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01.43KB ,
资源ID:93511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3511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985核心密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985核心密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高考985核心密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2018年高考985核心密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的各种生物膜中都含有丰富的磷脂B. 某些细胞器衰老后可被溶酶体吞噬、消化C. 真核细胞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D. 细胞内以囊泡的形式运输的物质都是大分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A真核细胞的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C真核细胞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C正确;D某些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是小分子,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D错误;答案选D。2.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制作洋

2、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根尖解离后即用醋酸洋红液染色B.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其细胞呼吸方式C. 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D. 验证DNA半保留复制时,可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培养细菌【答案】D【解析】A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根尖解离后先漂洗再用醋酸洋红液染色,A错误;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能产生CO2,所以不能通过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来判断其细胞呼吸方式,C错误;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择人群随机调查,C错误;D将正常生长的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的培养液中,如果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有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标记,即可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答案选D。3. 人类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第7号染色体上编码CFTR(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使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CFTR的作用机理是ATP与CFTR上的两个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从而引起CFTR构象发生变化,进而使通道孔打开和闭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正常细胞中,CFTR运输Cl-最可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 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通道蛋白决定的C.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 基因碱基

4、数目的改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A由题干信息可知,转运氯离子过程有CFTR(种跨膜蛋白)和ATP的作用,推测CFTR运输Cl-最可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B当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会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说明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通道蛋白决定的,B正确;C由于基因突变导致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D比如碱基对的改变发生在非

5、编码区、编码区的内含子,或者碱基对改变后转录得到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所对应的氨基酸相同,以上这些情况都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信息题,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2. 给合题文要求,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4. NAA和6-苄基氨基嘌呤(6-BA)分别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类似物,为探究NAA和6-BA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一定浓度的NAA和6-BA(单位:mg.L-1)培养液同时处理插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该探究

6、实验的自变量是一定浓度的NAA和6-BAB. 在NAA浓度为0.6mg.L-1和6-BA浓度为0.4mg.L-1时促进生根的效果较好C. NAA和6-BA促进月季生根的效果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同D. 该实验实施过程中,温度、溶液pH、处理时间等各组保持相同且适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A由题干和表格内容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A正确;B由表格数据可知,在NAA浓度为0.6mg.L-1和6-BA浓度为0.4mg.L-1时,平均根数最多,根长最长,说明此浓度下促进生

7、根的效果最好,B正确;C由于没有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探究实验作对比,不能得出NAA和6-BA促进月季生根的效果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同的结论,C错误;D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实施过程中,温度、溶液pH、处理时间等无关变量各组应保持相同且适宜,D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1.提取题干信息,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题干中包含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掌握常规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要领,结合图(表)作答;3.比较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实验原理,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5. 往受试者皮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

8、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B. 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C. 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参与D. 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答案】C【解析】A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不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B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B错误;C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针些该抗原的

9、抗体,C正确;答案选C。6. 下图是某家系中甲病、乙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其中一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甲病、乙病均为隐性遗传,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B. 个体1的基因型是BbXAXa,与个体5的基因型不可能相同C. 个体3与4生育的子女中,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8D. 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AXAY,则异常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答案】B【解析】AII1和II2号乙病表现正常而他们女儿III3患乙病,分析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1和I2甲病正常,II2患甲病,分析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据题干“其中一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控制甲病

10、的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1的基因型是BbXAXa,5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即1和5的基因型可能相同,B错误;C3的基因型为BbXAXa,4的基因型为BbXaY,两者所生子女同时患两种病bbXaXa+bbXaY的概率=1/41/4+1/41/4=1/8,C正确;D已知3的基因型为BbXAXa,4的基因型为BbXaY,若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AXAY,则异常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D正确;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7. 某研究小组以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探究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光照对植物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

11、回答下列问题:光照紫光蓝光绿光黄光红光自然光净光合速率(mol100mm-2h-1)0.61.0-0.402.33.0(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写出两种),对无关变量控制的要求是_。(2)在该实验的条件下,提供_光,最有利于玉米的生长。(3)在黄光条件下,相同时间内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同化的二氧化碳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肉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4)如果由蓝光突然转换为紫光,则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_(填“减少”“增多”或“不变”)。【答案】 (1). 不同波长的光照 (2).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各组中植株的生长状态等 (3). 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

12、同,且处于适宜状态 (4). 自然 (5). 大于 (6). 增多【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探究实验原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1)据题干和表格内容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波长的光照;影响光合作用的其他因素是无关变量,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各组中植株的生长状态等;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应是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且处于适宜状态。(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自然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说明在该实验的条件下,提供自然光,最有利于玉米的生长。(3)在黄光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即叶肉细胞光合

13、作用产O2量所有细胞(光合作用细胞+非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作用消耗O2量,说明相同时间内玉米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叶肉细胞呼吸速率,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同化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叶肉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4)由表格数据可知,该植物在蓝光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紫光,故如果由蓝光突然转换为紫光,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的消耗量减少,而C3的生成量不变,则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增加。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1.对表格内容的分析:根据表格内容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分析表格数据变化规律,结合题干理解数据变化的内涵;2. 从动态平衡角度分析光合作用过程物质的动态变化:在光合作用其它条件适宜

14、情况下,C3生成量=C3消耗量,C3量将保持在某一相对数值,如果改变某一条件,使C3生成量与C3消耗量不等,将导致C3的量减少或增加;8. 海洋污染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工业迅速发展,铅、镉等大量重金属污染物被释放到海洋和河口环境,被藻类植物吸收,对沿岸滩涂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请回答下列问题:(1)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往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析出絮状物(蛋白质),但析出的蛋白质_(填“发生”或“未发生”)结构变化。(2)进入海鲶体内的铅会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使_激素失去作用的靶细胞,从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3)进入人体内环境的铅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出现狂躁不安等现

15、象,其可能机理如上图。正常情况下,当兴奋抵达突触前膜时,氨基丁酸(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以_的方式释放并与图中的_(填标号)结合,促进阴离子内流,结果使突触后膜保持内负外正的电位状况,且差值更大,从而促进放松和消除紧张。由此推断铅令人出现狂躁不安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 (1). 未发生 (2). 抗利尿 (3). 升高 (4). 胞吐 (5). c (6). 铅减少氨基丁酸的产生(铅抑制氨基丁酸的释放或铅破坏氨基丁酸的受体或铅抑制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蛋白质的盐析反应、水盐平衡的调节、突触的结构和内环境稳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与

16、观点,比较、分析某些生物学问题(1)蛋白质是亲水性大分子,所以在水溶液中有双电层结构,来保证分子的溶解度平衡并稳定存在,当加入盐时,盐会电离成离子态,离子的电性破坏了蛋白质的双电层结构,从而使其沉降、析出,但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结构。(2)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细胞,进入海鲶体内的铅会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使抗利尿激素失去作用的靶细胞,不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当兴奋抵达突触前膜时,神经递质氨基丁酸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并与突解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即图中的c结合,促进阴离子内流,结果使突触后膜仍保持内负外正的电位状况,且差值更大,从而促进放松和消除紧张。

17、由此推断铅令人出现狂躁不安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铅影响了该过程中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的产生或铅抑制氨基丁酸的释放或铅破坏氨基丁酸的受体或铅抑制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等。点睛:本题知识易错点是:1.蛋白质在盐析反应中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高温、重金属盐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2. 递质的作用机理:兴奋性递质作用机理: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提高膜对Na十通透性,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递质作用机理:同样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称为抑制性

18、突触后电位,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9. 在种植棉花的过程中,棉铃虫会严重危害农作物。请分析图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1是某棉花地棉铃虫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要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快速增长,应避免让棉铃虫数量达到_(填“k/2”或“k”)值。为了达到既减轻棉铃虫的危害,又生产无公害棉花的目的,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提出解决棉铃虫问题的有效方法及原理(写出两种)。方法一:_,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方法二:_,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 _。(2)该棉花地的主要食物链为棉花棉铃虫食虫鸟。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生物种类能量类

19、型能量值棉花固定的太阳能2.45lO11棉铃虫摄入量1.05l09同化量7.50108呼吸量7.15108食虫鸟摄入量2.44108同化量8.25l07呼吸量2.18l07能量从棉铃虫传递到食虫鸟的效率是_。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食虫鸟种群密度。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食虫鸟,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部分食虫鸟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食虫鸟能够依据棉铃虫的气味去猎捕后者,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信息。食虫鸟和棉铃虫的数量可通过信息传递维持相对稳定,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的作用。【答案】 (1). K/2 (2

20、). 引进天敌 (3). 利用生物种间关系(捕食) (4). 将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中 (5). 基因工程 (6). 11% (7). 40 (8). 偏大 (9). 化学 (10).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种群数量增长、种间关系、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和信息传递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某些生物学问题(1)种群数量在1/2 K值时增长最快,因此要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快速增长,应避免让棉铃虫数量达到 k/2值。为了达到既减轻棉铃虫的危害,又生产无公害(无农药污染)棉花的目的,可采取的措施有:1

21、.生物防治:利用生物种间关系引入棉铃虫的天敌;2.生产抗虫棉: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将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中获得转基因抗虫棉;(2)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能量从棉铃虫传递到食虫鸟的效率食虫鸟同化量8.25l07/棉铃虫同化量7.50108100%1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估算方式:种群个体数初次捕获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食虫鸟的种群密度40(30/15)2=40只/hm2;若部分食虫鸟的标记物脱落,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会减少,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食虫鸟能够依据棉铃虫的气味去猎捕后者,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食虫鸟和棉

22、铃虫的数量可通过信息传递维持相对稳定,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1.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2.关注知识易错点: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中,K/2时增长率最大;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a.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消费者的摄入量粪便量;b.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10. 已知某植物果实的形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和Y、y)控制,其表现型与基因组合如下表。用果实为圆形的两

23、植株为亲本杂交,F1的植株全为心形果实。回答下列问题:果实形状圆形心形三角形基因型D YY、dd D YyD yy(1)圆形果实亲本植株的基因组合是_,F1自交后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2)F2圆形果实的植株共有_种基因型。若让F2中的心形植株间随机受粉后得到的后代有90株,则F3心形约有_株。(3)F1的种群中出现了一株圆形果实植株,已知是由一个基因突变而导致。请设计杂交实验来确定突变的基因。实验方案:_。实验结果及结论:_。【答案】 (1). DDYY、ddyy (2). 圆形:心形:三角形=7:6:3 (3). 5 (4). 40 (5). 让该圆形果实植株与双隐性圆形果实植株测交

24、 (6). 若子代全为圆形植株,则D基因突变为d;若子代出现心形植株,则y基因突变为Y【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自由定律实质的识记和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某些生物学问题。(1)果实为圆形的两植株为亲本杂交,F1的植株全为心形果实(基因型为D Yy),说明亲本为DDYY、ddyy;F1的基因型是DdYy,F1自交后产生F2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圆形(3/16D YY+1/16ddyy+3/16ddY ):心形(6/16D Yy):三角形(3/16D yy)7:6:3;(2)F2圆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DDYY、DdYY、

25、ddyy、ddYY、ddYy五种;F2中的心形植株基因型为1/3DDYy和2/3Dd Yy,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6DY、2/6Dy、1/6dY、1/6dy,F2中的心形植株间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心形植株DDYy占2/9、Dd Yy占2/9,若F3有90株,则心形约有40株;(3)如果因为一个基因突变使F1的种群中出现了一株圆形果实植株,由于F1的基因型为DdYy,则该突变的基因可能是yY或Dd,即突变的圆形果实植株基因型为DdYY或ddYy,可选择该圆形果实植株与双隐性圆形果实植株(基因型为ddyy)测交,如果突变的圆形果实植株基因型为ddYy,测交后代基因型为dd ,全为圆形植株,

26、则是D基因突变为d;如果突变的圆形果实植株基因型为DdYY,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DdYy和ddYy,表现为心形:圆形1:1,则是y基因突变为Y;点睛:本题解题思路是1.提取题干信息分析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2.对性状分离比9:3:3:1变式的分析:.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进行对比分析,联系题干信息分析F2表现型圆形:心形:三角形=7:6:3分离比对应的基因型;3.用假说演绎的思路推测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从而分析突变的基因。11. 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

27、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_培养基,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_。(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_。(3)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CV101菌株能以CV103菌株产生的醋酸盐为碳源。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以上观点。配制_的固体培养基(A组);

28、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_条件下进行。预期实验结果:_。【答案】 (1). 液体 (2).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基因突变 (4). 以醋酸盐为唯一碳源 (5). 无菌 (6). A组菌株生长(形成菌落),B组菌株不能生长(无菌落)【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真核与原核生物结构的区别、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无菌操作技术等,意在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培养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某些生物学问题。(1)根据题意,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

29、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该培养基一定为液体培养基;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形的细胞核。(2)根据题意,JA122大肠杆菌连续培养后,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因为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同时可以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3)若要验证CV101菌株能以CV103菌株产生的醋酸盐为碳源这一推论,就要配制以醋酸盐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将CV101菌株分别接种到以醋酸盐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培养基(B组)中培养一段时

30、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状况;微生物培养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如果A组菌株生长(形成菌落),B组菌株不能生长(无菌落)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点睛:本题知识易混点有:1.微生物的扩大培养选用液体培养基;2.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DNA没有染色体,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3.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先找到自变量,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控制无关变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12.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脱落酸(ABA)在植物应对干旱逆境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科学家从碱蓬细胞克隆出ABA基因(图甲),将其与质粒(图乙)重组,再转入水稻植株内。分析并回答问题:(1)对获取的ABA基因常用_技术来扩增数量,该过程需要DNA模板、_、_和_等物质。(2)据图分析,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需要_酶处理ABA基因和质粒。常用_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的细胞中。要将成功导入ABA基因并表达的水稻愈伤组织细胞筛选出来需_。【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