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9.51KB ,
资源ID:92005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2005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筑均衡发展基石谱立德树人新篇.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筑均衡发展基石谱立德树人新篇.docx

1、筑均衡发展基石谱立德树人新篇筑均衡发展基石 谱立德树人新篇浈江区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自评报告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政府2015年4月筑均衡发展基石 谱立德树人新篇浈江区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自评报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事关百姓利益的民生工程,一直以来,我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宗旨,始终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全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义务教育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概况浈江区位于韶关市区东北部,是市辖三区之一,是韶关市的政治、经

2、济、文化、商业和信息中心。浈江区于1975年设立,面积572.47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5个镇、109个行政村(含居委),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4.67万人,常住人口40.2万人。浈江区是韶关市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隋朝重臣侯安、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大批官员、文化名人都曾在浈江境内译经、传教。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精华,辖区内有被称为韶关标志的风采楼,有被誉为“韶关孔庙”的韶州府学宫;有民国时期以来,孙中山北伐誓师旧址、南昌“八一”起义军朱德部驻犁市旧址、中共粤北省委旧址等人文遗址。在这片沃土上,浈江人秉承着先辈的优良传

3、统, 扎实进取,奋发图强。特别是近年来,浈江区委、区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经济,全力打造韶关市的物流中心、宜居中心和商贸中心,力争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86.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万元。近三年来,我区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强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韶关市卫生标兵单位”、“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法治县(区)先进单位”、“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等称号。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

4、我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共有中小学校55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24所(民办1所),教学点18个;幼儿园62所。在校中小学生32663人,其中:小学生21932人,初中生7242人,高中生3489人。全区在职教职工3238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1366人,中小学教职工1872人。2014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349人,其中小学5630人、初中1719人,留守儿童1337人。二、办学基本标准情况说明及综合差异系数自评(一)全区小学、初中均达到办学基本标准按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修订)要求,认真对照“生均校

5、舍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地”、“实验室”、“计算机教室”、“ 音乐美术教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班额”、“师生比”、“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均公用经费”等11项办学基本标准,我区23所公办完全小学,9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0%达到省定办学基本标准。(详见申报表-1、表-2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二)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系数达标按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修订)要求,主要通过“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

6、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进行评价,要求综合差异系数小学低于0.65,初中低于0.55。我区对照要求认真核算并经省认定,综合差异系数为:小学0.40106,初中0.28563,校际间差异不大,均达到要求。(详见申报表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平安教育”、“素质教育”、“特色教育”为发展主题,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我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地实现了从“两基”、“普九”到“创强”的历史性跨

7、越,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目标。(一)入学机会平等,教育显公平一是严格落实有关招生政策。一直以来,我区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招生政策。没有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没有将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学校录取相挂钩。我区有优质普通高中2所,近年来均制订招生方案,按比例将公费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2012-2014年比例均超过30%,达到当年省规定要求。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两个为主”要求,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纳入浈江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浈江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提供财政保障。2014年我

8、区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349人,100%就近安排入读公办学校,与当地儿童同等享受优质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二是构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我区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以区教育局、区妇联、各镇办等多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浈江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浈江区中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三是“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1.3%。大力开展随班就读及重度伤残儿童上门送教活动,并在长乐中心小学、吴礼和中心小学、犁市镇中心小学建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教室。2014年,我区三类残疾儿童合计48人,39人就近入学随班就读。目前,我区正在建国小学筹建特教班,今年九月份开始招生,确保

9、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平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二)机制不断完善,经费有保障一是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出台浈江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施方案,确立了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步骤、措施,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镇办、区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二是落实各项经费政策,近三年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 我区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在政府财政预算、决算中均单列实施,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每年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84.6万元用于义务教育,比例达48.58%;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生的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规定的

10、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高于普通班;近三年来,我区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实现了“三个增长”。三是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我区通过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及信息化建设,将财政性教育经费优先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全面改善了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三)加强队伍建设,师资更均衡一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现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2010年,我区出台并实施了浈江区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奖励机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2012-2014年,教师年人均收入

11、为60320元、61165元、67964元,与公务员工资持平,教师的医疗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也全部落实,实现了“两相当”目标。二是学科教师配备合理,骨干教师配置均衡。近年来,我区不断充实和优化各校的教师配备,师生比小学1:18.9、初中1:11.1,均达到省定编制标准。学科教师配备日趋合理,专任教师专业对口率高。大力开展“三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队伍培养工程,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省级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对象5名;市学科带头人26名,市名校长、名教师各2名,市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含正在培训中)20名;区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对象33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62名。同时广泛开展公开示范课、“同课异构

12、”、“送教下乡”等教育教研活动,创建了良好的培育平台。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名”教师校际间配置基本均衡。三是落实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我区坚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经费,每年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及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2012、2013、2014年教师培训经费分别为111.71万元、129.72万元、125.91万元,财政预算教师年培训经费占教师年度工资总额比例分别为1.29%、1.35%、1.27%,保证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建立并有效实施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从2007年起,我区就实施了中、高级职称聘任,必须要有在农村薄弱学校任

13、教一年以上经历的政策,还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奖励力度,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同时采取挂钩结对方式,广泛开展校际间交流,成效突出。三年来分别调整和交流人员84人、89人、107人,人数逐年提高,其中校长30人,教师250人。(四)管理日趋规范,质量稳提升一是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各中小学均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且严格遵守课时要求。出台一系列文件,加强中小学体艺工作,开展阳光大课间和“第二课堂”体艺活动,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二是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全区学校实行常态编班,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按地段划分,就近入学,没有发生乱招生

14、和有偿招生等违规行为,没有发生择校乱收费的现象。三是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减负工作,设立监督小组,同时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和责任区督学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不定期地对学校减负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减负落到实处,学校无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集体补课现象。四是各项数据指标均达到省定标准。近五年我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2014年小学巩固率102.89%,初中巩固率98.21%;2014年小学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6.7%,初中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6.1%。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及亮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区教育的中心工作,我们始终

15、坚定信念、扎实工作,通过“坚持四个到位,实施三项工程,增强两种意识”等举措,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一)强化政府职责,构筑保障,坚持“四个到位”1认识到位。我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的发展理念,把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主体、部门配合、全区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区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教育发展难题。区人大、政协每年开展教育视察活动,指导教育发展工作。区属各部门也积极落实教育工作职责,保障教育优先

16、发展。财政部门优先安排拨付教育经费;综治、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切实做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发改、住建、国土等部门积极为学校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编制、人社部门认真解决教师招聘和“代转公”的具体问题;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做好食品卫生、疾病预防工作;工、青、妇及社会各界积极争取热心团体和人士捐资助学,确保贫困学生不失学。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均衡、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2政策到位。我区始终把教育作为富民强区的奠基工程,做到教育事业优先规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近年来,我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浈江区义务教育均衡发

17、展实施意见、浈江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实施方案、浈江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浈江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性、操作性文件,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稳步推进。3投入到位。一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向教育倾斜。在区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仍然坚持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落实“三个增长”。根据省通报数据:2012-2014年度我区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分别为1.90亿元、2.23亿元和2.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17.6%和25.7%,其中2013年按要求追加了义务教育经费1400万,使该年增长比例达到24.94%,实现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

18、长,2012-2014年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小学5039.1元、5348.3元、8378.9元,初中6880.1元、6990.7元、9835.6元。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12-2014年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小学872.2元、1168.2元、1219.2元,初中1393.9元、1495.2元、1986.7元。我区逐年加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2012-2014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的35.0%、35.7%和36.0%,比例均达30%以上,且逐年提高。同时,每年还安排了184.6万元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比例达48.58%,符合省定的

19、标准。二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做到专款专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津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从2010年起实行了“校财局管”制度,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多年来,我区没有贪污、截流、克扣、挪用、挤占各种教育资金的现象。三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捐资助学。区委、区政府在坚持主渠道投入的同时,密切联系社会热心人士,充分调动港澳台同胞、企事业单位捐资助学的热情,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碧桂园集团投资1.5亿元,兴建了浈江区实验学校,并于2013年9月前顺利移交给我区办学,打造了浈江教育的新名片。4.督导到位。制定较为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将3-5周岁学前儿童入园率、义

20、务教育巩固率、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指标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镇办年度教育事业考核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2013年起,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督学责任区建设,成立了组织机构、制订了督学责任区实施方案、划分了4个督学责任区域并对责任区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实行了责任区督学挂牌,聘请了20名专职和兼职督学,有效构建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机制和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机制。2014年6月,组织了全区督学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对照十一条要求,对不达标的学校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全面掌握了全区义务教育现状、学校办学水平等,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推进。(

21、二)实施“三项工程”,夯实基础,推进“三个均衡”我区以抓重点领域为着力点,以抓薄弱环节为突破口,统筹兼顾,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办学条件均衡一是抓优化,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我区以“把优质学校做大,把农村学校办好”为思路,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不断优化学校布局。在城区,我们以“一校两区”的形式进行集团办学,扩大了执信小学、和平路小学、韶师附小等优质学校办学规模。在乡镇,我们采取“一镇一方案,先规划建设,后调整优化”的做法,不搞一刀切,不搞简单撤并,通过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合理优化学校布局,既集中力量办好中心学校,又充分考虑学生就近入学。自2005年起至2011

22、年,我区先后撤并了教学点15个、完小9所、初中4所。2012年至今,撤并了田螺冲中学,良村小学、五里亭小学,新建了浈江区实验学校,使全区学校布局日趋合理。二是抓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和信息化、现代化建设进程。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共34所,100%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截止2014年底,均已通过标准化学校评估,现代化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几年来,全区中小学累计新建功能场室86间,新建、改建初中理化生实验室19间,新建电教平台、电子白板457套,添置教师用电脑511台,如今全部中小学均已经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生机比和师机比分别是9.3:1和1.3:1。三是抓重点,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

23、件。我区将扶持重心向乡镇学校转移,集中力量办好乡村学校。如投入资金1000万元,改造了花坪实验学校,将其打造成为浈江区最美的乡村学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为犁市镇中心小学兴建了住宿楼,办成了一所优质的寄宿制学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为长乐中心小学拆除、重建了综合楼。投入资金2200万元,对新韶镇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2大力实施强师兴教工程,推进师资力量均衡一是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区深入开展了“崇教厚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群体师德创建活动”、“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24、法律法规,提出了浈江教师的“十要十不准”师德规范,大力倡导敬业精神、园丁精神、创新精神、自律精神和奉献精神,并将师德考核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二是稳定教师队伍。2004年以来,我区克服了区划调整后,教师人员众多、工资待遇差别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困难,致力于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水平。2009年1月对接完犁市、花坪两镇的教师工资,统一了全区的教师工资标准;2010年,解决了45名代转公教师的待遇问题;2010年为每一位教师增资540元,用于实施绩效工资;2011年安排资金800多万,将教师的住房公积金比例由5%提高到13%。2012-2014年教职工年人均收入分别为60320元

25、、61165元、67964元,与公务员工资持平,教师的医疗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也全部落实,实现了“两相当”目标。三是提高教师素质。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专家引领,加大培训力度”,搭建“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队伍培养平台,逐步打造了一支适应时代发展,有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队伍,涌现出了全国外语教学能手张少阳、韶关市首席教师陈青等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际间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我区设立了师资培训专项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拨出教育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网络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师资培训机制。近年来,我区先后邀请了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

26、书生老师、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张平东教授、清华大学熊华堂教授、广东教育学院熊焰教授、高慎英教授等专家、学者到我区讲学,做辅导报告10多场次,2万多人次聆听了报告,帮助了广大教师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综合素质。我们还每年选派教师近2000人次,到省内、外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培训;90%的在职教师完成了非学历远程教育培训。我区的师资培训工作还被教育部授予了“优秀项目团队”称号。四是优化教师结构。近几年,我区先后出台了浈江区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浈江区中小学校教师支教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和浈江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新一轮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工作方案,对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的选拨任用和岗位交流做了明确规定

27、,并逐年加大招聘新教师力度,不断优化教师结构。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教育质量均衡多年来,我区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根、特色为翼、互助为辅”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区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稳步提升。一是以弘德育人为根本,走德育创新之路。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通过“抓规范、促创新、建网络、重感化、强实践”,弘扬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形成了“一校一课题”的德育研究格局,与时俱进地推进了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我区是韶关市首批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实验区,2012年,我区以“厚德弘善,感恩励志,做风采浈江人”

28、为主题,启动了德育创新研究工作,用三年的时间将全区所有中小学打造成有德育特色的品牌学校,2014年12月,我区学校德育特色实验区工作在全市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及成果展示。二是以轻负高质为原则,走科研兴教之路。我区始终坚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的教学理念,大力开展优质课评比、同课异构、教学开放日、送教下乡等活动。将教研重心向农村学校下移,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加强对各校教学工作的指导。三年来,区教研室累计举办理论讲座30次,研讨课活动130次,学术交流活动39次,送教下乡33次,学科竞赛55次,涉及教师5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全区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成功构建了“区、镇、校”的

29、三级教育科研网络,并通过以强校牵头和课题带动的方式开展“联片教研”活动,逐步形成了“学校有实验项目,教师有研究课题”的新局面。三年来,全区共申报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139个;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正规刊物发表100多篇,获国家级奖50篇、省级172篇、市级321篇。三是以一校一品为导向,走特色发展之路。我区加强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提出了“文化三立”和“一校一品”的发展思路。即通过“文化立人”、“文化立教”,达到“文化立校”的目标,着力打造“一校一品”的浈江校园文化特色。各校通过对校园文化理论的思考与摸索、整合与提炼,提出了不拘一格、各显特色的核心理念。如市十三中创建“有歌声的十三

30、中”为学校的德育品牌,通过唱响红色歌曲唤起师生的红色记忆,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吴和中心小学在“礼和”的学校核心文化下,以礼仪教育为抓手,规范学生行为,打造“礼和少年”;南枫小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省书香校园,曲仁中学被评为市民间艺术传承基地,形成了一批在全市范围内有较高影响力的特色名校。四是以个性发展为目标,走体艺品牌之路。我区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体育、艺术教育,以“体艺2+1”为目标,大力加强体育、艺术教育,让学生掌握好体育、艺术技能,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2011年11月,区教育系统成功承办了广东省旅游文化节广场嘉年华活动,整台晚会全部由教师自编自导自演,风格高雅、节目精彩,受到了群

31、众的好评。2012年7月,我区又以“浈江墨韵,师生风采”为主题,举办了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市书协、美协的专家到场挥毫助兴,吸引了广大市民到场观摩。2008年我区率先创建成为广东省体育先进区。建区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1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连续11年举办中小学生毽球赛,毽球运动已成浈江体育的一张特色名片。区教育局、体育局每年还联合举办中小学生篮球赛、毽球赛、足球赛等一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此外,体育大课间活动也在校园内得到蓬勃开展,保障了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稳步提升。五是以城乡互助为抓手,走均衡发展之路。2012年,在对上一阶段互助共同体总结表彰的基础上,我区

32、启动了新一轮城乡教育互助活动,结合实际制定并印发了浈江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新一轮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及工作要求。新一轮互助共同体共14对,包括所有完小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覆盖面100%。初中学校采取多校帮扶方式,以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名校+农校”的模式进行集团化管理,旨在促进共同体内所有学校的共同交流,均衡发展。(三)增强两种意识,教育惠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多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为了人民发展教育,教育发展惠及百姓”的宗旨,通过增强服务意识和科学管理意识,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增强服务群众意识,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一是以促进公平为原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书读。多年来,我区落实“两个为主”的政策,严格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每年约有9000多名区外户籍学生和本区学生一样享受到优质的公办教育。二是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我区对留守儿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走访帮扶制度,大力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管理。如花坪实验学校安排教师与儿童结队,全程跟踪,甚至同吃同住,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被评为“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三是以扶贫助残为抓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