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1.39KB ,
资源ID:93982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3982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药用植物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药用植物学大纲.docx

1、药用植物学大纲植物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一)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二)植物界的类群(三)被子植物的分类(四)植物与环境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一)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提供学术上的根据。(二)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下基础。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一)以“种子植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功能、类群、分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适当介绍植物学的新理论和科研成就,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二)通过讲课和实验,培

2、养学生的观察技能、操作技能和思维技能。(三)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使用显徽镜、徒手切片、实验操作、配制有关试剂、绘制显微结构图、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等方面的技能。(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祖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科研成就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四、媒体的选择与分配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用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并配合实验。文字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录像教材配合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其声、像优势,用于明确教学目的,强化教学内容,指明重点,讲解难点,给出学习思路和方法,重现必要的教学

3、活动。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1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1)主教材:根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力求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每章后有小结和习题。(2)实验教材:实验教材包括实验室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分选做实验和必做实验。2录像教材采用系统讲授、专题、期末复习辅导。本课程多媒体优化设计,重点体现在录像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和编辑制作的优化。内容选择根据教学需要,有利于发挥录像课的特长,不搞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再现。录像教材的系统讲授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基本要求的重点、难点,学生难以见到的场景,实物,如植物生境、代表植物、显微结构等。适于

4、录像象表现的教学内容,如光合作用、矿化作用等以及学生难于自学,需要教师指点的内容。专题: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类群、分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植物野外实习。期末复习辅导:主要介绍教学重点掌握的内容。本课程教学时数及各种媒体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总学时为72学时,电视课共45学时,其中包括系统讲授(38学时)、专题(5学时)、期末复习(2学时)。实验18学时。大纲本文绪 论 (1学时)教学要求要求了解植物界各种植物类群的概况;了解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明确植物学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一、形形色色的植物界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三、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第一编 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第一章 种子与幼苗

5、 (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种子的结构、类型、萌发条件和过程;理解胚是种子的最重要部分,是新生植物的雏体;了解种子植物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一、种子的结构(一)一般种子的结构 胚、胚乳、子叶、种皮。(二)种子的类型 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二、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一)种子休眠和种子寿命(二)种子萌发的条件(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四)幼苗的类型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理解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结构的复杂性、细胞内部生理活动的多样性和相关性为基础的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二)原生质

6、及其主要组成 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水。(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原生质体细胞核 形态、结构和功能,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细胞质 质膜,细胞器(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液泡、溶酶体),胞基质。2细胞壁 细胞壁的层次,纹孔和胞间连丝。3、后含物 淀粉粒、糊粉粒、贮藏脂肪和油类,结晶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植物细胞的分裂(一)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特征(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二)无丝分裂(三)减数分裂(在第八章中详讲)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理解细胞分化是植物

7、组织形成的基础。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二、植物组织的类型(一)分生组织1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 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2按来源的性质分 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二)保护组织 表皮,周皮。(三)薄壁组织(四)机械组织 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石细胞和纤维)。(五)输导组织 导管和管胞,筛管和筛胞。(六)分泌组织 外部分泌结构,内部分泌结构。第四章 根 (3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根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了解根瘤菌和菌根及其对植物根生理活动的意义;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根的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一)根的类型 主根,侧根,

8、不定根。(二)根系 直根系,须根系。(三)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二、根的结构 (一)根尖的结构及其发展 (二)根的初生结构1根的初生结构的来源2根的初生结构的组成 表皮,皮层,维管柱。(三)侧根的形成(四)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1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周皮的形成三、根瘤和菌根四、根的生理功能 吸收,支持,合成,贮藏。第五章 茎 (5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三者结构的异同;了解茎的各种形态和生理功能;了解根和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的异同,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辩证关系。一、茎的形态(一)茎的外形(二)芽及其类型 概念,结

9、构,类型。(三)茎的生长习性 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四)茎的分技 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五)禾本科植物的分孽二、茎尖及其发展(一)茎尖结构(二)叶和芽的起源三、茎的结构(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表皮,皮层,维管柱(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1形成层及其活动2次生本质部 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年轮。3次生韧皮部 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纤维4木栓形成层及其活动5树皮(三)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1玉米茎的结构 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2小麦茎的结构(四)裸子植物茎的结构四、茎的生理功能 输导,支持,贮藏。第六章 叶 (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叶的结构和发

10、育过程,了解叶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落叶和离层,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叶的形态(一)叶的组成(二)叶片的形态(三)单叶和复叶(四)叶序二、叶的发育三、叶的结构(一)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表皮,叶肉,叶脉。(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四、落叶和离层五、叶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第七章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变态 (1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营养器官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了解营养器官的变态。一、营养器宫内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一)叶和茎中维管组织的联系(二)根和茎中维管组织的联系二、营养器官的变态(一)根的变态 肥大直根,块根,气生根。(二)茎的变态 块茎,球茎,鳞茎,根

11、状茎,茎卷须,枝刺,叶状枝。(三)叶的变态 苞片,叶卷须,捕虫叶,叶刺。第八章 植物的繁殖与繁殖器官 (8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生殖过程 ; 掌握各种类型果实的特征;理解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一、植物的繁殖 概念,类型,意义。二、花(?花的组成部分 花柄和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二)禾本科植物的花(三)花程式和花圈式(四)花序1无限花序 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柔荑花序:圆锥花序,复穗状花序,复伞型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2有限花序 单歧聚花伞花序,二歧聚花序,多歧聚伞花序。三、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一)雄蕊的组成(二)花药的发

12、育(三)小孢子的形成和减数分裂1小孢子的形成2减数分裂过程(四)花粉粒的形成、发育和形态结构(五)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四、胚殊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一)胚珠的组成和发育(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1大孢子的形成2胚囊的形成五、开花、传粉和受精(一)开花(二)传粉(三)受精1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2双受精过程六、种子和果实(一)种子的形成1胚的发育2胚乳的形成(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1果实的形成2果实的类型 单果,聚合果,聚花果。第二篇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概 述一、植物的分类单位二、植物的命名第一章 藻类植物 (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了解藻类植物

13、各门的一般特征。一、藻类植物的特征及分门二、蓝藻门(一)一般特征(二)念珠藻属(三)蓝藻的经济意义三、绿藻属(一)一般特征(二)衣藻属(三)水绵属(四)绿藻的经济意义(五)绿藻在植物界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四、褐藻门(一)一般特征(二)海带属(三)褐藻的经济意义第二章 菌类植物(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真菌门的纲的分类、特征、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史及分布,了解菌类特征及分门。一、菌类特征及分门二、真菌门(一)藻类菌纲1一般特征2根霉属,毛霉属。(二)子囊菌纲1一般特征2酵母菌属,青霉属,火丝菌属,白粉菌属。(三)担子菌纲1一般特征2蘑菇属,木耳属,锈菌属(四)半知菌纲1特征及分类地

14、位2稻瘟病菌第三章 地衣植物(05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地衣的形态结构和繁殖,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一、地衣的形态、结构和繁殖二、地衣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第四章 苔藓植物(1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结构、繁殖及生活史。了解苔藓植物的起源。一、一般特征二、地线属、葫芦藓属三、苔藓植物的起源第五章 蕨类植物 (15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蕨类植物的特征、蕨属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了解满江红属的形态结构和经济意义,了解蕨类植物的分纲、起源。一、一般特征和分纲二、蕨属,满江红属三、蕨类植物的起源第六章 裸子植物 (2学

15、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裸子植物特征、松属形态结构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特征及主要科特征,了解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一、一般特征二、松属三、裸子植物的分纲(一)苏铁纲 一般特征,苏铁科(二)银杏纲 一般特征,银杏科。(三)松柏纲 一级特征 松科,柏科,衫科。(四)红豆杉纲 一般特征 罗汉松科。(五)买麻藤纲 一般特征,麻黄科四、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七章 被子植物 (1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了解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一、一般特征二、生活史第三编 被子植物分类概 述一、被子植物形态结构演化趋势二、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三、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第一章 双子叶植物纲 (10学时)教

16、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各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了解各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识别习见的双子叶植物。一、木兰科(?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玉兰、含笑、鹅掌楸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二、毛茛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毛茛、乌头、铁线莲、牡丹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三、桑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桑、无花果、榕树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四、壳斗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白木乐、板栗、甜木槠栲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五、桦木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白木乐、平木秦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六、藜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藜、甜菜、菠菜等形态特征、分

17、布及用途。七、石竹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石竹、繁缕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八、蓼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荞麦、何首乌、大黄、酸模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九、山茶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茶、油茶、山茶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十、锦葵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陆地棉、苘麻等形成特征、分布及用途。十一、葫芦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黄瓜、冬瓜、西瓜、南瓜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十二、杨柳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毛白杨、旱柳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十三、十字花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白菜、萝卜、荠菜、油菜、菘兰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

18、十四、蔷薇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一)绣线菊亚科、苹果亚科、蔷薇亚科、李亚科的特征及区别;珍珠梅、苹果、梨、山楂、枇杷、草莓、月季、桃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十五、豆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的特征及区别,合欢、紫荆、大豆、豌豆、花生、紫云英、甘草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十六、大戟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大戟、蓖麻、油桐、乌桕、橡胶树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十七、芳香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桔、花椒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十八、无患子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龙眼、荔枝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十九、伞形科(一)科的特征及

19、识别要点。(二)胡萝卜、芹菜、芫荽、当归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二十、五加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人参、刺五加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二十一、茄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茄、马铃薯、番茄、辣椒、曼陀螺、烟草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二十二科 旋花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十三、唇形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益母草;薄荷、丹参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二十四、菊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筒状花亚科和舌状花亚科的特征。(三)菊、向日葵、刺菜、苍耳、蒲公英、莴苣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第二章 单子叶植物纲 (4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单子叶植物纲各科特征及识别要点

20、,了解各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识别习见的单子叶植物。一、泽泻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 泽泻、慈菇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二、莎草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香附子、荸荠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三、禾本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竹亚科和禾亚科的特征。(三)小麦、稻、高梁、玉米、毒麦、芦苇、毛竹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四、百合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百合、葱、蒜、韭菜、黄花莱、石刁柏、黄精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五、姜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姜的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六、天南星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魔芋、芋头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七、兰

21、科(一)科的特征及识别要点。(二)春兰、天麻等形态特征、分布及用途。第四篇 植物生态第一章 生态条件 (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各生态条件对植物个体的影响;了解各种植物生态类型的基本特点。一、光条件二、温度条件三、水条件四、大气条件五、土壤条件六、生物条件第二章 植物群落 ( l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群落特征 ;了解群落概念及演替。一、群落概念二、群落特征三、群落演替第三章 生态系统 ( l学时)教学要求要求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组成和基本功能,了解生态系统概念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三、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平衡实验(共18学时)

22、本课程实验学时为18,实验内容分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部分要求学员在规定学时内必须完成。选做部分学员可根据当地条件,尽可能完成,现将必做内容介绍如下:一、(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二)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胞间连丝、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结构图的绘制。二、(一)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二)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三)叶的结构(四)植物徒手切片的制作和封藏三、(一)花的基本结构(二)花药的结构和花粉形态(三)子房及胚珠的结构(四)种子的结构四、(一)绿藻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二)藻状菌、子囊菌、担子菌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三)藓类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五、(一)花序类型(二)花冠类型(三)雄蕊类型(四)雌蕊类型(五)胎座类型(六)果实类型六、(一)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步骤(二)蜡叶标本和浸制标本的制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