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45.32KB ,
资源ID:96796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6796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永平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永平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docx

1、永平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永平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05-2020年)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工作背景及规划依据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对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重点及政策措施,确保全县农村公路有序、快速、持续地发展,积极配合大理州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永平县公路现状,编制永平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05-

2、2020年)。编制的主要目的是:1适应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和永平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2全面系统地研究永平县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预测全县农村公路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3根据永平县的自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城镇体系、建设规划、乡镇(村)分布特点等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网布局方案(包括公路网通达深度、发展规模以及路线走向、等级、路面类型等);4综合考虑农村公路路网中各个节点和线路的重要程度及功能、现有线路的拥挤情况、交通需求、社会经济效益、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筹集的可能性等因素,制定规划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和建设重点,以指导全县的农村公路建设。本

3、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和参考资料是:1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草案);2.云南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3. 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4大理州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05-2020)大纲; 5永平县统计年鉴;6其他相关资料。 为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此规划在编制工作中广泛听取了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由各乡镇提供相关资料、编制各乡镇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汇总、平衡和评价后,编制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052020年)。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年限规划区域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含省管县道)、乡道和村道。具体来说,农村公路是指连接县城、乡(镇)、

4、行政村,以及农、林、牧、副、渔生产基地,资源开发区、厂矿企业、学校、集贸市场等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集散地,主要供机动车辆行驶并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公路。县道是以县(市)为单位,对全县(含县级市)具有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道的县际间公路。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的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外部联络的公路;村道是行政村(如村办学校、村委会)所在地与其他公路连接的公路。本规划所包括的范围为永平县行政区域内所辖的9个乡镇、73个行政村(社区)。农村公路网规划拟以该行政区域内所有

5、的乡(镇)、行政村及较大的自然村为联结点。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052020年,规划基年为2005年,规划特征年为2010年、2015年、2020年。根据“一次规划、分布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将规划分为四个阶段:2005年近期:2006年2010年(十一五);中期:2011年2015年(十二五);远期:2016年2020年(十三五)第三节 规划目标和原则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为农村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6、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发展,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规划的总目标是:公路网的建设和发展应适应永平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大理州、永平县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永平县未来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目标为:1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2在2020年前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道为支架、乡村公路、村社公路为网络,并与其它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合理的公路运输网络体系。3到“十一五”末期,实现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弹石路比率达到81。增加公路里程300公里

7、。全县通乡、通村公路技术等级、通行能力、抗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通村公路晴通雨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4.到2015年底,实现县道油路化,通村公路弹石路(水泥)化,增加公路里程544公里。全县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 到2020年底,主要县道改建为二级、三级油路,新建部分乡道,提升村道数量和等级,增加公路里程777公里。6.至规划期末,全县公路里程增加1621公里,其中,增加村道1410公里,增加乡道里程211公里。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将全面提高,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的,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规

8、划的原则是:1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确定的战略方针及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公路法为规划的前提和准则,遵照国家交通部和云南省、大理州有关政策、规划的原则。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3. 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公路建设能力,兼顾乡镇之间、行政村之间相对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4.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可持续发展,避免重复投资,节约资金、节约耕地、节约林地的原则。5以人为本、注重安全,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便于工程实施、管理的原则。 6远粗近细的原则,近期规划作得细致一些,远期粗略、宏观一些。第四节 主要结论一

9、、交通需求预测永平县未来15年内,货运量将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客运量将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县至乡镇公路交通量将以每年8-10左右的速度递增,乡镇至村公路交通量将以每年4-7的速度递增,村社公路交通量将以每年3-8的速度递增。二、永平县2005-2020年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是:(一)“十一五”建设目标1. 改建县道(含省管县道)油路201公里,实现通乡公路油路化。2改建四级通村弹石路(水泥)334.5公里,通村公路弹石路比率达到81。3. 改建村道50公里(四级土路),新建村道300公里(等外)。4. 公路里程达到2300公里,增加公路里程300公里。全县通乡、通村公路技术等级、通行能力

10、、抗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通村公路晴通雨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二)2011-2015年(“十二五”)建设目标1. 改建县道(含省管县道)油路117.5公里。2改建四级通村弹石路(水泥)171.8公里,新建四级乡道弹石路(水泥)94公里,实现通村公路弹石化。3. 改建村道四级土路200公里,新建村道四级土路450公里。4. 公路里程达到2844公里,增加公路里程544公里。全县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2016-2020年(“十三五”)建设目标1. 改建县道(含省管县道)油路108.5公里,提高县道公路等级。2改建四级乡道(水泥)137.4

11、公里,新建四级乡道弹石路(水泥)117公里,乡道网络将更加完善。3. 改建村道四级弹石路660公里,新建村道四级土路600公里。4. 公路里程达到3621公里,增加公路里程777公里。规划期末,全县公路里程增加1621公里,其中,增加村道1410公里,增加乡道里程211公里。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将全面提高,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的,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三、规划公路布局的思路、重点永平县农村公路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以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委会所在地、自然村为节点,形成“县城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放射和“乡镇国省道、乡镇乡镇、行政村行政村、

12、自然村自然村”网格相结合的路网。本规划以县道、通村公路、通自然村公路为重点,兼顾乡镇与乡镇、村与村公路联网,县道、通村公路以改扩建为主,提高等级,铺装路面;通自然村公路以新建和改建相结合,以连通为主;根据各乡镇上报的规划以及历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联通部分村与村公路。四、实施序列根据我县公路建设现状和规划期总的建设任务,近期重点改建县道、乡镇至村公路,首先满足于提高等级,完善路基,配套构造物,在此基础上铺装路面,县道以沥青路面为主,通村公路以弹石路面为主,部分路段考虑水泥路面;中期重点改建乡镇至村公路、乡镇之间公路、行政村之间公路;远期重点建设村社公路,提高县道公路等级。五、资金需求2

13、005年:合计需要资金6360万元。近期(“十一五”):合计需要资金42625万元。中期(2011-2015年“十二五”):合计需要资金51257万元。远期(2016-2020年 “十三五”):合计需要资金51257万元。2005-2020年合计需要资金158063万元。六、效果评价1.技术评价:永平县规划公路网评价表指标单位2004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公路网密度Rf公里/百平方公里31.7634.6539.846.06Rp公里/万人53.0455.5261.7169.17R0公里/万人百平方公里41.0543.8649.5656.75公路网等级水平G4.594.394.153.8

14、8结点连通度DN1.421.421.541.692.经济、社会、环境评价:通过规划公路的建设和实施,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公路养护和雨季保通费用,降低雨季阻车造成的经济损失;群众投工投劳,可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贫困山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节约旅客时间,方便群众出行;减少交通事故。公路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应高度重视,充分做好预防工作。第二章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概况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地理位置 永平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地处东经99179956、北纬25032545之间,东邻漾濞县和巍

15、山县,南接昌宁县,西与保山市隔澜沧江相望,北与云龙县山水相连。全县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6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7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老街镇,东距省会昆明市430公里,距州府驻地大理市90公里,西距保山市80公里,地处昆明至瑞丽和大理至保山、怒江的中间地段。历史沿革 永平县建县历史悠久。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立博南县,属永昌郡。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改称永平县。明清两代,县名未变,属永昌府。1929年,永平直属省辖。1942年,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保山,永平县隶属保山。1949年12月底,经中国共产党桂滇黔区党委会议决定,永平县由保山划归大理区。1

16、956年,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管辖至今。行政辖区 永平县辖4镇5乡,即老街镇、曲硐镇、杉阳镇、龙街镇、龙门乡、北斗彝族乡、永和彝族乡、厂街彝族乡和水泄彝族乡。共72个村民委员会及1个社区委员会。地形地貌 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较大,最高海拔2933米(北斗乡青神龙山),最低海拔1130米(水泄乡鱼坝平坦)。银江河为县内主要河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最后注入澜沧江。过境河流有澜沧江和顺濞河。顺濞河之西、银江河之东是云台山,银江河之西、澜沧江之东是博南山,形成三河夹两山,高山、河谷、坝子纵横交错的地形地

17、貌。山脉、水系 山多山高是永平的特点。根据1982年地名普查统计,全县共有大小山脉200多支,其中有具体名称的大山共191支,范围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3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5支。海拔最高的是北斗乡的青神龙山,海拔2933米。永平县境内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全县共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100余条,流向复杂,其中长10公里以上的常流河有31条,最大的河流为澜沧江、顺濞河、银江河、倒流河。全县年水资源总量10.03亿立方米,目前有效开发利用量为6595.79万立方米,开发利用率为6.5%,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4600万立方米/年,水力发电用水量1360万立方米,人畜饮用水量283.21万立方

18、米,工业及林苗用水量352.58万立方米。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13.9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4.67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10556千瓦,开发利用率为22.6%。气候特征 永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5.8,最高气温33.2,最低气温-4.4,年霜期115天,年日照2211小时,年均降雨量1033毫米,最高年降雨量1415毫米,最低年降雨量593毫米,年平均湿度75%,年均风速1.7米/秒,风向多为南风和东南风。工程地质条件 永平地处澜沧江大断裂带的东侧,顺濞河、黑惠江断裂带的西侧,受喜玛拉雅山运动影响,地层结构复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均

19、有分布,以中生代最为发育,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5以上。永平的岩层90以上都是沉积岩,其次是变质岩,岩浆岩也有分布,而砂岩、页岩、泥岩、砾岩则是主要岩类。地质方面,永平属中生代地质构造,构造方向为北北西南南东,构造方式为压扭性、张扭性断裂。永平岩石易破碎,节理发育明显,水流易切割,易产生泥石流,90以上是水成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动植物资源 永平县有寒、温、热三个气候带,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丰富。植物中,杂木灌丛、竹、水果、花卉、药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珍稀植物有木兰科水青树,阙氏木兰,杜氏木莲等。野生菌类种类多,数量丰富。经济作物以泡核桃、白木瓜、花椒、茶叶、烤烟、啤大麦、油菜等为主。粮食生产以玉米

20、、水稻、小麦、蚕豆为主。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34.38万亩,有林地面积220.92万亩,灌木林地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8.6%。全县共有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159万亩,人工种植牧草1.6万亩,天然草原恢复和改良面积5.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15万吨。泡核桃 目前,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已达30.12万亩,年产量达3000多吨。现有17个核桃生产示范基地,产量逐年上升。永平曲硐交易市场已逐渐成为云南省滇西四地州的核桃集散地,每年从邻近的保山市、怒江州、云龙县、漾濞县等地流入的数量达5000多吨,年交易量在8000吨以上。白木瓜 永平白木瓜以果大皮薄,酸香浓郁,肉质丰厚,核小汁多而远近闻名,全县共种植白

21、木瓜2.4万亩,年产量达260万公斤,白木瓜系列产品的年产量已达到350吨,开发的产品有白木瓜酒、白木瓜汁、木瓜蜜饯等。花椒 目前,全县花椒年均产量为7.56万公斤。白大蒜 全县种植面积约800亩,年产量384吨,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龙街镇,多以山地零星栽种。鹅 全县年出栏肥鹅保持在1.8万只以上。鹅产区主要分布于全县回族聚居区和银江河、倒流河、上村河两岸的坝区乡镇,养殖区分布相对集中。黑山羊、肉牛 全县黑山羊共存栏14.6万只,其中能繁殖母羊6.4万只,年出栏黑山羊8.6万只。永平县存栏肉牛9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牛2.5万头,年出栏肉牛4万头。矿产资源 永平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锑、铅、硫、砷

22、、汞、煤、高岭土、硅、水晶等20余种,探明的有铜钴矿、褐煤、石膏、铁矿、高岭土、花岗岩等。水泄铜矿:矿区位于永平县城南56公里的水泄乡境内,公路直达矿区,经地勘部门勘查,铜储量为93730吨,钴储量为4445吨,硫储量为445398吨,砷储量为133696吨,锑储量为21749吨,铋储量为1840吨,银储量为441吨,金储量为5.669吨。 厂街弥勒山铜钴矿:矿区距永平县城30公里,交通便捷。经原云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310地质队勘探,铜储量为39864.1吨,钴储量为2335.3吨,硫储量为147265吨,砷储量为31436吨,铋储量为320.5吨,银储量为20.259吨。卓潘铁矿:矿区位于

23、永平县城西26公里的老街镇卓潘村。目前已发现矿体出露点三处,矿铁品位25%45%,局部达60%。 褐煤:主要分布于龙门乡燕子河、小川、官上、程家村以及县城北部的毛厂、大秧田、滑石塘一带。全部褐煤资源量4500余万吨,其中龙门乡盆地2500余万吨,县城北部约2000万吨。现仅保留两户年产1.5至2万吨褐煤的露天开采企业。 高岭土:矿区位于永平县城西26公里的老街镇卓潘村。矿区与外界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矿床经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301地质队勘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认证,储量686.92万吨,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石膏矿:永平县石膏矿主要分布在杉阳、龙街、永和等乡镇。其中,杉阳镇小长山石膏矿

24、位于县城西南侧,距县城20公里。2001年, 经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云南总队勘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认证,矿区石膏储量为981.46万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老街镇卓潘村至沙鲁村一带。1991年5月,经国家建材局地质公司云南勘探大队地测科对我县花岗石资源进行侧重性地质勘查,认定永平县的花岗石资源丰富,蕴藏量大,以卓潘碱性岩体为主,整个岩体呈东西向延伸的长椭圆形,长13公里,宽5.5公里。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储量达30万立方米以上,花色品种多,质量好,有济南青、翠碧、夹竹桃、芝麻白、芝麻黑、墨黑等品种,矿块成方度可达0.51.5立方米,材质坚硬,斑状花纹均匀美观,耐酸、碱性强。旅游资源 永

25、平古称博南,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其中宝台山金光寺、博南古道、曲硐温泉、县城玉皇阁、大碱塘、新光遗址、北斗热水塘温泉等名胜古迹较为驰名。至2001年底,经省、州、县人民政府公布的三个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点11处。宝台山 宝台山位于永平县城西南部63公里处的风景区,方圆9584公顷,最高峰海拔2913米,山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南临江处海拔为1150米,山体壮观,植被厚密,林相齐整,自然景观秀丽,物种资源丰富,以古老、神奇、壮观而闻名滇西。宝台山地处横断山山区,系云岭山脉博南山的一部分。境内主峰为木莲花山,是滇西地区至今依然保持原始自然生态的处女地。始建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的金光寺就

26、坐落在山中。 宝台山境内主要景点有23处,其中地文景观类4处,水域风光类2处,天象景观2处,生物景观类8处,古迹与建筑类7处。尤以金光寺为代表的寺庙建筑(包括金光寺、金屏室、慧光寺、清静庵,普照寺遗址、历代僧尼塔墓、得安和尚墓)历史悠久,在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被誉为滇西地区的“大清莲花古弥勒道场”,有“滇西名胜”之称。宝台山适宜于开发生态探险旅游,目前已完成部分水、电、路、通讯、接待等基础设施,金光寺景点修复,洗身池景点建设及部分游路建设。博南古道 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与外国往来的古道之一,为著名的“蜀身毒道”。博南古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段,开通于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晋称“滇

27、缅永昌道”,因途经博南山而得名。博南古道全长约5000公里,穿越永平博南山的这一段是迄今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六尺多宽的路面全以大石砌就,犹如一条抖擞开鳞筋骨的巨蟒,盘贯于全山。“九曲十八盘”起伏跌宕,悲怆而不失大气,令人叹为观止,沿途文物古迹众多,民俗风情各异、适宜开发背包旅游、古道探密寻踪及乡村旅游等项目。曲硐温泉 曲硐温泉位于县城南边,地处大保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入口处的滇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320国道穿境而过。平均水温4750,属碳酸矿泉水体,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硫磺,宜于沐浴,对关节炎、类风湿、神经痛、痔疮和一些皮肤病都有明显的疗效而驰名周边地区,是具有投资开发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28、。玉皇阁 玉皇阁坐落于永平县城北5公里的灵化山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修观音殿。到1990年,先后建成了观音殿、财神殿、大殿等大小庙宇十余间,大殿东北侧有百年缅树一棵,华盖擎天,颇为壮观,四周青松渐长,环境清幽,是县城附近的主要休闲旅游景点。1988年,玉皇阁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灾害 永平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低温、霜冻、冰雹、大风、滑坡、泥石流。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418.92万亩,其中高山面积占8.1%,山地面积占85.7%,河谷坝子面积占6.2%。农用地面积353.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38万亩,林地面积

29、294.20万亩,园地面积7.98万亩,牧草地面积1.23万亩,其它用地面积17.75万亩;建设用地面积5.80万亩;未利用地面积59.58万亩。2004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为19.63万亩,按全县总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1.14亩,按全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1.26亩。人口、民族 全县总人口172726人,其中男88610人,女84106人。农村人口157096人,占总人口的91 %,城镇人口15620万人,占总人口的9%。总人口中小学文化人数为92686人,初中毕业人数为42737人,高中(中专、职高)毕业人数为5428人,大专以上毕业人数为2001人。永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

30、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白、苗、傈僳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9.3%。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3457万元,工业总产值17682万元,农业总产值49208万元。财政总收入464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34万元,财政总支出15772万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0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9938万元。国有经济单位职工人均年工资142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52991万元,纯收入21110万元,粮食总产量6729.2万公斤,人均产粮405.6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76公斤。肉类总产1.73万吨。烤烟种植面积3.7689万亩,总

31、产量9.25万担。全县存款余额48856万元,贷款余额31478万元,保险业收入763万元。第三节 交通运输发展概况永平县地处滇西交通要冲,“博南古道”穿境而过,是历史上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通道。1938年,滇缅公路竣工通车,经过永平境内80公里,过北斗,靠县城,经龙门至云龙,是永平县的第一条公路,为县内公路交通之开端。建国后,永平县的交通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9年永厂线建成通车,共38公里,1964年厂杉线建成,共39公里,1968年水泄线建成,1970年龙街线建成,实现了乡乡通公路。1972年新建320国道,1986年又修建了永保桥至杉阳公路。1989年建成大平地至龙街公路。1992年县交通局成立,加快了修建、改建公路步伐,1998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2002年10月,第一条过县境高速公路大保公路建成通车,大保高速公路永平连接线6.4公里同步建成。2002年底基本实现了县至乡镇公路弹石化,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981.4公里,已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为主骨架,省道、县道为支骨架,乡村公路、村社公路纵横交错,辐射全县的公路网络。目前,永平县境内无铁路、水路、管道。民航线路穿过永平一条,但无机场,公路运输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公路建设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人背马驮的落后运输方式逐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