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4 ,大小:484.50KB ,
资源ID:9155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155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1、214467.122.063江苏160765.34.664山东103860.912.15上海 49117.053.86福建 44109.6132.487河北 27183.8523.958天津 22210.716.859辽宁 20765.3117.5410湖北 15815.8222.2511北京12995.019.1712江西 11533.8416.3713安徽 9098.8832.4414河南79875.8915湖南597030.216吉林 5721.0911.9717内蒙 1983.137.7218四川 1663.2416.5219陕西 1322.529.6720广西 1235.163.75

2、21山西 1011.618.6222海南 914.4811.9823贵州 497.167.2624新疆 491.9631.9425云南 33315.4826重庆 233.795.9627黑龙江 211.1645.5228甘肃 179.8417.56宁夏 117.6213.4830青海 93.7434.8831西藏 数据来源于国研网表3 2003年各月全国服装产量表月份本月止累计(万件)本月(万件)本月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本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月1930723943176.262.727.793月200913.672370.913.4210.824月280316.279327.9512

3、.5110.715月359992.179361.3112.5912.546月449423.889173.2511.326.157月533571.383526.6611.6812.228月61959285181.2111.3511.299月707732.688546.5711.199.9110月791640.284972.6511.4112.7511月880585.585530.812.2915.1512月984289.6105161.613.7619.62经历了2002年大好局面的我国服装业,2003年初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我国服装产品的强劲需求,服装生产和出口又是一路攀升。从表上可以看出,1、2

4、两个月当月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但随着伊拉克战争、“非典”、棉价上涨、出口退税率降低、中美贸易摩擦、电荒各种影响接踵而至,其中以“非典”造成的短期影响最大,行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和规律被完全打乱。3、4、5三个月出现全年生产的最低点。“非典”过后,各个服装生产企业订单饱满,本应再有一个冲高,但是,全国有19个省拉闸限电,企业生产开开停停,无法如期交货,行业再遇尴尬。2002年本身也是服装行业比较好的一年,但是从今年整个发展状况来看,即使在下滑的过程中每个月份的产量均超过了2002年。2003年虽然遇到了各种困难,总产量上仍然超过了2002年。在纷乱的影响因素中,有长期的,不可逆的;也有短期的,冲击力

5、量很大;有意料之中的;也有突如其来的。行业生产形势变得错综复杂,与往年完全不同。1配额价格的影响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由于服装出口一路攀高,使得配额的市场价炒得很高,招标价格也超出正常值,一时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企业在年初无法接单。如今,出口寒流来了,配额价格回落,但是一些企业已经失去了接单的大好时机。2伊拉克战争的影响由于伊拉克战争等原因,国外客商纷纷要求提前交货,缩短周期。服装企业也加紧生产,避免在手的订单废掉。因此,我国服装出口在1-3月增长较快,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1-3月服装生产的发展。伊拉克战争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中东服装出口停滞,美国的后续订单明显减少。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的波动,使得服装生

6、产所需化纤类的面料和各种辅料的价格上涨,成本上升。3“非典”的影响“非典”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对服装行业影响最大。从4月下旬在服装行业开始显现,负面的影响主要有二:一是对服装出口的影响;二是对疫区商业的影响。许多国外客户被其政府告知不许接触中国的服装商品,因此客户不敢再到中国来下单,商务活动被迫推迟或取消,新客户增量明显减少,尤其是欧美客户。我国大中型的服装企业出口方向多数是发达国家地区,与日、美、欧的客户大多是长期合作伙伴,外贸依存度很高,“非典”对这部分服装企业影响在6月以后显现。同时由于“非典”的影响,近期国内各地商业服装的销售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疫区服装产品的销售下降60%以上,随着疫情的

7、消退,服装销售正在逐渐恢复。原本在东欧等国很有影响的、北京国外客户的采购市场已不能正常营业,这对于内销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的出口也有很大影响,至少已经失去了今年春季内销和夏季服装出口的机会。服装产品库存积压是企业致命的症结,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服装产品需求品位的提高,服装流行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在市场上立足,主要依靠面料和款式的创新,越是高档产品,时令性越强。“非典”突如其来,使得内销企业当季库存骤然增加了70%,造成流动资金严重匮乏,夏、秋、冬季产品的生产也无法正常进行。服装行业面临如此困境,为什么在1-4份服装生产和出口的数据上没有反映,而全年的服装产量还有大幅度的上升,主要原因

8、有二:一是,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正常的服装销售大幅下滑的同时,行业有少数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卫生许可证的服装企业,因为担负着口罩、防护衣等产品的供应,企业加班加点,产品仍供不应求,这些企业的生产量在这一特殊时期成倍增长。由于服装产品是按自然件统计的,防护衣产量的激增,弥补了各类生活服装产量的下降缺口,所以服装生产总量没有反映出明显下降。二是,针对SARS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二)销售收入和效益同步增长表4 2003年 纺织服装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 12003年合计(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31

9、61.46累计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2963.31累计企业单位数8847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1649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5.483.21累计应收帐款净额334.2022.95累计产成品204.957.52累计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45.9615.69累计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598.8214.08累计资产总计2216.3616.76累计负债合计1285.6019.37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972.7120.81累计产品销售成本2559.2221.3累计产品销售费用105.3117.31累计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12.5514.93累计管理费用138.2216.36累计财务费用26.9623.77累计利润总

10、额122.4323.42去年本月止累计利润总额99.20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255.918.46累计税金总额83.8019.76表5 2003年 纺织服装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 2 2003年数值2002年数值2001年数值资本保值增值率113.34资本负债率58产值利税率6.5资金利润率11.1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39成本费用利润率4.33人均销售率116160.21产成品资金占用率16.45从效益来看,服装行业在纺织行业中是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利润水平、资产运转率均高于纺织行业平均水平。2003年服装行业“资产总计”和“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两项指标,在2002年增长1

11、1个点的基础上,2003年又分别增长16.61和14.63,是历年增幅较高的一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部分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设备优势,产品和市场多元化发展,经济效益在2002年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972.71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81;棉花价格的上涨、美伊战争和“非典”造成外贸渠道受阻,出口企业的销售成本大幅增加,包括运输成本和商品检验成本等,使得行业“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两项指标比2002年同期分别增加21.3和17.31,但都低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幅。这使得当年利润总

12、额完成122.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2,高于2002年利润增幅15.68个。但尽管如此,2003年服装行业效益提高的幅度与大纺织业相比,要低5.45个百分点。服装行业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体,规模以上企业的效益状况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水平,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多元化,有相当一部分利润并不来自服装生产。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我国服装行业内地区和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按地区分,中部地区生产和效益状况稳步上升,西部地区没有明显改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有自营进出口权、有配额分配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最好。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生产、效益情况较好,私营企业次之,合资企业发展迟缓,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营状况

13、依旧不理想。按企业规模分,小型企业和老企业生产及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大型企业有较大差距。而服装行业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的效益状况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水平。绝大部分小型企业受大企业压缩外发订单、开工不足和服装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效益远不如大中型企业,行业内亏损面在继续扩大。同时应该看到,2003年行业里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服装产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如果想提高我认为是很难的,因为服装经营成本上升很快,年递增速度是10,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长,这里面除了劳动力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外还有很多因素,现在的订单小批量、多品种,返单率很低,而且企业在二次创业或者在做加工

14、自创品牌的时候生产费用再次加价。但从总体上看,2003年在全国各行业中,服装行业的利润增幅仍是较高的,行业整体效益水平在持续提高。(三)内销在SARS影响下先抑后扬年初我国服装市场起伏变化比较大,由于的影响,月份以后,国内各地商业服装的销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春季和初夏的服装销售、疫区服装产品的销售影响较大,其中疫区服装产品的销售下降以上,月初销售达到谷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5月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63.3亿元,比上年同月仅增长4.3%,增长幅度为5年来的新低。随着疫情的消退,服装销售逐步恢复。从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眼装的销售情况看,受非典影响所积压的购买力,在7月份得到进一步释放

15、。为促进在非典过后服装销售的复苏,各地商业和企业专卖店也在大力开展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力争得到非典过后的商机。 我国2003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2亿元,同比增长9.1,衣着类约占消费品总额的9.8。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同比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同比增长4.3。2003年累计平均,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1, 其中服装价格下降 2.5,这也是服装价格几年持续下降后的新低。2003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06.3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2002年同期增长幅度0.1个百分点。多数商品类的销售均有较快增

16、长。服装类、鞋帽类、针纺织品类属于增率较低的行业。表 6 2003年中国物价指数统计(以上年同期价格为)指标名称全国城市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9.9 99.6100.5服装.鞋帽类97.597.09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2 100.9 101.6衣着97.8 97.4 98.6摘编自中国经济统计快报2004013年服装行业产销衔接情况较好,产销率达4。 2003年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服装类销售数量为20873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5,服装类销售额4056389万元,比上年增长23.3,高于数量增长18个百分点。大型商场中,销售增幅较大的品种是:牛仔服、茄克衫、T恤衫和女装。商场是大品牌

17、之间角逐的场地,各类服装品牌更新频繁,商场中不时有老的品牌被新的品牌所替代,没有实力的企业很难在大商场中立足。因此,许多服装企业选择了加入国际大型商业连锁集团,或用各种方式自己开品牌专营店,网上销售等。批发兼零售市场档次提升加速一批以吸纳和展卖品牌服装为主,时尚氛围浓厚的市场(广场)在各地兴起。新的市场内用声、光、电、网络技术为商户和商业活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批发兼零售的服装市场是我国百姓衣着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据推算,批发兼零售服装市场的批发交易量在我国服装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在70以上。 真假洋品牌充斥国内大商场我国服装市场国际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市场资源逐渐为世界服装产业共有。高档服装市场几乎

18、完全被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服装品牌占领,这些洋品牌服装绝大部分是国产的,行业中有的企业代理或生产加工国外品牌多达十几个。由于洋品牌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与国内服装价格接轨的问题,国外二线品牌也在寻找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再加上国内服装企业为吸引顾客而炮制的“设制洋品牌”,使在大城市的大商场中,带中国字的服装品牌日渐稀少。就是那些赫赫有名的中国名牌服装,为了跻身大商场,迎合消费者崇洋消费心理,保住销售业绩,也不得不将自创的商标改用汉语拼音表示。(四)投资稳步增加造成行业恶性竞争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产能力的急速扩张。在这个行业中,企业整合的周

19、期越来越短,服装行业完全市场化的竞争很激烈,2002年服装行业很好,2003年虽然在非典打击下有一些问题,但数额上看依然很好,这就诱发了行业的快速扩张。如今各地都在建服装厂,园区也在建服装厂,很多是很有根底的,比如男装厂原来做西服的,现在增加了衬衫,包括商务休闲等产品,扩张速度很快;有一些小企业在迅速增长,因为投资少、见效快,其他行业转产和调整的时候都加入服装行业里,前后道工序都在往里挤。过去服装行业是每隔4、5年就会有一次生产能力的膨胀,膨胀以后就会造成行业里竞争的升级,企业会重新洗牌、重新组合,现在这种周期已经缩短到两年,企业扩张速度超过了市场需求,所以服装行业面临新的整合。目前行业中有一

20、些企业,在浙江地区很明显,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自己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年初建厂、年末关停的企业在全国也为数不少,这些企业在出口经营上只有一些短期盲目性的策略,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某类产品大量涌入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所以我们非常希望企业发展切实注重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投资的可行性研究,要有一种创新的机制,在投资的时候要注意规避风险,认真总结长远的市场战略,这对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五)出口快速增长结构逐步改善2003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个整年,入世效应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上得到了充分显示。2002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600亿美元,2003年在此基础上继续实现快

21、速增长,全年纺织品服装贸易额达到945亿美元,比2002年(下同)增长24,其中出口788亿美元(未包括纺织原料,下同),增长27.7,进口156亿美元,增长8.5,实现贸易顺差632亿美元,增长33.4。2003年服装及附件出口金额520.66亿美元,占我国出口贸易总值的11.87,增幅为26.1。梭织服装及附件出口250.80亿美元;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206.79亿美元。从全年来看,1月份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幅26.4%;2月份增幅回落, 为19.2%,比1月份下降了7.2个百分点;以后逐月回升,6月份以后增幅稳定在26%左右。对于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增加,不能忽略出口退税问题的影响。自

22、年月日起,我国将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由下调到。考虑到调低出口退税率将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且2003年的所有退税款及相关欠退税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较有保证,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加快出口进度,尽量在年底前报关出口,以获得较高的退税收入。业界应变能力有所提高 2003年,尽管有“非典”、“伊拉克战争”等突发性事件发生,但对纺织服装业的生产和贸易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证明业界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多年对政策的过分依赖使大多数企业不能应对或怕于应对政策面的调整和传统购销体系中存在的问题。2003年,对纺织业打击最为严重的是棉价和相关原料价格的上涨。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供需不平衡及人为炒作的原

23、因,至2003年年底,棉价每吨比上年上涨了5000多元,涨幅高达50多,同时拉动替代性原料如粘胶纤维和涤纶短纤的价格飞涨。据进口数据显示,2003年进口棉花11.87亿美元,增长521,进口量95万吨,增长359,其中自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增长迅速,进口额分别增长6倍和35倍,进口平均单价为1240美元吨。主要商品价量均实现增长,面料的增幅高于服装 从1998年开始,我国服装出口单价连续6年下降,这一局面在2003年有所改变,服装出口金额的增幅首次高于了服装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服装出口产品的单价有所回升。前8个月,我国出口纱线平均单价提高3,布类提高6.8,针织服装提高4.4,梭织服装提高1.6。

24、但是,出口平均单价的提高主要源于上游棉价上升导致成本的上升,我国服装出口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服装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纺织品出口184亿美元,占总出口的23,增长28.2。其中纱线出口38.3亿美元,增长24.8,面料出口146亿美元,增长29,其中主要是棉制纱线、化纤面料、玻璃纤维纱线及面料的增长较快。出口单价增长最快的是毛制纱线及面料、化纤面料等,丝制纱线及面料、玻璃纤维纱线及面料的出口单价下降。服装出口474亿美元,增长25.5,占出口总额的60.2,其中针织服装、皮革服装、毛皮服装的出口额和单价的增长最快。制成品中家纺产品出口43.1亿美元,增长40,单价增

25、长19.4 近年来,我国纺织面料的生产技术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化纤制面料的产量增长较快,化纤面料生产大省浙江省2003年的出口额就达到26.5亿美元,增长61。尽管受到棉价飞涨的不利影响,棉制面料(包括纱线)的出口却没有下降,相反,成为增长迅速的产品之一。而且,面料的整体出口单价增长幅度超过了服装,说明我国在面料的质量、设计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有利于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和提高。出口贸易顺差继续扩大。服装一直是我国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2003年我国贸易顺差下降近50亿美元,只有服装没有受到影响。2003年我国服装及附件进出口总金额为534.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全年服装及衣着

26、附件出口金额520.66亿美元,进口金额14.22亿美元,贸易顺差508.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3,对拉动全国贸易实现顺差有着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般贸易增长迅速,加工贸易增势相对平稳 2003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出口达5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增长35,进口13亿美元,增长43,进、出口增幅都超过平均增幅;加工贸易出口245亿美元,增长11.1。寄售代销贸易的发展较快,尽管出口占比尚不足2,但增长了近1.5倍,是增长最快的贸易方式。 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最快 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经营多年来一直以国有企业为主,进口以三资企业为主。但从2001年开始,民营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尤其是私企每年都以超过100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