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6.36KB ,
资源ID:94002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4002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赤壁赋》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赤壁赋》导学案.docx

1、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学习重点】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3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一、了解文学常识(一)作家作品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人称“一门三父子,峨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

2、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二)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史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

3、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三)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二、夯实基础知识一、朗读第一自

4、然节解答下列问题: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修辞格为: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 )白露横( )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句式: )。浩浩乎( )如冯( )虚御风,而( )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 )登仙。 2本段写诗人夜游赤壁的情景看到的景色有:诗人的活动有(动作):诗人的感觉如何:诗人会有何种心情呢?二、朗读第二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于是( )饮酒乐甚,扣舷而( )

5、歌之( )。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句式: ),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2文章第二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感情色彩是怎么变化的?三、朗读第三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苏子愀然( ),正 ( )襟危( )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句式: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 )东(

6、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 麋鹿,驾一叶之扁(注音: )舟, 举匏樽以( )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翻译:2(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四、朗读第四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 )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 )一瞬;自其不

7、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句式: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 )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句式为: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五、朗读第五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客喜而( )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注音: )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2(l)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

8、高楼,望尽天涯路一、重点突破1.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2.文中“客人”之悲由什么产生?饮酒乐甚,乐极生悲; 3赤壁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多义字。扣舷而歌之。 ( )歌 歌曰。 ( )倚歌而和之。 ( )望七月既望。 ( )望美人兮天一方。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纵一苇之所如。 ( )哀吾生之须臾。 ( )凌万顷之茫然 ( )之惟江上之清风。 ( )耳得之而为声。 ( )苟非吾之所有 ( )扣舷而歌之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9、相与枕藉乎舟中。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于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 侣鱼虾而友糜鹿 ( )而 耳得之而为声 (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侣鱼虾而友糜鹿 (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 凌万顷之茫然 ( ) 渺渺兮予怀 (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而今安在哉 (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4.指出文中的通假宇,并

10、解释它的意思。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 三、当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x)之秋 歌窈窕(tio)之章 飘飘乎如遗(y)世独立B. 倚歌而和(h)之 桂棹(zho)兮兰桨 击空明兮泝(s)流光C. 苏子愀(qio)然 正襟(jn )危坐 泣孤舟之嫠(l)妇D. 余音袅袅(nio)山川相缪(lio)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cng)也 2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酒属(引申为劝酒)客 纵(任凭)一苇之所如 B. 苏子愀(忧愁凄怆)然 正襟危(危险)坐C. 舞(使跳舞)

11、幽壑之潜蛟 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D. 则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 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3下列四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渺沧海之一粟B.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绝壁之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

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侣鱼虾而友麋鹿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和不同 和相同 B和相同 和不同C和相同 和相同 D和不同 和不同7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 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8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_

13、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_ _ (4)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翻译:_ _9.默写 (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_ _,_。_ _, _ 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拓宽视野来生嫁给苏轼(节选)梁 衡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样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中,文人有如宇宙的尘埃,你明明知道他们是存在的,可你想捕捉他们时,他们却又从你的身边倏忽而逝。只有才子,才能倾一生之能量在浩瀚历史中燃烧瞬间,留下一道耀眼的星光;而大才子是可

14、以比恒星的,始终光照天宇,明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然而,在这些才子乃至大才子中,人品、才气堪与苏轼比肩者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都说女人最容易被文字所打动,五千年来,真正用文字打动我心弦的惟有苏轼一人而已。才子佳人的婚姻,历来是婚姻的至高境界,那么,我要认真地,虔诚地,刻苦地修炼今生,也许上帝受了感动,可怜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转世投胎为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千年等一回的愿望嫁给苏轼。虽然他曾经有过三任妻子(姬妾尚不算在内),虽然他的妻子的寿命都不长,然而,我仍然愿意把生命浓缩成一束烛光,辉映在他的指间心上。哪怕只有十一年(他的女人总是跟十一这个数字紧密相关)。哪怕为此,历尽

15、千年的情劫。 纵览古今,如苏轼般真性情者实乃凤毛麟角,这一点,从他对待妻子的情谊上可见一斑。第一任妻子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三万株啊,要种多长时间,点点滴滴的泥水中,包含了多少情和爱!他是把自己那一缕相思化成了三万株万古常青的松树,经寒历暑,沐雨栉风,岁岁年年,生生世世,守侯在爱妻身旁。又是十年后,苏轼为王弗写下了那首令所有读懂了的人摧心扼腕、痛断肝肠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生时十年相

16、伴,死后十年相思,王弗何幸,得如此优秀的男人“不思量,自难忘”,“年年肠断”!作为女人,得其中一个十年就已足矣,二十年乃至一生的魂牵梦绕,王弗地下有灵,也该笑得如鲜花般灿烂吧。何况此时的苏轼已于六年前娶了小苏轼十一岁的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了。苏轼并没有因有了新欢就忘了旧情。 再说王闰之。作为进士之女,嫁一个年轻貌美前途无量的书生应该不成问题;作为王弗的堂妹,她是应该了解甚至见过苏轼这个姐夫的。能以十一岁的年龄差距去做填房,除了崇拜和敬佩,大概就是感动于苏轼对妻子的深情厚谊了。不幸的是,二十五年后,王闰之又病逝了。这个陪着她宦海浮沉在黄州惠州儋州的穷达多变中绝无怨尤的贤德妻子、视前妻子如己出的贤德母

17、亲的去世,使苏轼的情感再受重创。苏轼曾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王闰之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并终于在十一年后由苏辙将停放在京西一座寺庙里的灵柩与苏轼埋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誓言。 除了这两个妻子外,还有一个由侍妾扶正的王朝云。这个十二岁进门的丫头,几十年来侍奉在苏轼左右,在他最得意时,也在他最倒霉时。特别是在苏轼最后的海南流放的岁月里,在那些侍妾“树倒猢狲散”的时候,朝云的生死相依,更应该源于刻骨铭心的敬爱,这个比朝云大二十六岁的“白须消散”的“病翁”,能打动朝云的

18、除了才气,应该就是深情了。朝云没有看错,三个妻子中,苏轼给朝云写的诗词最多,苏轼称之为“天女维摩”,以知己看待。大概是上天也嫉妒苏轼如此得女人的爱恋吧,三十三岁的朝云在扶正了十一年后又病逝,苏轼将她埋在惠州城西的丰湖边上,俯瞰二人一起开辟的放生池,一湖净水,有如朝云的一片丹心,竟然令苏轼不忍重游。朝云死后,苏轼就一直鳏居,再未婚娶。他给朝云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每逢暮雨倍思卿”,在苏轼此后的日子里有多少夜雨孤灯,朝云就这样款款地走在暮年苏轼的深情里,直到永远。苏轼的所有真情都是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的,不像屈原,对美人空怀一腔爱恋,无一落到具体人身上,还得

19、让后人来来去去地猜。(我一想到把个又老又丑的楚怀王比成美人,就怀疑屈原的审美水平。) 每一想到苏轼对这三个女人的情和爱,我眼里心上总是有些潮湿,思绪软软地蔓延开来,弥漫成一片旷古的遐思遐思中我又想到了苏辙。苏轼的真性情还彰显于对弟弟苏辙的兄弟之情上。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的小序上,写明了是“怀子由”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无眠的思念,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

20、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溢着手足深情,在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轼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自海南返乡途中,苏轼病重,念念不忘的是:归来之后始终不见子由。兄弟情深,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复何求? 这样一个重情重谊的男人,这样一个兄长和丈夫,普天之下,能有几人?怎不令无情的“豪杰”仰倒,怎不令游戏爱情的男人汗颜!应该说柳永和杜牧都是很有女人缘的,可到头来,不也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既是青楼,又是薄幸,更没见史书有过他们对妻子耿耿相思的记载。所以,千年的搜寻中,我要嫁给苏轼,嫁给一个有情有意

21、的兄长,嫁给一个全心全意爱妻子的男人。苏轼的率真也可以理解为正直。在新旧两党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拼杀得如火如荼时,苏轼没有为了一己之私随风而倒,王安石的新法中有推行榷盐食盐官卖的法规,盐价高得百姓买不起:“岂是闻韶不知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基于对芸芸众生的关爱,苏轼不完全赞成这个新法;当司马光要全部废除新法时,他又坚持说新法中有利于国富民强的部分,应有所保留,官场中挣扎了大半辈子了的苏轼,始终没有学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并且一有不快意的事,便“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此等坦荡胸怀,玻璃人生,才可以说是真正读过圣贤书的文人,才可谓书生本色。难怪他入狱后,无论政见上相容还是相悖者,都多方营救(这其中包

22、括王安石和司马光),不是人格魅力,何能如此?一个征服了同性的男人,才是男人中的帝王,嫁给这样的男人,你就是王后,走到哪里,你都可以把骄傲写在脸上,把胸脯挺得高高,把腰枝扭得乱颤,把脚步走得铿锵;走到哪里,你都可以笑得日月生辉,山河添色。这样的男人,谁不想嫁呢?嫁给他,我不会像王弗,在他因诗获醉时,痛烧他的诗稿,我会做朝云,为他收拾行囊,伴他一路远行。苏轼从宋代丰神秀逸地走来,衣袂飘飘,屐痕蜿蜒。他长须白面,细眼含笑地走在无数敬佩他、欣赏他、爱慕他的才女的香闺里、心窝中。佛说,修五百年方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共枕。从苏轼乘风归去的公元一一零一年算起,已有九百多年,当我也乘风归去并转世投生时,应该有

23、一千年了吧,在这千年的轮回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地期盼过,但我仍愿意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来生让我嫁给苏轼,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参考答案基础知识1 (1)僇通“戮”,刑辱; (2)趣通“趋”,往,赴。 2 (1)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3)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高,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3.(1)漫漫(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无(古义:无

24、论;今义:没有) (3)凡是(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未始(古义:不曾;今义:没开始) (5)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 (6)颓然(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7)于是(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8)累积 ( 古义 :重叠、积压;今义: 积累) (9)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今义 :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9)更 (古义 :动词,更换交替;今义: 程度副词,更加。) (10)披(古义 :拨,拨开;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11)向 (

25、 古义: 从前; 今义: 朝)(12)是 ( 古义: 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4.文言句式 (1)定语后置句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语气词“也”,表判断) 重点突破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这些山水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然而当作者游西山时,方发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

26、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迹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2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

27、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3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2、当堂检测1.一词多义 (1)穷 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 穷山

28、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5)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始指

29、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 (6)为 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2.重点语句翻译 (1)译文:意有所至,梦也同往。 (2)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4)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 (5)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似乎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6)译文: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赏景是从这次开始的。所以写这篇文章来记。(或:所以为游西山这件事写文章来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