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697.64KB ,
资源ID:96962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6962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3 常见的物质及性质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3 常见的物质及性质解析版.docx

1、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3 常见的物质及性质解析版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3 常见的物质及性质一、选择题1.(2019杭州10)在氧化铁金属锌氢氧化铜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B.C.D.【答案】 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酸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碱反应是酸的通性,但与具体盐发生反应则需看阴离子;故答案为:B。2.(2019杭州13)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为恒温蒸发过程,为升温蒸发过程,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

2、的正确判断是( )A.在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在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答案】 D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原理分析,蒸发溶剂有恒温蒸发和升温蒸发,无论哪一种,溶剂都会减小,但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可能不变。【解答】 在过程为恒温蒸发,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错误;B、 在过程中,加热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蒸发过程保持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保持不变,错误;C、 在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错误;D、 在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3、正确。故答案为:D。3.(2019金华、义乌、丽水11)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B活泼金属,易于氧气反应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答案】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的倾向,属于热力学范畴。利用金属活动性,可以比较金属在水中(而不是其他环境或干态)的还原性强弱与其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预测水中一系列的置换反应的方向。

4、【解答】A、由图可知,试管内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与物理性质无关;故A错误;B、试管内都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与氧气无关;故B错误;C、试管内都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没有利用到与酸的性质;故C错误;D、试管内都是金属片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而金属单质能够把比其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D正确;故答案为:D。4.(2019金华、义乌、丽水13)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较甲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答案】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

5、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即溶质与溶剂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答】A、甲恒温蒸发20g水,依然没有溶质析出,说明甲之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丙中有晶体析出,说明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对丙过滤后形成的丁也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C、乙是甲蒸发20g水后形成的,溶剂减少而溶质不变,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比甲大;故C正确;D、丙是饱和溶液,而甲是不饱和溶液,但两者的温度不同,所以

6、其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D。5.(2019衢州6)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A.氢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答案】A【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几种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由燃烧后的产物推断燃烧物的组成。【解答】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A符合;BCD、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无法燃烧;故BCD不符合;故答案为:A。6.(2019衢州12)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

7、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B【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或者是酸+碱盐+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判断是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作为标准的。【解答】A、由图可知,溶液的pH增大的过程是曲线,所以其变化是不均匀的;故A正确;B、由图可知,溶液的pH是从小于7开始逐渐变大的,所以溶液刚开始是酸性,则是NaOH溶液加入到盐酸中;故B错误;C、

8、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pH值约为2,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HCl,而NaOH+HCl=NaCl+H2O,则溶液中一定存在NaCl;故C正确;D、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pH值约为14,溶液呈碱性,加入无色酚酞会变红色;故D正确;故答案为:B。7.(2019嘉兴、舟山7)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C. 溶液质量为100克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答案】 C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9、【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所对应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分析,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质量比是定值,为溶解度:100,将物质放入水中溶解,计算所得溶液时先要判断物质是否能全部溶解,没有溶解的物质不算溶质质量。【解答】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所以 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 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B、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一定相等,正确;C、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小于100克,错误;D、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6:1009:25

10、,正确;故答案为:C。8.(2019台州11)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 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 D. 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答案】D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会沉积在烧杯底部;(2)如果集气瓶是封闭的,那么当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时,二氧化碳就不会从瓶中排出;(3)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4)只

11、要能证实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即可。【解答】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所以集气瓶中放出的二氧化碳会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烧杯底部,逐渐上升,因此低处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B.如果不移开玻璃片,那么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二氧化碳就不会继续排出,实验无法进行,故B错误;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阻断了与氧气的接触,故C错误;D.实验中,如果去掉高处的蜡烛,照样能够得到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9.(2019温州2)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银白色 B.

12、 密度较大 C. 导电性良好 D. 能被氧化【答案】D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熔点、沸点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解答】“银白色”、“密度大”和“导电性”都是银的物理性质,而“能被氧化”是指银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银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2019温州7)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

13、依据是( ) A. 砂糖水颜色很深 B. 砂糖水味道很甜 C. 砂糖溶解得很快 D. 砂糖固体有剩余【答案】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如果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那么这时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只要能够证明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即可。【解答】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如果砂糖固体有剩余,说明此时的溶液再也不能溶解砂糖,即这时的砂糖水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1.(2019温州12) 12.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考点】酸的化学性

14、质 【解析】【分析】银和汞的氯化物不溶于水,钡和铅的硫酸盐不溶于水,据此判断。【解答】A.AgN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Cl,故A符合题意;B.NaOH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NaCl,故B不合题意;C.Cu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Cl2 , 故C不合题意;D.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ZnCl2 , 故D不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2.(2019温州21)橘子罐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去除橘络(橘瓣表面白色网状结构) (1)橘络营养丰富,但是其内含有味苦的芦丁。芦丁(C27H30O16)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 (2)去除橘络时,要控制好稀盐酸和

15、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以确保食品安全。某次生产过程中,要配制100千克质量分数为0.3%的氢氧化钠溶液,则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千克。 【答案】(1)氢或H(2)0.3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计算出每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2)已知溶液质量和质量分数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计算。【解答】(1) 芦丁(C27H30O16)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30+1616=610;其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那么在这个分子中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2)需要氢氧化纳固体的质量为:100

16、kg0.3%=0.3kg。13.(2019台州16)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_7. 【答案】(1)H+(或“氢离子”);红(2)(或“大于”)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如果物质能电离出H+ , 那么它成酸性;如果物质能电离出OH- , 那么它成碱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2)如果PH7,那么溶液呈酸性;如果PH=7,那么溶液呈中性;如果PH7,那么溶液呈碱性。【解答】(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

17、离出H+ , 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7。14.(2019宁波19)图甲是一种稀释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用它以一定体积比对原液进行稀释,图乙是它的7种不同比例的稀释方式。小科用该稀释瓶按1:2的比例稀释原液,原液是密度为1.5g/mL、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稀释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 (1)当水加到1:1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1 , 当水加到1:2的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2 , 则p1_ p2。(填“”“”或“=”) (2)稀释得到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_g/mL,溶质质量分数为

18、_ 。(计算结果分别精确到0.1g/mL和0.1%) 【答案】 (1)(2)1.2;21.4%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容器中水越多则对容器底部压强越大分析;(2)根据溶液的密度为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解答】(1)当水加到1:1刻度线时比1:2时水的体积小,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也小;(2) 按1:2的比例稀释原液,取原液体积为v,原液是密度为1.5g/mL、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稀释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5g/mLV+2v1g/cm3 , =3.5V,则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溶

19、质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1);(2)1.2;21.4%。15.(2019嘉兴、舟山17).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 的性质。 【答案】 (1)减小(2)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

20、分析】(1)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2)由于重力作用,密度大的物质向下运动,密度小的物质向上运动。【解答】(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1减小,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故答案为:(1)减小;(2)密度比空气大16.(2019衢州19)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_装置。(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的性质。【答案】(1)C

21、;(2) 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或者是酸+碱盐+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判断是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作为标准的。【解答】A、由图可知,溶液的pH增大的过程是曲线,所以其变化是不均匀的;故A正确;B、由图可知,溶液的pH是从小于7开始逐渐变大的,所以溶液刚开始是酸性,则是NaOH溶液加入到盐酸中;故B错误;C、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pH值约为2,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HCl,而NaOH+HCl=NaC

22、l+H2O,则溶液中一定存在NaCl;故C正确;D、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pH值约为14,溶液呈碱性,加入无色酚酞会变红色;故D正确;故答案为:B。17.(2019金华、义乌、丽水20)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Zn+H2SO4=ZnSO4+H2_;(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最主要的证据是_产生黑色固体_。【答案】 (1)Zn+H2S

23、O4=ZnSO4+H2【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分子。金属活动性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的倾向,属于热力学范畴。利用金属活动性,可以比较金属在水中(而不是其他环境或干态)的还原性强弱与其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预测水中一系列的置换反应的方向。【解答】(1)锌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所以锌粒加入硫酸中产生的气泡是氢气,且发生的置换反应;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4、Zn+H2SO4=ZnSO4+H2;(2)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一定是产生了反应前没有的新物质,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最后能够观察到黑色固体生成,则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故答案为:产生黑色固体;故答案为:(1)Zn+H2SO4=ZnSO4+H2;(2)产生黑色固体.18.(2019金华、义乌、丽水2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

25、1)仅根据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Na2CO3和Na2SO4_;(2)原样品中所有可能组成是_BaCl2、NaOH;BaCl2、NaOH、NaNO3_。【答案】 (1)Na2CO3和Na2SO4(2)BaC2、NaOH;BaCl2、NaOH、NaNO3 【考点】物质的推断 【解析】【分析】物质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的问题。若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看能否发生反应,不仅是因为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产生,还涉及到溶液酸碱性、有色、无色,能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等。 【解答】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不可同时存在;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人

26、稀硫酸,由图可知,沉淀立即出现,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钡,不存在碳酸钠、硫酸钠;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 ,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还存在碱性物质,不然通入二氧化碳不可能出现沉淀;但是硝酸钠不确定是否存在,即可能存在;故答案为:(1)Na2CO3和Na2SO4;(2)BaC2、NaOH;BaCl2、NaOH、NaNO3。19.(2019杭州24)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回答:(1)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

27、)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辐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答案】 (1)4Fe+6H2O+3O2=4Fe(OH)3(2)氧化;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跟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式书写的原则分析;(2)根据氧气的氧化性分析;根据海绵铁的形状分析。【解答】(1) 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是铁、氧气和水生成氢氧化铁,方程式为 4Fe+6H2O+3O2=4Fe(OH)3 ;(2) 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 氧化性; 海绵铁中多孔隙,

28、增大跟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所以比普通铁除氧效果好。故答案为:(1)4Fe+6H2O+3O2=4Fe(OH)3 ;(2)氧化; 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跟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三、实验探究题20.(2019金华、义乌、丽水27)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实验研究】拉动注射器让废弃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汽存在的现象是_;(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_;【反思评价】(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

29、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_;(4)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实验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_。【实验结果】经检验,废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答案】 (1)A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2)收集尾气(或储气)(3)CO2不一定来自CO和CuO的反应,可能是原来的CO2在B装置没有除尽(4)在DE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或在DE之间连接A装置) 【考点】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分析】元素分析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组成的化学分析方法。分为定性、定量两种。前者用于鉴定有机化

30、合物中含有哪些元素; 后者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中这些元素的百分含量。例如,被测物质在特殊仪器中燃烧后,可定量地测定成二氧化碳形态的碳、成水形态的氢、成单体形态或氮氧化物形态的氮和成 二氧化硫形态的硫等。【解答】(1)混合气体水蒸气的检测是通过无水硫酸铜来检测的,如果有水存在时,无水硫酸铜则会由白色变成蓝色;(2)垃圾种含有C、H、O元素,则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所以实验在种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而F处的大注射器处在实验装置的末尾,则其除了引导气体流向外,就是暂时储存尾气;(3)垃圾种含有C、H、O元素,则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如果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则B会变浑浊,但没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所以即使废气中没有一氧化碳,E中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4)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除了生成的红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