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6 ,大小:52.22KB ,
资源ID:97015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7015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1、最新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措施1 游戏式教学 ,寓教于乐。2 注重学生理解,不搞填鸭式教学。3 考虑生实际水平,照顾中等生和学慢生。4 布置有趣作业,多与学生家长交流。教学安排课题课时起止日期例1.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23.2-3.3例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13.6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13.9例4.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3.10例5.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练习1与练习2143.133.23教学时间: 总第 1 课时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

2、数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学生计算,汇报交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2)探究算法。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3)试一试。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2.教学例2。(1)出示教材第2页例2。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师小结:

3、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三、反馈完善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时间: 总第 2 课时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第2 课时教学目标: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口算。78+3= 66+4= 59+7=

4、2.用竖式计算。233= 212= 32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估算。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4)归纳总结。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 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 总第 3 课时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交流共享1.出示教材第5页例4。提问: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追问: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2.探究算法。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引导思考: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

6、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3.归纳小结。4.检验算式。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5324=1272。完成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再集体订正。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让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时间: 总第 4 课时课题:练习一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2.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

7、两位数的算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题第2题。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8题、第9题、第10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反思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

8、,要注意什么?教学时间: 总第 5 课时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630= 302= 605= 3020= 1030= 2320=口算后随机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口算的。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二、交流共享1.出示教材第9页例5主题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算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

9、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学生交流算法。 2.优化算法。3.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汇报交流,并指名板演。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3题。2.完成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学生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题的得数,看看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 总第 6 课时课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第 6 课时 教学目标:1.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体验

10、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购物的经验吗?这节课我们跟随小明的脚步,到商场去走一走,看看他在购物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二、交流共享1.组织探究:你能帮王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内讨论。2.汇报交流。指名学生表述自己所列式子的意义。3.归纳反思。(1)提问:你用的是哪种方法?方法一还是方法二?结果怎么样?虽然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解题思路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互相交换方法进行检验。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2.完成教

11、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 总第 7 课时课题:练习二 第 7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口算。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随机抽取几题指名学生说说口算方法。2.根据132=26,快速说出以下算式的得数。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12、。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先算什么。让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5题。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学生计算,集体交流算法。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第7题、第8题。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收获?教学时间: 总第 8 课时课题:复习 第 8 课时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3、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第一单元即将结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1题、第2题。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计算引导学生归纳出: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个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个位;再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十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十位。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3题、第8题、第10题。(1)出示第一组题,先让学生计算,

14、再组织对比,交流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2)出示第二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对比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3)出示第三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上下两题的联系。6.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11题。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 总第 9 课时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第 9 课时 教学目标: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2.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二、交流共享1

15、.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1)出示题目:2411 5311(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4)出示题目:6411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5)试一试:5911 6711三、反馈完善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千米和吨教学措施1. 寓教于乐,注重结合学生实际。2.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理论升华。3. 通过做习题,进行教学巩固。教学安排课题课时起止日期1.千米的认识13.242认识吨

16、23.26-3.273.练习三23.30-3.31教学时间: 总第 10 课时课题:认识千米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2.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长18( )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3.出示教材第20页例1。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二、交流共享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

17、间的进率。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2.强化概念。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 总第 11 课时课题:认识吨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重点:认

18、识质量单位吨,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二、交流共享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学生回答,交流感受。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

19、相加,有1吨吗?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2、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教学时间: 总第 12 课时课题:认识吨 第 3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用吨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二、交流共享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1)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

20、=1000千克。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吨;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2.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4题、第6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 总第 13 课时课题:练习三 第 4课时 教学目标: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单位间的换算。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

21、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第2题。(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

22、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教学时间: 总第 14 课时课题:练习三 第 5课时 教学目标: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单位间的换算。教学过程:1、提问: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第6题、第7题。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

23、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措施1.寓教于乐,注重结合学生实际。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理论升华。3.通过做习题,进行教学巩固。教学安排课题课时起止日期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14.22.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14.33.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24.6-4.74.练习四24.9-4.10教学时间: 总第 15 课时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

24、生养成认真审题,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剩下的钱等

25、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 2.思考: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教学时间: 总第 16 课时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2.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

26、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二、交流共享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1题。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教师强调: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表格,并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启发。3.完成教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

27、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师提示:这两题都要先算四个茶杯的总价。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教学时间: 总第 17 课时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第 3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2.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

28、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2.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提问:你能指出所求问题是哪一部分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1题。教学时间: 总第 18 课时课题

29、: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第 4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2.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再去商场看看。二、交流共享 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追问:现在你能解答这道题吗?先算什么?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读线段图,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什么。2.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阅读小芸和小力的话,并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3.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3题。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