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27.40KB ,
资源ID:93356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3356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docx

1、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 篇一: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及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学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字典、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学期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2、本学期还要重点培养两个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为勤查字典(板书)。 二、指导看图 1、看第一页上面的

2、插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师述: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知道了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3、仔细看上面的小图:图上的老师在向我们推荐什么?(字典) 4、看下面两副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典呢? 5、从整体入手,仔细看下面的小图,完整地说说图上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 6、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 7、看第二页图,说说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字典的?在学校,在家中 8、谈谈你平时是如何使用字典的? 三、总结板书,进行练习 1、说说新学期里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自己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小组

3、交流) 第二课时 一、简介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曾经给一位小学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部分内容就让他多读书。 读书就如同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师述: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乐于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我们的字典朋友,可是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的话,那就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第一幅图,从照片上你看出了什么? 2、第2、3幅图画了什么? 3、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识字呢? 4、看下面第一幅图,同学们在干

4、什么?(津津有味地聚在一起看图识字) 5、看下面第二幅图,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在大街上看铺名识字) 三、小结:图上的同学挑选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字识的多了,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也就方便多了,这样就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 四、讨论 1、 你想读课外书吗,有什么困难?(大家交流解决。) 2、谈谈你平常读了哪些课外书?有什么收获? 3、今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主动识字? 4、布置一个月后进行识字比赛。(分“个人奖”和“小组奖”)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1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

5、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人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

6、: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相机出示词卡(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相机出示词卡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如:“扫”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中的后一

7、个字读轻声。 2用“饺、扫、墓”扩词。 七、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墓、踏青) 八、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相机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

8、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 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

9、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旅游胜地的材料,一组一张小情境图和一套生字卡片。 2教师准备大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谈 话,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你想向小朋友们推荐哪一个旅游胜地呢?为什么?请说一说。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

10、 三、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1学习第一组词串。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播放优美的音乐。) (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 (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 2学习第二组词串。 (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 (2)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出示“对

11、歌”、“椿树”、“壮乡”等词语。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拔理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 (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 3学习第三组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出示小插图一二。)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 (4)这么

12、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配上音乐。) 4学习第四组词串。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5回归整体。 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3、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出示“画廊”,学生读。) 四、齐读韵文,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月饼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

14、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碧、峰、影、鼻、骆、驼、架、廊。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鼻”这个字指导。)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教学感悟与反思篇二: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

15、案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 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 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

16、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二、 指导看图。 1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2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3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查字典的方

17、法都可以) 4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三、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

18、字的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 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 二、 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

19、在做什么,他手里拿 的是什么? 2交流讨论: 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 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师评判。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 4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5教师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 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

20、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三、 作业设计。 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识字1 教学要求: 3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4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 活经验理解词语。 5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 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

21、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一、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 一、 看图读韵文。 1(出示挂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二、 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1 第一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饺子)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拜年) 2 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

22、这天扫墓。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三、 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 出示:春节 饺子拜年 清明 扫墓踏青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四、 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 拜年)清明节呢?(扫墓 、踏青 ) 六、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饺 拜 扫 墓踏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扫”是平舌音。 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

23、格中描写生字。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设计。 1朗读韵文以及生字。 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二、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指名读生字卡片。 2 听写词语: 饺子拜年扫墓踏青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24、1 第三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端午 、粽子) 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 读一读: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糖。龙穿下水喜洋洋。 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2 第四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 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

25、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 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 出示:端午 粽子龙舟 中秋团圆 月饼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五、 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清明节呢?(扫墓 、踏青 )六、指导学习生字1出示:端 团 饼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 作业设计: 1把句子补充完整。 春节, 中秋节到了, 2把下

26、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清明节 中秋节 春节 端午节 3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 识字2 教学要求: 6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7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 活经验理解词语。 8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

27、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 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 秀峰倒影 对歌 榕树壮乡 象鼻 骆驼笔架 竹伐 鸬鹚画廊 三、 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篇三: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

28、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

29、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二、 指导看图。 1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2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3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 4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三、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

30、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 查字典比赛。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 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