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79.43KB ,
资源ID:98088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808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3.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3.docx

1、高三历史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银川模拟)“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A BC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可以直接排除;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是在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据此排

2、除。答案:A2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解析:注意“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特指邓小平进行的改革,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C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被称为建国后中国的第二轮“土地革命”。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这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

3、有权D这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析:A、B、D三项分别指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分配方式和作用,都是正确的。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而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由此可以判断C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答案:C4下表反映的是19521984年中国部分年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单位:百万吨)。造成1978年后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粮食163.42195.05194.53304.77320.56407.31棉花1.301.642.092.162.076.25油料4.194.193.625.2

4、17.6911.91A对外开放的实行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经济政策的调整 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解析:1978年后中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C。对外开放与此关系不大,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依然是土地公有,只是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故排除B、D。答案:C5.(2011山东高考)右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知识。1992年,中

5、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始于1984年,故B错误;从营业执照看,我国开始出现个体工商业,说明国家允许发展私营经济,表明我国所有制形式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故选C;沿海开放城市出现于1984年,故D错误。答案:C6.(2011沈阳模拟)右图是张德元、潘林所作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A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B生活水平的提高C生活习惯的变化 D商品经济意识增强解析:从图表来看,金钱占了44%,可知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这是农村改革三十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6、商品经济意识增强造成的。答案:D7(2012苏州模拟)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主要的不同是()A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B主动开放C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D外商来华创办的企业解析:近代史时期的开放是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强迫中国对外开放的,今天的开放则是中国政府主动打开国门,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开放。答案:B8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青岛和香港,其中哪些城市曾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辟为通商口岸,1984年又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青岛香港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城市只有天津和上海,据此即

7、可得知答案为C。答案:C9某中学高三文一班学生王林爱好收集历史图片。下为其收集的两张能见证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图片。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A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B“文革”时期人民币的变革C建国初期推行的计划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国初期由于物资缺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必须计划供应,为此政府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出现粮票。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股票的出现即是这一特征的体现。由此可知,题干主要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故答案为A。B从两幅图片中体现不出来;C

8、、D两项均只概括了其中一幅图的主旨。答案:A10(2011郑州模拟)2010年8月12日,全国首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挂牌融资项目“地票”竞拍在成都市农交所举行。“地票”实际上就是建设用地指标的俗称,是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一种“持证准入”制度。“地票”的出现表明()A我国的土地性质发生了本质变化B土地可以作为私有财产买卖C拥有“地票”就依法拥有土地所有权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解析:A项错在“本质变化”,我国的土地性质仍然是公有制;B项明显错误;C项错在拥有“所有权”,拥有“地票”只是依法拥有土地的使用权;D项正确,为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农村的经济体制

9、改革在不断地深化。答案:D11(2011浙江高考)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解析:“证券”、“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特征的具体表现。邓小平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尝试,并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D项正确。这段话并未涉及改革的重心转移,防“左”和反“右”以

10、及在经济特区进行试验,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12(2012镇江模拟)“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药你苦”“煤超疯”“盐王爷”等这些在网络上热议的词汇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市场投机行为坚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 BC D解析:网络词汇疯狂的市场投机行为的一再出现,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产品还需要增大市场供给,故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

11、:材料1: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材料2:材料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

12、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材料4: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 172.8美元,日本为5 747.8美元,德国为4 351.5美元,印度为1 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研究表明,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材料5:上海世博会主题宣传画:请回答:(1)

13、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4分)(2)材料2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4分)(3)根据材料1、2、3,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根据材料3、4、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措施”注意结合题中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来回答,从时间判断是“一五”计划,“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

14、图片中的土炼钢炉和“以钢为纲,全国跃进”不难回答是什么实践活动,“结果”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变化”注意从材料中归纳,从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角度来回答,“原因”从中国新时期所处的内外环境及经济发展去分析。第(4)问认识具有开放性,要结合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来回答。答案:(1)措施:实行“一五”计划。意义: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实践:发动“大跃进”运动,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结果: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环境破坏等。(3)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或由不可持续

15、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或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挑战。(4)要从国情出发选择工业化道路;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或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14(2012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年代主要内容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中共中央下发

16、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

17、员材料2:毛泽东以实践证明,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30年:得到的、失去的、梦想的材料3: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过,“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1)据材料1,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

18、要特点。(8分)(2)据材料2,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6分)(3)结合中国1978年以来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3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论证合理)(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第(1)问从表格中的时间先后顺序以及改革主要内容即可解答,需要比较强的概括能力。第(2)问,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据材料2”的要求,只要概括材料2的大意即可。第(3)问需从两个角度分别论述,做到史论结合即可。答案:(1)逐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任意3点即可)(2)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欲望;政策支持;先行者的成功。(3)提示一:答案1:认为现代化孕育着稳定,不会滋生动乱,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3分。答案2:认为现代化过程只是滋生着动乱,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3分。答案3:肯定“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的观点,能分别论述,并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6分。提示二:只有论点给1分;只有史实不给分;做到了史论结合,但不符合其他要求,如属于答案1、2扣1分,属于答案3扣2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