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39.48KB ,
资源ID:971029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7102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1、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 学 计 划教材简析:本单元的课文以“诗”为主,无论是诗歌体裁还是散文,文章中都透露出浓浓的“诗”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诗歌,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挚感情。“小小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三课。2学习本单元22个生字,只识不写生字14个,理解词语的意思。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

2、思想感情。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5会把自己在生活中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教学重点:1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感情,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2学写作文,会把自己在生活中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课时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2课时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时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课时古诗两首 2课时习作1 2课时练习1 2课时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

3、习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钢笔字的兴趣。教学准备:钢笔 墨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1观察第一页插图。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

4、同?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四、练习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1-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或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及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好习惯,要持之以恒。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看图,明确认真完成作业的意义1、出示挂图(第4页上图)学生观察,然后说说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么?2、集体讨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小结:“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并且要持之以恒,你才能成为

6、真正的成功者。三、欣赏优秀作业。1、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3、集体评议本班本学期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并加以表扬。(说说自己作业书写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四、观察图片,明确认真完成作业要求。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懂得作业分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3、集体交流:作业态度要认真(1)书面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3)拓展作业:广泛搜集资料,扩大视野。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2-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

7、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教学具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

8、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播放课文录音。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3谈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全文。 ()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 凉爽洒悄悄地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边音;爽shuang翘舌音;洒sa平舌音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1、细读第一小节。 ()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理解诗句意思。“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2、细读第二小节。()指名读第二小节。()理解诗句意思。“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人们常

9、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的下无比快乐

10、,修改意见-3-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小结板书:迎洒望听(唱歌)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4-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细读第三小节1.齐读第三小节。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11、。”“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3.指导朗读。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

12、语调要上扬。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4.小节并板书:问谁安排(感激)二、总结课文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5-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2、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

13、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23每逢佳节倍思亲相机教学生字“逢、佳、倍”。2.解释题意。(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2)简介王维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14、,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三、初读课文。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师辅导潜能生自读课文。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评议。(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学生正音。四、写字指导指导要点。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15、修改意见-6- 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异:需注意上半部分。学生描红。五、作业1.朗读课文。2.读抄词语。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7-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之前补充:听写词语。1.教师范读课文。2.分自然段讲读。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板书:王维(3)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4)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

16、“倍思亲”呢?请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前三句说了什么?板书:重阳登高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学生讨论交流,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

17、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4)齐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板书:插茱萸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修改意见-8-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18、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4)齐读第三自然段。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

19、?(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3)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异乡客(4)看图,加深体会诗句意思。图画上的人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诗人?点示:桌子上的纸上写的是繁体字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未写题目。(5)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补充。(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他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

20、少我一个人)(6)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7)齐读第四自然段。二、总结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3.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设计:23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异乡客客王维登高插茱萸遥知少一人修改意见-9-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能力目标: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意境。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

21、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教学重点: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 调动积累,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2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

22、,把诗句读通顺。1、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

23、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修改意见-10-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池上。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

24、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板书设计: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池上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11-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所见,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二、检查自学情况1、了解诗人生平。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2、理解题目意思。“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那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

25、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3、学会生字新词。我会认,认识黑板上的生字新词。三、初读感知,自学存疑。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解决疑难。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2、小组内交流自学。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朗诵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第二句之后要有较长的停顿。要突出“振”、“捕”、“鸣”、“闭口”、“立”等词语。要读出生活情趣。)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五、品悟古诗,熟读成诵。(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1. 自读每句诗,小组

26、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b.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2. 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a.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b.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c.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 教师范读,学生

27、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2. 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修改意见-12-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3.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六、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2、有感情地朗读。七、拓展: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八、书写生字1、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2、自由练习书写。3、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

28、更漂亮了?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 -13-刘 集 中 小 备 课 专 用 纸习作1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课前准备:例文的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2老师在说什么呀?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二、读懂例文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1)小小组讨论讨论。(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