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8.23KB ,
资源ID:926219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2621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x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1. 0. 1条 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良好的设计,制定本规范。 第1. 0. 2条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 改建及扩建的总平面设计。对工业企业在总平面设计中的特殊要求,可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规范。 第1. 0. 3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和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利用

2、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第1. 0. 4条 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合理利用、改造现有设施;力求通过改建、扩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更趋于合理,并应减少改建、扩建工程设施对生产的影响。 第1. 0. 5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择优确定其设计方案。 第1. 0. 6条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设防烈度六度及以上地震区、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软土地区和永冻土地区等特殊自然条件地区建设工业企业, 尚应附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

3、第二章 厂址选择 第2. 0. 1条 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前期工作的规定进行。 第2. 0. 2条 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 废料场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 第2. 0. 3条 厂址选择应对原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流向、 建设条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保护等保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应对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第2. 0. 4条 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 并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的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小。 第2. 0. 5条 厂址应具有满足生产、

4、 生活及发展规划所必需的水源和电源,且用水、用电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宜靠近水源、电源。 第2. 0. 6条 散发有豁物质的工业企业厂址,应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住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应位于窝风地段。 第2. 0. 7条 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第2. 0. 8条 厂址应满足工业企业近期所必需的场地面积和适宜的地形坡度。并应根据工业企业远期发展规划的需要,适当留有发展的余地。 第2. 0. 9条 厂址应有利于同邻近工业企业和依托城镇在生产、 交通运输、动力公用、修理、综合利用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协作。 第2. 0. 10条 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

5、涝威胁的地带;当不可避免时,必须具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凡位于受江、河、湖、海洪水、潮水或山洪威胁的工业企业,其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2. 0. 11条 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得选为厂址: 一、发震断层和设防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区; 二、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区; 三、采矿陷落(错动)区界限内; 四、爆破危险范围内; 五、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六、重要的供水水源卫生保护区; 七、国家规定的风景区及森林和自然保护区; 八、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 九、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

6、; 十、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和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 十一、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 第三章 总体规划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3. 1. 1条 工业企业总体规划,应结合工业企业所在区域的技术经济、自然条件等进行编制,并应满足生产、运输、防震、防洪、防火、安全、 卫生、环境保护和职工生活设施的需要,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第3. 1. 2条 工业企业总体规划,应附合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有条件时必须与城镇和邻近工业企业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公用、修理、综合利用及生活设施等方面协作。 第3. 1. 3条 厂区、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防洪排涝、

7、 废料场、尾矿场、排土场、环境保护工程和综合利用场地等,应同时规划。当有的大型工业企业必须设置施工生产基地时,亦应同时规划。 第3. 1. 4条 工业企业分期建设时,总体规划应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近期集中布置,远期预留发展,分期征地,严禁先征待用。 第3. 1. 5条 联合企业中不同类型的工厂,应按生产性质、相互关系、协作条件等因素分区集中布置。对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工厂,必须采取治理措施,其有害物质排放的浓度,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第二节 防护距离第3. 2. 1条 产生有害气体、烟、雾、 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必须按现行国

8、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规定,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用地应量利用原有绿地、水塘、河流、山岗和不利于建筑房屋的地带。在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设置经常居住的房屋,并应绿化。 第3. 2. 2条 产生开放型放射性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的防护要求,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的规定。 第3. 2. 3条 生产民用爆破器材,主生爆破震动和爆破冲击波的工业企业与保护对象之间的防护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等有关规定。 第3. 2. 4条 产生高噪声的工业企业总体规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

9、环境噪声标准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三节 交通运输第3. 3. 1条 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的规划,应符合工业企业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根据生产需要、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和发展规划,结合自然条件与总平面布置要求,全面考虑,统筹安排。且应便于经营管理,兼顾地方客货运输,方便职工通勤。 第3. 3. 2条 工业企业外部运输方式,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外部交通运输条件2、物料性质、运量、流向、运输距离等因素,结合厂内运输要求,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第3. 3. 3条 工业企业铁路接轨点的位置,应根据运量、货流和车流方向、工业企业位置及其总体规划和当地条件等, 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

10、比较后择优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业企业铁路与路网铁路接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的规定; 二、工业企业铁路不得与路网铁路或另一工业企业铁路的区间内正线接轨;在特殊情况下,有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必须在该区间接轨时,应经该管铁路局或该管企业和铁路局的同意,并在接轨地点应开设车站或设辅助所; 三、不改变主要货流和车流的列车运行方向; 四、有利于路、厂和协作企业的运营管理; 五、靠近工业企业,有利于接轨站、交接站、企业站(工业编组站,下同)的合理布置,并有发展的可能。 第3. 3. 4条 工业企业铁路与路网铁路交接站(场),企业站的设置, 应根据运量大小、作业要求、管

11、理方式等,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应充分利用路网铁路站场的能力,避免重复建设。有条件时,应采用货物交接方式。 第3. 3. 5条 工业企业厂外道路的规划,应符合城镇规划或当地交通运输规划。并应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国家公路及城镇道路。厂外道路与国家公路或城镇道路连接时,应使路线短捷,工程量小。 第3. 3. 6条 工业企业厂区与居住区、企业站、码头、 废料场以及邻近协作企业等,应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第3. 3. 7条 厂外汽车运输和水路运输,在有条件的地区,宜委托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承运,或与本行业系统、邻近的企业协作。 第3. 3. 8条 邻近江、河、湖、海的工业企业,且有通航条件,能满足工业

12、企业运输要求时,应采用水路运输,并合理地确定码头位置。 第3. 3. 9条 采用管道、带式输送机、索道等运输方式时,除应充份利用地形布置外,并应与其它运输方式合理衔接,形成协调的运输系统。 第四节 动力公用设施第3. 4. 1条 沿江、河取水的水源地,应位于排放污水及其它污染源的上游、河床及河岸稳定而又不妨碍航运的地段,并应符合河道整治规划的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位置,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高位水池应设在地质良好、不因渗漏溢流引起坍塌的地段。 第3. 4. 2条 厂外的污水处理设施,宜位于厂区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与厂区和居住区保持必要的卫生防护距离。沿

13、江、 河布置的污水处理设施,尚应位于厂区和居住区的下游。 第3. 4. 3条 工业企业的热电站和集中供热锅炉房,宜靠近负荷中心或主要用户;应具有方便的供煤和排灰渣条件;必须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 使其排放的烟尘、灰渣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三废”排放标准的规定。 第3. 4. 4条 总变电站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便于输电线路进出,靠近负荷中心或主要用户; 二、不得受粉尘、水雾、腐蚀性气体等污染源的影响。并应位于散发粉尘、腐蚀性气体污染源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和散发水雾场所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三、避免布置在有强烈振动设施的场所地附近; 四、应有运输变压器的道路; 五、地势较高,避免

14、位于低洼积水地段。 第五节 居住区第3. 5. 1条 工业企业居住区宜集中布置,或与邻近工业企业协作组成集中居住区。必要时,也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第3. 5. 2条 在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下,居住区宜靠近工业企业布置。当工业企业位于城镇郊区时,居住区宜靠近城镇,并与城镇统一规划。 居住区最远边缘到工厂最近出入口的步行时间,不宜超过30min。当超过上述步行时间时,宜设置交通工具。 第3. 5. 3条 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烟、雾、 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位于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第3. 5. 4条 居住区应充分利用荒地、劣地。在山坡地段布置居住区时应选择在不窝风的阳坡

15、地段。 第3. 5. 5条 居住区与厂区之间,不宜有铁路穿越。当必须穿越时, 根据人流、车流的频繁程度等因素, 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定设置立交或看守道口。 居住区内不应有铁路或过境公路穿越。 第六节 废料场及尾矿场第3. 6. 1条 工业企业排弃的废料,应结合当地条件综合利用, 减少堆存场地。需综合利用的废料,应按其性质分别堆存。 第3. 6. 2条 废料场及尾矿场应位于居住区和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防止对周围环境污染。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含有有害有毒物质的废料场, 尚应选在地下水位较低和不受地面水穿流的地段,并应采取治理措施,避免对

16、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料场,必须位于远离城镇及居住区的偏僻地段,确保其地面和地下水不被污染,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的规定。 第3. 6. 3条 废料场应充分利用沟谷、荒地、劣地。严禁将江、河、湖海水域作为废料场。当利用江、河、湖、海岸旁滩洼地堆存废料时, 不得污染水体,阻塞航道,或影响河流泄洪。 第3. 6. 4条 废料场堆存年限,应根据废料数量、性质、综合利用程度以及当地具体条件等因素确定。废料场地宜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第3. 6. 5条 尾矿场宜靠近选矿厂,选择在建坝条件好的荒山、沟谷, 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尾矿自流输送。当条件许可时,应结合表土排弃进行复垦。 第

17、七节 排土场第3. 7. 1条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在露天采场境界以外就近设置。对分期开采的矿山, 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设在远期开采境界以内;条件允许的矿山,应设置内部排土场; 二、应利用沟谷、荒地、劣地,避免迁移村庄; 三、应选择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四、应避免对环境的危害和污染; 五、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岩土,应分别堆存,并为其创造有利的装运条件; 第3. 7. 2条 排土场的总容量,应能容纳矿山所排弃的全部岩土。排土场宜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第3. 7. 3条 排土场最终坡脚线与村庄、铁路、公路、 高压输电线路等设施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其地基强弱、地面坡度、排弃物料

18、的性质、 排弃方式、降雨情况等因素确定。当排土场稳定条件较好,且堆置总高度小于50M时,其安全距离宜为最终堆置高度的1.01.5倍;当排土场有不稳定因素或堆置总高度大于50M时,其安全距离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当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后,其安全距离可以减小。 第3. 7. 4条 排土场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条件进行复垦;复垦计划应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第八节 施工基地及施工用地第3. 8. 1条 施工生产基地在不影响工业企业发展的条件下,应靠近主要施工场地。 施工生活基地宜靠近工业企业居住区布置, 有关生活设施应与工业企业居住区统一安排。 第3. 8. 2条 施工生产基地应具备大宗材料到达和主品外运条

19、件,并宜利用工业企业永久性铁路、道路等运输设施。 第3. 8. 3条 施工用地应充分利用厂区空隙地、堆场用地、 预留发展用地或卫生防护地带。当上述场地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另行规划必要的施工用地。 施工用地内,不应设置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施工设施。 第四章 总平面布置 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4. 1. 1条 总平面布置,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 施工及检修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第4. 1. 2条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符合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 构筑物等设施

20、,应联合多层布置; 二、按功能争区,合理地确定通道宽度; 三、厂区、功能分区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 四、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 第4. 1. 3条 总平面布置的预留发展用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分期建设的工业企业,近远期工程应统一规划。 近期工程应集中、紧凑、合理布置,并应与远期工程合理衔接。 二、远期工程用地宜预留在厂区外,只有当近、 远期工程建设施工期间隔很短,或远期工程和近期工程在生产工艺、 运输要求等方面密切联系不宜分开时,方可预留在厂区内。期预留发展用地内,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 第4. 1. 4条 厂区的通道宽度,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一、

21、通道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及露天设施对防火、 安全与卫生间距的要求; 二、铁路、道路与带式输入送机通廊等工业运输线路的布置要求; 三、各种工程管线的布置要求; 四、绿化布置的要求; 五、施工、安装与检修的要求; 六、竖向设计的要求; 七、预留发展用地的要求。 第4. 1. 5条 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和有关设施,并应减少土(石)方工程质量和基础工程费用。 当厂区地形坡度较大时,建筑物、构筑物的长轴宜顺等高线布置,并应结合竖向设计,为物料采用自流管道及高站台、低货位等设施创造条件。 第4. 1. 6条 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 使建

22、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 第4. 1. 7条 总平面布置,应防止有害气体、烟、雾、粉尘、强烈振动和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4. 1. 8条 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地组织货流和人流。 第4. 1. 9条 总平面布置应使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与空间景观相协调,并应结合城镇规划及厂区绿化,提高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整洁的工作环境。 第二节 生产设施第4. 2. 1条 大型建筑物、构筑物,重型设备和生产装置等, 应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承载力较大的地段;对较大、较深的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宜布置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填方地段。 第4.

23、2. 2条 要求洁净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大气含尘浓度较低、环境清洁、人流货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段,并应位于散发有害气体、烟、雾、 粉尘的污染源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洁净厂房的布置,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4. 2. 3条 产生高温、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并应避免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布置形式。产生高温的生产设施的长轴, 宜与夏季盛行风向垂直或呈不小于45交角布置。 第4. 2. 4条 产生强烈振动的生产设施,应避开对防振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其与有防振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的

24、防振间距应符合 表4.2.4-1 的规定。精密仪器、设备的允许振动速度与频率及允许振幅的关系 表4.2.4-2 的规定。 第4.2.5条 产生高噪声的生产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其周围宜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高大、朝向有利于隔声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堆场等, 其与相邻设施的防噪声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噪声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 厂区内各类地点及厂界处的噪声限制值和总平面布置中的噪声控制,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4.2.6条 需要大宗原料、燃料的生产设施,宜与其原料、燃料的贮存及加工辅助设施靠近布置, 并应位于上述辅助设施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第4.2.7条 易燃、

25、易爆危险品生产设施的布置,应保证生产人员的安全操作及疏散方便,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4.2.8条 有防潮、防水雾要求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其与循环水冷却塔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 3. 9条的规定。 第三节 动力共用设施第4. 3. 1条 动力公用设施的布置,宜位于其负荷中心,或靠近主要用户。 第4. 3. 2条 总降压变电所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靠近厂区边缘地势较高地段; 二、便于高压线的进线和出线; 三、避免设在有强烈振动的设施附近; 四、避免布置在多尘、有腐蚀性气体和有水雾的场所, 并应位于多尘、有腐蚀性气体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

26、向的下风侧和有水雾场所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第4. 3. 3条 氧(氮)气站的布置,宜位于空气洁净的地段。氧(氮)气站空分设备的吸风口, 应位于乙炔站和电石渣场及散发其它碳氢化合物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吸风口与乙炔站及电石渣场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氧气站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4. 3. 4条 压缩空气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位于空气洁净的地段,避免靠近散发爆炸性、 腐蚀性和有害气体及粉尘等的场所,并应位于上述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二、压缩空气站的朝向,应结合地形、气象条件,使站内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贮气罐宜布置在站房的北侧; 三、压缩空气站的布置,尚

27、应符合本规范第4. 2. 4条和第4. 2. 5条的规定。 第4. 3. 5条 乙炔站的布置,应位于排水及自然通风良好的地段, 避开人员密集区和主要交通地段;其与氧(氮)气站空分设备吸风口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氧气站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4. 3. 6条 煤气站和天然气站的布置,宜位于主要用户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煤气站的布置,应避免其灰尘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贮煤场和灰渣场,宜布置在煤气站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的上风侧。 天然气配气站的布置, 宜靠近天然气总管进厂方向和至各用户支管较短的地点。煤气站和天然气配气站的布置,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的规定

28、。 第4. 3. 7条 锅炉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宜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避免灰尘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当采取自流回收冷凝水时,宜布置在地势较低,且不窝风的地段; 三、燃煤锅炉房应有贮煤与灰渣场地和方便的运输条件。贮煤场和灰渣场,宜布置在锅炉房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第4. 3. 8条 给水净化站的布置,宜靠近水源地或水源汇集处; 当布置在厂区内时,应位于厂区边缘、环境洁净、给水总管短捷,且至主要用户支管较短的地段。 第4. 3. 9条 循环水设施的布置,应位于所服务的生产设施附近, 并能使回水具有自流条件,或能减少扬程的地段。沉淀池附近,应有相应的淤

29、泥堆积、排水设施和运输线路的场地。 冷却塔宜布置在通风良好, 避免粉尘和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影响水质的地段,并不宜布置在屋外变配电装置和铁路、 道路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冷却塔与相邻设施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 表4. 3. 9 的规定。 注:表列间距除注明者外,冷却塔自塔外壁算起; 构筑物自最外边轴线算起露天生产装置自最外设备的外壁算起;屋外变、 配电装置自最外构架边缘算起;堆场自场地边缘算起;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边缘算起,为公路型时, 自路肩边缘算起;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在0以上的地区,冷却塔与屋外变、 配电装置的间距,应按表列数值减少25%;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在-20以下的地区,冷却

30、塔与相邻设施(不包括屋外变、配电装置和散发粉尘的原料、燃料及材料堆场)的间距,应按表列数值增加25%;当设计中规定在寒冷季节冷却塔不使用风机时,其间距不得增加; 附属于车间或生产装置的屋外变、配电装置与冷却塔的间距,应按表列数值减少25% 单个小型机械冷却塔与相邻设施的间距可适当减少。 玻璃冷却塔与相邻设施的间距可不受本表规定的限制; 在改建、扩建工程中,当受条件限制时,表列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得超过25%。 第四节 修理设施第4. 4. 1条 全厂性修理设施,宜集中布置;车间维修设施,在确保生产安全前提下,应靠近主要用户布置。 第4. 4. 2条 机械修理和电气修理设施,应根据其生产性质对环境的要求合理布置,并有较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第4. 4. 3条 仪表修理设施的布置,宜位于环境洁净、干燥的地段, 与振源的最小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的规定。 第4. 4. 4条 机车、车辆修理设施的布置,应位于机车作业较集中、机车出入较方便的地段,并避开作业繁忙的咽喉区。 第4. 4. 5条 汽车修理设施,应根据其修理任务和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