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7.50KB ,
资源ID:94670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4670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讲稿.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讲稿.docx

1、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讲稿“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参考书目1城市设计,王健国,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宜,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城市广场设计,王珂等,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4人性场所,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等,建工出版社,20015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翁剑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白德懋,建工出版社,20027城市空间设计,梁雪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8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王建国,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9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王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景观形态学,吴家骅,建工出版社,199911纪念性建筑,谭垣等,上海科技出版社,

2、198712中国当代城市设计精品集,城市规划学会,建工出版社,200013城市空间发展论,段进,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14环境设计史纲,吴家骅,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615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俞孔坚,科学出版社,2000 .16.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美弗雷德里克.斯坦纳,周年华译,建工出版社,2004.417.建筑环境共鸣设计,英伊恩。本特利等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8.城市设计的维度 公共场所城市空间,冯江等译,江苏科技出版社,2005.11.19. 城市设计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段汉明,科学出版社,2006.120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美John

3、.L.Motloch,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1第一讲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一、概述从人居环境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城市环境艺术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目标1功能目标集会、休闲、健身、娱乐、疏散2美学目标传达文化信息,地域文化延续3生态目标城市绿地、水景、微气候环境4社会经济效益目标激活城市功能、经济增长点。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支持1现代景观设计理论2现代城市设计理论3空间构成理论4中国传统造园理论5行为心理学理论6景观艺术,文化载体理论7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理论8政策法规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素1步行街2城市广场3公共绿地系统4历史地段有形文化、无形文化5水系与

4、滨水空间6夜景与灯光艺术7城市雕塑与小品8人群行为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研究1空间形态分析步行街区(1)步行街区功能与设计要点(2)步行街区视觉景观(3)停车与交通方式2空间形态分析广场空间(1)广场空间形态、视觉秩序、图形与背景(2)广场空间的围合,界面(3)广场空间的尺度(4)广场空间的文化载体(5)广场照明与光环境3设计过程与施工反馈(1)空间序列的轴线控制(2)景观与竖向设计、排水与竖向设计(3)地下与地面设施(4)绿化、照明、给排水的施工先行(5)设计埋伏与施工预留(6)温度破坏的预防措施(7)人群活动,施工过程的防护措施(8)水影、喷泉的技术要点(9)绿化配置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六、

5、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实例分析1南方城市2北方城市3富水区与贫水区4经济发达区与欠发达区5历史文化名城与新兴城市七、“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课程结题1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作业两项(1)带状形空间步行街、滨水空间(2)城市广场中小型2作业要求(1)概念设计、景观与空间分析、理念与理论支持点(2)设计成果表现、平面、俯视效果、徒手表达、全部二号图第二讲 现代景观设计相关理论一、景观设计概念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ASLA)成立于1899年,一年后哈佛大学开设第一门景观建筑课程。英国景观学会(景观建筑师协会)成立于1929年。英语中对景观规划一词有两种用法:解释一:景观表示风景时(我们所见之物),景观规划意味

6、着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解释二:景观表示自然加上人类之和的时候(我们所居之处)景观规划则意味着在一系列设定的物理和环境参数之内规划出适合人类的牺居之地。二、景观设计三要素1视觉景观形象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2环境生态绿化随着现代环保意识的发展,从人类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地、水体等研究如何创造舒适的物理环境。3大众行为心理随着现代多种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精神活动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中国古

7、典园林中三要素:物境、情境、意境三、景观设计要点1现代景观设计强调精神文化与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平面布局在后。2现代景观设计面向大众群体古代园林精品只为少数人服务,现代景观面向大众群体,由此带来不同于古典园林的设计空间、尺度、质地、管理3现代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设计由懂建筑、规划、景观、视觉、文化、历史的人来做,城市设计是从开放空间入手,配合这一空间再把建筑放入然后考虑形象问题。4现代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分支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均属景观设计。5风景名胜区、旅游区保护与开发属景观设计的一部分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保护

8、,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一、城市设计概念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改进人们的生存空间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相对城市规划而言,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并与形体环境概念相对应。“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的定义。我国学者对城市设计的概念和性质的概括:有两个基本点:(1)城市设计是通过城市形体空间进行的;(2)形体空间不仅仅是审美显相形态,还包括背后的深层结构。二、现代城市设计对象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城市设计内容,根据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城市与区域

9、级:大的区域规划、新城市规划、旧城更新等物质形态规划,其规划设计对象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在内的景观体系如:空间结构、景观序列、无际轮廓线、城市边缘、特色等。2区段级:指城市内一系列在形体环境或功能上有联系的整体形态设计古城风貌保护、重点景观的视觉保护、滨水景观、街景立面设计,步行街、文化区等是城市设计最活跃的层次。3工程项目级指建筑、小品、铺地、植被等物成城市空间要素的设计,是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的设计,也是城市设计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阶段。三、城市设计的准则与目标1总目标:改进人的空间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的发展需要,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远期目标宏观目标中城市设计粗放而原则,概

10、念性。近期目标微观目标中城市设计细微深入,可操作性强。现代城市设计目标的复合性包含物质形体空间设计、社会文化氛围设计,以及城市内在机制设计。2城市设计准则的标准:(1)容量适宜环境与空间容量适宜、人口、容积率等;(2)活动方便支持居民行为(3)视觉愉悦空间美学、对比、协调、多样性等;(4)尺度协调美学标准、体量上与原有风貌协调;(5)结构清晰封闭与开敞等空间界面,方位性等;(6)秩序明确空间层次、系统明确、步行、开敞空间等;(7)特色明显城市整体特色;(8)适应环境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对人文环境的保护包括植物、阳光、水、空气等。西方规划理论采用:“效率”、“平等”、“安定”三个基本准则。四、中国

11、古代城市设计1西周时期,大小都邑有固定的集市,但属“宫市”非一般的公共交换场所。春秋战国工商业发展,打破“宫市”各种市场出现。盛唐以后,生产力发展市肆入坊, 于开店以及夜市繁荣。两宋时期,市民阶层出现城市文化转型,“雅”、“俗”交融,城市空间布局变化,以街道为主组织城市公共空间。以“行业街市”为主街的商业网络体系形成。庙会、戏台市井文化空间“勾栏”(宋元戏剧场所)。瓦子瓦合、瓦能,类似广场的开放空间,围合设施多属临时建筑,非固定之所。2特征:中国封建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式社会组织结构,不管历朝历代如何变化,城市组织单位仍是离散状的院落式家庭(而非地域社会关系为纽带的社区)。以院落为特征的家庭

12、对城市公共生活没有过多依赖,因此盛唐时期人口过百万,但城市公共空间匮乏。家城国,无非若干家庭细胞的居留地,没有形成西方城市的社区。五、西方中世纪城市设计(历程P14)1古希腊城邦,公民与民主政治造就了城市文明的基础(公元前750-800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本主义”在崇拜神的同时承认人的伟大与崇高。2教会与社区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取胜,教会从人们信仰与精神入手建立严密而有人情味的社会组织和秩序,奠定了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设计。(P32)3有机秩序与社区中心一个城市被分成几个社区,每个社区与一个教区相对应,西欧城市设计中最精彩之处是那些引人入胜的社区中心,城市公共广场与大小教堂连在一

13、起,是一个精神活动的场所,世俗生活的舞台。第三讲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基础知识一、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1)感受空间视觉、运动、心理、视觉经验;(2)影响空间的客体围合元素、建筑元素、垂直元素、凹凸元素、材质元素;(3)尺度与体量空间的、实体的;(4)空间的几何关系形式美的规律、对比、韵律、节奏、均衡。二、城市广场1广场要素:(1)广场类型集会、休闲、健身娱乐、礼仪空间;(2)广场空间尺度与围合界面;(3)空间限定元素铺地、绿化、花坛、灯具、雕塑等;(4)文化载体雕塑、壁刻、牌匾、浮雕、小品;(5)休闲设施座椅、健身器械;(6)植物造景、水系、喷泉;(7)照明与灯光环境;2城市广场设计原则:(1)整

14、体性原则:广场与城市空间结构呼应,内部空间有机整体。(2)平衡原则:开敞和封闭的平衡;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平衡;(3)场所感的营造:结合自然、地域、人文特色、创造丰富的活动空间,具有可识别性,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空间场所。(4)多样化原则:以丰富的空间景观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以丰富的活动场所适应人们多样的社会活动要求。三、步行空间设计步行街1街道是负担交通与购物交往游憩的双重功能当代机动车抢夺了城市街道的大部分空间,使人类逐渐脱离了街道生活,20世纪末开始转变。在中国以商业步行街为主导,使步行空间焕发生机。2步行街构成要素(1)街道空间构成尺度、速度、街立面、轮廓线;(2)直线、曲线、转角;(3)

15、绿化、小品;(4)户外广告。四、城市之肺绿色空间1以绿化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完善的设施,可供市民休息,游览的空间。2其设计是依据人们的行为特征和需求,结合自然特色及园林功能进行布局。3见缝插绿,与点、线、面布局,以绿传情。五、城市亲水空间(1)滨水赏水空间静赏、动赏;(2)亲水戏水空间参与、戏游、动水;六、场所与文脉120世纪60年代以来,用“场所”概念替代了传统的“空间”概念,这是空间微观研究上的一个飞跃。2“场所”将社会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人们对城市环境的体验与需求引入到空间概念中。“场所”具有关注人的行为活动与空间环境的特征,场所不单涉及空间的物质几何形态,而且涉及社会文化,历史文

16、化,人的活动等因素。3从发展观来说,场所概念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强调“文脉”的重要性,不但注重了历史环境,社会因素的背景,而且强调了空间的延续性。4城市公共空间不再是一种形体视觉艺术空间,而被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第四讲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空间构成一、空间限定要素1限定元素;2限定度。二、空间限定基本形式( 论153)1水平要素限定基地、铺石、绿地、水面;2垂直要素围合建筑、墙、绿蓠、灯杆、雕塑、柱、小品建筑、挡土墙。三、空间形态构成1空间轴线与辅助线几何分析法;2母题组合基本形重复和基本形变异;3空间网格组合控制网格;矩形网格、三角形、六角形、发射网格4网格变异交替、平移、旋转、自由划分。四

17、、空间品质定位1功能定位;2面积定位;3环境定位。五、公共空间结构1中轴线、空间序列(纵长);2中心放射式(方、圆);3十字轴线、主次轴;4曲轴线。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尺度与体量一、公共空间尺度类型1宏观尺度大型景观公园、风景区、大城市区域之间的公共空间;2中观尺度大型广场、车行街道、步行街、住宅小区公共空间;3微观尺度宅间绿地、街头小绿地、休息小空间。二、空间限定元素的体量1体形体、物理量占有三度空间;2量量感、心理量、第五度空间;2体量与空间的关系(尺度适配原则);体量大、空间小压迫、紧张体量小、空间大空旷、缺乏围合感3小广场、低建筑尺度宜人;古典广场周边建筑受材料限制高度有限,故广场面积不会

18、太大且具有良好的围合感,如:锡耶纳广场100140m,钟塔高100m;大多广场平面140m58m;威尼斯圣马可广场175m(9056)m。4广场长宽比小于3为宜,超过就失去广场感而成为林荫道。三、广场围合的连续与断开1避免多条道路从广场中穿行,道路多入口多封闭性削弱。必须穿行的道路要缩小断面;2广场需要一面面向自然景观(滨海、滨水等),又要有围合感,此时采用立柱、水柱等解决;3广场视觉中心尺度(占有空间)、高度、宽度、材质、细部都影响尺度感,如主体建筑、中心雕塑、纪念碑、凯旋门、钟塔;4空间小品;(1)花坛连续花坛可构成围合感(40cm以上);(2)灯具连续花坛、地灯、草坪灯、庭园灯、高杆灯;

19、(3)廓架高度应与广场空间匹配(立柱、杆件)。第四讲 中国古代典型空间尺度一、紫禁城(大内)明永乐十五年(1417)动工1420年建成。东西长735m,西北长961m。前三殿东西长234m,南北437m。太和殿前广场宽234m,深218m 200m, 150m太和殿高出地面8.12m。二、天安门广场(21万m2)1(清代)天安门广场东西365m,南北125m; 千步廊宽65m,长540m。 天安门城楼高33.7m。2(现)天安门正阳门880m,宽500m 人民大会堂面洞300m,高3040m 正阳门 ,脊高42m。3人民英雄纪念碑,1952.8.1动工,1958.5.1建成; 碑高37.9m4

20、纪念堂 高33.6m 入口总宽度60m,主入口30m 入口雕象高8.7m,“八字门”形式。三、天坛明清两代帝王与上天对话的场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空间立意突出,天洞与高远,表现天帝至尊无上,摆脱了古代中轴对称,祈年殿,圜丘坛,斋宫呈“品”字排列。1祈年殿围墙高1.8m。场地187.5(南北)163.2m(东西)场地,基座高出地面4m。建筑平面直径24.5m。2圜丘坛顶层直径23.5m;中层38.5m;底层54.5m。四、社稷坛(中山公园内)(方形24公顷)总高1m,三层平台;顶宽15.92m;底宽17.64m。内土遗墙每边宽61.55m;外垣墙东西206.7m,南北267.9m。

21、五、地坛(方泽坛)面积37.3公顷是天坛的1/8。坛平面正方形,上层高1.28m,边长20.35; 下层高1.25m,边长35m。外墙高1.7m;内墙高0.9m。第六讲 公共空间设计与相关技术一、以广场设计为例1广场设计定位:功能、面积、品质;2立意构思:地域文化、意境表达;3空间组织:空间序列、围合与分割、结构、节点;4艺术载体设置:雕塑、场所。二、技术设计总图1总平面设计坐标网与定位轴线;2竖向设计高程。三、技术设计给排水1排水排水坡度、管道、检查井与外界接口,雨水管、检查井的艺术处理;2给水给水管、水压、检查井、控制阀门;3喷灌结合绿化设计、压加计算、喷头范围;4水系渠水、瀑布的循环、水

22、的二次利用。四、喷泉设计1喷泉造型设计、水泵功率计算;2喷泉控制、计算机程控;3旱喷泉的技术要点;隐蔽水池,控制房;4满天星5. 小涌泉 解决所有管道与电览管、排水管的交叉6喷雾五、电器照明1光环境艺术造型;2灯具设置,功率计算;3编组、布线地埋、予埋管沟;4变电室、箱式变压器;5电源控制室;6音响设置。六、服务用房1管理室治安、环卫、维修;2控制室电源控制、音响控制、喷泉控制;3小卖、书报亭造型文化载体;4公厕造型、尺度、功能、舒适度;5休息廊、亭、花架造型、文化、尺度、文化载体。七、地面铺装1铺装材料质地、厚度、个体尺度;2施工基层处理、温度缝;3花池的防水处理。八、雕塑艺术品设置1先施工

23、雕塑基础;2为后期安装予留道路;3预先设计安装投光灯。第七讲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与心理感受一、城市公共空间尺度1人与建筑实体关系建筑高度、体量与人体关系;2人与空间环境关系外空间平面尺度、人与实体距离;3实体与实体的关系主从、内外;4空间与实体的关系广场大小与周边建筑物。二、空间尺度与人的心理感受1生理、心理与水平距离两人相处1-2m距离产生亲切感; 12m能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 25m能认清对方是谁,外部特征; 130m能辩认对方身体姿态; 1200m能看见对方;芦原义信提出外部空间设计2025m模数,以每间隔25m为节奏,打破空间单调感。2生理、心理与高度距离实体高度H、水平距离D、由DH比

24、值不同的感觉。(1)DH=1,垂直视角45,一部可看清实体细部;(2)DH=2,垂直视角27,可看清实体整体;(3)DH=3,垂直视角18,可看清实体整体及其背景;第八讲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当代城市空间设计趋势山水城市、广场园林。一、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1特点:均衡对称,具有明显的轴线引导,追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绿化人工修剪,一切造园要素都纳入至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强调人工创造,人工美。2美学思想:许多哲学家都把美学看成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把美学建立在唯美“唯理”的基础上。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公元前六世纪毕达格拉斯就曾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找出美的因素,并提出

25、“黄金分割”美学原理。西方状学思想力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确立美的标准和尺度,它不仅左右着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同时也影响着欧洲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1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生长在东方文化的沃土中,受中国绘画、诗词和文字艺术的影响。2建造师:中国园林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重感情色彩。4中国古代园林反映出人文、画家、士大夫阶层的气质和情操(人生观、价值观念)反映出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朴质无华。三、中国园林建筑特征1对意境的追求中国园林与山水画和田园诗同步发展,从一开始就重视神思韵味。中国画最大的特点是写意,不酷似自然,但却

26、能传自然之神,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园林景观意境,还常借匾联题词不达意来点题,破题,启发人的联想,增强感染力。中国古典园林从自然山水的形式美,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2空间结构明确主从分明,重点突出。3空间对比,突出特点小中见大,欲扬先抑大小对比,开敞与封闭的对比。4藏、露含蓄绘画中的“深山藏古寺”、“桥头竹林锁酒家”藏意境,传统造园艺术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5引导与暗示观赏路线的设计,视线诱导。6疏密、虚与实7仰视与俯视8空间序列在人的行进过程中把多个景观元素连贯成完整的空间序列,进而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9堆山叠石,理水植木山石既抽象雕塑水面多次分割,营造水陆萦 ,岛屿间列,以桥凌波的水乡气象。课程结题作业:校园公共空间艺术创作展示园一、功能:校园景区重点,景观中心 学生作品展示,学术交流 文化休闲,陶冶情操二、要求:功能分区,景观流程 文化载体,尺度分析 材质选择,植物配置 概念设计与理论支持三、表现:图示与文字说明 总体鸟瞰与局部小景四、图幅:A2图3页以上五、时间:2005.12.252006.01.2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