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90.94KB ,
资源ID:9360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360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新乡市三校联考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新乡市三校联考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答案】AA、铁与氯气反应,无论过量与否都生成FeCl3,故A正确;B、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故B错误;C、KMnO4能把Cl氧化成Cl2,对Fe2的检验产生干扰,故C错误;D、生成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也可能含有Mg2等离子,与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被红褐色沉淀干扰,故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选项C,学生忽略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Cl,对Fe2的检验产生干扰。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A族单质从上往下熔沸点逐渐升高,第A族单质从上往下熔沸点逐渐降低B. Na2SiO3溶液可用作矿物胶、木材防火剂,还可用作制

2、备硅胶的原料C. 品红溶液和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均能与SO2气体作用而褪色,且其实质相同D. 镁和铝性质稳定且都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所以镁铝合金可用于飞机、轮船制造【答案】B【详解】A. 第A族单质从上往下:氟气、氯气、液溴、固体碘、固体砹,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熔沸点逐渐升高,第一主族的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形成的金属键逐渐减弱,熔沸点逐渐降低,但该族元素还含有H元素,H2常温下为气体,熔点低于同族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B.硅酸钠的水溶液是矿物胶,和酸反应可以制备硅胶,具有防腐阻燃的作用,做木材防火剂的原料,故B正确; C.品红遇二氧化硫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而且加

3、热红色能复原;二氧化硫能跟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溶液碱性减弱,红色褪去,各元素没有价态变化,是复分解反应,二者褪色原理不一样,故C错误;D.镁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可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部件,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点睛】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漂白某些有机色质,如品红,且漂白过程属于非氧化性漂白,具有可逆性;但是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因此二氧化硫能跟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反应,红色褪去,体现了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而非漂白性。5.海水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相似性和递变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卤化银AgF

4、、AgCl、AgBr、AgI都难溶于水B. 卤化氢的键能按HF、HCl、HBr、HI的顺序依次减小C. 卤化氢的酸性按HF、HCl、HBr、HI的顺序依次减弱D. 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难变易【详解】A. AgF能够溶于水,而AgCl、AgBr、AgI都难溶于水,A错误;B. 原子半径越大,则键长越长,卤族元素原子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卤化氢的键长按HF、HCl、HBr、HI的顺序依次增大,而键长越长,键能就越小,故B正确;C. 同一主族非金属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卤化氢溶于水越容易发生电离,酸性按HF、HCl、HBr、H

5、I的顺序依次增强,C错误;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更容易化合,非金属性FClBrI,所以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易变难,故D错误;6.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 Fe2(SO4)3溶液和足量Zn充分反应:2Fe3+Zn2Fe2+Zn2+B. 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Fe2+2ClO-+2H2OFe(OH)2+2HClOC. 氢氧化铁与H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D. 氧化铁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详解】A. Zn的活泼性大于铁,过量的锌可以置换出铁,反应离子方程式:2F

6、e3+3Zn2Fe+3Zn2+;A错误;B. 由于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2价铁氧化为+3价,不能生成Fe(OH)2,B错误;C. 氢氧化铁与HI溶液反应时,发生Fe(OH)3+3H+Fe3+3H2O反应,同时还有2Fe3+2I-=2 Fe2+ I2反应发生,方程式书写不完全,C错误;D. 碱性氧化物氧化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D正确;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选项错误的是甲乙丙试管中的现象A浓硫酸亚硫酸钠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B醋酸粉状贝壳Na2SiO3溶液浑浊C浓氨水生石灰A

7、gNO3溶液先沉淀后溶解D浓硝酸铜水生成无色气体并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A. A B. B C. C D. D【详解】A. 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漂白酸碱指示剂,因此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故A可选;B.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所以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故B不选;C.浓氨水和生石灰混合放热导致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氨气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但随着氨水的过量,氢氧化银沉淀溶解在氨水中,故C不选;D.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与水不反应,遇空气中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试管中的现象是出现红

8、棕色,故D不选;综上所述,本题选A。【点睛】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范围较小,针对某些有机色质,如品红,不包括酸碱指示剂,且二氧化硫的漂白具有可逆性;而氯气(实质为次氯酸)漂白性范围相对较大,针对某些有机色质,如品红,也包括酸碱指示剂,且氯气的漂白不具有可逆性。8.氰(CN)2的结构简式为NCCN,其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CN)2H2=2HCNB. MnO24HCNMn(CN)2(CN)22H2OC. 将(CN)2通入水中:(CN)2H2O =HCN+ HCNOD. 在NaI和KCN混合液中通入少量Cl

9、2:Cl22KCN=2KCl(CN)2【详解】A项,(CN)2化学性质与卤素性质相似,卤素单质能与氢气反应,则可发生反应:(CN)2H2=2HCN,故A项正确;B项,MnO2和 HCN反应可以类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NMn(CN)2(CN)22H2O ,故B项正确;C项,(CN)2与H2O反应以类推氯气和水的反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N)2H2O =HCN+ HCNO,故C项正确;D项,在NaI和KCN混合液中通入少量Cl2,(CN)2氧化性介于Br2和I2之间,则氧化性强于I2,所以还原性:I- CN-,所以先发生:Cl22NaI=2NaClI2反应

10、,故项D错误;9.用1L1molL-1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A. 12 B. 13 C. 23 D. 32【详解】1L1molL-1NaOH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2NaOH+CO2=Na2CO3+H2O,可以知道,如果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需要消耗0.5mol二氧化碳;若生成碳酸氢钠: NaOH+CO2=NaHCO3,则消耗1mol二氧化碳;而题给0.8molCO2,所以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设反应生成碳酸钠xmol、碳酸氢钠ymol,则:2x+y=1、x+y=0.8,计算得出:x=0.2m

11、ol、y=0.6mol;则所得溶液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2:0.6=1:3;B选项正确;10.室温下,0.1mol/L的Na2CO3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 c(Na+)= 2c(CO32)+ c(HCO3)+ c(H2CO3)B. c(Na+)+ c(H+)= 2c(CO32)+ c(HCO3)+ c(OH)C. c(H+)= c(OH)c(HCO3)c(H2CO3)D. c(Na+)c(CO32) c(OH) c(HCO3) c(H+)【答案】C【详解】0.1mol/L的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 HC

12、O3-+H2OH2CO3+OH-,且第一步水解程度大于第二步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c(H+),D正确;溶液中各离子间满足电荷守恒:c(Na+)+ c(H+)= 2c(CO32)+ c(HCO3)+ c(OH),B正确;物料守恒(碳元素守恒):1/2c(Na+)= c(CO32)+ c(HCO3)+ c(H2CO3), A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Na+)+ c(H+)= 2c(CO32)+ c(HCO3)+ c(OH)和物料守恒:1/2c(Na+)= c(CO32)+ c(HCO3)+ c(H2CO3),二者消去c(Na+),得出质子守恒为:c(OH)= c(H

13、+)+ c(HCO3)+2c(H2CO3),C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点睛】对于质子守恒规律,也可以按照以下规律进行寻找:溶液中存在CO32和 H2O微粒:H2O失去质子变为OH-;CO32得到1个质子变为HCO3,CO32得到2个质子变为H2CO3,H2O得到1个质子变为H3O+(实质就是H+),因此质子守恒等式:c(OH)= c(H+)+ c(HCO3)+2c(H2CO3),这样能够快速写出质子守恒等式。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将pH =10的氨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B. 常温下,反应2A (s)+B (g)2C (g)+D (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

14、大于0C.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时,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D. 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详解】A项,氨水被稀释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根据KW=c(H+)c(OH-)可知,温度不变,则溶液氢离子浓度增加,故A项错误;B项,常温下,反应2A (s)+B(g)2C(g)+D(g)为熵增大的反应,S0,其中T0,由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可知G=H-TS0 ,此时TS0,可知H一定大于0,故B项正确;C项,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时,所得醋酸钠溶液显碱性,应该用酚酞作指示剂,故C项错误;D项,水的电离过程是

15、一个吸热的过程,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项错误。【点睛】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时,由于醋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所以使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溶液时,由于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所以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对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时,由于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用酚酞或甲基橙做指示剂均可。12.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中正确的是A. 定性检验SO32-,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B. 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硫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D.

16、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在无其他阳离子干扰的条件下,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 (NO3)2溶液【详解】A、定性检验SO32-,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硫酸根也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会干扰亚硫酸根的检验,故A错误;B、硫酸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所以用硫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时,提高了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故B正确;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会干扰亚铁离子的检验,故C错误;D、含有SO32-的溶液中,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 (NO3)2溶液,由于在酸性环境下,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SO32-氧化为SO

17、42-,SO42-与钡离子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D错误;【点睛】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若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则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检验,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氧化氯离子;溶液酸化时也不能用硝酸酸化,因为硝酸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最简的方法用铁氰化钾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避免很多麻烦。13.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 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67 mol/(Lmin)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s)

18、 2A(g)+B(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A)2c(B)C. 已知:反应的H0,则第5分钟时图象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体系的温度D. 若在第7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则表示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a曲线【详解】A.根据v=c/t计算得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23)= 0.0667 mol/(Lmin),A正确;B.根据图在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mol,B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mol,所以A、B为生成物,D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4mol/L,所以D为反应物,D、A、B的变化量之比为0.4:0.4:0.2=2:2:1,反应中各物质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浓度

19、的变化量之比,化学方程式为2D(s)2A(g)+B(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A)2c(B) ,故B正确;C.第5分钟时A、B的物质的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而D的物质的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因为反应的H0,所以此时是升高温度,故C正确;D.因为D是固体,量的改变不影响化学平衡,所以A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14.下图是采用新能源储能器件将CO2转化为固体产物,实现CO2的固定和储能灵活应用的装置。储能器件使用Li-CO2电池,组成为:钌电极/CO2饱和的LiClO4-DMSO电解液/锂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Li-CO2电池的电解液由LiClO4和DMSO

20、溶于水得到B. CO2的固定中,每转移8 mol e-,生成6 mol气体C. 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过程的钌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2CO3+C-4e-4Li+3CO2【详解】A. 金属锂能够与水反应,电解液不能由LiClO4和DMSO溶于水得到,A错误;B. 根据电极反应方程式:2Li2CO3=4Li+2CO2+O2+4e-可知,得到4mole-,生成2molCO2气体和1molO2,现转移8mole-,生成6mol气体,B正确;C. 通过图示可知,电子不断的流出,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D. 通过图示可知,碳变为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过程的钌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2CO

21、3+C-4e-4Li+3CO2,D正确;15.某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xLi + Li1-xMn2O4 LiMn2O4,某手机镍氢电池总反应为:NiOOH + MH M+ Ni(OH)2(M为储氢金属或合金),有关上述两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B. 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NiOOH+H2O +e=Ni(OH)2+OHC. 上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镍氢电池充电D.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LiMn2O4xe= Li1-xMn2O4+ xLi+试题分析:A、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则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确;B、镍氢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

22、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iOOH得到电子生成氢氧化镍,正确;C、根据装置图中的电极材料可知,左图是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反应,上图是镍氢电池的充电反应,所以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镍氢电池充电,正确;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锂离子得到电子生成Li单质,错误,答案选D。考点:考查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16.已知A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单质,B是氧化物,E是A的氢化物,D是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E、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A为硫B. 若D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则A为硅C. 若E、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B能与水反应D. 若D是一种

23、难溶于水的物质,则B能与水反应AH2S和S均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SO2继续氧化生成SO3,SO3溶于水生成H2SO4,符合题中转化关系和条件,故A正确;BSi和SiH4均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iO2,SiO2溶于NaOH溶液生成Na2SiO3,Na2Si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H2SiO3,符合题中转化关系和条件,故B正确;CH2S和S均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SO2继续氧化生成SO3,SO3溶于水生成H2SO4,其中SO2能溶于水生成H2SO3,符合题中转化关系和条件,故C正确;DBSi和SiH4均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iO2,SiO2溶于NaOH溶液生成Na2SiO3,Na2Si

24、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H2SiO3,符合题中转化关系,但SiO2不能溶于水,故D错误;答案为D。17.四氯化钛是生产金属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准备利用下图装置制备四氯化钛(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资料表明:室温下,四氯化钛为无色液体,熔点:25 ,沸点:136.4 。在空气中发烟生成二氧化钛固体。在650850 下,将氯气通过二氧化钛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得到四氯化钛和一种有毒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2)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_。(3)写出D装置中物质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四氯化钛在空气中发烟的化学方程式_。(4)E处球形冷凝管的冷却水应

25、从_(填“c”或“d”)口通入。(5)F装置中盛装的物质是_。(6)该实验设计略有缺陷,请指出其不足之处:_。【答案】 (1). 在B装置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玻璃导管a的下端,关闭活塞b,微热A装置中的烧瓶,若导管a中的液面上升一定的高度,则气密性良好(或在B装置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玻璃导管a的下端,F装置处连接导气管并将尾端放到水槽中,微热A装置中的烧瓶,水槽中导气管的尾端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倒吸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等合理即可) (2). 洗去Cl2中的HCl气体、用作安全瓶(或用作平衡气压的安全装置,或用作防堵塞的安全装置) (3). TiO22Cl22C 650850 TiCl

26、42CO (4). TiCl42H2O=TiO24HCl (5). c (6). 碱石灰 (7). 没有对CO进行尾气处理【详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整个装置要形成密闭体系,通过液柱的升降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在B装置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玻璃导管a的下端,关闭活塞b,微热A装置中的烧瓶,若导管a中的液面上升一定的高度,则气密性良好(或在B装置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玻璃导管a的下端,F装置处连接导气管并将尾端放到水槽中,微热A装置中的烧瓶,水槽中导气管的尾端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倒吸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等合理即可);正确答案:在B装置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玻璃导管a的下端,关闭活塞b,微热A装置中的烧瓶,若导管a中的液面上升一定的高度,则气密性良好(或在B装置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玻璃导管a的下端,F装置处连接导气管并将尾端放到水槽中,微热A装置中的烧瓶,水槽中导气管的尾端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倒吸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等合理即可)。 (2)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气体,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同时,一旦气体发生堵塞,还能起到安全瓶的作用;洗去Cl2中的HCl气体;用作安全瓶(或用作平衡气压的安全装置,或用作防堵塞的安全装置)。(3) D装置中,氯气通过二氧化钛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得到四氯化钛和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O22Cl22CTiCl42C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