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5.54KB ,
资源ID:96646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6646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docx

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17 壶口瀑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二)情感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2、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三)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2、通过略读和精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3、学习借景抒情

2、的写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家知道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它取名“壶口”呢?通过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2、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二)初识壶口1、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注意作者此处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所起到的效果,以及当时作者的感受。(三)再访壶口1、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

3、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2、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初步感受到的依然是瀑布的浩荡声势。可提示学生,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要抓住关键语句深入体会。对重点句应反复朗读,可由分析语句的学生个别读,也可全班一起读。3、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吗?学生会找到第四自然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此时追问,为什么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之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四)精读课文,理解黄河刚

4、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1、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2、黄河的这些伟大性格来源于它的特点。而且同中华民族也有着特殊的联系。朗读第6段,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也是中华民族崇拜的一种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例如:长征、抗战、建设祖国两弹一星等。3、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具有什么特点?借助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

5、抒情。4、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对中华民族勇敢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五)感悟主旨1、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若学生只答到赞美黄河,可追问为什么赞美,赞美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深意。2、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三、总结提升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

6、往直前的精神。文章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渲染力。这些都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细细体会。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游记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揣摩和品味本文精彩的语言。3.把握作者写景的角度,学习写景的方法。(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三)教学难点:学习从多角度品析语言的方法,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7、生成问题“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各拉丹东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各拉丹冬”为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有哪些壮观的景象呢?作者在各拉丹冬有哪些经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课文。(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黧黑(l) 裸露(lu) 棱角(ln) 掀起(xin) 磅礴(pn) 虔诚(qin) 砾石(l) 腈纶(jn) 蠕动(r) 懈怠(di) 敦实(dn) 蜿蜒(wn yn) 演绎(y) 接踵而至(zhn)2.重点词语释义黧黑:形容黑。 恭顺:恭敬顺从。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指信仰)。 懈怠:松懈懒惰

8、。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风云变幻:忽然刮起风,生起云,变化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3.作者介绍马丽华,出生于山东济南市。1976、1990年分别毕业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76年进藏后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副主席。2003年调至北京,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2014年退休。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委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

9、津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报告文学青藏苍茫,历史人文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散文集终极风景苦难旅程马丽华散文,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涉藏题材文学作品20部。专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老拉萨圣城暮色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获2009年度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如意高地获老舍文学奖。2008年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走过西藏系列先后在港、台出版,其中两部译有英、法文版本。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已出香港三联版

10、,已译英文版。(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本文可以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描绘各拉丹冬的整体风貌,突出各拉丹冬主峰高大险峻的特点。第二部分(第313段):描写冰塔林壮观苍莽的景象。第三部分(第14、15段):表达各拉丹冬带给自己的震撼之感,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之情。2.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近些年来骤然掀起的一股长江考察热? 文章开头交代了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了一股长江考察热,许多探险健儿为了找长江源头,不畏艰险,有人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探险家对探险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一直未停。这正是作者在表明自己的决心,说明她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为探险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3.阅读文章第五段,说

11、说作者在这里写冰谷中人们的活动,有什么用意。 写冰谷中人们的活动,是为了将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与高大险峻的各拉丹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显出各拉丹冬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敬畏之情。4.文章第14段的末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深情礼赞:正是大自然的伟力才造就了雄壮苍莽的各拉丹冬,孕育了一泻千里的长江。5. 请谈谈你对第10段中“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的理解。风声呼啸,不知何来何往,任其时空变幻,大自然的神力造就了雄壮苍茫的各拉丹冬。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6.第11段是如何描

12、写冰塔林景观的?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冰塔林形态各异的景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联想到冰山在漫长时光中的演变。突出视觉描写,“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表现出冰雪世界在阳光照射下的璀璨夺目。7.文章的标题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但文章为什么没有对长江的源头进行详细描绘?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一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见到的冰川世界,自己和同伴怎样克服重重困 难来到冰塔林,穿过冰山,探底冰窟,趟过冰河,重在体现探险家们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 精神。而详细描绘长江的源头对表现文章的中心作用不大,所以对

13、长江源头的描写一笔带过,只用一 句“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做了简单介绍。(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移步换景,结构严谨。 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以移步换景的写法展开,描写了由各拉丹冬山脚到砾石堆,穿冰洞入冰塔林,置身冰窟等不同地点的景观。在不同的段落中都有交代行踪的语句,既相互照应,又使结构更加严谨。2.巧用修辞,形象生动。 文中多处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雄壮苍莽的各拉丹冬描写得形象逼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在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的冰体

14、徐徐垂挂,在蓝蓝的天幕下,极像披散的长发。三、总结提升 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游览经历,介绍了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记叙了“我”进入冰塔林的艰难过程,表达了“我”对神圣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长江的故事。19 登勃朗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略勃朗峰的优美风光。2.品析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二)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三)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的游踪,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游记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四)教学

15、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散文笔法写景状物,运用小说笔法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勃朗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山势陡峭,为欧洲名胜之一,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勃朗峰的图片,感受勃朗峰的优美景色。)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都有哪些经历?勃朗峰有哪些优美的景色?那里的人有怎样的性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登勃朗峰这篇课文,跟着作者一起游览勃朗峰。(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翌日(y) 灼热(zhu) 巉峻(chn) 踞(j) 斑斓(ln) 霓裳(chn) 颠簸(b) 沟壑(h) 打嗝() 隧道(su) 俯瞰(kn) 穹顶(qin) 缭绕(

16、lio) 妩媚(w) 纷至沓来(t)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巉峻:险峻陡峭。拾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3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课文可以分为两部

17、分:第一部分(第16段):上山,描绘山中奇景。第二部分(第711段):下山,叙述奇人奇事。2.文章首段写了哪两种登山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徒步和坐马车。徒步上山可以避暑纳凉,轻松惬意;马车内的男女要忍受“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的痛苦。在两种登山方式的对比中,流露出作者徒步登山游玩的情致之高、意趣之浓。3.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第2段写了作者在黑首道上看到的景象:峡谷中清流急湍,四周岩壁峻,丘岗葱绿,处处瀑布鸣溅。流露出作者对勃朗峰的向往和喜爱之情。4. 文章后半部分写车夫和乘车人,有什么作用?文章后半部分叙述下山途中的奇人逸事,详写车夫和乘车人,惊险的旅途,豪放幽默的

18、车夫,为旅途增添了无穷乐趣,富有传奇色彩。5.结合相关语句,说说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封“车夫之王”,体现了车夫自信爽朗、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表现了车夫车技娴熟;“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表现了车夫镇定、乐观的性格特点。6.作者在上山和下山的过程中有着怎样不同的体验? 上山徒步而行,惬意自然,山中奇景,让人心旷神怡。下山坐车疾驰,惊险刺激,“车夫之王”豪爽幽默,车技娴熟,为旅程增加不少趣味。(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笔法多变,妙趣横生。 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徒步登勃朗峰途

19、中见到的山野胜景,侧重写景状物,写得极其细腻生动,用的是散文笔法;后半部分侧重写乘敞篷马车下山的奇人奇事,侧重写人记事,写得十分诙谐传神,用的是小说笔法。前半部分用散文笔法,引出无限感慨,后半部分用小说笔法,富有传奇色彩。 2.虚实结合,张弛有度。 作者在描写叙述中,多处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展了文章的内涵,使文章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如写山色云朵,“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实写与虚写相结合,形象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3.课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字里行间也体现了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作者是语言大师,文中多处体现

20、了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给文章增添了不一样的情趣之美。如首段中“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一句,调侃坐车人忍受炙烤的痛苦,而徒步登山则有避暑纳凉、欣赏山景的惬意,在调侃中,流露出作者的诙谐幽默之感。再如,下山时既写颠 簸之苦、不测之险,又写意外之喜,尤其是通过对车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其豪爽的性格、娴熟的车技,读来让读者忍俊不禁。三、总结提升 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过,描绘了山中奇景,叙述了下山途中的奇人奇事,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20 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

21、构层次。2.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含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验“一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2.通读课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法。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滴水”是怎样的一滴水?这滴水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滴水是怎样经过丽江的?它看到了怎样的丽江?带着这些疑问,请同学们打开第20课,跟着这滴阅历丰富的水,一起游览美丽的丽江古城。(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介绍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

22、会主席团委员。 从1994年尘埃落定写出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州一家杂志转辗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编辑到总编辑社长,科幻世界在阿来手里由一本杂志变为五六种,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数百万读者期待读到阿来新作。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10月21日,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轻盈(yn) 驿道(y) 草甸(din) 矗立(ch) 闸口(zh) 徘徊(pi hui) 砚池(yn) 流淌(tn) 硕大(shu) 喧哗(xun) 苍劲(jng) 翡翠(fi) 眺望(tio) 擦拭(sh) 目眩神迷(xun)3.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23、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矗立:高耸地立着。 硕大:非常大;巨大。目眩神迷: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五彩斑斓: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划分文章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独句成段,引起下文。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4段):“我”由冰变成一滴水,开始了丽江之行。第二部分第二层(第58段):一滴水跌进落水洞,等待数百年后,醒来依旧要去实现心愿。 第二部分(第28段):写一滴水到达四方街前的奇特经历。第三部分第一层(第913段):描写古城白天悠闲恬淡的生 活图景。第三部分第二层(第14、15段):描写古城夜晚灯火阑珊的 景致。第三部分(第915段):描

24、述一滴水流经四方街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四部分(第16段):黎明时分,“我”离开丽江。2.文章首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运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写“我”化作一片轻盈的雪花来到世界,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3. 第3段中,写徐霞客将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写进书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写徐霞客将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写进书中,并让其美名远扬,这增添了丽江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4.文章写到了四方街的来历、流传的经过,并且交代了现在的四方街游人如织,这种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从四方街的建筑历史写起,再写其成名的经过,并且交代了人们对四方街的向往与渴慕,形成了一种

25、古今相互映衬的建筑风格与民俗画面。这样写既交代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又突显了四方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丽江四方街在古今文化的浸润下更有魅力。5.“一滴水”到四方街的奇特经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写“一滴水”在四方街的游览经历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丽江古城优美的景色、恬淡纯朴的生活方式的喜爱、赞美之情以及对丽江深厚文化底蕴的景仰之情。6.第13段描写古城丰富多彩的民俗,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描写丽江古城丰富多彩的民俗,既展现了丽江古城悠久厚重的历史风韵,又表现了丽江古城的现代气息和古城人们的幸福生活。7. “我”要去四方街,最后流过四方街,流经“敲打着银器的小店”和“挂着水

26、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从这滴水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一滴水之口,在文中多次表达“我想停下来看看”“我确实想停下来”的情感,可见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留恋之情,对丽江古城悠久的人文文化的赞美之情,对丽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景仰之情。8.第14段作者略写夜景,详写游客,这样写有什么深意?作者写夜景时一笔带过,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做到了疏密相间。详写游客的欢悦,从侧面突出了丽江的风韵和繁华。9.结合课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留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至此,

27、“一滴水”结束了这次奇幻的生命旅程,奔向最终的归宿大海。这滴水带领读者游览了丽江古城,感受到了古城的厚重历史和现代气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文章中的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柳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作者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全方位多角度地描写了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2.巧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滴水”人格化,以第一人称“我”的主观视角对“一滴水”流经丽江的全过程进行叙述,所描写的景物无不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和美学评价。因此,读完文章,读者也仿 佛随同“一滴水”进行了一次丽江之行。这样写,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三、总结提升 本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的一部分,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