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1.30MB ,
资源ID:9096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096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典型例题剖析及训练题实验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典型例题剖析及训练题实验题.docx

1、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典型例题剖析及训练题实验题2012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典型例题剖析及训练题-实验题中考分值:12分18分中考热点概括【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平面镜成像。2.凸透镜成像规律。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4阿基米德原理。5.伏安法测电阻。6.动能、重力势能的有关因素。7.滑轮组机械效率。8.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9.焦耳定律实验。【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点会详细考察,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典型例题剖析【例题1】(2011山东威海,第20题)(1)在“探究光

2、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3、。【解析】本题同样是教材探究实验的细化,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考查的是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只要做实验时注意总结、评估与交流,此题即可解决。【答案】(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例题2】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来到实验室,选用的器材如图2所示:物体到凸透镜距离ucm 60 30 20 15 12 像的高度hcm 0.4 l 2 4 10 (1)请你简要说出实验探究前应怎样合理摆放和调整器材; (2)器材调好后,蜡烛从离透镜较

4、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凸透镜焦距f=l0 cm。 文莉同学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 林哲同学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到凸透镜距离越近。像就越大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点评【解析】本题是教材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变式,联系日常学习中的探究过程即可解决本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器材的摆放要将透镜放在中间,保持三者的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这样可以使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上,便于观察。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要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特点进行分析,但是虚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实验时往往会忽略这点。【答案】(1)将

5、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两位同学的结论在收集的证据范围内成立,符合数据和现象所体现出的规律 两位同学都没有收集uf范围内的证据,所以结论不完整【例题3】11(2011广东湛江,第19(2)题)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把天平放在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

6、.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8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gcm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解析】本题考查的的是密度测量的实验,解题的关键是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点及相关的密度计算。天平使用时是先测量质量,再测量体积,若先测量体积后测量质量,会因为物体上沾有水而使体积增大,影响密度大小。天平测量前调节是(天平)左高右调(平衡螺母),使用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游码放在零处,通过增减砝码和游码来调节天平,使刻度盘上的指针对

7、准中间刻度线,这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数加上游码质量数,单位是克,量筒测量体积,通过两次体积的差值确定。通过密度公式计算密度。【答案】水平台或水平桌面 右 62 20 3.1 不变【例题4】(09沈阳)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4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图4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_;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_;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F整理实验器材。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1

8、)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_。(2)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_。(3)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_(填字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阿基米德实验原理的整个过程。实验中利用F浮=G排液公式计算,由于利用小桶装液体,需要测量液体的重力,所以首先要测量小桶的重力。利用溢水杯,首先应该装满水,这样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排开的体积可以利用小桶收集测量了。【答案】(1)A、重力 C、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测量空桶的重力(3)在B步骤中,水面没有达到溢水口(或水没有注满).【例题5】小明做用伏安法测量小灯

9、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已经连接如图5所示电路。(1)同组的小琴又给他补接了两根导线使电路完整,请你将这两根导线画出来。(2)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滑到滑动变阻器的 端(填“A”或“B”),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实验次数123电压/V2.52.01.5电流/A0.30.270.23电阻/7.46.5灯泡亮度亮较亮暗(3)小明利用上面的电路测小灯泡的电阻,已经记录三组数据如下表,请你将表中的空白格帮小明补上。(4)小明处理完数据后发现,三次测得的灯丝电阻相差较大,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同样的情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伏安法测电阻,解题的关键是对于实验的原

10、理和实验的操作步骤的熟悉。(1)电压表要并联,正负接线柱正确,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故要用03V的量程;(2)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而烧坏电路元件,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大电阻值位置;(3)当U=2.5V时I=0.3A,则R=U/I=2.5V/0.3A=8.3;(4)当电压增大时,小灯泡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阻值就随着增大。【答案】(1)如图所示(2)A(3)8.3 (4)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或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或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例题6】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4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

1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5甲所示。(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5乙所示。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理由是:两球 相等;得出的结论是: 。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

12、是 法;二是转换法,就是用纸盒移动的距离长短来表示小球动能的大小。【解析】本实验只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本题涉及到控制变量法,转化法、归纳法等思维和探究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对于各种实验研究方法的熟悉。小球从高处自由滚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通过推动物体的远近反映出动能的大小,物体被推的越远,动能越大。从甲图可以看出,同一个小球(质量相等),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从乙图可以看出,速度相等,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答案】速度;运动速度;质量;运动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质量;物体质量一定时,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控制变量法。【例题7】(2011江苏连云港,第26题)在“探究杠杆

13、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在测量前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向上翘的那端调节,调整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只要认真的实验,这些问题是很好回答的。【答案】 (1)右 (2)二 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例题8】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8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4、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滑轮组中的各种功。机械效率的计算可以利用W有用/W总Gh/Fs计算,可以利用其变形公式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绳子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的距离的n倍可以求出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由于弹簧测力计最后从动滑轮上出来,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弹簧测力计

15、必须是竖直向上运动的。比较1和2次实验可以发现同一个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由于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和绳子的重力的影响,会使额外功的存在,从而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案】 (1)表中填 889 12 30 (2)匀速 (3)增加物重 (4)动滑轮重、绳与滑轮的摩擦等。【例题9】(11山西)小明在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阻值约为10)。(1)他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9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2)图10是小明画出的实验电路图,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将图11中未完成的电路连接好,要求:电流表、电压表选择合适的量

16、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导线不能交叉 (3)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2所示,则此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是_A,灯泡两端的电压是_V,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W(4)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根据记录的数据,小明画出了小灯泡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13),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 W,小灯泡灯丝电阻随电压增大而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将图11中的小灯泡更换成定值电阻,且电路连接完好,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A探究电流的磁场强弱与电流

17、大小的关系 B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C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D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要测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而额定功率只有一个,实际功率可以有很多。实验时,要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这时的电流就是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可以直接通过P额=U额I额计算额定功率。实验时要注意连接的问题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对于图像可以看出电流和电压不成正比例的关系,是因为灯泡的温度升高,其电阻也会增大。对于这个电路和伏安法测电阻很相似,只是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答案】(1)调零(校零、把指针调到零刻线处)(2)(3)0.22 1.

18、8 0.396(0.4)(4)0.625(0.63、0.6) 增大(5)B达标检测练习1(2011山东聊城,第卷第12题)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置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答案】大小 A 虚2(

19、2011江苏连云港,第25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为2mm的茶色玻璃厚为5mm的透明玻璃直尺光屏两只相同的蜡烛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填序号)。(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图(甲) 圈(乙) 圈(丙)【答案】(1) (2)重合 (3)不能接收到像3(2011山东临沂,第II卷第6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

20、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等大、倒立的实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答案】(1)9(2)放大;投影仪4(2011年福建省福州 第31题(3分)小雪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5所示。(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写出一点即可)次数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11557.52817.531029.0(

21、2)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答案】(1)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发光更安全、环保(2)越大 越大5(2011四川广安,卷II第17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

22、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填“5cm”或“10cm”)。(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3)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 【答案】(1)亮点 10cm (2)缩小 左 (3)虚像6(2011上海市,第241题)在图11中,凸透镜的焦矩为10

23、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5) ,以保证烛焰的像能在光屏的 (6) ,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处则应在(7)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直到光屏上的像最(8)为止。【答案】高度 中央 60-70 清晰7(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第26题)(5分)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4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2)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 的实像、人们利

24、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答案】(1)同一高度、光屏中间。(2)倒立、缩小、照相机。8(2011北京,第31题)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 B、 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蜡烛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

25、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以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像。【答案】A;缩小;正立;虚9(4分)(2011四川广安,卷II第16题)小贝想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药液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如10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动。调好天平后,她称得药液和药液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份在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药液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 g,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 cm3,这种药液的密度是 kgm3。【答案】

26、左 28.6 10 2.8610310(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第20题)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 - 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 - 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

27、色拉油的体积是 _ 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_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 _ g。(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_ 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 _ (选填“合格”或“不合格”)。【答案】(1)右 (2)20 游码 18.4 (3)9.2 合格11(2011山东威海,第22题)小刚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

28、体积为V1;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D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为V3;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g,塑料球的体积Vcm3,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g/cm3.(2)实验拓展:本实验中若不用天平,只在B、C、D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塑料球的密度。请你写出这个操作步骤。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水)【答案】(1)11.2200.56各1分。(2)将塑料球放入图b所示的量筒内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

29、量筒示数V41分(3)(V4V1)水/(V2-V3) 1分12(2011年福建省福州 第29题(4分)如图21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为5.4N。(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且拉动弹簧测力计。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是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答案】(1)匀速 2.4 75 (2)增大13(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 第25题)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16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甲: A较重;乙: B较重;丙: A、B一样重(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轻重所用器材: 操作方法: 现象及结论: (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17所示。根据图17的实验,可以判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