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25.56KB ,
资源ID:914255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1425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易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易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

1、河北省易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河北省易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班 级:09土管四班组 别:第三小组组 员:孔喆 周涛 许超 姜伟 杨彬 张琪 陈琳 徐鑫 何旭平 曹佳滕 吴思远 穆航飞 王登吉 张小龙 王东升指导教师:高彩云完成时间:2012年6月6日摘要一、易县概况1.地理环境2.行政区域3.交通状况4.地形地貌条件5.气候条件6.土壤条件二、土地利用现状介绍与分析 1.土地资源特点2.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3.土地利用程度及潜力分析4.水资源分析5. 林业资源分析6.旅游资源分析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四、土地利用优化的措施摘要: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行政区域、交通状况、地质地貌、气候水位等方面介绍了

2、河北易县的概况,着重介绍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保括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程度、水资源、林业资源、旅游资源的情况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关键字:易县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优化措施一、 易县概况1.地理环境易县,古称易州,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保定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111537,北纬39023935。东西跨67.7公里,南北越61.7公里,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南距保定市区87公里,东北距北京123公里,东距天津19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69.2公里,东与涞水、定兴相邻,西与涞源接壤,北

3、与涞水毗邻,东南与徐水接壤、南与满城为邻、西南一小部分与顺平县相接,过境的京原铁路和112国道、京赞线、易定线、易保线组成境内主体交通网。县境地处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十分之七为山地,与定兴县相邻的高陌乡是全县唯一平原乡,平均海拔324米,地势由西向东下降明显,流水落差大,易患水灾;山体多为侵蚀、剥蚀、岩溶地貌。主要山峰有摩天岭、平顶山、五峰寨、云蒙山、狼牙山等。最高山峰摩天岭位于蔡家峪乡与涞水县交界处,海拔1813.3米。境内主要河流有北、中、南三条易水河和漕河、拒马河,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河流总流程216公里,年径流量9.31亿立方米,正常泄洪能力1580立方米/秒,主要水库

4、7个。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春秋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四季分明。2.行政区域易县辖8个镇、18个乡、1个民族乡:易州镇、梁格庄镇、西陵镇、裴山镇、塘湖镇、狼牙山镇、良岗镇、紫荆关镇、桥头乡、白马乡、流井乡、高村镇、高陌乡、大龙华乡、安格庄乡、凌云册回族满族乡、西山北乡、尉都乡、独乐乡、七峪乡、富岗乡、坡仓乡、牛岗乡、桥家河乡、甘河净乡、蔡家峪乡、南城司乡。(现高村乡已撤乡建镇。)共469个行政村。3.交通状况易县虽属山区,但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铁路、公路齐备,京源铁路从北部穿过,高易铁路与京广铁路相连。公路四通八达,京广西线、津同、易保、易定、泥岭、良川等主要干线交汇于县城, 乡村公

5、路纵横交错。另外张石高速已于2008年底建成通车。张石高速第二通道正在建设中。4.地形地貌条件易县地势西高东低,自西而东海拔变化幅度为181332米,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齐全。其分布特征为:西部群山起伏,海拔3001813米,面积145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7.4%;中部丘陵相连,海拔100300米,面积90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5.7%;东部地势平坦,为平原地貌,面积17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0%,是县内主要耕作区。全县境内具有海拔高差大、地貌类型全的地势特点,排列整齐有序,地貌界限清晰。海拔高差达1781m。山系呈西南至东北方向排列,有摩天岭、别湖岭、

6、云蒙山、五回岭、五峰寨、狼牙山六大山脉。西部山区地质年代属前震旦纪古老片麻岩及震旦纪白云岩、片麻岩,以角闪斜长及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并有火成岩侵入岩脉、岩层,剥蚀严重,呈风化裂隙发育。矿藏种类较多,花岗岩、大理石、金、铁、玄武岩等蕴藏丰富。丘陵区域属震旦纪和寒武纪,基岩主要为白云岩和页岩,石灰岩、金、天然板岩、玄武岩等矿藏储量可观。东部平原属第四纪,覆盖层以黄土、中粗砂为主。基岩为奥陶纪灰岩、寒武纪页岩,局部为火成岩体。石灰、砂子、石子等三类建材储量较大。5.气候条件易县气候属于季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原为半干旱气候,山区为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山区9.4,平原13.5,无霜期为160天,

7、90%保证率为141天。全年日照时数平原2630.6小时,山区委2577.3小时,日照率分别为59%和58%。全年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29.88千卡/cm2,全年降水量在570mm-670mm之间。 6.土壤条件易县境内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母质、地下水、植被等差异,成土过程不同,故土壤类型繁多。有6个土类,13个亚类,41个土属,114个土种。棕壤土类分布在西部700米以上地区,褐土类分布在山地脚下,潮土类分布在中易水、北易水两岸低洼处,草甸土类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带,水稻土类分布在北易河、中易河沿岸洼地,风沙土类分布在中易水、北易水及拒马河沿岸。二、 土地利用现状及分析1.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类

8、型多样,利用空间结构基本合理,全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山地、水域等均有分布,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有利于农、林、果、木、渔等多种经济综合开发。自然区位特点和长期开发利用已形成了较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即东部平原区的粮、果、菜区;中部丘陵区的粮、果、林区;西部浅山区的林、矿、农开发基地区和西北部深山区的林业基地区。山区中的水库坑塘等雨夜得到了发展。 旅游资源丰富,全县旅游资源种类多,内容丰富,秀丽的山川,众多的自然、文景点的开发利用为全县经验发展提供了独特地物质条件。相对集中分布的有西陵镇的清皇陵墓群,以安格庄乡为主的南湖风景区,以易州镇及县城区周围乡镇为主的燕

9、下都,荆轲塔,以独乐乡为主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碑”等,各集中区外围又散布者各种景点,形成集中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为旅游用地综合型城区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土地垦殖率及人均占有量地区之间差异大。本县垦殖率为18.9%l略高于河北省太行山区各山区各县平均水平(17.0%),更高于深山区的阜平(3.8%),但县内地区差异大,东部平原区垦殖率高达56.2%,中部丘陵区为18.6%,西部浅山区仅5.7%,西部深山区为4.3%,即浅山区和人口区耕地很少,以林地为主。人口密度与垦殖率呈正相关,即垦殖率愈高人口密度愈大,垦殖率低,则人口密度亦低,这种人地比例关系反映了人口发展与土地质量优劣程度呈正向变化的规律。

10、2.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全县总面积253491.71公顷,其中耕地41878.37公顷,占15.68%;园地6125.75万公顷,占2.29%;林地68773.37万公顷,占25.74%;其他农用地5562.82公顷,占2.16%;城乡建设用地18158.09公顷,占6.79%;交通水利用地1225.27公顷,占0.45%;其他建设用地1119.79公顷,占0.41%;其他土地11293.01公顷,占4.22%;水域4223.76公顷,占1.58%;自然保留地108769.25公顷,占40.22%。(如图一)在总面积中,山地面积16.16万公顷,占60.2%;丘陵6.5万公顷,占24.9%;平原

11、4.06万公顷,占14.9%。(如图二)在耕地面积中,水田63.28公顷,占0.15%;水浇地21948.57公顷,占52.41%;旱地19866.52万公顷,占47.44%。(如图三)图一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图单位:公顷图二 地形结构图图三 耕地结构图单位:公顷水浇地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区域,约占水浇地总面积的75%。水田集中分布在中易水河两岸的高村、裴山和上陈驿坡下的一些地段。旱地则广泛分布于地域广阔的山区和丘陵区域。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占地35893.79公顷,占52.19%;灌木林地占地1168.31公顷,占1.69%;其他林地占地31711.57公顷,占46.12%。(如图四)图四 林地结

12、构图单位:公顷 在城乡建设用地中,建制镇占地957.88公顷,占6.93%;农村居民占地11634.61公顷,占84.20%;工矿占地1225.27公顷,占8.87%。(如图五)图五 城乡居民工矿用地单位:公顷在交通水利占地中,铁路101.65公顷,占3.16%;公路1066公顷,占33.12%;水库水面1941.96公顷,占60.3%;水工建筑占地110.3公顷,占3.42%。在其他建设占地中,风景名胜设施1119.79公顷,占100%;在水域占地中,河流水面3335.52公顷,占78.97%;滩涂用地888.24公顷,占21.03%。在自然保留地中,荒草地67588.15公顷,占62.14

13、%;沙地940.94公顷,占0.87%;裸地40240.16公顷,占36.99%。3.土地利用程度及潜力分析3.1全县未利用土地112993.01公顷,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可开发利用潜力30695.8公顷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27.2%。其中可用于大农业(耕、园、村)用地潜力29878.3公顷,占可开发潜力的97.4%;用户与各项建设用地的潜力817.5公顷,占可开发潜力的2.6%。3.2全县滩涂面积888.24公顷开发利用以耕地为主,可开发耕地潜力我330.0公顷占滩涂面积的37.2%。3.3城镇居民点内部整理潜力为976.0公顷其中以城镇村居民点建设内部调节用地为主,可整理为耕地66.7公顷

14、占整理潜力的6.8%。3.4砖瓦窑复垦潜力85.0公顷,其中可复垦为耕地75.0公顷,占复垦面积的88.2%,复垦为城镇建设用地10.0公顷占复垦面积的1.8%。3.5全县中,低产田22583.3公顷,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土地质量,逐渐形成“两高一优”农田。4.水资源介绍与分析4.1水资源总量 全县水资源总量等于地上水资源量加地下水资源量减重复量(15201.6万m3),为41988.2万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72m3。在常水年份为33613.4万m3,枯水年为20022.0万m3,丰水年为61737.6万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常水年份为18223.0万m3,人均水资源可利用

15、量335.04m3。在可利用总量中,地表水(8911.1万m3)占48.9%,地下水(9311.9万m3)占51.1%;枯水年为13381.6万m3,分别占相应年份水资源量的54.2%、66.8%。常水年可利用量占资源总量(均值)的43.4%。在理论水资源总量57189.8万m3(包括重复量)中,地表水(34609.5万m3)占60.5%,地下水(22580.3万m3)占39.5%。人均占有理论水资源量1051.5m3,人均占有地表水636.3m3,地下水415.2m3。4.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全县需水总量,常水年为20502.3万m3,其中农业需水量15915.8万m3,占77.6%;工业需

16、水量2565.0万m3,占12.5%;人畜需水量2021.5万m3,占9.9%。平原区域是水资源消耗“大户”,其农业、工业、人畜需水量分别占全县相应水资源消耗项目的52.6%、98.5%、49.7%。平原区域需水总量(11905.1万m3)占全县需水总量的58.1%。全县需水总量已超出可供水量2279.3万m3,占可供水量的12.5%,供需比0.89。在常水年平原区域略有余量(926.7万m3)。其原因是平原区域地下水有一定量的井灌回归可供循环利用。除平原区域外,其它区域均呈严重缺水状态,以北部山区最严重,如北一区(紫荆关、南城司、蔡家峪)缺水量高达可供水量的4.3倍,供需比为0.19。在枯水

17、年,全县缺水量达8959.8万m3,超过可供水量的67%,供需比0.60。全县不同区域均呈严重缺水状态,平原区域缺40.0%,南部山区缺84.1%,北区缺47.4%不等。4.3水资源评价4.3.1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伴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加之多年连续干旱少雨,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农业是需水大户,从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是农业生产与水资源间的矛盾。显然,这种局面将对农业产生严重制约作用。在水资源量一定的情况下,做好农业节水这篇文章则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4.3.2水资源浪费严重。在生活用水方面,由于有相当数量的人群节水意识淡薄,“跑、冒、滴、漏”现象

18、很普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导致大量水源源不断地流失。农业用水灌溉方式落后,大水漫灌,使大量的水因渗漏不能被有效利用;渠道防渗能力差,渗漏严重。致使农业用水的利用系数最大只有0.5。水库、塘坝、截潜流等,其底和坝均存在严重渗漏问题,使其水资源可利用量远低于兴利库容。目前服务业兴起的洗车业也已构成了水资源的一个新的浪费点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用、输水设备的维护,利用好水价这个杠杆,以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4.3.3水资源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尤其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全县5条河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地污染。近年来河流上游铁、金矿开采过热,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水资源污

19、染不是点而是面,是整条河流,甚至渗漏污染地下水。被污染的水人畜不能饮用,农业不能灌溉,使原本短缺的水资源雪上加霜。根治污染源是解决水污染的根本之策。4.3.4水资源开采结构不合理。机井布局不合理,冲积扇第四纪地下水层打井过深,水资源开采过量;沟谷第四季底层布井多,除本层直接开采外,还将影响平原地下水的补充,如遇枯水年本层水将有枯竭的危险;震旦基地层在我县分布面积广,是严重缺水的干旱地区,因其地层构造为裂隙发育,地下水资源充足,因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打井困难,未能使该层地下水得到有效开采。合理布局机井,科学开采地下水,方可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平衡性。5. 林业资源介绍与分析全县宜林宜牧山地面积16万公

20、顷,其中专用牧场4万公顷,宜林山地12万公顷。林业用地总面积13.33万公顷,按土地类型分,宜林山地12万公顷,宜林沙荒地1.33万公顷;按植被覆盖程度分,有林面积9.69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0.6万公顷,宜林荒山3.64万公顷,宜林沙荒66.7公顷。森林覆盖率38.24%(含灌木林和疏林地)。若除去灌木林和疏林地,则森林覆盖率为31.34%。在有林面积中,按林种分,防护林4.92万公顷(灌木林1.33万公顷),占56.3%;经济林1.7万公顷,占17.5%;用材林1.59万公顷,薪炭林0.53万公顷,疏林地0.41万公顷,特用林0.53万公顷。按土地类型分,山地林地面积9.15万公顷,平原区

21、域林地面积(四旁树)0.54万公顷。按植被类型分,人工林8.21万公顷,天然林1.47万公顷。按所有性质分,国营林1.61万公顷,其中人工林0.69万公顷,天然林0.93万公顷;集体林8.06万公顷,其中人工林7.52万公顷,天然林0.54万公顷。按林龄分,过熟林0.09万公顷,成熟林0.69万公顷,近熟林0.61万公顷,中龄林2.53万公顷,幼龄林5.77万公顷。在经济林中,干果面积2980公顷,其中核桃413.3公顷,板栗566.7公顷,杏扁2000公顷;鲜果面积13940公顷,其中柿树9000公顷,苹果533.3公顷,梨80公顷,桃1620公顷,枣133.3公顷,李子1000公顷,红果6

22、7.7公顷,杏1466.7公顷,葡萄40公顷;花椒80公顷。(如图六) 经济林中,果园面积13633.3公顷,其中苹果园533.3公顷,梨园53.3公顷,桃园1620公顷,葡萄园40公顷。 干鲜果品总产量90000吨,其中干果产量1030吨,鲜果88970吨。在干果产量中,核桃320吨,板栗80吨,杏扁600吨。在鲜果产量中,柿子70000吨,苹果3000吨,梨1000吨,桃6500吨,枣200吨,红果600吨,杏1770吨,葡萄120吨,李子5500吨。(如图七)单位:公顷图六 经济林结构图单位:吨图七 果类产量图果树栽培以丘陵山区分布较多,在全县果树中以柿子栽培规模最大,面积14万亩,产量

23、占果品总产量的77.8%。易县磨盘柿栽培历史悠久,曾作为皇宫贡品而远近闻名。尤以井尔峪的柿子品质最优,皮薄个大汁多口感好,为柿中之佳品。柿树多呈零散分布,成片的不多,多散栽在山坡地埝、阶地埂沿处。集中分布在管头、梁格庄、西陵、独乐、西山北、高村等丘陵山区乡镇。苹果、桃、杏、梨栽培较多,分布广泛,山区丘陵平原皆有。红果主要分布在蔡家峪、紫荆关一带。其它水果如葡萄等主要分布在丘陵平原地带。干果中核桃、板栗、杏扁集中分布在紫荆关、南城司一带。5.1有利因素5.1.1林业资源丰富。我县是山区林业大县,占全县国土总面积85.1%的山地丘陵面积为发展林果业提供了客观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山地、丘陵、平原多地形

24、地貌自然环境中既孕育了林业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又为实现林业生产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林产品资源种类多,生产规模大。丰富的林业资源既为改善全县生态环境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山区农民致富造就了基础。5.1.2气候条件适宜。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其气候条件能满足多种林木生长。林木可生长季,初日2月16日,终日12月10日,共255298天,可供利用总热量为9684.45079.0千卡,太阳总辐射量129.8千卡/cm2(林木正常需要为97.5658.0千卡/cm2) 及553.8638.4mm的常年降水量完全能满足林木生长和果品生产的需要。5.2障碍因子5.2.1立地条件差。重点是西北部山区,山

25、高坡陡,土层薄,裸岩多,加之过去多年对植被的人为破坏,水土流失仍在继续,山地表层沙化严重,尤其在非雨季节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着植被的生长与成活。这是导致出现“年年植树不见树”现象的客观因素。采取生物和工程技术措施是改善立地条件的根本途径。5.2.2林业结构亟待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应适应生态建设与经济同步发展的要求。西部山区的生态林建设仍较薄弱,比重低,植被覆盖度低,不能有效阻止水土流失的势头。伴随木材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目前用材林的比例就显得与之不相适应。加快用材林生产基地建设是确保林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果品品种结构单一,大陆普通品种多,名特优品种少,市场竞争力差,难以形成市

26、场优势。5.2.3标准化生产程度地。标准化生产是确保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县果品标准化生产只在少数地方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仍处在自然生产之中。盲目施肥,滥施农药的现象甚为普遍。既有产品药物残留之嫌,又有污染环境之害,是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之大敌。不能通过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也就难以获得北京等大中城市市场准入资格。严格实行林果标准化生产是实现我县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性的技术措施。6.旅游资源介绍与分析易县古称易州,因易水而得名。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是河北省旅游资源大县、全省19个特色休闲县市之一。 易县文化源远流长。有8000年的人类活动史、5000年的炎黄奋斗史、

27、2400年的慷慨悲歌史、1400年的置州管县史、280年的皇陵史。2005年,易县被联合国命名为“千年古县”。200多处古文化遗存遍布全县,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省、县文物保护单位40处。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一幕幕悲壮的历史,镌刻下一张张鲜活的面容。燕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燕都遗址至今清晰可辨,而“黄金台”的故事则伴随着悠悠易水千古传诵。 狼牙山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处经典红色景区之一。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月9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易州古燕文化与邯郸赵文

28、化共同构成闻名全国的“燕赵文化”。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有革命纪念地10多处,至今还保留着聂荣臻、杨成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戎马倥偬的战斗足迹,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就是在易县西部山区黄土岭上被击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千古绝唱的就发生在这里,与狼牙山五勇士抗击日寇英勇跳崖的英雄壮举,勾勒出“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历史画面,高标着中华儿女舍生取义的精神风骨。 易县旅游资源丰富,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云蒙山、千佛山、洪崖山、北福地史前遗址、老子道德经幢、燕下都、荆轲塔、紫荆关等景区(点)集“山水古迹”于一身。拒马河、易水河纵横交错,17座水库星罗棋布。全县林木覆盖率

29、达48.3,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易州国家级森林公园”。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1人多耕地少,后备资源利用难度大全县2009年耕地面积41878.37公顷,人均耕地1.25亩,人多地少。在后备资源中,未利用土地112993.01公顷,其中裸岩砾地40240.16公顷不能被利用;滩涂888.24公顷,大部分处在行洪区内,易受洪水冲刷,利用不稳定。未利用土地多分布在丘陵山区,适合进行林、果、牧业发展,不利农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土地产率低,限制因素多在全县41878.37公顷耕地中,中、低产田约有19086.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4.7%,产量低而不稳。平原区高产农田粮食亩产可达760.0公

30、斤/亩但由于受水源限制,保产,高产田少;丘陵山区由于水土流失、光照、热量及耕地面积规模等限制因素的存在,低产田多,稳产田少。3.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在全县地貌类型中,山地、丘陵、平原各有分布土地资源种类多,但重点利用、科技投入量较大的是耕地资源,而山区、丘陵区资源利用不充分。果林地适生面积大,但成林成果面积小,一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4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本县山区丘陵面积大,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过重的人口压力,导致掠夺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将宜林、宜牧地开垦为耕地,可水土保持工作不配套,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一遇灾年极易减产。5.城镇发展及各项建设用地城镇发展及各项建设用地多数安排在县城

31、周围平原区,此地区是全县耕地精华所在,所以耕地减少主要是减少好地,形成全县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中间的矛盾。四、土地利用优化措施1.严格保护耕地,从严控制增量用地供应严格按照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农用地转用规模、耕地保有量和耕地指标,从严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除批准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以及本县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外,严禁其它项目建设占用基本农田。2.制订和完善用地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完善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用地标准和相关控制性指标,建立土地供应用地标准管理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用地的集约利用;产业用地供应与土地利用指标、投资强度、产出效益

32、等指标挂钩,提高开发区(园区)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适度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政策性住房建筑密度、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益。3.继续推进土地市场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完善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项目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供应机制;积极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制度;开展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试点工作。4.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通过合理确定各功能区的土地供应量和结构,保障科学发展所需土地供应。加强土地供应后的监督管理,及时清查闲置土地,确保有效供应。不准以经济建设发展、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等为由,违法违规乱占土地。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律按照非法用地严肃查处。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利用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大力发展林业,旅游业,提高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