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9.34KB ,
资源ID:94877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4877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温州市八校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温州市八校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docx

1、浙江省温州市八校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浙江省温州市八校2010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浙江省温州市八校2010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请帖(ti) 脊梁(j) 涮羊肉(shun ) 信手拈来(nin) B处方(ch) 挑剔(tio) 冠心病(gun) 垂涎三尺(yn) C档案(dng) 花圃(p) 反间计(jin) 弱不禁风(

2、jn) D符合(f) 创伤(chung) 牛皮癣(xun) 不着边际(zhu)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除了丰富的景观资源,温州也不乏深厚的人文底蕴,“山水诗发详地”、“南戏故乡”美誉在前,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玉迭出。 B中美关系30年,人权和x藏问题成为绊脚石。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来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C作品的伟大与否,和作品究竟写了些什么并不会有必然的关联。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必定要呼唤自己的主弦律作品。它是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天赋使命。 D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先进、造型美观、充分体现人本

3、主义的卫浴洁具层出不穷,神奇的隐蔽水笼头应运而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人做学问讲究“博学”、“转益多师”,今人求学也应该向古人学习,博学之,深思之,多方求证,不可师心自用。 B面对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应一味归咎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历史上最大的货币操纵国,没有理由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说三道四。 C对大学生提出的“零工资”就业,用人单位应三思。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会因为违规被查处,若再发生劳动伤害,用人单位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D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

4、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不管是企业的低碳行为,还是我们每个人的低碳行为,其实都是要行之于简朴自然,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C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或对以往的房地产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进行展望。 D今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小虎队”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

5、记忆。 5根据下面的报道,概括说明研究人员试验取得的结果。(不超过25个字)(4分)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研究人员对28名吸烟者和34名不吸烟者进行了试验。研究人员用微弱电流刺激受试者的舌头,这会使人产生一种类似金属味道的味觉。结果发现,吸烟者普遍需要更强的电流才会产生这种味觉。舌头的味觉感受器是味蕾,它的作用非常重要。研究人员用内诊镜观察受试者舌头上的味蕾后发现,吸烟者的味蕾更为扁平,并且周围相关血管的发育状况也不好,这会大大影响味蕾发挥作用。6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选择一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4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

6、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 一“叶”扁舟 一“缕”笛声 一“轮”明月 7“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今年,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城市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然而,伴随“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展开,质疑和反对的

7、声音不断。有人认为,熄灯一小时是一场“秀”,实际意义不大。 那么对于这个活动,你有何看法呢?请谈谈你的想法,不超过50字。(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

8、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

9、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

10、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

11、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原文有删改) 8下列关于人类要有“敬畏伦理”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 ) A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 B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 C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这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D敬畏伦理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有所为或有所不为。 B敬畏感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13、 C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D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不仅是对与人生命有关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10本文第二段和第五段都谈到了“敬畏感”的问题,它们的角度一样吗?说明理由。(3分) 11从全文来看,敬畏伦理有哪些积极作用?请简要概括。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家家有明月清风 林清玄 到台北近郊登山,在陡峭的石阶中途,看见一个不锈钢桶放在石头上,外面用红漆写了两字“奉水”,桶耳上挂了两个塑胶茶杯,一红一绿。在炎热的天气里喝了清凉的水,让人在清凉时感觉到人的温情,这桶水是

14、由某一个居住在这城市里陌生的人所提供的,他是每天清晨太阳升起时就抬这么重的一桶水来,那细致的用心是颇能体会到的。 在烟尘滚滚的尘世,人人把时间看得非常重要,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几乎到了没有人愿意为别人牺牲一点点时间的地步,即使是要好的朋友,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也很难约集。但是当我在喝“奉水”的时候,想到有人在这上面花了时间与心思,牺牲自己的力气,就觉得在忙碌转动的世界,仍然有从容活着的人。 这使我想起童年住在乡村,在行人路过的路口,或者偏僻的荒村,都时常看到一只大茶壶,上面写着“奉茶”,有时还特别钉一个木架子把茶壶供奉起来。我每次路过“奉茶”,不管是不是口渴,总会灌一大杯凉茶,再继续前行,到现在

15、我都记得喝茶的竹筒子,里面似乎还有竹林的清香。我想,有时候人活在这个人世,没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对生命与土地有过真正的关怀与付出,就算尽了人的责任。 很久没有看见“奉茶”了,因此在台北郊区看到“奉水”时竟低徊良久,到底,不管是茶是水,在乡在城,其中都有人情的温热。山道边一杯微不足道的凉水,使我在爬山的道途中有了很好的心情,并且感觉到不是那么寂寞了。 到了山顶,没想到平台上也有一桶完全相同的钢桶,这时写的不是“奉水”,而是“奉茶”,两个塑胶杯,一黄一蓝,我倒了一杯来喝,发现茶是滚热的。于是我站在山顶俯视烟尘飞扬的大地,感觉那准备这两桶茶水的人简直是一位禅师了。在完全相同的桶里,

16、一冷一热,一茶一水,连杯子都配合得恰恰刚好,这里面到底是隐藏着怎么样的一颗心呢? 我一直认为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在时代里总会有一些卓然的人,就好像山林无论如何变化,在山林中总会有一些清越的鸟声一样。同样的,人人都会在时间里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是从充满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成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从对人情时序的敏感,成为对一切事物无感。我们在股票号子里看见许多瞪着看板的眼睛,那曾经是看云、看山、看水的眼睛;我们看签lhc的双手,那曾经是写过情书与诗歌的手;我们看为钱财烦恼奔波的那双脚,那曾经是在海边与原野散过步的脚。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看起来仍然是二十年前无异,可是在本质上,有时中夜照镜,已经完全看不

17、出它们的连结,那理想主义的、追求完美的、每一个毛孔都充满了光彩的我,究竟何在呢? 清朝诗人张灿有一首短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很能表达一般人在时空中流转的变化,从“书画琴棋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的心灵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极大的动荡与革命,只是凡人常不自觉自省,任庸俗转动罢了。 有人问我,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我认为最缺的是两种,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两种品质是大国民的品质,但是由于我们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雍容、识见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则很难看见乾坤朗朗、情趣盎然的人。 社会学家把社会分为青年社会、中年社会、老年

18、社会,青年社会有的是“热情”,老年社会有的是“从容”。我们正好是中年社会,有的是“务实”,务实不是不好,但若没有从容的生活态度与有情的怀抱,务实到最后正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牺牲了书画琴棋诗酒花。一个彻底务实的人正是死了一半的俗人,一个只知道名利实务的社会,则是僵化的庸俗社会。 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时候是得自于看起来无甚意义的事,例如某些对情爱与知友的缅怀,例如有人突然给了我们一杯清茶,例如在小路上突然听见冰果店里传来一段喜欢的乐曲,例如在书上读到了一首动人的诗歌,例如偶然听见桑间濮上的老妇说了一段充满启示的话语,例如偶然看见一朵酢浆花的开放总的说来,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有如在阴云中

19、突然阳光显露、彩虹当空,这些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是在一株草中看见了琼楼玉宇,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 “心扉的突然洞开”,是来自于从容,来自于有情。 我时常想起童年时代,那时社会普遍贫穷,可是大部分人都有丰富的人情,人与人间充满了关怀,人情义理也不曾被贫苦生活昧却,乡间小路的“奉茶”正是人情义理最好的象征。记得我的父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人活着,要像个人。”当时我不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才算比较了解其中的玄机。人即使生活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人也不应该活得如动物失去人的有情、从容、温柔与尊严,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念:“人活着,要像个人!

20、” 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人的富有实则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家家都有明月清风,失去了清风明月才是最可悲的! 下山的时候,我想,让我恒久保有对人间有情的胸怀,以及一直保持对生活从容的步履;让我永远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在热恼中得到清凉的人。 12文章开头提到台北近郊“奉水(茶)”一事,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3为什么说“一个彻底务实的人正是死了一半的俗人,一个只知道名利实务的社会,则是僵化的庸俗社会”?(4分) 14有人评价林清玄的散文“淡而有味,浅而有致”,请举例并分析。(4

21、分) 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家家有明月清风”的理解。(4分) 16文章倒数第三段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请根据文意,结合现实,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

22、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P、郑译

23、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P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P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P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

24、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武帝深恨之 恨:嫉妒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A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C D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25、正确的一项是 ( )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P、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20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

26、代汉语。(6分)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3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2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第24

27、题。(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24孔子对待利欲的主张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孔子对于利欲的主张?(4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任选3题)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荀子劝学) (2)丰草绿缛而争茂, 。_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3)_,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_。(李清照声声慢) (4)_ ,博我以文,_,欲罢不能。(论语) (5)万里悲秋常作

28、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小鸟一转身,生出一分轻盈;江河一转身,增添一分雄壮;游子一转身,带走一分乡愁;有人逃出火海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坦途又转身选择了险峰;有人面对掌声和鲜花却转身走入寂寞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会有转身。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

29、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参考答案1【答案】D 【解析】(A项中的j应为j;B项的yn应为xin;C项中的jin应为jin ) 2【答案】B 【解析】 (A中的“详”应为“祥”;C中的“弦”应为“旋”,D中的“笼”应为“龙”) 3【答案】D 【解析】A“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B“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C“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此处应为“词不达意”。 4【答案】B 【解析】(A项“降低”和“环节”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围绕”和“以为主题”杂糅;D项“小虎

30、队对年轻人熟悉”不合逻辑,主客颠倒。) 5【答案】试验结果:(1)吸烟会影响味蕾发挥作用,(2)降低舌头的味觉灵敏度(或“导致舌头的味觉灵敏度下降”)。(4分,写出一点得2分) 6【答案】示例:“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 “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茫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4分)(写出量词特点2分,赏析形象准确2分) 7【答案】示例: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表达1分 不赞同,这不仅不能节约用电,反而会造成熄灯一

31、小时后的集中开启带来用电高峰,增加电网负荷。 赞同,它能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到环保势在必行,切实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 8【答案】A 【解析】A项只是对“褒扬敬畏感”的具体阐释,不能成为要有“敬畏心理”的原因。注意文句“它”(敬畏感)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 9【答案】D【解析】原句陈述对象是“对与人生命有关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而不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 10【答案】它们的角度不一样。(1分)第二段是从明确概念的角度阐释什么是“敬畏感” (1分),第五段是从现实针对性角度阐述为什么要有“敬畏感”。 (1分) 11【答案】(1)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

32、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们有所不为; (2)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3)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 (4)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有助于社会的和谐。 (每点1.5分,答出两点即可) 12【答案】(3分)引出下文的回忆与议论,让我感到人情的温热,也让我意识到忙碌的社会中依然有从容的人存在。 13【答案】(4分)生活需要务实,但太过务实,只盯着钱财,人就变得庸俗,人生就失去光彩。而由这样一些人组成的社会必是冷漠的死板的,这样的生活必是毫无幸福可言的。(意思对即可) 14【答案】(4分)(1)林清玄的散文往往从日常小事入手阐明哲理,如本文从登山写起,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语言冲淡平和,叙述明白晓畅,说理通俗易懂。如:“我想,有时候人活在这个人世,没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对生命与土地有过真正的关怀与付出,就算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