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7.78KB ,
资源ID:9367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367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docx

1、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选读复习学案一一 为政以德班级姓名座号一、复习要点1 背诵2.1、2.3、l3.6章和l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井理解“共”、“道”、“齐”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4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德政主张。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5、成语解释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

2、,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陈力就列:开柙出虎: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大动干戈:祸起萧墙:鸣鼓而攻之: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二、重要思想陈述 (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

3、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富”比“

4、教”重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三、课文基础知识

5、掌握检测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政以德 何以伐为 B既富矣,又何加焉 既来之,则安之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敬事而信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居其所(位置)而众星共之 庶(众多)矣哉!B使(让)民以时 则将焉用彼相(宰相)矣C小子鸣鼓而攻(攻打)之可也 有若对曰:“盍 (何不) 彻乎?”D如杀无道,以就(亲近)有道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劝导)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于斯三者何先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A同,同 B不同,不同C同,不同

6、D不同,同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使民以时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A同,同 B不同,不同C同,不同 D不同,同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道之以政 则修文德以来之 是社稷之臣也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A同,同 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6选出下列“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子欲善而民善矣 D禹稷躬稼而有天下7选出下列“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如之何其彻也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俱不得其死然 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8下列加点词的古今

7、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B民免而无耻C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0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11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季氏富于周公12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制来整治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有很高的品格。】

8、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才能信任(统治者)。】C无乃尔是过与?【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如果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贵呢?如果百姓不富足,您又怎能一个人富足呢?】1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B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服从劝导,该怎么办?】C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是君子就得像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像个人。】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如果国家有危险却不去扶

9、持,即将被推翻却不去救助,那还要用宰相干什么呢?】14选出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孔子的“为政以德”的“德政”措施的一项( )A其身正,不令而行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B举善而教不能 足食,足兵,民信之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D临之以庄,则敬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B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10、但我们不能苛求孔子,因为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思想当然也难免混乱。C“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D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 。陈力就列, 。 , ,则将焉用彼相矣?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盖均无贫,和无寡,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11、修文德以来之。 _,_。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 。草上之风,必偃。临之以庄,则敬; ,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B“后世必为子孙

12、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18“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19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20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 21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

13、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22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四、探究题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

14、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 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

15、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A、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16、之以礼,有耻且格。”B、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C、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D、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E、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A、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

17、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C、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E、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

18、一番分析。 6、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 7、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治国。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结合论语相关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8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请简述之。 9、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