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0 ,大小:3.02MB ,
资源ID:97838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7838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属材料热处理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属材料热处理教案.docx

1、金属材料热处理教案金属材料热处理教案金属材料热处理教案第一教案A:课题:绪论B:课型:新课C: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2、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史3、了解金属材料在各行业中的应用D:教学重点与难点 无E:教学过程绪 论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的性能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1、 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钢的热处理和金属材料等。2、金属的性能主要介绍:(1)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2)金属学基础知识讲述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及金属的塑性变形,铁碳合金的组织及铁碳合金相图;(3)钢的热处理讲述

2、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4)金属材料讲述碳素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及用途。3、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金属材料。三、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发展史金属材料的使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四、金属材料在工业农业上的应用。F:小结G:布置作业 : 预习第一章序论及第一章第一小节第二教案A:课题:金属的性能B:课型:新课C: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金属材料性能(工艺性能、使用性能)的概念、分类2、掌握力学性能概念及其指标3、掌握载荷的性质、名称、分类4、掌握强度的概念及其种类、应力的概念及符号D、教学重点与难点:1、金属材料

3、的性能是教学重点2、金属材料的强度概念及种类是教学难点E、教学过程:第一章 金属的性能概论: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2、使用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如抗腐蚀性、抗氧化性等)。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疲劳强度等)。工艺性能。第一节金属的物理性能一、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2、表达式:=m/v 式中:-物质的密度,kg/m3; m-物质的质量,kg; v-物质的体积, m3; 密度小于5103 kg/m3的金属称为轻金属,大于5103 kg/m3的金属称

4、为重金属3、例:一块质量为510-2形似黄金的金属,投入盛有12510-6 m3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到12810-6 m3的地方,问这块金属是纯金的吗(金的密度为19.3103 kg/m3)?二、熔点 定义:金属或合金从固态向液态转变时的温度 难熔金属:熔点高的金属(钨、钼、钒等);用于制造高温零件,如火箭、导弹等。 易熔金属:熔点低的金属(锡、铅等);用于制造熔丝、防火安全阀等。三、导热性定义:金属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能。导热性的大小用热导率来衡量。符号,单位W/K。越大,导热性越好。导热性好的金属散热也好。导电性以银最好,铜、铝次之四、导电性定义:金属材料传导电流的性能。导电性能用电阻率表示,

5、单位。越小,金属导电性越好。导电性以银最好,铜、铝次之导电性好的金属适于做导电材料,如铜、铝。导电性差的金属适于做电阻材料。五、热膨胀性1、定义:金属材料随着温度变化而膨胀、收缩的特性。金属受热时膨胀而体积增大,冷却时收缩而体积缩小。2、线胀系数和体胀系数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3、例:有一车工,车削一根长1的黄铜棒,车削中铜棒温度由10升高到30,这时铜棒的长度应为多少?试说明该车工在测量铜棒长度时应考虑什么因素(黄铜棒的线胀系数为17.810-6)六、磁性定义:金属材料在磁场中受到磁化的性能分类:铁磁性材料(铁、钴等)、顺磁性材料(锰、铬等)、抗磁性材料(铜、锌等)铁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中能强

6、烈地被磁化。制造变压器、电动机、测量仪表等。工程上用的强磁性材料即此种材料。(电动机、变压器)顺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中能微弱地被磁化。抗磁性材料:能抗拒或削弱外磁场对材料本身的磁化作用。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能一、耐腐蚀性定义:金属材料在常温下抵抗氧、水蒸气及其他化学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二、抗氧化性金属材料在加热时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三、化学稳定性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总称。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称为热稳定性。(如锅炉、汽轮机等)第三节 金属的力学性能一、力学性能的概念: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及疲劳强度。二、载荷的概念

7、及分类:1、金属材料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所受的外力称为载荷。2、分类按载荷作用性质分:静载荷:是指大小不变或变化过程缓慢的载荷 。冲击载荷:在短时间内以较高速度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交变载荷 :是指大小、方向或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载荷。按载荷作用形式分:拉伸载荷、压缩载荷、弯曲载荷、剪切载荷和扭转载荷等。如:11图。三、变形的概念及分类金属材料受到载荷作用而产生的几何形式和尺寸的变化称为变形。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四、应力、内力1、内力: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为保持其不变形,在材料内部作用着与外力相对抗的力, 称为内力。2、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金属材料受拉伸载荷或

8、压缩载荷作用时,其面积上的应力按下式计算: =F/S式中:应力,单位:Pa,1Pa=1N/ 1Mpa=1 *106 N/mm2 F:外力 单位: N S:横截面积单位: m2F、小结:掌握几个重要的概念:1、使用性能2、力学性能3、力学性能包括五个指标4、应力5、内力G、布置作业: 书P:16 1、2、3、4第三教案A:课题:金属的力学性能B:课型:新 课C: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拉伸试验的测定方法;2、掌握力伸长曲线的几个阶段;3、掌握屈服点的概念;D: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力伸长曲线是教学重点;2、强度、塑性是教学难点。E:教学过程:一、强度:概念:金属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

9、的能力称为强度。强度的大小用应力来表示。根据载荷作用方式不同,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扭强度等。一般情况下多以抗拉强度作为判别金属强度高低的指标。抗拉强度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的。1、拉伸试样:拉伸试样的形状一般有圆形和矩形。do:直径 Lo:标距长度 长试样:Lo=10do 短试样:Lo=5doa拉伸前 b拉伸后2、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图12是低碳钢的拉伸图,纵坐标表示力F,单位N;横坐标表示伸长量L,单位为mm。(1)oe:弹性变形阶段:试样变形完全是弹性的,这种随载荷的存在而产生,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Fe为试样能恢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的最大拉伸力

10、。(2)es:屈服阶段: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在载荷不增加或略有减小的情况下,试样还继续伸长的现象叫做屈服。屈服后,材料开始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Fs称为屈服载荷(3)sb:强化阶段:随塑性变形增大,试样变形抗力也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或称加工硬化)。 Fb:试样拉伸的最大载荷。(4)bz:缩颈阶段(局部塑性变形阶段)当载荷达到最大值Fb后,试样的直径发生局部收缩,称为“缩颈”。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多数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有些脆性材料,不但没有屈服现象,而且也不产生“缩颈”。如铸铁等。图13为铸铁的拉伸图。P153、强度指标:(1)屈服点:在拉伸试验过程中,载荷不

11、增加(保持恒定),试样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用符号s表示 ,计算公式:s=Fs/So 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可用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表示,计算公式:0.2=F0.2/So屈服点s和规定残余伸长应力0.2都是衡量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材料的屈服点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是机械零件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2)抗拉强度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强度,用符号b表示。计算公式为:b=Fb/So 式中:b:抗拉强度,单位:N/ Fb:试样承受的最大载荷,单位: N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单位: mm2 零件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应力,不于允许超过抗拉强度,否则会

12、产生断裂。F:小结1、强度2、变形阶段G:布置作业 P16 5、6第四教案A:课题:金属的力学性能B:课型:新课C: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抗拉强度概念、塑性概念及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布氏硬度概念、硬度测试及表示的方法点。D: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抗拉强度概念、塑性概念及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布氏硬度概念、硬度测试及表示的方法点。E:教学过程二、塑性: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塑性由拉伸试验测得的。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率表示。1、伸长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用表示:计算公式:=(L1L0)/L0 100%

13、式中:伸长率,% L1试样拉断后的标距,mm L0试样的原始标距,mm2、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 用表示 =(SO-S1)/SO100% 式中:断面收缩率,% SO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mm2 S1试样拉断处的最小横截面积,mm2金属材料的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例、有一直径dO=10mm,Lo=100mm的低碳钢试样,拉伸验时测得FS=21KN,Fb=29KN,d1=5.65mm,L1=138mm,求:s、b、。解:(1)计算SO,S1 S0=d02/4 =3.14102/4=78.5 mm2 S1=

14、d12/4 =3.145.652/4=25 mm2(2)计算s、bs=FS/SO=21103/78.5 =267.5Mpab= Fb/SO=29103/78.5 =369.4Mpa(3)计算、=(L1-L0)/L0100%=(138-100)/100100%=38%=(S0-S1)/S0100%=(78.5-25)/78.5100%=68%三、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1、布氏硬度:(1)布氏硬度的测试原理:用一定直径的球体(钢球或硬质合金),以规定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然后用测量表面压痕直径来计算硬度用HBS(HBW)表示:HB

15、S(HBW)=0.102x2F/D(D一D2一d2) 式中:HBS(HBW)布氏硬度值 F 试验力,N; D球体直径mm d压痕平均直径,mm 当F、D一定时,布氏硬度与d有关,d越小,布氏硬度值越大,硬度越高。(2)布氏硬度的表示方法:符号HBS之前的数字为硬度值,符号后面按以下顺序用数字表示条件:1)球体直径;2)试验力;3)试验力保持的时间(1015s不标注)。F:小结1、塑性的定义及表示2、硬度的定义及表示G:布置作业: P16 7、8第五教案A:课题:金属的力学性能B、课型:新课C、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洛氏硬度测试原理表示方法。2、掌握冲击韧性的测定方法。 3、了解维氏硬度测试原理

16、、表示方法。4、掌握冲击韧性的测定方法。5、了解疲劳的概念、破坏的特征及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D、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洛氏硬度测试原理及表示方法。2、教学难点洛氏、维氏硬度表示方法。 3、教学重点冲击韧性的测定方法。4、教学难点洛氏、维氏硬度表示方法E、教学过程:三、硬度:例如:170HBS10/1000/30:表示用直径10mm的钢球,在9807N(1000kgf)的试验力作用下,保持30S时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70。530HBW5/750:表示用直径5mm的硬质合金球,在7355N(750kgf)的试验力作用下,保持105s时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530。(3)应用范围及优缺点:布氏硬度

17、适用于测定灰铸铁、有色金属各种软钢等硬度不是很高的材料。优点:能准确反映出金属材料的平均性能。缺点:操作时间长,压痕测量较费时。1、洛氏硬度(1)测试原理: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淬火钢球压头,压入金属表面后,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以测量的压痕深度来计算洛氏硬度值。表示符号:HR(2)标尺及其适用范围:为了用一台硬度计测定从软到硬不同金属材料的硬度,可采用不同的压头和总试验力,组成15种洛氏硬度标尺,每一标尺用一个字母在洛氏硬度符号HR后面加以注明。常用的洛氏硬度标尺是A、B、C三种,其中C标尺应用最为广泛。 见表: 1-1 P19硬度标尺压头类型总试验力(N)硬度值有效范围应用举例HRC1

18、20金钢石圆锥体147102067HRC一般淬火钢件HRB1/16钢球980725100HRB软钢、退火钢、铜合金等HRA120金钢石圆锥体58846085HRA硬质合金、表面淬火钢等不同标尺的洛氏硬度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可换算。表示方法:符号HR前面的数字表示硬度值,HR后面的字母表示不同洛氏硬度的标尺。(3)优缺点:优点:操作简单迅速,能直接从刻度盘上读出硬度值;压痕小,可测成品及较薄工件;测硬度范围大。缺点:数值波动大2、维氏硬度。原理:与布氏硬度试验相同。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从表中查出。表示:与布氏硬度相同。如:640HV30表示用294.2N(30 kgf)试验力,保持10S15S测

19、定的维氏硬度值为640。优点:可测较薄的材料,也可测量表面渗碳、渗透层的硬度,可测定很软到很硬的各种金属材料的硬度、准确。缺点:测试手续较繁;对试件表面质量要求较高。五、冲击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常用一次摆锤冲击弯曲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的冲击韧性。1、冲击试样;常用的试样有(10X10X55)mm3的V形缺口和U形缺口试样。 2、冲击试样的原理及方法:冲击韧度越大,表示材料的冲击韧性越好。3、能量多次冲击试验。六、疲劳强度1、疲劳概念: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零件所承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点,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2、

20、疲劳破坏的特征、疲劳断裂时无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前没有预兆,而是突然破坏;、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很低,常常低于材料的屈服点;、疲劳破坏的宏观断口由两部分组成。3、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 疲劳曲线是指交变应力与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图14 P23F:小结G:布置作业: 9、10、11 F:小结第六教案A、课题:金属的工艺性能B、课型:新课C、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工艺性能的概念,包括的四方面的内容。2、掌握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的要领及主要指标。D、教学重点与难点1、金属的工艺性能概念及包括的四方面内容是教学重点。2、掌握铸造性能的流动性、收缩性、是教学的难点。E、教学过程概念

21、: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对不同加工工艺方法的适应能力。一、铸造性能:金属(材料)及合金在铸造工艺中获得优良铸件的能力称为铸造性能。1、流动性: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主要受金属化学成份和浇注温度等的影响。2、收缩性: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性。3、偏析倾向:金属凝固后,内部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现象称为偏析。二、锻造性能:利用锻压加工方法成形的难易程度称为锻造性能。铸铁不能锻压。三、焊接性能:焊接性是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四、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金属材料接受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称为切削加工性能。F:小结G:布置作业:何谓工艺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22、第七教案A:课题:金属的晶体结构B:课型:新课C: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晶体的定义及性能。2、掌握晶体结构的概念。3、熟练掌握金属晶体的类型。D、教学重点与难点:1、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是教学重点。2、晶体的性能、结构是教学难点。E、教学教程:第二章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一、晶体与非晶体非晶体:在物质内部,凡原子呈无序堆积状况的,称为非晶体。如:普通玻璃、松香、树脂等。晶体:凡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质,金属的固态、金刚石、明矾晶体等。性能:晶体有固定的熔、沸点,呈各向异性,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而且表现为各向同性。二、晶体结构的概念:1、晶格和晶胞:表示原子在晶体中排列规律的

23、空间格架叫做晶格。能完整地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2、晶面和晶向: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一定方向,称为晶向。由于在同一晶格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原子排列的疏密程度不同,因此原子结合力也就不同,从而在不同的晶面和晶向上显示出不同的性能,这就是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原因。三、金属晶格的类型:1、体心立方晶格:它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上和立方体的中心。如:铬(Cr)、钒(V)、钨(W)、钼(Mo)及-Fe2、面心立方晶格:它的晶胞也是一个立方体,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上和立方体六个面的中心。 如:

24、铝(Al)、铜(Cu)、铅(Pb)、镍(Ni)及-Fe3、密排六方晶格:它的晶胞是一个正六棱柱体,原子排列在柱体的每个顶角上和上、下底面的中心,另外三个原子排列在柱体内。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镁(Mg)、铍(Be)、镉(Cd)、及锌(Zn)等。F:小结 G:布置作业:1、何谓晶体?何谓非晶体?2、什么是晶格、晶胞?3、金属晶格的常见类型? 第八教案A:课题:纯金属的结晶B:课型:新课C: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金属结晶的概念,纯金属冷却曲线、及过冷度。2、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3、熟悉掌握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常用细化晶粒的方法。4、同素异构转变的概论,掌握铁的同素异构转变式。D、

25、教学重点与难点:1、细化晶粒的方法及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是教学的难点。2、纯金属冷却曲线及过冷度是教学重点。E、教学过程。第二节 纯金属的结晶金属由原子不规则排列的液体转变为原子规则排列的固体的过程称为结晶。一、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及过冷度。用热分析法进行研究:图21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理论)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实际)实际结晶温度(T1)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o)这一现象称为“过冷现象”。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这“过冷度”(T=ToT1)。金属结晶时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快,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也就越大。二、纯金属的结晶过程。结晶过程是晶核的形成与长大的过程。

26、外形不规则而内部原子排列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与晶粒之间的分界面称为晶界。三、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方面。一般地说,在室温下,细晶粒金属具有较强的强度和韧性。细化晶粒的方法。1、增加过冷度2、变质处理3、振动处理第三节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同素异构转变的概论: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的金属有:铁、钴、钛、锡、锰等。同一金属的同素异构晶体按其稳定存在的温度,由低温到高温依次用希腊字母,等表示。铁的同素异构转变式 Fe- Fe- Fe(体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与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有许多相

27、似之处:1、有一定的转变温度,转变时有过冷现象;放出和吸收潜热;转变过程也是一个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2、同素异构转变属于固态相变,有本身的特点:新晶格的晶核优先在原来晶粒的晶界处形成;转变需要较大的过冷度;晶核的变化伴随金属体积的变化,转变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例如:Fe转变为Fe时,铁的体积会膨胀约1,这是钢热处理时引起应力,导致工件变形和开裂的重要原因。F:小结 G:布置作业 第九教案A、课题:铁碳合金B、课型:新课C、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合金的概念及相的概念2、掌握合金的组织概念、性能特点。3、掌握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混合物4、了解二元合全相图的建立D、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合金的概念是

28、教学重点,掌握三种合金组织的名称及性能是教学难点。E、教学过程:第三章 铁碳合金概述:1、合金的概念:合金是一种金属元素与其它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普通黄铜是由铜锌两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碳素钢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2、 组元或元的概念: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物质称为组元或元。硬铝是由铝、铜、镁或铝、铜 、锰组成的三元合金。3、相的概念在合金中成分、结构及性能相同的的组成部分称为相。液态物质称为液相,固态物质称为固相。第一节 合金的组织一、固溶体固溶体是一种组元的晶格深入另一组元的晶格中所形成的均匀固相。(一组元溶解其他组元,或组元之间相互溶解而形成的一种均匀固相)溶入的元素称为溶质,而基体元素称为溶剂。固溶体仍然保持溶剂的晶格类型。1、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之中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图31P442、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晶格结点上某些原子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置换固溶体。二、金属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具有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