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49.68KB ,
资源ID:9388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388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各课重点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各课重点汇总.docx

1、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各课重点汇总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情一古诗三首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1断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字词:杂兴:随兴而写的诗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儿女:男女当家:男女都不闲着,各自 做各自的事情童孙:孩子们解:理解,懂得供:从事傍:靠近阴:树荫3译文:白天触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4主题: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乡村农民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天忙碌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

2、、勤劳、可爱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5重点: 三幅画面:1.昼景(耘田)。2.夜景(绩麻)。3.儿童学种瓜。 前两句:农家人日夜劳碌,紧张地劳动,可以看出他们朴素、善良、勤劳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后两句:有趣味性,小孩子模仿大人种瓜是农村常见的现象,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诗人对热爱劳动、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稚子弄冰【宋】杨万里1断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2字词:稚子:幼小的孩子。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磬:一种玉或石制成的

3、打击乐器玻璃:天然玉石,不是现在的玻璃3译文: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做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4主题:稚子弄冰写小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全诗清新明快,画面有声有色,富有情趣,稚子的喜乐与失望浮现在眼前,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孩子的天真烂漫。5重点: 前两句:“脱”字用的好.作者用”脱”这个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子取冰的动作,表现出了小孩子天真可爱与氦气活泼的天性. 后两句:“忽”字极为准确地写出了冰块碎落的猝不及防,让人更容易想象出当时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到失望无比的神态变化。 写法特

4、色::全诗描绘了稚子弄冰的画面,通过写“晨起脱冰穿线作钲敲冰冰碎”这一过程,表现了稚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诗歌既从视觉方面刻画了稚子的动作,如“脱、穿、敲”,又从听觉方面描写了敲击冰块发出的如玉磬般清脆的响声,以及冰块像水玉落地玻碎的声音,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画面富有情趣。C村晚【宋】雷震1断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字词:陂:池岸衔:口里含着,文中指落日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漪:水中的波纹归去:回家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信口:随口3译文:池塘里长满了水草,池水几乎漫上了堤岸,山衔着落日,他们的倒影浸在寒冷的水中。回家的牧

5、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着不成调的曲子。4主题:村晚描绘了乡村傍晚恬静优美、富有生活情趣的景色,勾勒出一副牧童晚归图,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流露出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5重点: 前两句(写景):两个“满”字写出了这个季节生机勃勃的特点,“衔”和“浸”字写出了落日西山时,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美景,给人一种画面十分优雅美丽之感。 后两句(写人):描写了一副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手握短笛随意吹奏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朴自然的牧童形象。D课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1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

6、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3所见 明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二祖父的院子选自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A理解词语:明晃晃:光亮闪烁。闪烁:光亮摇摆不定,忽明忽暗。马马虎虎:形容做事草率、敷衍、随便、不细心。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同存心:怀着某种念头。本文指怀着要追上的念头。光芒: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阴凉:太阳照不到而凉爽。B反义词:新鲜-糜烂 漂亮-丑陋 承认-否认 黑暗-明亮 随意-拘束 马马

7、虎虎-认认真真C近义词闪烁-闪耀 瞎闹-胡闹 存心-故意 愿意-乐意D主题:本文通过对祖父的园子的介绍,以及描述作者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美好感受,表现了作者儿时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幸福、自由、快乐的心情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E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3)对园子的初步描绘: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各色昆虫-新鲜漂亮,园中之树-富有活力)第二部分(4-14)难忘的园中往事: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以及自己自由自在地玩耍。(跟着祖父: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自由游戏: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快乐第三部分(15-16)

8、园子里的一切:写不只是“我”,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太阳下的园子:健康、漂亮。植物动物:自由有灵性)第四部分(17-19)园中快乐入梦:写“我”在园子里玩累了便快乐地入梦。以地为床、草帽遮脸F重点:1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园中时的哪些情景?“我“在祖父的园子的心情是怎么样的?(1)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2)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3)沐浴阳光,感受花鸟虫果的自由。(4)用草帽遮住脸睡觉。园子是“我”的童年乐园,在那里“我”感到自由、快乐。2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祖父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我”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孩子,有一颗自由的心。祖

9、父是一位勤劳、慈爱、幽默、宽容的老人。3为什么说是“祖父”的园子?因为“我”的自由快乐源于领“我”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所以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三月是故乡明作者:季羡林A反义词澄澈-浑浊 不可胜数-寥寥无几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B近义词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不可胜数-不可计数 澄澈-清澈 旖旎-绮丽 巍峨-雄伟C主题:本文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怀念与眷恋。D层次:第一部分(1):写每个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第二部分(2-6):写“我”年近耄耋,仍然怀念故乡的月亮。第三部分(7

10、):篇末点题月是故乡明。E重点:1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感受?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感受:在作者的故乡,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之情。经历: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小月亮。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感受:无论是在莱蒙湖上、非洲大沙漠中、大海中,还是在高山上,都看到过美妙绝伦的月亮,甚至作者居住的朗润园这样的赏月胜地见到的奇

11、景,都无法撼动故乡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2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在故乡的月夜,“我”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月亮成为“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无可替代。月亮在何处都是同一个月亮,甚至他乡的月亮景致比故乡的月亮景致会更好。只是,人不仅用眼睛看月亮,还会带着情感去体味月亮,所以会感觉“月是故乡明”。F关于思乡的诗句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3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4夜雨寄

12、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四梅花魂作者:陈惠瑛A反义词偶尔-经常 爱惜-糟蹋 训斥-表扬 郑重-轻率 欺凌-关爱 凉飕飕-暖烘烘 低头折节-不屈不挠B近义词偶尔-偶然 分外-格外 爱惜-珍惜 顿时-立刻 训斥-斥责 慈祥-慈爱 郑重-庄重 眷恋-留恋C主题:课文记叙了“我”回忆外祖父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这五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D重点:1外祖父为什么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

13、绢送给“我?一方面,外祖父希望“我”向梅花学习,做一个有梅花秉性的人,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另一方面,外祖父也是把自己的思乡情寄托在墨梅图和梅花手绢上,随“我”回到祖国2对题目的理解。题目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E文中诗句出处: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2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3浣溪沙【宋】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

14、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园地一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赏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第二单元古典名著之旅五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A词语理解妒忌:对才能,地位,名誉,学识,财富,处境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

15、怨恨。都督:古时候的军事长官。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迟延:耽搁,延误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草把子:捆扎在一起的一把一把的草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翎毛:羽毛疑惑:怀疑,困惑调度:管理并安排水寨:水边用于防卫的栅栏、营垒呐喊:大声喊叫助威虚实:虚和实,本文指曹操因为江上的雾大,不了解对方的情况。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B反义词推却-接受 迟延-提前 齐全-短缺 C近义词妒忌-嫉妒 推却-推辞 紧急-紧迫 吩咐-嘱咐 探听-打听 疑惑-困惑 调度-调遣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D三国演义的成语: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刮目相看 七擒七纵 舌

16、战群儒 茅塞顿开 单刀赴会E拓展:1草船借箭改写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此书的作者是元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写的是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周瑜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与三国演义)齐名的其他三部名著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2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3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周瑜打黄盖 个愿打,一个愿挨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F归纳:1课文草船借箭的故事以“借”为主线,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写周瑜妒忌诸葛亮,与诸葛

17、亮约定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如期如数交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2人物性格:周瑜:阴险、自负、嫉贤妒能。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神机妙算、知人善用。鲁肃:忠厚守信。曹操:生性多疑、谨慎小心G层次:1起因(1-2)周瑜妒忌诸葛亮,欲借公事除掉他2准备(3-5)诸葛亮找鲁肃帮忙3经过(6-9)吩咐连船靠近曹军“一“字摆开擂鼓呐喊调船头受箭船轻水急、满载而归4结果(10)十万支箭筹足,周瑜大吃一惊,自叹不如H重点:1之所以选择大雾天气,是因为“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射

18、箭。2三天前诸葛亮就知道这天有大雾,这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对天气预测准确。3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这样做既便于统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达到最大。4军士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5诸葛亮如此镇定自若,是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6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1)他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将计就计,最后挫败了周瑜的阴谋。(2)他对“借箭”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他算到了天气;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他也算好了人(天时地利人和)。7周

19、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周瑜的智谋不如诸葛亮,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六景阳冈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A理解词语:档棒:防身用的棍棒。筛酒:斟酒。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如何:本文是“为什么”的意思。但凡:凡是;只要是。醇酸:酒味浓厚。没地:莫非,难道。端的:果然,的确榜文:古代指文告。吊睛白额大虫: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杖(zhng)限:古代官吏给办事的人立下期限,如果到期办不成,就要受到

20、杖打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诡诈:狡诈。B反义词:挣扎-屈服 踉踉跄跄-健步如飞C近义词:吓唬-恐吓 诡诈-狡诈 耻笑-讥笑 理会-理睬 踉踉跄跄-跌跌撞撞D拓展1出自水浒传的四字词语:逼上梁山 官逼民反 替天行道 劫富济贫2形容人走路不稳的四字词语: 踉踉跄跄 跌跌撞撞 晃晃悠悠 摇摇晃晃 颤颤巍巍 举步维艰 步履蹒跚3形容时间极短的词语或短语:瞬间 刹那间 弹指一挥间 说时迟,那时快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4本文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5水浒传中的人物及

21、绰号:宋江及时雨 林冲豹子头 吴用智多星 李逵黑旋风 卢俊义玉麒麟 张顺浪里白条6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7与水浒传相关的歇后语。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史进认师傅甘拜下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打抱不平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E主题归纳:1文章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

22、松一步步挨下冈子来。可概括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在这四部分中,重点描写了喝酒、打虎两个部分,表现了武松豪爽、倔强、无所畏惧、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F重点:第六自然(这段话主要描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过程。)1段中表示时间短促的短语:说时迟,那时快。类似的短语还有:刹那间、弹指一挥阆、迅雷不及掩耳之势。2老虎进攻就靠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表现了老虎的凶猛残暴,让人生畏。武松对付老虎的三招,只用了一个办法闪。这样描写的好处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体现形象的鲜明;表明武松是主动躲过。3描写武松打虎的动词有:抡、劈、揪、按、踢、提、打。这段话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突出表现了武松勇猛无畏的

23、形象。七猴王出世A反义词:宽阔-狭窄 顽劣-乖巧 力倦神疲-精力充沛B近义词开辟-开拓 炎热-酷热 喜不自胜-喜出望外 宽阔-广阔 顽劣-顽皮 力倦神疲-筋疲力尽C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一起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瀑布并发现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机敏活泼、敢作敢为的特点。D层次:事情发展顺序1写石猴出世以及他的生活情况。2写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3写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E重点:石猴的特点(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1他来历非凡,是一个饱受日精月华的石猴,他的

24、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2他有动物的特点,具有猴子的野性、机灵、顽皮。3它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心想他人,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八红楼春趣作者: 曹雪芹A反义词晦气-福气 精致-粗糙 七手八脚-不慌不忙B近义词恰似-好像 忌讳-禁忌 精致-精美 七手八脚-手忙脚乱C主题1本文选自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本文描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场景,表现了放风筝的乐趣以及他们对放风筝的喜爱之情。2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讲了众人被飘来的风筝吸引,决定也来放风筝;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风筝放起来,唯独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最后讲风筝在天空中飘

25、飘悠悠随风而去的情景。D大家看到挂在竹梢上的风筝有何反应?宝玉说拿下来送回去;紫鹃说要拿来玩;探春怕忌讳;黛玉说把这个送出去,然后把自己的拿出来放。园地二原文: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翻译:人悠闲地看着桂花落下,夜晚静悄悄的,山中显得特别空寂。月亮出来惊醒了山中的鸟儿,山涧中时而传出清脆的鸟鸣声。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夜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该诗的精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寓静于动。诗歌后两句写鸟儿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更加衬托出山里的幽静。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A本次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了汉字的有

26、趣和神奇;知道了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汉字;知道了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B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C甲骨文是清朝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发现的。由于甲骨文的发现,我国文化领域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文”。D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学法,有利于语言文学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E研究报告有多种形式,但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F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鸣)声在外第四单元家国

27、情怀九古诗三首A从军行【唐】王昌龄1断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字词: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青海:青海湖,在现在青海省长云:连绵不断的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玉门关: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穿:磨破破:击败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3翻译: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不打败楼兰他们誓死不回。4主题: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写了边关的艰苦环境以及戍边将士的生活,歌颂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诗人

28、的爱国情怀。5前两句:“暗”字是以昏暗的环境来衬托战争的惨烈程度;“孤”字说明环境的恶劣和守军将士的孤立无援。为下文写战士们昂扬的精神面貌作了有力的铺垫。这两句诗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阴沉、荒凉景象(青海湖上空阴云弥漫,大片大片浓厚的阴云一直延伸到天边,高耸的雪山笼罩在乌云中,显得暗淡无光;从这座孤城向远处望去,只看见茫茫荒漠中的玉门关。)从中可以感受到当时将士们艰苦、孤寂的生活,苍凉悲壮的战斗气氛和恶劣的战斗环境。6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战斗的艰苦和激烈。写出了边疆战争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和战斗之艰苦。“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将士们的豪壮誓言,突出了战士们为了

29、保卫国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大敌当前时决心奋战到底的豪情壮志。7全诗:诗人通过对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描写和杀敌报国壮志的歌颂,抒发了自己爱国、报国的情怀。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1断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字词:篱门:用竹木编成的门。迎凉:指出门迎来凉风。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五千仞岳:指华山,仞是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金政权。南望:遥望南方。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3翻译:漫长的黄河东流入海,巍

30、峨的华山直上云天。在金人的统治下,宋朝遗民的眼泪已经哭干了,遥望南方,在希冀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的盼望中又过了一年。4主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先写大好河山,后点明其限于敌手,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5前两句:“入”“摩”二字写出了河山的气势,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富有生气。这两句诗意境雄浑阔大,对仗工整,将北方的大好河山展现在我们眼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6后两句:这两句诗站在金统治地区原宋朝老百姓的角度,眼泪已经哭干,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来解救他们,然而年年盼望,却年年失望。“望”字既写出了原宋朝老百姓翘首盼望王师归来的急切心情,又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宋朝遗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切(忧民)、强烈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南宋朝廷的愤懑不满(忧国)。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唐】杜甫(诗圣)1断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