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3 ,大小:96.45KB ,
资源ID:97087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7087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教研室2015年3月目 录绪 论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5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6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8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39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52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58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64附录一:实践教学要求及调查报告或论文参考题目 70附录二:练习参考答案 71绪 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

2、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 ( )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 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4、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5、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A

3、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8、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学说C唯物论 D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

4、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B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

5、统一D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二、多项选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启蒙思想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 D西斯蒙第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唯物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

6、义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涵盖的领域有: ( )A政治和经济 B文化和军事C哲学和历史 D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7、标志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有: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巴黎公社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8、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众多因素推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三、

7、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

8、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

9、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2)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如何才能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10、?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C马克思 D恩格斯2、哲学基本问题是: ( )A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人的本质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4、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思维依赖于存在

11、 D存在就是被感知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或者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作不同回答,哲学上划分为: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6、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观点或学派的对立和斗争,其中最基本的斗争是: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 ( )A客观实在性 B

12、多样性C运动属性 D时空属性9、“物体是不依赖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这种物质观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唯心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人类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D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11、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13、12、鲁迅说过:“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一只眼,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 ( )A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来自人的思维活动C人脑对鬼神的反映 D归根到底来自客观物质世界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 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15、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 )A

14、形而上学 B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16、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 )A形而上学 B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是统一的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 D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18、“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C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

15、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0、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 ( )A运动 B实践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2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 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2、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生产实践 B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 D艺术创作活动23、“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

16、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已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突出地说明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2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5、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26、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物

17、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2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的绝对运动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新事物: ( )A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B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C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30、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 B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C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 D失败与成功是一

18、致的31、人们常说要注意发挥“后发优势”,这里的“后发”与“优势”的关系是:( )A后发是绝对的优势 B后发都能成为优势C在一定条件下后发才能成为优势 D后发只能是劣势3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 )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C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33、下列有关矛盾的观点中,错误的观点是: ( )A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D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之争是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3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同一性和

19、斗争性相结合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35、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 )A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C质量互变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3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7、黑格尔曾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 ( )A要学

20、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不畏困难勤奋努力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38、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D坚持发展观点看问题39、条件对事物发展: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任何作用C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D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4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4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

21、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包含的哲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前提和准备 B事物都是联系的C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是要说明的是: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D肯定和否定的关系44、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45、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

22、)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46、唯物辩证法的否定方面指的是: ( )A,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促进其灭亡的方面C事物中代表旧的方面 D事物中决定其性质的方面47、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 B完全抛弃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48、决定事物性质的是: ( )A主要矛盾 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非主要矛盾 D主要矛盾的非主要方面49、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50、黑格尔说:“割下来

23、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是要说明 ( )A可能离不开现实 B部分离不开整体C结果离不开原因 D现实离不开本质51、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了: ( )A规律是客观的 B规律是可知的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D人在规律面前是无所作为的52、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的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自发地盲目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地活动来实现的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可以认识,社会规律是难以捉摸的53、“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句话更好地说明了: (

24、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D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54、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5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56、中国有句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说明: ( )A意识具有主观性 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C意识不受认识对象的制约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5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25、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58、物质和意识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反作用于物质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B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二、多项选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地对立起来 B把物质与运动对立起来C把运动与静止对立起来 D

26、否认世界的统一性2、意识的本质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C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普遍联系 B实践C物质第一性 D永恒发展5、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 ( )A世界是否联系和发展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的问题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

27、现在: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C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D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7、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 ( )A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矛盾转化创造条件B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的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C使对立的双方相互联结形成矛盾统一体D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8、下列观点中,哪些是唯物主义都具有的观点: ( )A物质决定意识 B世界是可知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9、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于: ( )A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和愿望B任何个人的意志

28、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都等于零C社会发展规律存在于人们的自觉活动之外D个人的意志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0、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庭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里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些事实说明了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规律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11矛盾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 )A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有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B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在一个具体矛盾中有

2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D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12、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14、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15、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矛盾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