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57.26KB ,
资源ID:92646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2646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含答案解析.docx

1、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七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含答案解析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科普文(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36分)一、(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古怪的重水叶永烈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

2、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些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 结冰,在100 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 结冰,在101.42 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 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 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

3、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

4、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一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能开始被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

5、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4分)答:_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4分)答:_3第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6、)答:_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8题。(18分)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吴植、魏梦佳)当来自汉江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的群体移民。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多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

7、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其中线工程于12月正式通水,主要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为实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5个县市区18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16万多人口必须搬迁。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200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4年前,鄂西北郧县安阳镇有874户3 721人跨越千里,把新家安在这里。可当初,没有人乐意迁往他乡。按照移民政策,时任安阳镇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舍下80多岁的父母。赵久富的父亲心中不舍,嘴上却说,你是干部,要是你不带头走,南水北调就办不成了。刚到

8、黄冈,移民们都不适应,许多人情绪波动。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移民们都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元的致富出路。但今年59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他说:“把老家的水土带到新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长江水”将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为保证丹江口水

9、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度不言而喻。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水利项目,为搬迁260户前后用了11年。而按照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近19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落

10、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南阳取缔非法选矿,整治排污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135家,淘汰小冶炼炉32台。丹江口水库周边1 000米以内禁止建设任何污染项目,不能有居住人群,3 000米之内仅有部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处,域跨鄂豫两省。南阳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南阳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南水北调和治理丹江水,当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关停企业,财政损失数以亿计。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据透露,湖北、河南等输水地区已经联名向中央提出,

11、实施受水城市对输水城市的对口帮扶计划。他们希望尽快制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帮扶(或协作)工作方案,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扶持,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选自2011年8月20日京华时报,有删改)材料三在丹江口库区,保护一库清水是人们的共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61岁的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辛喜玉曾两次移民。十多年前,她和家人在丹江口水库边承包了一片荒山,经过艰辛劳动,漫山遍野已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辛喜玉还带领村民们喂起了牛、羊、鸡,收入大大提高。但辛喜玉意识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水体造

12、成污染。2009年,她决定带头摸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她的示范和政府的扶持下,库区移民在荒山上建起了生态种养基地。大家把自家的玉米、麸皮和豆粕制成饲料喂给家禽和牲畜,再将它们的粪便收集起来放进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能代替农药打在果树上,沼渣能代替化肥洒在地里,影响库区水质安全的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选自2014年10月24日“新华网”,有删改)材料四发现工程与施工规范相差0.1%,立即要求推掉重来,“稽查、巡查、飞行检测”三位一体,始终保持质量监管高压态势,才有了工程的良好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细节上l%的缺陷,能带来100%的失败。高标准、严把关,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移民的稳定发展历来困

13、扰全球,创新移民村管理方法、发展模式,16.54万移民在异乡实现了“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活力,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移民干部披肝沥胆,无私奉献,赤子情怀满中原。心中有责方能砥砺奋进,甘于奉献,尽职履责,工作才能越干越好,事业才能长兴不衰。他们把对群众的深情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发展的“活水”汩汩长流。(选自2015年3月10日河南日报,有删改)5材料二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六个具体的数字,在表达上有哪些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答:_6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移民一事都做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报道的重要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分)答:_7阅读材料二和

14、材料三,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4分) 答:_8从四则材料来看,南水北调工程相关人员有哪些可敬可佩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_(5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8分)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不是一次普通的

15、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 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

16、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飞行员:“明白!”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惊人的

17、默契。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

18、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快点!快点!”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歼-15舰载机

19、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9三、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10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答:_11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答:_12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答:_四、(2015济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8分)它肯定不是一个好去处双平月球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自古以来,地球

20、上的人对这个白天隐身、夜晚亮相,距离自己最近的尤物充满了好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月亮在古人的心目中一直是最美好的“绝代佳人”,她洒下温柔的月光,抚慰人们的心灵,撩拨人间的爱情。直到17世纪初,月亮才有些烦恼,人类发明的望远镜给她娇媚的脸庞“毁了容”。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台折射式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可放大32倍。他将这台望远镜对准了月球,看到了月球上高耸的山脉、广阔的洼地,还看到了奇特的环形山。在他之前,人们一直以为月球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光滑球体,而他用望远镜看到的月球却像“孔雀尾巴上的圆斑”“蹩脚厨师烘烤出来的麻点蛋糕”。第一张被世界公认的、比

21、较详细的月面图,是1647年波兰天文学家赫维留斯绘制的。图上显示出许多月面特征,并标明了月面上山峰的高度。1668年,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天文望远镜越做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到了1839年,法国人尼普斯和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术,这一新技术立即引起天文界的广泛关注,并用于月球的拍摄。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真正的照相天图开始问世。此后所有的月面图,便都以月球照片为根据了。1979年,美国航天局出版了多达2 304张的一套月面图,比例为1250 000,图片细致入微,堪称杰作。越是观察得细,人们就越想了解月亮,越想发现月亮究竟是丑陋的还是美丽的。科幻小说家们发挥他们非凡的想象力,给月

22、球增添了诱人的神秘色彩。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1865年创作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地球人利用炮弹做交通工具向月球进发的探险历程。三位探险家乘上哥伦比亚号炮弹飞船从坦帕城启程,原定4天飞抵月球,但不幸的是炮弹飞船在接近月球时,突然遇到流星的阻挠而偏离轨道,未到达月面,没能完成从地球到月球的神奇旅行。1901年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的第一批登月者也叫人爱不释手。小说中两个旅月者在茂盛的草木丛中蹦跳着行进,他们看见了正在吃草的巨大的“月牛”,还被那些披挂铠甲、脑袋奇大、身高只有1.5米的“月球人”囚禁起来,锁住他们的镣铐全是用纯金做的。人类首次用肉眼近距离地细看月球,是1968年12月

23、24日阿波罗8号第一次完成绕月飞行任务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是,月球这个在地球人心目中最美丽的女神,竟然长得如此丑陋。以至于虽然对月亮脸谱已烂熟于心的航天员们,在首次目睹她的苍凉时,仍然有些心理准备不足。这是一段40年前地面控制中心与阿波罗8号飞船极有意思的对话地面飞船通信官问道:“从60英里之外看,古老的月球是什么样子?”航天员洛弗尔回答:“基本上一片灰暗,没什么色彩,像是熟石膏,又像海滩上一种浅灰色的沙子。”“贫瘠的月面,无边的孤寂让人恐惧,并让我们意识到地球上是多么丰富多彩。”航天员博尔曼说:“它真的是一片不毛之地,像一块被上百万颗子弹射击过的灰色钢板。”“它肯定不像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好去处

24、。”这就是第一批近距离目击者对可怜的月球的评价。阿波罗11号的航天员柯林斯在飞临月球时说:“我早已司空见惯的月球那个挂在天空中的黄色二维小圆盘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我见到过的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球。它是三维的,它明目张胆地用鼓起的肚皮朝向我们。”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他站在月面上说出了“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名言,却竟然想不出适当的词句来形容脚下的月球,还是他的同伴奥尔德林为他摆脱了尴尬,奥尔德林使用的词汇是“啊,壮丽的荒凉!”(摘自月球密码,有删改)1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_1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直到17世纪初,月亮才有些烦恼,人类发明的望远镜给她娇媚的脸庞“毁了容”。(2分)答:_ (2)它真的是一片不毛之地,像一块被上百万颗子弹射击过的灰色钢板。(2分)答:_15请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_16人类探索认识月球的过程给人怎样的启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