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8.43KB ,
资源ID:91670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1670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之道》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之道》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

1、大学之道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大学之道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文意,准确翻译。3.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2.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课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 “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

2、哲学等学问。第二种含义同样也有“博学”的意思。二、文学常识 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三、研习文本(一)自主学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1.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明、彰显。第二个“明”

3、是形容词,美好。 3.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是“新民”,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4.止:至、到。 5.知止:知道目标所在,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 6.静:心不妄动。 7.安:性情安和。8.虑:思虑精详。 9.得:处事合宜。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方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性情安和;性情安和,则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则处事合宜。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结有开始,明白了本末始终的先后顺序,就接近大学的道理了(也译为“就接近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本指事字,从木,“一”标明树根。

4、说文解字:“本,木下曰本”。草木的根根本、根源本来、本意本钱自己方面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本、根源)本厂、本国(自己方面的)末指事字,从木,从一。木指一棵树,上面一横表示树梢所在的位置。说文解字:“末,木上曰末。”树梢微小的、不重要的(树梢细微)粉末末端(树梢在顶端)末尾(时间上在后的) 本末倒置(树梢)细枝末节(微小的、不重要的)强弩之末(末尾)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5、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注释1.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齐,使整齐有序。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3.正:使端正。4.诚:使真诚。意:心意。5.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6.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格:推究。7.庶人:普通百姓。 8.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译文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的人,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德行。要想修养好自身德行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要想端正自己

6、心意的人,先要使自己的心意真诚。要想使自己心意真诚的人,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事物的原理推究明白后才能对外物的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的事理认识充分后才能心意真诚,心意真诚后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德行,德行修养好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一律要把修养德行作为根本。 致送达、送到:致电、致意。获得、招致、使到来(使动):致知在格物。集中(由招致引申):专心致志。意态、情趣:情致。四、解读“三纲”“八目” (一)三纲1.何为“三纲”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

7、于至善。 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亲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使自己的修养作用于民众,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2.“三纲”之间的关系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明明德 完善自我,改进自我 对己

8、立德 止于至善亲民 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 对人 爱人 (二)八目 1.何为“八目”第二段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八目”之间的关系“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格物、致知 知 内修 修己 独善其身 修身立德诚意、正心、修身 修 齐家、治国、平天下 用 外治 安人 兼善天下 致用亲民(三)“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

9、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补充资料: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解析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孟子说出了爱的层次。对于物,主要是爱惜。爱惜的具体表现,就是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种思想与今天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一致。(物指禽兽草木)对于民,也就是老百姓,需要仁爱。仁爱的具体表现,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推己及人的仁爱。对于亲,也就是自己的亲人,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

10、带的亲爱,是爱之中最自然的一个层次。只有能够亲爱亲人,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 爱虽然有亲疏,有差等,但这些亲疏差等之间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再推向爱惜万物,这就形成了儒学的“爱的系列”,这个系列和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阶梯相统一的。“让世界充满爱”,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爱。五、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

11、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六、小结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 七、布置作业 思考: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借鉴学习“八目”的内容?八、课后学情调研(一)填空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有词类活用的要说明活用情况

12、1.在明(形作动,彰明)明(美好的)德2.在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3.知止而后有定(动作名,坚定的志向)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形作使动,使整齐有序)5.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取)6.致知在格(推究)物7.家齐而后国治(治理得好)8.壹是(一律)皆以修身为本一概(三)翻译下列句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方能心不妄动。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译文: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4.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译文:要想使自己心意真诚的人,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译文: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一律要把修养德行作为根本。 侯晓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