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29KB ,
资源ID:92001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2001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想象游戏对幼儿心理游戏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想象游戏对幼儿心理游戏的影响.docx

1、论想象游戏对幼儿心理游戏的影响论想象游戏对幼儿心理游戏的影响论想象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撰稿人: 崔鑫婷准考证号:013712210622指导教师:周群老师2015年4月20日论想象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摘 要: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游戏是儿童世界的支柱,儿童通过游戏相互联系,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学习为他人考虑,引导幼儿运用以有的经验的新经验,从而使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健康。论文从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会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纪律性,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促进幼儿

2、想象力的发展,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等方面阐述了想象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家长和教师最好是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有目的地发展他们的能力,并通过游戏教给幼儿一些初步的知识,为进入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Game is childs instinct, the game is the pillar of the world children, children through games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game is source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

3、f the game teachers to appreciate the attitude, try to use inspired open language, to remind the child pay attention to rules, learning to think for others, guide children to use to the new experience of some experience, so tha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health. The paper from the g

4、ame can enhance childrens self-confidence and willpower, can enhance children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discipline, can stimulate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expand and deepen preschool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ings around,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imagination, so th

5、at children learn social role describes the imagine the effect of game o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he parents and teachers is the best organization children participate in a variety of game,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and through the game to teach children to some preliminary knowl

6、edge, to go to school to learn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关键词:游戏;幼儿;心理发展 game;child;mental development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主要活动形式,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心里的发展又促进着活动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幼儿在接触社会时,产生了参加成人的社会活动的强烈愿望,但又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不能实现这种愿望的情况下,他们就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儿童不可能在游戏中反映他们完全不知道的东西,生活中有什么,游戏中

7、才会表现什么。但是,儿童又不是原原本本的照搬、完完全全的模仿生活,而是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是通过变革现实来反映现实的。因此,游戏又是幼儿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游戏的这一特点,使儿童在游戏中,既能在假想的情景中自由的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如开小汽车、当医生、当将军等),又不受真实活动所要求的条件(知识、技能、工具等)的限制;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的体验人间的一些情感和关系(如医生对病人的同情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乐趣。因此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也是最为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想象是幼儿游戏中最重要的成分。游戏中的想象,用孩子们的话说就是“假装”。离开这种“假装”,游戏也就不

8、成其为游戏了。想象在游戏中具体表现在“以物代物”和“以人代人”,即游戏材料以物代物,游戏角色以人代人。游戏总离不开游戏材料:“过家家”要有娃娃,要有锅碗瓢勺;“开医院”要有听诊器、针、药;“打仗”要有枪有马这些材料(工具)并不是真的,而往往使用其他物品(包括玩具)代替的。而这种代替功能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儿童也可以根据游戏的需要而变换物体的用途。几根小枝条,“过家家”时可代替菜,“开医院”时可以当作药,“打仗”是可作为剑、刀。角色游戏总是要有一定的人物,儿童在游戏中总是改变自己的身份,这个身份是一种想象的身份,并以所扮演的角色自居,像他们那样“工作”“劳动”“生活”着。幼儿游戏中的想象也不是凭空

9、进行的,它实际上是对有关生活印象的加工和重新组织。儿童必须具有一定的有关社会生活的经验,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直接兴趣是促使幼儿进行游戏的力量,直接兴趣引起的活动又往往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没有兴趣和愉快的活动就不是游戏。儿童总是通过动作、活动来进行游戏的,积极活动的机会越多,儿童的兴趣相对也就越大。在角色游戏中,儿童一般都要争当活动机会多的角色。在“开汽车”中,孩子们都想当司机;“医院”游戏中,对医生这一角色显然更感兴趣。角色游戏更离不开言语活动,游戏前,儿童通过言语商量游戏主题,分配角色;游戏中,也要用语言进行交际。即使在独自玩的情况下,也常发现孩子们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 游戏是幼儿心理发

10、展的源泉。幼儿正处在意识、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这些高级心理机能是儿童今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心理基础。游戏通过幼儿群体参与,在具有一定规则的虚拟情境中进行,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每一个幼儿所承担的角色都有其相应的角色行为,这就使得抽象的成人世界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在游戏中更容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们还应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平等、宽松、活泼的心理环境,这能大大的激发幼儿游戏学习的兴趣,并鼓励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从而掌握了操作探索的一些方法技能。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要超

11、过平时,他们的活动水平也比平时高,因为游戏极大的激活了儿童自身的潜能,尤其是在发展他们的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方面,游戏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在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游戏通常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参与的,他对发展幼儿的情感,克服幼儿的孤僻性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班有几个幼儿刚入学时胆小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于人交往,我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打电话的游戏。通过幼儿报姓名问候对方,使幼儿增强了了解,加强了交往,发展了语言。而通过活动中产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从而对自己的能力

12、有所认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他们就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通过逐步增加游戏的智能激励性和完成的困难程度,使幼儿在游戏中适当受一些失败和挫折,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协作意识,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其在场面对压力时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游戏还会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纪律性。幼儿在做游戏时送喜欢承担一定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相对应的角色行为和责任。例如幼儿在游戏“蛋宝宝”活动中幼儿扮演“蛋妈妈”“蛋爸爸”,他们各自从家里带来一枚生鸡蛋作为“蛋宝宝”。“蛋宝宝”可爱而娇嫩,稍有不慎就会摔破,在小心照顾“蛋宝宝”

13、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少有的耐心和责任心。当有人不小心把“蛋宝宝”打碎时,失去“蛋宝宝”的那一刻,孩子们深深得体验到了痛心和惋惜之情。“蛋宝宝”受伤后老师当医生为“蛋宝宝”看病,引起幼儿对“蛋宝宝”健康的关注。幼儿在做“蛋宝宝”父母过程中,辛苦的体验不断积累,爱心与责任心由此萌发。这些体验使幼儿在爱与被爱的动态平衡中体会到做父母的辛苦,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品德。 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这一特征利于培养幼儿行为的自觉和纪律性。有的幼儿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养成了娇气、任性等不良习惯,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达到某种目的,会尽可能的采取自己的所需。这样会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我班有个孩子,经常为了一些小事

14、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虽经过多次教育,但收效不大。于是我利用故事小熊请客让幼儿表演,引导幼儿进入角色,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样对待别人?通过表演幼儿知道朋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交往逐渐产生了从众、暗示、舆论等社会心理现象, 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想象性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游戏可以充分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心理和物质环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激励,幼儿在这一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于游戏的目的,我更重视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和创造的过程,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态度和方

15、法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懂得,在一定规则下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是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方发的,寻找这种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便是幼儿学习与创造的过程。游戏因其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可以带给幼儿新奇的刺激与体验,从而使学习与创造的取得的以持续。例如在学习二等分时,我让幼儿把长方形分成二等分,看看有几种分法,幼儿横折竖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个孩子想到按对角折,这样对吗?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按照他的方法沿着对角线剪开,再把两部分重合在一起,让幼儿亲眼看到结果。这下幼儿明白了,原来长方形还可以这样来分。这时我又让孩子们把一摞书、一条绳、一杯水、一小堆米二等分。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16、,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找到了办法。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更愿意独立自主的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学习为他人考虑,引导幼儿运用以有的经验的新经验,从而使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健康。 任何人的孩提时代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游戏是最适合于幼儿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权力,它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促进

17、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论述游戏对幼儿智力、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积极作用: 游戏会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游戏的过程是一个自然地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是幼儿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上的,由自己观察和探索得出结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式的学习,这也就是当代教育家提倡的最有价值的学习。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自然材料,通过具体活动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各种物体的特性和用途。正如上文所说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家”里摆放的各种“家具”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家里仿造来的,从游戏中幼儿逐渐明白了饮水机如何开关、哪个按纽是冷水、哪个按纽是热水、如何喝到不冷不热的水;在游

18、戏商场中,幼儿可以了解到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商品的保质期和有效期;在游戏医院中,幼儿能够了解到医院看病的基本程序,让幼儿知道生病后不要乱吃药,要到医院让医生看病,这样才不会有危险,等等。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许多日常生活中幼儿不懂得、不了解的事物我们都可以把它们运用到游戏中来,以加深幼儿对现实事物的了解。因此,我们说,“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是获取知识、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的有效手段。 想象性游戏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依靠想象进行游戏,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游戏又促进想象的发展。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卡纸制作出床、桌子等家具,在制

19、作同时要幼儿想想自己家里还有哪些家具,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家具都可以做出来。这样在教师的言语与行动的指导下,幼儿相继制作出了饮水机、淋浴器等较先进的电器。幼儿最初只会简单的联想,通过教育,能够使想象越来越有目的性。在游戏之前先想好行动计划和行动结果,然后按计划去展开详尽的想象活动。这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想象性游戏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游戏也可以促进幼儿思维概括水平的提高。因为游戏要求有概括力。例如,只有当幼儿看到自己和妈妈的共同点时,才能担当起“妈妈”的角色。通常总是女孩子当“妈妈”,很少有男孩子当“妈妈”。把不同事物的共同点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概括。在这里,游戏的主要作用在于:幼儿在

20、这种活动中自然地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作为思维活动的支柱,通过活动,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为思维概括准备了条件。在游戏过程中 ,抽象概括能力是逐渐提高的。小班幼儿的游戏要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进行。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对实际材料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幼儿可以用说话和简单的手势代替事物和扩展的行动。比如,在大班的游戏娃娃家中,孩子们说:“该吃饭了。”于是他们会走到墙前比划着洗手的样子,然后说:“洗完了!”这就是依靠简化了的行动和语言进行的想象和思维过程,其概括程度要比小班高得多。 想象性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也有着巨大的作用:首先,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喜

21、欢与小伙伴一起玩,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伙伴交往越来越重要。在游戏的情景中,幼儿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选择、组织游戏,共同指定游戏规则,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要不断监督、评价自己与同伴的游戏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了解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不断解除活动的自我中心,学会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举止,逐步养成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渐建立友谊、公正、负责的意识和观念。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协作共同将游戏进行下去,培养幼儿

22、的“学会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使幼儿获得初步的社会生活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人对己、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尤其对待性格孤僻、喜欢独处的幼儿,更要多一些爱护关心,为他们创造一些有利于社会能力提高的环境。如在分组游戏时,可以把他分到交往能力比较强的组里,使其有机会模仿到积极的社会行为,家长也应舍得花时间陪孩子游戏,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同时要支持、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让幼儿自己解决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样,幼儿通过游戏就可以使社会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想象性游戏也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更好的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游戏中,每一

23、个幼儿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幼儿通过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遵守自身所扮角色职业的性质,例如,扮演警察的幼儿会严格按照警察的职业性质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司机”“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扮演“妈妈”的幼儿会在家照顾“孩子”,整理房间,准备饭菜等,而扮演“爸爸”的幼儿则出外挣钱为“孩子”和“妻子”买生活用品。游戏中的幼儿都会学着遵守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游戏加深了幼儿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再者,想象性游戏还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是幼

24、儿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表明:幼儿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都较差,意志品质处于薄弱时期,意志行动还不成熟。但是,为了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了完成游戏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觉地遵守游戏的规则,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超长的毅力,坚持不懈,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要与动机。一场游戏,往往要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完成,获得成功后,得到成人的赞扬,幼儿也从中得到乐趣,增强了成功感、自尊感,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的自信心。如:在大班体育活动“长凳游戏”中,游戏从易到难,长凳一张张叠高,有些小朋友因怕高而不敢跳,在同伴的带动和老师的帮助鼓励下,全班幼儿都能坚持

25、到底,勇敢地跳下去。有研究表明:通过体育游戏,幼儿更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办事,依赖性减少,进取心增强,并且更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吃苦精神。再如在角色游戏中,“妈妈”要抵御住各种诱惑,会把她认为是多的、好吃的食物分给“爷爷”“奶奶”和“宝宝”,把那份少的不好吃的食物留给自己等等。可见,游戏可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 想象性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也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第一: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常常给人快乐的情绪体验。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假装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

26、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他们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情感,如医生对病人的关心、父母对孩子的爱、小伙伴之间的情谊等等,使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等得到发展。 第二:想象性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成就感与美感 。在游戏中,孩子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孩子在游戏中不会有挫败感,每一次玩,他都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比如,23岁的孩子搭积木,他虽然没有掌握大小积木的平衡关系,只是乱搭,小积木在下面,大积木在上面,没搭几块就塌了,但是他还是很高兴,积木倒下去的过程他觉得很快乐。游戏中,幼儿可以自己布置自己喜欢的场景与环境,可以自己制作喜欢的家具或玩具及装饰品,他们的成果会得到其他幼儿及教师的认可,让他们感

27、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拥有成就感。丰富多彩的游戏,为幼儿美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例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等,都可以使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文艺作品中的美好艺术形象。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可以使幼儿体验动作的美;结构游戏可以使 幼儿体验到结构造型的美;音乐游戏可以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发挥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表演游戏既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幼儿对文艺作品的理解,能更好地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而且,幼儿在游戏中对玩具的选择与使用、环境的布置等方面也都感受到了美。 游戏也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

28、己的情感,反之,就会导致自我孤立,逃避行为,攻击性行为以及各种偏离的异常人格,这将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游戏能满足幼儿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父母、当司机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想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能掌握环境。综上所述,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心理各个方面都能起促进作用。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有效的活动形式。而游戏的发展是与幼儿心理发展相一致的,促使幼儿游戏的发展,也就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但是,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决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跟成

29、人,特别是与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分不开的。因而,限制幼儿游戏或任其自己去玩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家长和教师最好是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有目的地发展他们的能力,并通过游戏教给幼儿一些初步的知识,为进入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对于儿童,“以游戏的方法去教训他,没有不喜欢听你的话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游戏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从而转变教育观念,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成长。参 考 文 献1、陈英和、姚端维、郭向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版,286页。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版,80页。4、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版。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57页。6、邱学青:孩子的游戏权你尊重了多少,幼教园地,1998年4月(31)。7、现代幼儿心理保育与教育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8、幼儿园单元教育课程大全,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9、艺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2版。10、朱翠英、刘文俐.心理理论的研究综述.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3)。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