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49.15KB ,
资源ID:95997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5997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

1、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第一单元北国之声课题: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教学过程:1、新学期导言:同学们,刚刚过完农历的新年,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想来大家这个春节一定过得十分愉快!希望我们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更进一步!2、复习学过的几首歌曲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是一首中国气息浓厚的作品,京味十足,歌词都是和北京生活相关的内容。表现了北京的孩子对自己城市的热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歌曲。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

2、了哪些北京景观。3、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北京的哪些景观。4、介绍北京的相关知识。5、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的旋律的不同特点。6、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7、组织简单的讨论,让徐生谈谈自己的感受。8、跟着录音完整的演唱歌曲。三、下课小结奥运会就要在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举行了,在这次世人瞩目的体育盛会里,我们中国人将向世人宣布自己的进步与发展。今天这首歌曲旋律非常有进行曲风格,同学们唱的很好,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教学反思:课题:欣赏驯鹿冬猎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

3、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学过程: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3欣赏驯鹿(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0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4欣赏冬猎(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

4、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教学反思:课题: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黑龙江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与这个省有关的少数民族歌曲。学生发言引入教学。二、激情参与(视唱):1、

5、播放歌曲。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三、学唱歌曲:1 、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美丽的家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2 、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3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

6、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4 、教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一 歌(1)完整视唱旋律。(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1修止符的运用。2、控制整体音量。3、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4)完全熟练以后,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6)通过学习美丽的家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课题: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

7、热情表现。教学过程:1导入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一方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

8、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但在改革开放后也兴办起自己的制革、水泥、木材、化肥厂,另外,羌族的绣花和编织也是非常有名的。同学们请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我们再来看跳锅庄的图片(出示图片)。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

9、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我们等会儿也来学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请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样,高高兴兴地参加进来。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2)集体朗读歌词。(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 ”,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 ”,最后3小节

10、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2)随录音做动作。(3)边唱边跳。(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5小结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课后反思:课题:瑶族舞曲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

11、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教学目标: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瑶族

12、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

13、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

14、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

15、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5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课后反思:课题:阿喽喽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教学目标:1、能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阿喽喽。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3、能为歌曲涉及多种演唱形式。教学过程1、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一

16、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生答)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2、学唱歌曲阿喽喽(1)、听赏范唱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3、学唱歌谱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取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以增加唱谱

17、时理性的成分。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四三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的图示挥拍。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5、课堂小结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母亲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长江我的家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学过程:1、导入这一单元的标题是

18、“母亲河”,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只有长江和黄河,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华夏大地,而这两个流域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现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也与长江黄河有关,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歌唱母亲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歌曲长江之歌。2、欣赏长江之歌(1)、简介:其实,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这首乐曲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2)、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在这首乐曲中,长江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示的,其旋律进行的线条轮廓与长江上游的走向相似,大起大落,雄伟壮丽。而中部的旋律线缓缓起伏,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向相似,表现了长江的柔美秀丽。(3)、

19、复听下面我们来欣赏合唱长江之歌,这是一首先有曲后有词的“填词”歌曲,所填歌词与曲调完全吻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请同学们朗读一遍歌词。欣赏时,请同学注意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4)、请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1)、听范唱录音。(2)、与学生讨论歌词的含义:“我”主要是指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小朋友们,“长江”已经不是单纯指长江,而是指整个中国了。所以才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的词句。(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4)、这首歌曲较难,一是大跳音程较多,音准不易掌握;二是节奏较为复杂,有不少切分节奏;三是有几处相同的词句容易混淆

20、。请同学们特别注意。(5)、再跟随录音学唱两遍歌词。(6)、随教师琴声学唱歌词。4、本课小结。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学过程: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情况?请说一说。学生说,老师总结。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1)、介绍:这是一首船夫号子,是船工们摇橹或撑杆时所唱。其中有一句旋律重复了五次,我们先来学唱一下:2 5

21、2 1 6 5 1 20 (学生随教师用“噜”哼唱)(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3)、根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1)、听赏歌曲录音。(2)、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3)、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处),特点是节奏富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向上扩展,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扩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4)、再次根录音学唱。(5)、练习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并启发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为了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先唱的声部可以将“保卫华北”重复一次,也

22、可将“保卫全中”重复一次。(6)、完整的表现歌曲。4、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的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作准备。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冼星海是与聂耳齐名的人民音乐家,1905年生于广东番禺一个贫苦渔民家庭,他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读书时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25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

23、曲和指挥。5年后回国投身抗日运动,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0年组织派他到苏联继续深造,可惜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无法回国,于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冼星海短暂的一生创作了250首歌曲,四部大合唱,两部交响曲,还有管弦乐、歌剧、器乐曲等,尤其是他在延安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我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教师先为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3)、随教师琴声歌唱。(4)、随琴声学习

24、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3)、二部轮唱练习。5、准备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下节课,我们就要进行本单元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请同学们看课本,上面有哪些提示呢?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做准备呢?6、教师作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教学过程: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机会,可用多种形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活动可以由教师主持,也可以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

25、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节目应多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有个人表演的节目。更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总之,要尽量组织的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的穿插进去。还应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学戏曲课题:看大戏【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看大戏。初步了解豫剧相关知识。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教学目标】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26、【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教 具】多媒体课件、歌片、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 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走圆场进入教室。师:刚才咱们是听着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走进教室的?生:思考,回答问题。师:现在,咱们就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候一下好吗?我选旦行,你们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吧! 师生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好。师:同学们,在以前的戏曲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一说到戏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出示歌片)首先,大

27、家来欣赏一遍,你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再想一想,看大戏是什么意思呢?二、学唱歌曲学生听录音范唱。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从这些歌曲内容中你感觉什么是看大戏呢?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再听歌曲范唱音乐。(教师指曲谱)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你们注意到了吗?曲谱中有几处使用了升记号呢?生:观察、回答。师:现在,老师把歌曲的曲谱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教师唱歌曲曲谱。师:听清楚了吗?升F这个音在这首歌曲的曲谱中是很典型的,还有旋律的大跳也要注意唱好。大家再看,这首歌曲中间还有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在歌曲中它叫什么?在戏曲音乐中它又叫什么?现在就随着老师的琴声把曲谱完整地唱一遍,唱的时候注意升记

28、号地方,运用气息、声音位置高一些。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学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师:这首歌曲是根据哪种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你听一听,哪一段表演的唱腔风格和这首歌曲的旋律相似呢?三、初步了解有关豫剧方面的知识教师放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学生分辨。师:对,这个唱段是豫剧花木兰中的一个选段,名字叫谁说女子不如男。讲的是花木兰同刘大哥争论“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情景。那刚才听到的第一段表演是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呢?第三段呢?生:思考回答。 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断欣赏,学生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师:大家说得对!豫剧的唱腔风格是粗犷、豪放的,以上声

29、和去声音调为主,所以大家感觉有下坠和下滑的感觉。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唱腔风格吗?请大家从这个剧种的名字上想一想,豫剧中的豫字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模仿说河南话。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师:大家再听一听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仔细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生:聆听思考。四、分析歌曲的内容感受歌词的旋律同语言的联系。师: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豫剧风格的歌曲,大家看:“爸爸妈妈爱迷戏”,这里是典型的豫剧拖腔,再听这里“爱呀爱迷戏”,明显地使用了豫剧中的甩腔和拖腔。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好吗?大家注意,在演唱中表现出豫剧的唱腔风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对比歌曲中演唱力度的变化。师:我们再看,大家说有拖腔感觉的这句,老师再唱给大家听听,你听老师在唱这句的时候在旋律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呢?师范唱。生:回答出由弱到强,再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生:思考回答。五、表现歌曲用河南话音调表现歌曲的念白部分。师:现在,老师就用河南话把念白部分读一下,你们注意听一听。生:模仿老师,用河南话说念白部分。师:大家说得不错!我们都知道,在戏曲的伴奏音乐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打击乐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打击乐器,大家看,都有什么?(小锣、木鱼、双响筒)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节奏型,用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