初见瀑布,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细看看瀑布的样子和周围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这个比喻,并且用一个“衬”字,非常巧妙。)“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板书:珍珠的屏)“如烟,如雾,

17、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板书:如烟如雾如尘)师重点指导:读这句话时,如烟,如雾,如尘之间停顿时间可略长些,声音轻而缓慢,更能够体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入迷的心情。说明:学生理解到哪,教师就随着学生指导到哪并且理解到哪,学生就在已有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师指导。(3)有感情朗读这两小节。(4)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写得非常好。在学习第一节的基础上,学生回答出这样写更加形象,具体,使瀑布的样子更雄伟,美丽。(5)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作者的观察角

18、度不同。)(五)让学生边听,边看,边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六)总结。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如浪涛轰鸣,似松涛欢吼的瀑布声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美丽的瀑布景象。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把我们今天听到的和看到的变为现实。(七)作业。板书:瀑布叠叠声音阵阵一道白银 雄伟壮丽珍珠的屏样子如烟如雾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19、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20、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边吟诵,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

21、得到吗?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对照画面朗读。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游园不值,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教学过程:一、揭题,明确本

22、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1、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2、介绍作者3、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4、师示范朗读。5、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6、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7、字词质、释疑。(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久:很长时间。)二、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三、指导

23、读,读出诗的韵味来: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启发想象:、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2、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3、习作,交流,评议。4、背诵诗句。四、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五、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板书设计: 惠崇 桃花 三两枝 春江 暖水 鸭先知 喜爱之情

24、 河豚 欲上时 游园不值 怜苍苔 扫兴 久不开 对春天美景的 一支红杏 喜爱与赞美 欣慰 满园春色4、*柳笛和榆钱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地当赌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学生畅谈)师: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明确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

25、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自学效果。(1)开火车认读词语(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3) 可以

26、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书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板书设计: 4.* 柳笛和榆钱 柳笛 吹 榆钱 吃 春的赞歌 孩子 乐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语海畅游-认识形近字,认识、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含“春”的成语和一些名句。(3)阅读平台-假如风有颜色。(4)能说会道-花的世界。2、过程与方法(1)通过形近字、成语、名句的学习与积累,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蕴。(2)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作者神奇、大胆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3)通过修辞手法在语句中的作用,体会情感,并学习写比喻句和拟人句。3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