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22KB ,
资源ID:96364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6364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旅游文化专题研究茶文化RGW.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旅游文化专题研究茶文化RGW.docx

1、中国旅游文化专题研究茶文化 RGW中国旅游文化专题研究 茶文化摘要: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发源于神农氏,广泛流传于魏晋南北朝,普及于唐朝,兴盛于宋、明两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而现代,茶已经是民生的必需品,富含维生素,其提神的功效也是众所周知的。本文以茶作为旅游文化专题研究的对象,从其起源、品种、冲泡、茶具、茶礼仪等方面对茶文化进行浅析,以此找到与茶有关的旅游活动的精髓和灵魂,从而真正的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关键字:茶 文化 旅游 发展一、 茶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古代的西南“巴蜀”等地是中国茶叶和茶文化的摇篮。茶文化的兴起与巴

2、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茶叶饮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传说在黄帝时期,巴蜀之地就开始产茶,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解”是关于茶的最早传说。陆羽茶经将苔菜记录成“茗菜”,常作为春秋时食茶的证据。而关于茶较早的可靠记录出自于汉代的尔雅和西汉王褒之的赋僮约中,前者称茶为为苦茶,后者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等文章1。茶广泛传播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按官府饮茶的相关的记载,茶便是作为当时人们席上佳品,例如三国志吴书记载出现了在席上“以茶代酒”的故事;南齐武帝,在祭祀时将以生为祭改为摆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等。在民间饮茶也十分的流行,广陵耆老传记载说:“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

3、,人竞买”,足见人们对茶的喜爱2。中唐时期,陆羽所著茶经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言茶者莫精于茶经,其文亦朴雅有古意”,无论从其记载的与茶相关的内容还是其文笔、文风都是上乘佳作。“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想学事新茶3”,可见茶经对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茶经第一次全面总结了其以前人们在生产制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较为系统地传播了茶叶的科学知识,对茶叶的生产和茶事的兴起产生了非常积极地作用。该书对分为3卷、10类(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即对茶的起源、历史、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做出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使茶学成为了一门真正

4、的学科。在唐朝以前,饮茶之风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到了唐朝饮茶之风逐渐也在北方盛行开来。唐朝时人们十分注重泡茶时的水的品第,当时张又著写的煎茶水记里面就记载有刘伯刍、陆羽等对天下名水的品评。茶贡制度也是确立在唐朝,在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里就很明确记载了相关的事实4。宋代茶事到达了一个十分兴盛的水平,茶叶的产量大幅的增加,茶带来的收入也成为朝廷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并且利用“茶马交易”来实现对边疆的控制5;茶叶生生产技术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团茶、饼茶制作技术和技巧日益精湛,不断地创新,使团饼茶达到历史的最高峰;为了适应平民百姓的价格低廉和易煮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外形为散状的茶叶;在宋时,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

5、中的基本生活消费之一,确定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一员的稳定地位6;相对于前朝,宋代对茶的关注和研究也更加深入,专门关于茶的专注多达20多部;在这一期间,饮茶之法也发生了变化,“斗茶”之风悄然兴起,并迅速的盛行起来。明代茶文化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文人墨客们对饮茶的境界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道”,张源茶录所书:“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体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7。只有在茶事中做到纯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才能求得茶的真谛;这一时期的茶专著也较前代在数量上有很

6、大的增加。清代茶事主要体现在,发明了白茶、红茶、青茶。至此,中国的六大茶制完全定型。这一时期和明朝都特别的注意茶、水、器、环境的协调,这些特点可以通过清稗类钞中明末名妓董小宛和茶的故事中间可以清晰地看到。二、 多种多样的中国茗品、茶具及冲泡技巧(一)中国茶叶分类表一:中国茶叶分类中 国 茶 叶 分 类基本茶类绿茶清蒸绿茶煎茶、玉露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炒青绿茶眉茶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珠茶珠茶、雨珍、秀眉细嫩绿茶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哄青绿茶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锋白茶白牙茶白毫银针白叶茶白牡丹、贡眉黄茶黄芽茶君山银

7、针、蒙顶黄芽黄小芽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黄大芽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青茶(乌龙茶)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黄金桂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红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红碎茶叶茶、碎茶、末茶、片茶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南路变茶、西路边茶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再加工茶类花茶玫瑰茶、珠兰花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紧压茶黑砖、方茶、茯苓、饼茶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罐装茶果味茶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猕猴桃茶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降脂茶含茶饮料茶可乐、茶汽水 注:出自沈祖祥的旅游与中国文化

8、(二)茶具在晋代以前称之为茶具,晋代以后称之为茶器,到唐朝时,陆羽将采制茶叶的工具称为茶具,而烧泡茶用的工具称为茶器,但是从宋朝到现在所有的都称之为茶具8。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具(器)出现了由繁到简的发展趋势。在陆羽的茶经中列出了相关的工具就多大29件;现代饮茶会随茶的品种不同采用不同的器具,最常用的包括:茶壶、茶杯、茶碗、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茶盘、茶托、茶罐等等;茶具的材质上基本上使用的均是陶土、瓷器、玻璃、金属、竹木等等9。茶具按照质地的不同可以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搪瓷茶具以及其它茶具。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

9、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织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由于烧结密致,胎质细腻,又有肉眼看不见的细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叶,蕴蓄茶味;且传热慢,不烫手;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冷热聚变,不会破裂;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造形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白瓷以江西景德镇最为著名,其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泽,白里泛青,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兰花纹闻香杯与小瓷杯产于中国江西景德镇,其工艺精湛独到,特点高雅,有观赏性。 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过,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但是,玻

10、璃茶具有烫手、易碎的特点。金属茶具中间多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锡作为储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同时,金属茶具也是达官贵富人家显富的工具。(三)冲泡步骤冲茶的第一步是要烫壶,也就是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然后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接下来便是置茶,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是,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之后要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一般说来,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种类及制茶原料密切相关,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沸水直接冲泡,用细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

11、泡。具体而论,高档细嫩名茶,一般不用刚烧沸的开水,而是以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这样可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纯而不钝,滋味鲜而不熟,叶底明而不暗,饮之可口,茶中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也不会遭到破坏。而像乌龙茶,则常将茶具烫热后再泡;而砖茶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还嫌不够,还得煎煮方能饮用。泡茶水温与茶叶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也就愈浓;相反,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但用多次回烧以及加热时间过久的开水泡茶也都会使茶叶产生“熟汤味”,至使口感变差,因为水蒸气大量蒸发所留剩下的水含有较多的盐类及其它物质、以致茶汤变得灰暗,茶味变得苦涩。茶经五之煮中记载“其沸,如鱼

12、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滕波鼓浪,为三沸已以,水老,不可食也”。10足见古人对煮茶中水温的把握的严格。冲泡水七分满为好;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水壶下倾上提三次为宜,一是表敬意,二是可是茶水上下翻动,浓度均匀。俗称“凤凰三点头”,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 11去渣时应当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

13、备下次用。要真正品出各种茶的味道来,最好遵循茶艺的程序,净具、置茶、冲泡、敬茶、赏茶、续水这些步骤都是不可少的。三、 严格的茶习俗和礼仪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这些文明礼貌在生活中时刻都有体现。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用茶应做到: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12。我国有“茶浅酒满”的讲究,一般倒茶或冲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冲满茶杯,不但烫嘴,还有逐客之意。奉茶时可以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但是应当注意要避免手指接触杯口。敬茶要礼貌,一定要洗净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汤上不能飘浮一层泡沫和焦黑黄绿的茶末或粗枝大叶横于杯中,

14、茶杯无论有无柄,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盘,敬茶时温文尔雅、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双手托盘,至客人面前,躬腰低声说“请用茶”,客人即应起立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茶托。做客饮茶,也要慢啜细饮,边谈边饮,并赞誉茶叶鲜美和主人手艺,不能手舞足蹈,狂喝暴饮。主人陪伴客人饮茶时,在客人已喝去半杯时即添加开水,使茶汤浓度、温度前后大略一致。饮茶中,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的功效。但是最终的标准为待客敬茶所遵循的就是一个“礼”字,待人接物所取的是一个“诚”字。四、 茶道文化茶道发源于中国,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

15、”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所谓茶道即借茶修道、借茶养性。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原因步骤来实现最终的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通过茶及其茶事活动中所包含的境界和精神来修身养性,体味人生蕴含的丰富的哲理,达到一个新的人生境界。中国的茶道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与道教、佛教的一些精髓是吻合的,将茶事蕴含在宗教活动将茶文化柔和到宗教文化中是中国茶道文化一大亮点,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和思想境界。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

16、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13。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饮茶之道是饮茶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道教的宗教教义核心是“天人合一”,主要是要人们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14

17、。道家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入到了茶文化中间,这种的思想通过“人化自然”和“自然化的人”两个境界来体现。所谓人化自然,即将自然人性化、生命化。将自然赋予人的精神、气质、思想、品格等等。借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在中国茶文化中间,将自然人化不仅仅是指品茗的环境达到降周围环境与品茶之人的心境,同时也是将茶本身这一客观事物和茶事活动人化。所谓自然化的人,即人们对大自然回归的向往和追求。人化自然表现为在采茶时亲近自然,品茶时乐于与自然融入,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这种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以顿悟

18、茶道、天道、人道。元好问的茗饮,就是 “天人和一”在品茗时的最好的诠释,契合自然的绝妙诗句。事实上,佛教对北方的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唐时僧侣饮茶也是非常的普遍的,也非常的讲究,这些都可以通过山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茶具为证。在地宫出土的茶具相当的丰富,包括有:煮茶的风炉、鍑、火夹、茶匙、则、熟盂;点茶用的汤瓶、调达子、碾茶用的茶碾、碾轴、茶罗;出差用的盒;饮茶用的茶托和茶杯等等银器。佛教讲究清净,而茶道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15,这

19、和佛教的境界是不谋而合的。同时佛教的禅文化在茶事及其茶文化中间处处可以体现出来,茶事从所采的茶最好是山野间自然生成为上,制茶讲究根据其茶叶的数量和形状大小进行制作,泡茶时所用的水源更是讲究天水最佳,泉水也好等等,这些都和佛教的顺其自然道出同路。佛寺之地,清幽洁净,充满禅的气息,与品茗者冷静、淡薄的心境融为一体,使人们产生种种联想和追求自省,颇得茶中真趣和人生真谛。品茗如参禅,文人在品茶的意境中追求的是和、静、清、寂的根本精神,它使人跨越时空,摆脱烦恼,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在超凡脱俗中享受恬淡的人生。皎然的“三饮”高度概括了饮茶的三个层次,从解困,清神到悟道。即从生理上满足到精神上的享受。不但获得

20、审美愉悦,而且进入一个哲理世界。五、 茶与茶馆茶馆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茶馆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专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可说是古代最早的茶馆,这时的茶馆只是作为住宿或吃饭地方的一种附属。至唐代时才正式形成独立茶馆。当时茶馆名称繁多,包括茶肆、茶坊、茶楼、茶园、茶室等。宋朝时期,商贸地点不再受划定的市场局限,这为茶馆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同时,这一时期接洽、交易、清谈、弹唱都可在茶馆见到,以茶进行人际交往的作用集中凸现出来这类茶坊,不仅饮茶,还营造了一个私人意境,令茶客陶醉。宋代不仅开封茶馆、茶坊兴

21、旺,各地大小城镇几乎都有茶肆,农讲传、清明上河图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那时茶馆的真实情景,宋代的茶馆文化成为市民茶文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到了清代时期,茶馆更加真实的反应了清社会衰败的历史变迁。这一时期,茶馆的客人各个阶层都有,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商贩都出现在茶馆;茶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消遣,其社会性质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如专供商人洽谈生意的清茶馆,饮茶品食的“贰浑铺”,表演曲艺说唱的书茶馆,兼各种茶馆之长,可容三教九流的大茶馆,还有供文人笔会、游人赏景的野茶馆,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16等等。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各种矛盾尖锐,20世纪上半叶茶馆,成为人们了解时局、预测形势发展和获取各种

22、信息的主要场所。政治、经济色彩更为浓厚,当时很多的地下工作者的街头工作就是在茶馆进行的;这时期茶馆的文化色彩更趋鲜明,茶馆几乎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块乐土,许多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在茶馆留下了一幅幅生气昂然、雅趣横生的茶事图。现在的茶馆经过国家的整顿,其形式、内容、经营理念与文化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根据不同细分市场而建立的不同品味的茶馆,同时茶馆也将内在文化素质的提高成为他们竞争力的一大招牌,不但有背景音乐,甚至会有相关的差异表演和一些乐器、舞蹈等表演,将休闲文化融入到茶文化中间,从而也就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甚至很多的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华访问,都将茶馆作为访问活动重要场所之

23、一。六、 中国茶艺茶艺是将茶事与相关的表演想结合,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等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将茶事活动过程的精神、文化、意境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表演体现出来或者通过这些形式来引导现场的人们探索其中境界和深度,从而实现人们思想品质的提升和心灵境界的拓展。对茶艺的划分根据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划分结果。例如根据人为主体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根据茶为主体分为乌龙茶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花茶茶艺;以地区或者人名命名的茶艺;根据不同的泡茶茶具进行分类,茶艺分为壶泡法和杯泡法两个大类 。在杯泡法基础上又可细分为工夫茶艺、壶泡茶艺、盖杯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五类17。同时,文人

24、墨客在饮茶的同时,受到相关的意境的带动,更加有可能进行诗画的创作,事实上这也是广义上的茶艺。七、 旅游和中国品茶文化旅游和茶文化结合点主要体现在有关于茶的旅游和购茶、娱乐等方面。因为中国的产茶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闽、浙、赣、皖、滇等水量和热量分布相对比较丰富的省份,因为资源的优势很多省份已经开始了开展了与“茶”相关的旅游线路,包括综合性、专线两种。综合性“茶”旅游线路以主要的产茶区为线路上的的主要目的地,游程中间进行一查问胡为内涵的游览项目。例如杭州宜兴武夷山茶之旅中,游客可以在杭州龙井村、梅家坞等产茶丰富的地区体会采茶、制茶过程中的辛苦和欢乐,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茶人之家”举行紫砂壶留影,

25、到茶艺馆品茗,同时还可以买到原产地的西湖龙井和有着当地特色的书籍和专门的紫砂壶茶具等等。专项“茶”文化旅游主要是对茶文化史上的名人圣地进行专项文化旅游和考察旅游。例如福建安溪为推进当地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出了一条“茶都观光线”的专项旅游线路为: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茶叶公园凤山风景区阆苑岩安溪茶厂洪恩岩铁观音探源(发源地)大坪茶园生态观光。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中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旅途中间游客购买茶产品积极相关产品则是实现旅游和茶文化关联的重要契合点。游客在景区景点不仅仅只购买传统的茶叶和茶具等一般茶旅游的产品外,还有可能会选择市场上提供的其他与茶相关的附属产品,例如:茶糖、茶字画、茶书刊、保健茶等等。

26、据调查现在市场上提供的罐装茶饮料多大40多种,保健茶更是多达几百种。观看茶艺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活动中的一项娱乐活动,就茶道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如果在旅游途中穿插有观赏茶艺表演定是别有一番情趣。茶艺表演可以通过融入历史、民俗、音乐、舞蹈、书画、诗词、壶艺、花道等,集中表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温文尔雅的古典美。游客置身于这样一种休闲、优美的环境中,品味甘甜绵长的茗品,最终达到了旅游中较高的体验。参考文献:1 2 34 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319-3345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05-2136 蔡镇樊,施兆鹏中国

27、名家茶诗M北京:中国农业处出版社,2003,47暮晓音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 丘恒兴,陈喜增中国民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9 乔秋敏,吴若飞九江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研究J200910 谢桂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2 杨舒舒无锡市茶文化旅游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 扶晓信阳茶叶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14 15 舒大刚,祝尚书中国风雅文化系列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16 梁颖茶艺馆管理与运营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0-13317 俞学才中国旅游文化系统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