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2 ,大小:180.66KB ,
资源ID:939969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3996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下说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下说课稿.docx

1、最新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下说课稿沪粤版(2013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第六章力和机械6.1怎样认识力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中,还是在尖端的科学研究中,各种各样的力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离开力,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将不复存在.因此,认识力,研究力,运用力显得十分必要.力学知识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力,辨别力.而这一章,主要学习力的初步概念,同时对重力,摩擦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等概念由一个粗略的了解.而这一节则要让学生认识物理中力的概念,明白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什么,为以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作必要的铺

2、垫.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并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物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力的学习,鼓励学生立志科学研究,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通过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三,说教学重,难点

3、重点: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三要素难点:1,力的概念;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力的初步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三要素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例为基础,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实例,将蚂蚁,运动员,起重机,水流,磁体等用一个物体来概括,讲物体,杠铃,重物,物体,磁体等用另一个物体来概括,将推,拉,提,压等用作用来概括,从而建立力的初步概念;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完成本设

4、计内容需要1课时.五,说教具溜冰鞋两双.六,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多媒体投影):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力1分析书本几张图片的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加以分析:蚂蚁拉物体运动员举杠铃起重机提重物水流推物体磁体推磁体(补充在物理学中推,拉,提,压等都称之为”作用”)2.请学生回答:(1)力是什么(2)力的存在要有几个物体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1

5、)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力的存在必须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二.力的作用效果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体会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性.1.多媒体展示书本图片(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多媒体展示踢球动画(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多媒体展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学生实验(并带领学生分析)A选甲,乙两同学均穿滑冰鞋,当其中一人用力推时,两人的运动情况.B.选一组的同学用手拍课桌,让同学谈感受2.概括:(1)先请学生回答: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2)教师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多媒体投影)四.力的三

6、要素1.学生活动A.学生甲在门上同一点用大小不同的力推门B.学生乙在门上不同点用大小相同的力推门C.甲乙同学生报告自己的感受2.概括A.学生总结刚才的活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B.老师总结(板书):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七,巩固小结八学生练习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说课稿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其测量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过程。(2)领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

7、验习惯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说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两名同学分别拉一拉力器,学生猜想他俩谁用的力大,引出力的测量二、新课教学(一)怎样测量力老师介绍常用测量力的工具并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投影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纸条承受的最大拉力,

8、并与同学进行比较(二)怎样用图表示力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讲解老师假设刚才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示意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学生练习(1)一木箱放

9、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三、教学小结通过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四、作业板书设计: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成正比使用方法调零认清量程、分度值使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3、力的示意图:画法6.3重力说课稿潞城市史回中学杜文奇一、教材分析重力是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物体的质量、怎样认识力和怎样测量和

10、表示力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二、学情分析14岁左右的初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存在着差异,本节从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重力的存在,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建立重力的相关概念,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力

11、知识。三、目标分析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重垂线检查物体是否水平或竖直;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影响物理的稳定性。会用弹簧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

12、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体验物理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体,重垂线,相等的铁块、铝块,一块方形薄板重点: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锤线的应用。实验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一段细线,一个小重物体,重垂线,相等的铁块、铝块,一块方形薄板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如下几个环节:四、教学过程分析第一个环节:创

13、设情境,引入新知(约2分钟)1、重力的概念教师做演示实验:一个粉笔头从静止时释放,它会怎样?如果向上抛出后,它最终会怎样?(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为什么会落在地面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知道重力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通过实例的引入,联想,让学生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约26分钟)2、重力的大小(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教师演示测重力的方法。(1)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2)科学猜想:针对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猜想,学生可能猜想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状、体积(大小)、密

14、度(材料)、物体的质量有关。(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例或事实支持自己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控制变量法,借助手中的器材进行小组实验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科学合理。然后各学习小组汇报实验探究的成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然后引导学生把记录在课文表格中的数据,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并计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4)分析论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用g来表示,约为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由此得出Gmg计算重力大小的

15、公式,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通过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利用数学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知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3、重力的方向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演示: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绳子总会指向地面,说明重锤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如果从手中把静止释放的粉笔头总是竖直下落,由此可知:重力方向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时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教师演示:物体自由下落,用细线把小重物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自由

16、下垂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锤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读课文P13后,动手活动:拿自己自做的重垂线检查墙壁、黑板是否竖直,窗台、课桌面是否水平。并分析其工作原理,从而得出重锤线其实质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一性质制成的。学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误认为跟接触面垂直,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别悬挂在水平桌面和斜面上方的两条重锤线方向是否相同?与水平桌面和斜面是否垂直?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根据学生的认

17、知结构和心理特征,要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对重锤线的学习,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力求突破难点。)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通过做小实验:怎样用一个手指把刻度尺托起来?向学生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和材料是否均匀有关。例如人在不同姿态时的重心位置不同,原因是人的几何形状改变了。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可以利用悬挂法可以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较薄物体的重心。(利用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

18、“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第三个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约10分钟)达标检测从基础巩固、能力提高、发展思维三个层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四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约2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何感受?(让学生谈收获,反映的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情况,还有过程的体验、方法的获得以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约1分钟)1、完成节后“自我评价与作业”T1、2、3、4、2、自学: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3、写一

19、篇科学小论文:如果失去了重力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学以致用、巩固提高,学会科学想象。符合新课标“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五、教法和学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引导、联想、发现、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问题的分析好解决,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的师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实

20、现本节课的目标。六、评价分析: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资源,采用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式,注重科学探究,力求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智力得到开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根据课堂的发展,以及实际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随时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通过科学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利、弊,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2、过程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21、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乐于探究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对摩擦利弊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二、说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难点:准确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三、说教学资源: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长约一米两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铁钉、钩码、玻璃、毛巾、小车、毛刷、多媒体课件、投影及人自身的资源等。四、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节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方法,把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探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2、学法:以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归纳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法。五、说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一学期

22、半的物理课的学习,已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并懂得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观察探究的兴趣比较浓。八年级学生对摩擦虽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天天都接触到的摩擦现象,有的熟视无睹,有的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六、说教学思路1从生活走向物理用多媒体播放两个场景片断:(1)冬奥会上运动员不再用滑雪杖撑着雪面,自由滑行一段距离,最后慢慢地停了下来。(2)从滑梯上滑下的儿童,在水平面滑行一段距离,也停了下来。这样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上面的两个片断中,滑雪运动员和儿童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学生很容易答出:他们受到阻力作用,

23、有的学生直接答出受到摩擦力作用,教师给予肯定。那么什么是摩擦力?它有什么特点呢?这样激起了探究的欲望,自然引出课题。2、提炼生活,认识感受摩擦力。做一做,想一想:活动(1):把手按在桌面上向前推动。活动(2):用脚在地面上往前蹭。学生谈谈感受,你的手和脚感觉吃力吗?这个力对你的手和脚向前运动起到什么作用?活动(3):再将毛刷轻按在桌面上向前滑动,观察毛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这和前面手和脚的感受,你认为有什么共同点?(这样便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学生很容易析出摩擦力的共同点,最后归纳出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师: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物体受到摩擦力?生:讨论

24、举例。师:引导归类(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3、引导探究:(1)引导提问:对于滑动摩擦力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它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对于作用点、方向及施力物体等问题,通过刚才的活动,想一想,学生分析讨论后很容易找到答案,教师只需引导肯定鼓励即可!)师:现在我们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鼓励猜想师: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你猜想的依据或理由。学生的猜想可能有: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可能跟物体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可

25、能跟接触面的材料有关。可能跟压力大小有关。可能跟物体的相对滑动的速度有关。可能跟接触面的粗糙(光滑)程度有关对不确切的猜想教师不能立刻加以否决,应及时引导纠正、合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除速度因素外,其余猜想可归纳两个因素,物体间相互压紧的程度即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情况(粗糙程度和面积大小)。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3)设计实验师:要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应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才能进行分析比较,那么如何测出木块在板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你用什么方法?(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26、教师及时参与讨论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转换法。)各组选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XX组:弹簧称匀速水平缓慢拉动木块,读出弹簧称的示数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师引导分析评价,肯定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师:你们在实验操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有的学生再次操作)很多学生都会提出运动中的弹簧秤不易读数的问题。师:能不能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方案,以克服这个困难(教师可以适时根据学生的情况,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弹簧秤在哪种情况下读数准确方便?能否设法让弹簧秤不动而木块又相对板面产生滑动呢?)学生积极创新的激情被再次调动起来,思维达到高潮,在教师启发诱导下有的组很快设计出新方案。XX组展示:把钉固定在桌面上弹簧

27、秤的挂环挂在钉上,然后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板利用摩擦力的相互性,由于弹簧秤是静止的较容易读出弹簧秤的示数(同学和教师送去赞赏的目光,语音未落,掌声四起,掌声就是最好的、无言的评价。)。(4)进行实验。师:你打算怎样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面积大小关系的?(学生已经历过探究蒸发快慢、电阻大小和欧姆定律,会用控制变量的思想研究问题)师: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使最终测得数据更合理,你认为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生:各组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数据记录真写表格。(5)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实验结束后,让各组派代表上台投影记录的数据,

28、并分析归纳本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选代表纵向分析归纳各组的实验数据,寻找出其中的规律,进一步归纳出比较精确的结论。4、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大小只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摩擦力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1)学生举手示意,教师把持两种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三人),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先是自由辩论,然后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每人次限时1min)最后教师点评归纳:摩擦力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千方百计的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9、有哪些呢?(2)讨论和举例说明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播放体操运动员上杆前往手上摸镁粉的情景,指出他这样做的道理。5、学生小结。(1)本课你有什么收获?(2)本课你对什么最感兴趣、印象最深?(3)在实验中你发现哪些新问题?6、作业(1)网上查资料,了解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减小摩擦的。(2)观察自行车哪些地方增大摩擦、哪些地方减小摩擦,分别用什么方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七、说板书设计(略)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粤版八年级教材第九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一、教材分析杠杆是很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

30、,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滑轮,滑轮组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杠杆知识在小学科学中已有初步认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使用它的好处,学习兴趣浓厚但对较完整的“杠杆平衡条件”的科学探究活动及分类没有涉及。三、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4.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结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杠杆的研究和应用事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进而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让学生学会“分类思想”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难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