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99.79KB ,
资源ID:935236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3523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论文UDP服务器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论文UDP服务器设计.docx

1、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论文UDP服务器设计目录UDP服务器设计 2摘要 2Abstract 2一、绪论 3二、UDP服务器的设计目标与要求 4三、UDP服务器的设计思路 53.1设计相关技术 53.1.1 UDP协议技术 53.2.2 C+编程技术 53.3.3 TCP/IP协议技术 53.3.4 TCP/IP协议与Winsock网络编程接口 53.3.5 Winsock API的使用 63.2设计思路 63.3服务器的主要工作流程 6四、UDP服务器的实现 74.1主要功能模块 74.4.1发送 74.4.2接收 84.4.3数据处理部分 94.2程序处理模块 104.2.1客户端程序 104.2

2、.2服务器端程序 12五、程序运行结果 13六、总结 16参考文献 17UDP服务器设计UDP server design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研1206 陈维熙 1049721203164摘要本文介绍了UDP服务器的设计,分别设计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运用C+技术编程来实现UDP服务器的功能。关键字:UDP 服务器 C+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the UDP server, were designed for the server and client. Using C + + programming UDP server.

3、 Keywords:UDP;Server;C+一、绪论 UDP是TCP/IP协议族为传输层设计的两个协议之一,它在进程与进程的通信过程中,提供了有限的差错校验功能,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UDP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完成进程之间的通信,在收到分组的时候没有流量控制机制也没有确认机制,适用于可靠性比较高的局域网。由于UDP采取了无连接的方式,因此协议简单,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协议运行效率高。UDP适合一些实时的应用,如IP电话,视频会议,它们要求源主机以恒定的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在网络出现拥塞时,可以丢失一些数据,但是延迟不能太大。基于这些特点,流式多媒体通信、多播等应用在传输层采用的就是UDP协

4、议。因为UDP具有TCP所望尘莫及的速度优势。虽然TCP协议中植入了各种安全保障功能,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系统开销,无疑使速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反观UDP由于排除了信息可靠传递机制,将安全和排序等功能移交给上层应用来完成,极大降低了执行时间,使速度得到了保证。二、UDP服务器的设计目标与要求 编写程序,设计UDP服务器。因为考虑到实时性,所以选择UDP为主要的网络通信技术。 (1)程序能流畅地完成信息内容的传输和接收。 (2)要能对多个客服端进行管理。需要通过UDP模拟多个客服端连接验证的情况。三、UDP服务器的设计思路3.1设计相关技术3.1.1 UDP协议技术 UDP是一个无连

5、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3.2.2 C+编程技术C+这个词在中国大陆的程序员圈子中通常被读做“C加加”,而西方的程序员通常读做“C plus plus”,“CPP”。 它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计算机编程语言。C+是一种静态数据类型检查的、支持多重编程范式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它支持过程化程序设计、数据抽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制作图标等等泛型程序

6、设计等多种程序设计风格。 3.3.3 TCP/IP协议技术在TCP/IP协议族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CP为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下面的网络层,确认接收到的分组,设置发送最后确认分组的超时时钟等。由于运输层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应用层可以忽略所有这些细节。而另一方面,UDP则为应用层提供一种非常简单的服务。它只是把称作数据报的分组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任何必需的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3.3.4 TCP/IP协议与Win

7、sock网络编程接口Winsock规范不是一种网络协议,而是一套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Windows写的网络编程接口。Winsock可以访问很多种网络协议,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协议的封装。现在的Winsock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与协议无关,可以使用Winsock来调用协议的功能3.3.5 Winsock API的使用 下面给出了使用Winsock进行编程时涉及的主要函数: WSAStartup函数、WSACleanup函数、socket函数、closesocket函数、send函数、recv函数、bind函数、listen函数、accept函数、connect函数3.2设计思路 首先,创建又一个Soc

8、ket并监听。然后启动线程接收数据。用一个链表保存所有连上的客户,并通知连接成功。这样,客户就有机会处理这一事件并作一些动作。最后,当客户断开时,向服务器发送一个事件,服务器就可以做一些收尾工作。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收发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3.3服务器的主要工作流程客户机一方的工作流程如下: 1.打开通信信道(申请一个套接字),并连接到服务器在主机的保留端口,该端口对应服务器的UDP进程。 2.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报文,等待接收应答。 3.从服务器方收到最终应答结果,或在不再请求时关闭信道并终止客户机进程。服务器一方的工作流程如下: 1.打开通信信道(申请一个套接字),通知本地主机在某一保留端口接收

9、客户机请求。 2.等待客户机请求到达指定端口。 3.接收到请求,启动一个新进程处理用户请求,同时释放旧进程以响应新的客户请求,一旦服务完成,关闭新进程与客户的通信链路。 4.继续等待客户机请求。5.如果不想响应客户机请求,关闭服务器进程。四、UDP服务器的实现4.1主要功能模块4.4.1发送BOOL CUdpSock:SendBuffer(char *buff,DWORD dwBufsize,struct sockaddr FAR *lpTo) m_lock.Lock(); WSABUF wsabuf; WSAOVERLAPPED over; DWORD dwrecv; DWORD dwFla

10、gs=0; DWORD dwRet; BOOL fPending; int nRet; /建立 WSABUF和WSAOVERLAPPED 两个结构体 fPending=FALSE; nRet=WSASendTo(m_Socket, &wsabuf, 1, &dwRecv, IpTo, sizeof(sockaddr), &over, NULL); if(nRet!=0) /检测是否是因为传输未完成而造成的错误 else /否则给出出错信息 /如果是I/O未完成 if(fPending) /等待完成请求或结束事件 dwRet=WaitForSingleObject(over.hEvent,600

11、00); /判断是否是接收方发出的信号 if(dwRet=WAIT_TIMEOUT) CloseHandle(over.hEvent); TRACE(WAIT_TIMEOUT发送失败n,NULL); return FALSE; if(dwRet!=WAIT_OBJECT_0) CloseHandle(over.hEvent); TRACE(发送失败n,NULL); return FALSE; /查看I/O信息 if(!WSAGetOverlappedResult(m_socket, &over, &dwRecv, FALSE, &dwFlags) /结束句柄会话,返回失败信息 /结束句柄会话,

12、返回成功信息4.4.2接收BOOL CUdpSock:RecvRequest(LPBYTE pBuf,DWORD dwBufSize,struct sockaddr FAR *lpFrom) /清空接收缓冲区 memset(pBuf,0,dwBufSize); /建立 WSABUF和WSAOVERLAPPED 两个结构体 wsabuf.buf=(char *)pBuf; wsabuf.len=dwBufSize; memset(&over,0,sizeof(WSAOVERLAPPED); over.hEvent=m_hEventSock; dwFlags=0; fPending=FALSE;

13、int sizeAddr=sizeof(sockaddr_in); nRet=WSARecvFrom(m_Socket, &wsabuf, 1, &dwRecv, &dwFlags, lpFrom, &sizeAddr, &over, NULL); if(nRet!=0) /判断传输是否正常完成 /如果完成 if(fPending) /等待结束请求或退出事件 4.4.3数据处理部分BOOL CUdpSock:DelWithResData(struct sockaddr FAR *lpFrom) /接收数据的处理 return TRUE;/数据的处理部分void CUdpSock:OnRead(

14、) m_translate=0; sockaddr_in addrfro; memset(&addrfro,0,sizeof(sockaddr_in); addrfro.sin._family=AF_INET; /如果没有接收请求就返回到读信息函数 if(!RecvRequest(LPBYTE)m_wsaInBuffer.buf, sizeof(m_byInBuffer),(sockaddr*)&addrfro) TRACE(CClientOverlappedSock:OnReadn); return;/如果m_translate不为0,则向m_SimpleIOBuffer缓冲区写信息if(m

15、_translate) m_SimpleIOBuffer.Write(m_wsaInBuffer.buf,m_translate); try /处理收到的信息 DelWithResData(sockaddr*)&addrfro); catch(.) TRACE(Udp DelWithResData erro!n); memset(&m_PackHead,0,sizeof(PackHead); m_bFillHead=FALSE; m_SimpleIOBuffer.Notify();return;4.2程序处理模块4.2.1客户端程序#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

16、nt(lib, WS2_32) / 链接到WS2_32.lib BOOL InitWinsock();void main() SOCKET socket1; InitWinsock();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 int len =sizeof(server); server.sin_family=AF_INET; server.sin_port=htons(1000); /server的监听端口 server.sin_addr.s_addr=inet_addr(172.16.201.186); /server的地址 socket1=socket(AF_INET,S

17、OCK_DGRAM,0); while (1) char buffer1024=0; printf(input messagen); scanf(%s,buffer); if (strcmp(buffer,bye)=0) break; if (sendto(socket1,buffer,sizeof buffer,0,(struct sockaddr*)&server,len)!=SOCKET_ERROR) if (recvfrom(socket1,buffer,sizeof buffer,0,(struct sockaddr*)&server,&len)!=SOCKET_ERROR) pri

18、ntf(rece from server:%sn,buffer); closesocket(socket1);BOOL InitWinsock() int Error; WORD 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VersionRequested=MAKEWORD(2,2); Error=WSAStartup(VersionRequested,&WsaData); /启动WinSock2 if(Error!=0) return FALSE; else if(LOBYTE(WsaData.wVersion)!=2|HIBYTE(WsaData.wHighVer

19、sion)!=2) WSACleanup();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4.2.2服务器端程序#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 / 链接到WS2_32.lib BOOL InitWinsock();void main() SOCKET socket1; InitWinsock();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 struct sockaddr_in from; int fromlen =sizeof(from); local.sin_family=AF_INET; local.sin_

20、port=htons(1000); /监听端口 local.sin_addr.s_addr=INADDR_ANY; /本机 socket1=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bind(socket1,(struct sockaddr*)&local,sizeof local); while (1) char buffer1024=0; printf(waiting for message from others-n); if (recvfrom(socket1,buffer,sizeof buffer,0,(struct sockaddr*)&from,&fromle

21、n)!=SOCKET_ERROR) printf(Received datagram from %s-%sn,inet_ntoa(from.sin_addr),buffer); /给cilent发信息 sendto(socket1,buffer,sizeof buffer,0,(struct sockaddr*)&from,fromlen); Sleep(500); closesocket(socket1);BOOL InitWinsock() int Error; WORD 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VersionRequested=MAKEWOR

22、D(2,2); Error=WSAStartup(VersionRequested,&WsaData); /启动WinSock2 if(Error!=0) return FALSE; else if(LOBYTE(WsaData.wVersion)!=2|HIBYTE(WsaData.wHighVersion)!=2) WSACleanup();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五、程序运行结果(1)将IP地址为192.168.0.4的本机作为客户端的结果图5.1 本机作为客户端的发送内容图5.2本机作为客户端时服务器接收情况(2)将IP地址为192.168.0.4的计算机

23、作为客户端的结果图5.3局域网内其他主机作为客户端的发送内容图5.4局域网内其他主机作为客户端时服务器接收情况六、总结通过本次计算机与网络的课程设计,我对网络协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尤其是UDP协议。UDP协议的全称是用户数据包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

24、协议。UDP适合一些实时的应用,如IP电话、视频会议,它们要求源主机以恒定的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在网络出现拥塞时,可以丢失一些数据,但是延迟不能太大。基于这些特点,流式多媒体通信、多播等应用在传输层采用的就是UDP协议。 编写一UDP服务器程序,流畅地完成视频文件地传输,要能对多个客户端进行管理。需要通过UDP模拟多个客户端连接验证的情况。 本次设计让我对C+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应用。我接触到了全新的编程方法-Winsock,使我学到了新知识。参考文献【1】James F.Kurose, Keith W.Ross, 陈鸣译,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 【2】Larry L. Peterson;Bruce S. Davie, 薛静锋等译,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 【3】李峰, 陈向益, 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编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8 【4】Shivendra S.Panwar, etc, 陈涓译, TCPIP基础教程(基于实验的方法),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12【5】吴功宜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9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