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684.41KB ,
资源ID:946601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4660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docx

1、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目 录1 综述 31.1 方案概述 31.2 方案特点 41.3 设计依据及参考 51.4 术语 52 交换平台需求分析 62.1 资源交换中心 62.2 信息资源目录 72.3 信息资源数据中心 72.4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功能需求 82.4.1 数据接入 82.4.2 数据传输 82.4.3 数据转换 82.4.4 数据校验 92.4.5 数据存储 92.4.6 目录服务 92.4.7 中心管理 102.4.8 分中心管理 112.4.9 平台维护 112.5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需求 112.5.1 平台支持 112.5.2 异

2、构数据库访问 112.5.3 XML支持 122.5.4 信息安全 122.5.5 基于标准 122.6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性能需求 122.7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部署、运行需求 133 交换平台建设策略 133.1.1 总体思路 133.1.2 建设原则 143.1.3 建设目标与任务 143.1.4 功能定位 154 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154.1 设计原则 154.2 技术路线 164.2.1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164.2.2 事件驱动模型(EDA) 174.2.3 企业服务总线(ESB) 174.3 系统框架 204.3.1 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在政务系统总体框架中的位置 204.

3、3.2 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功能模型 214.4 总体设计 224.5 交换平台技术架构 244.5.1 资源交换中心服务器 254.5.2 节点服务器 254.6 交换中心功能设计 264.6.1 数据编目与存储 274.6.2 数据交换管理 284.7 前置交换节点功能设计 281 综述1.1 方案概述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完成了一些基础性工作,正在向电子政务建设的纵深阶段发展,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问题。电子政务资源交换平台所要解决的正是这类关键性问题,根据中办发200434号文件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

4、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是支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的信息化技术基础。政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持续性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已经形成总量可观的政府信息资源,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数据交换能力。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解决机构内部异构系统数据整合以及应用接入政务外网平台的桥接问题,是目前政务系统内部各机构之间信息资源可管理地、有序地、安全地进行共享交换的技术关键。我们采用先进的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成熟技术,并以数据仓库技术为辅助提供的共享交换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了

5、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应用接入共享交换平台的核心问题问题,为机构内部数据整合,以及同级/多级政府机构之间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提供了信息化技术手段。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是实现政务系统各机构间通信、互连、共享、转换、可移植性和安全性标准接口的基础软件平台。平台通过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XML技术为核心描述交换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本身,能够消除由于应用范围、构建方式、系统结构、数据资源等方面所产生的各机关政务系统间的差异,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网络办公,保证数据交换的透明、简便、可靠、安全。因此说,资源共享与交换是电子政务应用服务支撑的基础。我们针对目前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现状和对电子政

6、务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设计原则,并确定了平台采用成熟的以企业服务总线为核心的并符合SOA架构的iSynchro系统中间件产品构筑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保障了系统运行稳定与核心部件的灵活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高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实时数据交换、增量数据抽取、数据汇总、数据分发、数据过滤、数据转换、数据比对处理、中心管理、权限管理、平台运营监控、应用系统接入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功能方案。1.2 方案特点 符合国家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架构和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以及国家有关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等指导性文件。 平台方案

7、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面向服务(SOA)的架构和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并以数据仓库技术为辅助,系统具有软件架构的先进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充分满足平台扩展成为统一的从中央到地方多级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需要。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支持各种跨部门的资源信息交换应用,满足资源数据中心对平台技术设施的集中管理、业务主管部门对本部门平台应用接入的管理、以及参与信息交换委办局对节点交换服务的分布式管理要求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采用分布式的P2P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支持各种共享交换模式,具有传输效率高、避免中心效率瓶颈和单点故障的特点。通过部署多个节点服务器(PeerServer)和数据处理服务器(Data

8、Service)的负载均衡和备份容错机制,保障系统7x24小时稳定、可靠的运行,大大节省了硬件服务器的投入成本。 平台支持快速开发、远程部署,对数据库适配器、服务组件提供图形化配置界面,通过拖拉拽的形式快速实现数据交换。1.3 设计依据及参考本方案中所涉及到的中间件产品均采用“西安协同时光软件公司”自行研发的iSynchro 系列中间件为支撑,并参考了如下标准文献: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1.4 术语 iSynchro SOA ESB PeerServer UltraServer Process Orc

9、hestration DataService SynchroMQ ETL2 交换平台需求分析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根据其应用范围、实现功能等进行如划分:2.1 资源交换中心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在已完成一些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中办发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要“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各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在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系统建设、政府上网工程等阶段之后,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此同时,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0、,其中,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信息割据,数据交换不充分、互动程度低、资源共享整合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根据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需求,建设电子政务资源交换中心。资源交换中心是电子政务资源同享交换平台的核心,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分发与业务协同等。2.2 信息资源目录电子政务在经历了从基础建设、政府上网,到网上办事、政务信息公开之后,当前正在进入一个以深化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阶段,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从政府的整体职能出发,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建设跨部门的协同政务应用,促进信息在不同层级政府及部门之间共享,面向使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而要

11、应对海量信息给使用者带来的“资源查找”困扰,必须对这些信息按照某种规范进行分类,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为使用者提供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发现和定位服务,为政务部恩间的信息资源数据交换提供有力支撑。信息资源目录系统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关键,起到了对资源信息注册、存储、检索、定位等关键性作用。2.3 信息资源数据中心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日趋完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不断细化,业务处理量不断提供,数据存储量急剧增长。这些数据一方面为各部门的数据共享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为政府综合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提供了规模庞大的分布式数据资源。但是这些规模庞杂的数据都凌乱的分布在各个职能部门系统中,系统之间无法进行交互,另外

12、没有一个结构标准的数据中心使数据得以共享。如何从这些分布的、海量的的政务数据资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各级政府决策者提供决策分析、绩效评价、政务监督等方面的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符合“一个城市,一个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指导思想。因此以数据仓库技术为支撑,构建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为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和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是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中另外一个重要方面。2.4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功能需求2.4.1 数据接入1. 数据接入包含业务应用系统与前置机的数据接入以及前置机与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接入。2. 前置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映射,可以充当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中心。3.

13、 业务数据到前置机的数据接入应满足复杂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过滤、数据清洗、数据同步等。4. 前置机到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接入应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跨网穿墙能力,并提供断点续传等功能。2.4.2 数据传输1. 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文件到文件、文件手工录入到数据库、指定格式文件到数据库、指定结构的数据库到数据中心等几种方式。2. 可以快速建立任意两点间的数据传输通道3. 保证传输效率,支持断点续传和并发传输,可以手动断点。4. 可以管理数据传输的次序,制定优先级,并且可以限制传输速度。5. 支持事务处理,保证消息传输一次并且仅需传输一次6. 可以根据网络负载自动调整数据传输包的大小。

14、7. 传输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加密8. 能够实现同步和异步的数据传输方式,支持即时传输、定时传输、手工启动传输。2.4.3 数据转换1. 根据数据项定义功能,实现对源数据表中的数据字段进行选择性接入。2. 可以对数据转换方式进行规则定义,实现只有符合条件的数据才会被接入到前置机或数据交换平台。3. 可以将多数据源中提取的数据进行合并,以标准的格式汇集到前置交换机或数据中心。2.4.4 数据校验1. 数据交换平台提供数据交换正确性核实功能,可以方便平台管理人员监控数据的及时性和正确性。2. 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的一些规则对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并能提供对校验有误的数据做出提示,减少人工

15、数据校验的工作量。2.4.5 数据存储1. 数据存储分为前置数据库的数据存储、交换中心的数据存储以及资源目录的数据存储。2. 数据存储结构应可以描述涵盖其所在业务域的全部可共享的业务数据。3. 资源目录数据存储结构根据国家标准定义元数据字段。4. 前置数据库与业务系统保持数据同步,并可根据配置调整数据同步周期5. 前置数据库与数据中心保持数据同步,并可根据配置调整数据同步周期6. 资源目录所描述的实体业务信息与数据中心保持同步,并可根据配置调整数据同步周期2.4.6 目录服务1. 元数据管理与服务:对接入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所有信息资源,包括应用系统、应用服务和数据资源,都采用相应的元数据进行描

16、述,以这些元数据为核心,建立信息资源管理体系;2. 目录管理与服务:利用元数据中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描述,建立目录中心通过目录管理动态生成各类应用目录、服务目录、数据资源目录,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够在其引导下,有效、快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3. 目录中心管理与维护:为了管理信息资源,需要建立目录中心,具有元数据注册、保存、运维、管理和服务等功能;4. 查询与导航服务:基于目录资源的组织管理,提供目录的查询和导航服务,可以灵活的对导航模式进行管理,可以动态的添加、删除导航方式,并且可以动态修改已经存在的导航方式。2.4.7 中心管理1. 可视化配置管理: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新增节点的接入,以拖

17、拽的方式实现业务数据的获取、清洗、转换、合并等功能。2. 节点状态监控:监测平台的运行状态,可远程监控各分布式节点及中心节点的运行情况,并对异常情况报警3. 远程节点管理:平台提供远程节点管理功能,可远程配置交换节点、可远程备份配置参数、启动/停止交换服务4. 通道开关控制:对交换数据通道开关可进行控制;5. 交换任务调度:可设定交换时间和频率,对未按时交换的信息进行自动提醒;6. 交换量统计:平台提供各节点数据交换量的统计功能,通过图表方式展示各交换节点的交换数据类型、交换数据量,以实现绩效考核;7. 交换记录查询:平台应提供完整的日志管理功能,可实现全部节点交换记录(交换时间、交换数据、交

18、换结果等)的查询。根据查询的结果,用户可以分析某节点某数据项的最后传输时间,并判断未正常完成交换的数据项;8. 日志监控:能配置日志监控的系统信息,并能够管理系统的运行日志;9. 正确性核实:平台提供对交换数量统计比对、交换数据列表查询比对,对数据传输中的自定义规则进行校核,对校核有误的数据作出提示;10. 授权控制:用户权限管理包括目录管理授权、资源使用授权、平台管理授权等。2.4.8 分中心管理1. 可视化配置管理: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新增业务系统与前置机的数据接入,以拖拽的方式实现业务数据的获取、清洗、转换、合并等功能。2. 节点状态监视:查看本节点的运行情况(正常、异常、停止等),

19、并对异常情况报警;3. 共享目录管理:查看共享目录,并对属于本节点的共享信息资源进行维护管理;4. 数据录入功能:提供EXCEL、WORD、XML等格式的业务数据导入数据库2.4.9 平台维护1. 用户角色管理:管理用户、角色的注册信息和修改信息,以确定其是否存在,根据权限划分级别,将不同用户配置为所需角色,并赋予相应地权限;2. 日志监控管理:管理系统的运行日志,配置日志监控的系统信息;3. 系统备份升级:管理系统日常运行的系统备份工作和软件的升级工作,可根据需要安装和升级节点软件。2.5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需求2.5.1 平台支持1. 支持Windows、AIX、Solaris、HP-U

20、X、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2. 解决异构系统之间由于通讯协议不同而造成的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2.5.2 异构数据库访问1. 支持双向数据访问,通过共享交换平台可直接访问如:DB2、Oracle、Sybase、SQL Server 、MySql等多种数据库系统。2. 提供共享交换平台与源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补偿能力,即根据数据中心中经过标准化的数据对源数据进行治理。3. 支持分布式数据缓存技术。2.5.3 XML支持1. 支持对XML文件的自动分解。2. 支持将XML文件映射为一个或多个数据表。3. 支持SQL/XML标准,可以直接使用SQL函数生成XML格式的数据。2.5.4 信息安全1. 在

21、数据源和数据服务级别构建安全策略,控制信息资源暴露方式。2. 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可使用工具进行用户和用户组的加入、修改、删除等操作。3. 方便与安全框架相结合,并实现消息加密、数字签名等功能。2.5.5 基于标准1. 可以利用XML、WEB服务、SQL和J2EE标准。2. 符合ESB标准架构,如JBI或SCA3. 基于JMS、HTTP、FTP等标准进行数据传输2.6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性能需求1. 系统容量要求:单台普通PC服务器支撑的交换系统数不小于10个,同时挂接的数据交换接口不小于100个;2. 数据交换能力:系统支持文件和消息等多种交换方式,支持多线程处理,并具有负载均衡能力,;3. 交

22、换数据量:支持大数据包传输,支持数据分割交换,数据包大小不受限制,可根据网络状况定制数据包大小,在保证一定数据传输速度的同时,避免占用全部网络带宽;4. 数据中心最高更新频率15分钟一次,前置机最高更新频率可达到秒级5. 可适应不同的网络情况,如:局域网内部、外网与局域网、两个局域网之间;6. 业务数据从数据产生单位数据库到数据需求单位数据库的交换时间不超过1分钟;7. 一兆以下的文件类数据从数据产生单位到数据需求单位交换时间不超过3分钟。2.7 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部署、运行需求平台能够在政务内网以及政务专网上正常运行,并支持外网用户的数据访问,在保证性能能稳定性的要求下,所需硬件、软件配置尽可

23、能低。平台做为可支撑多种跨部门应用的基础设施,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整合多个模块和多个节点的基础上,应支持P2P的可靠数据交换模式,避免单点故障和效率瓶颈,并提供全面的容错机制。平台采用“分布式部署、集中式管理”的运行模式,通过部署多个节点服务器实现了从各部门业务系统与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交换,并在数据交换平台部署中央管理服务器负责对多个服务节点进行管理。3 交换平台建设策略3.1.1 总体思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目标,通过建设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构筑政务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交换体系

24、和存储体系;支持资源共享、资源互通和业务协同,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提供信息支撑。3.1.2 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对政务信息资源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存储体系等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结合现有基础和实际业务需要,突出重点,分步进行建设。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集成和整合现有的、分散的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及软硬资源,形成新的共享应用体系,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 需求主导、安全可靠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选择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特色突出、易于突破的跨部门应用,与平台建设同步进行;从系统设计、软硬件选型、安全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安全防范,保证系统高效、稳定、

25、不间断运行。 实用灵活、标准规范适应电子政务分布应用的实际特点,提供应用开发框架和基础服务,灵活适应需求的变化;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平台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支持各类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互操作。3.1.3 建设目标与任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是由各地信息化主管部恩统筹建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具有数据交换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目录服务、安全服务和平台管理等功能。建设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主要目的为: 负责为各机构对象提供基础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 负责信息交换所需基础功能的统一建设和管理,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提供服务。 依托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地方基础信息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依托

26、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构建各地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基础信息库以及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 通过构建政务资源共享交换核心支撑体系,以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推动形成合理的政务信息资源总体布局,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和利用,构建科学的信息资源全流程管理机制。3.1.4 功能定位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的重要保障,是信息化应用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功能定位到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交换:在安全通信的前提下,满足实时、批量、请求代理等多种交换需求等。 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注册、更新、发布、共享和调用。 业务协同:提供方便、快捷的流程管理工具,支持分布

27、式流程,提供角色和组织结构的管理能力。 门户服务:支持单点登录、用户授权管理、内容管理、个性化服务、多种设备介入,提供门户网站公共技术框架。 数据存储与管理:坚持集中于分布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安全可靠的、可管理的信息资源数据中心体系。 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和技术,进行趋势自动预测和以前为发展模式的自动探测,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服务。 安全服务:提供统一认证、授权、加密等安全服务,应支持第三方安全认证。 管理服务:提供统一的配置、部署、监控工具,具有远程部署、日志管理和系统维护功能。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数据挖掘、数据存储、安全服务等提供管理服务。4 交换平台设计方案4.1

28、 设计原则本系统的建设应遵循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建设标准上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关标准及地方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规范要求。此外,还须注意体现以下原则: 开放性和规范化原则: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能够体现统一的框架、协议、标准和规范,体现与网络无关、与操作系统无关、与数据库无关、与应用无关的开放性思想。 可靠性原则:提供整套的从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性能的监控和故障恢复策略,保证物理层的高度可靠。 安全保密原则:在保证平台高度可靠的基础上,平台可以结合CA(Certificate Authority)认证体系和统一授权管理,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确保身份的

29、真实性,在敏感信息的传送中采进行数字签名和加密技术,防止重要信息的泄漏。 可扩充性原则:平台采用基于组件的技术构造应用软件系统,便于系统快速扩充,实现现有应用系统的整和,保护用户以前的软件投资。 可维护性原则:采用简单、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和多种输入方式,最大程度方便非计算机人员的使用。提供统一的图形化的维护界面,维护人员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即可完成对整个系统的配置、管理。4.2 技术路线4.2.1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

30、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SOA本身就是一种面向企业级服务的系统架构,简单来说,SOA就是一种进行系统开发的新的体系架构,在基于SOA架构的系统中,具体应用程序的功能是由一些松耦合并且具有统一接口定义方式的组件(也就是service)组合构建起来的。因此,基于SOA的架构也一定是从企业的具体需求开始构建的。但是,SOA和其它企业架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SOA提供的业务灵活性。业务灵活性是指企业能对业务变更快速和有效地进行响应、并且利用业务变更来得到竞争优势的能力。对企业级架构设计师来说,创建一个业务灵活的架构意味着创

31、建一个可以满足当前还未知的业务需求的IT架构。4.2.2 事件驱动模型(EDA)一个事件驱动框架(EDA)定义了一个设计和实现一个应用系统的方法学,在这个系统里事件可传输于松散耦合的软件组件和服务之间。一个事件驱动系统典型地由事件消费者和事件产生者组成。事件消费者向事件管理器订阅事件,事件产生者向事件管理器发布事件。当事件管理器从事件产生者那接收到一个事件时,事件管理把这个事件转送给相应的事件消费者。如果这个事件消费者是不可用的,事件管理这将保留这个事件,一段间隔之后再次转送该事件消费者。这种事件传送方法在基于消息的系统里就是:储存(store)和转送(forward)。构建一个包含事件驱动构架的应用程序和系统,这样就使得这些应用程序和系统响应更灵敏,因为事件驱动的系统更适合应用在不可预知的和异步的环境里。事件驱动设计和开发提供了诸多优势: 可以更容易开发和维护大规模分布式应用程序和不可预知的服务或异步服务 可以很容易,低成本地集成、再集成、再配置新的和已存在的英勇程序和服务 促进远程组件和服务的再使用,拥有一个更灵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