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0.54KB ,
资源ID:98311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8311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docx

1、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 散文总论: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一、 先秦散文:1、 综述:中国古代散文成

2、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2、 甲骨卜辞: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3、 铜器铭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较丰富。4、 尚书: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5、 历史散文: 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

3、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之称。 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西汉刘向整理。文学性和艺术性很强,对后世的文、赋有重要影响。6、 诸子散文: 论语: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时期。 孟子: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提倡仁政、王道、民贵君轻。 庄子:战国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 荀子:战国荀子著作集,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韩非子:战国韩非著

4、作集,法家重要著作。 吕氏春秋:战国末期秦国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之书。思想以儒家为主,杂以法、墨、阴阳诸家思想。7、 先秦寓言:先秦诸子散文、史传著作中为了论证而记述的寓言故事。寓言是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发展的高级形式。起着上继神话、下启小说的作用。二、 秦汉散文:1、 综述:秦朝李斯的文章是汉代政论文和辞赋的先声。汉初政论文有所发展,贾谊和晁错的文章对唐宋以后的散文创作有明显影响。汉武帝到西汉末,散文的主要成就是司马迁的历史散文史记。政论文方面,桓宽的盐铁论和刘向的奏疏继承了汉初政论文的传统。东汉有班固的史传文学汉书,政论文有王符的潜夫论、崔是的政

5、论、仲长统的昌言、王充的论衡等。2、 政论文: 西汉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思想以儒家为主,也杂有法家、黄老的成分。代表作:文集新书,亦名贾子。名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特点:1、有战国纵横家风格,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厉害。2、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西汉晁错:西汉学者、政治家、散文家。景帝时提倡削藩导致七国之乱被腰斩。代表作:论贵粟书特点:议论切实中肯、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语言明白晓畅,体现了作者对现实深刻的观察和匡正时弊的政治热情。 西汉桓宽盐铁论:西汉宣帝时,桓宽根据昭帝时期盐铁会议的文献编纂而成。保存了西汉中叶的经济思想史料,具体生动地反

6、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东汉王充论衡:王充,东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论衡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学说,批判了封建迷信思想和华而不实的文风。3、 史传文学: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东汉班固汉书:班固,东汉辞赋家、史学家。汉书记载西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汉初沿用史记,须补了昭帝后的历史。三、 魏晋南北朝散文:1、 综述:魏初曹操虽然提倡质朴的文风,但华丽之文还是占了上风。魏晋之际,受到玄风的影响,说理之文有所发展,但也出现了阮籍、嵇康等师心使气的文章。两晋受到政治的影响

7、,文章重归清淡。而且文章骈偶化越来越严重。因此两晋时期文章的特点是精于明理、善于议论、极于骈偶。但东晋陶渊明、王羲之的文章也是独树一帜。南朝是文章由散体向骈体发展的高峰,但也有学者提出了复古的主张。北朝文章深受南朝的影响,但也出现了郦道元、庚信等风格独特的文学家。2、 三国建安七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列举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建安七子的文学主张是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感染力。3、 西晋竹林七贤:西晋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养生论、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文风纵情肆意,放荡不羁。4、

8、三国李康运命论:李康,三国魏文学家。所作运命论,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反映出魏晋之际的知识分子对待政治的矛盾心情。5、 东晋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辞赋归去来兮辞;散文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6、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地理著作、散文作品。7、 东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寄托对北魏覆亡的哀悼。四、 隋唐五代散文:1、 综述:隋唐五代文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扬六朝余波,骈文始终流行,但文风有所改变;一方面革六朝旧习,散体文有所发展。初唐文章已出现由骈入散的倾向,魏征、李百药、王勃等提出了改革的理论。盛唐到中唐前期,相继出现了一批提倡散体反

9、对骈文的复古文学家。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将散文推向全盛。唐代是骈文向散文靠拢的发展阶段。2、 唐宋古文运动: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首先提出复古主张的是唐初的陈子昂。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主要主张有:1、明道。2、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3、“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4、自创新意新词,反对模仿因袭。5、内容比艺术形式更重要。6、写作要有认真的态度。7、反对盲目厚古非今。宋代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大力提倡古文运动,其特点是:1、明道。2、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文风。唐宋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发展

10、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3、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五、 宋元散文:1、 综述:宋代的散文和骈文都有显著的成就和特色。宋初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使宋代散文有了空前的发展。南宋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爱国激情,以岳飞、陆游、文天祥为代表。骈文方面,随着古文运动的胜利,骈文也有了很大的改革。北宋出现了用古文方法写骈文的“宋四六”,北宋末和南宋的骈文逐渐打破了四六格式,多用长句,更为散文化了。元代的散文处于衰微之中,思想贫乏,缺少特色。2、 北宋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改革了唐宋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代表作:散

11、文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斯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笔记文归田录、笔说、试笔;赋秋声赋。特点:散文成就最高,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开宋代笔记文先声。3、 北宋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代表作:散文衡论、上皇帝书、上田枢密书、仲兄字文甫说。特点: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4、 北宋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其中叙事记游散文成就最高。开明清小品文先声。代表作:方山子传、书刘庭式事、潮州韩文公庙碑、喜雨亭记、

12、超然台记、韩魏公醉白堂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特点:写景笔法生动细致,栩栩如生,又能寓情于理,夹叙夹议,文体不拘一格。5、 北宋苏辙:北宋散文家,思想以儒学为主,擅长议论和史论。代表作:上枢密韩太尉书、诗病五事。特点:政论文观点精辟,针砭时弊,古为今用。六、 明代散文:1、 综述:明初散文由于经历了社会动乱,创作上较注意现实,以宋濂、刘基等为代表。明王朝巩固后,散文创作失去了生机,歌功颂德的台阁体流行。成化后,茶陵诗派和前七子在变革台阁体方面有积极作用。唐宋派的散文直抒胸臆、朴素自然,将明代散文创作推向高潮。明末李贽、袁宏道等的晚明小品题材多样,形式活泼,流畅隽俏。2、 唐宋派:明代文学流派

13、,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相比前后七子崇拜秦汉、模拟古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唐宋派边学秦汉为学欧曾,变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感情,反对一味抄袭模拟。唐宋派散文中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代表作项脊轩志、先批事略、寒化葬志。3、 共安派:万历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主张有:1、反对抄袭,主张通便。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3、推崇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共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成就,文风秀逸清新、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七、 清代散文:1、 综述:清代散文有了较大发展,作家辈出,佳作甚多,流派分

14、明,在古代散文史上有重要地位。清初文人力图形成清文风尚,散文发展分为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强调文、道、学统一的“学人之文”和以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僖、汪琬为代表的讲究规矩法度的“文人之文”。清中叶由于统治趋于稳固,程朱理学又有发展。这是出现了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文章特点是结构和语言严密雅洁,重阴柔之美。钱伯炯、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派合骈、散之长,救桐城派的单薄。晚清曾国藩的湘乡派继承了桐城派的渊源,章学诚笔法通达,袁枚行文机趣横生。龚自珍的散文开近代散文的先河。2、 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影响最大的是刘大櫆和姚鼐(登泰山记)。

15、桐城派以“义法”为中心,以“阐道翼教”为目的,语言简明达意,条理清晰,不用诗词与骈句,力求“清真雅正”,在清代文坛影响极大。3、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所著明夷待访录风格纵横恣肆、宏伟浑朴,突出的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带有鲜明的民主思想色彩。4、 顾炎武:明末清初学者,学问广博,提倡“经世致用”的实用文章,晚年重在考据学,为后世“乾嘉学派”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代表作日知录。第二章 小说总论: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发展三阶段:1、孕育形成期(先秦唐);2、嬗变发展期(宋元

16、明中叶);3、成熟繁荣期(明中叶晚清)。分类:1、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说。2、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笔记体。3、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4、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文小说和白话小说。一、 先秦两汉小说:1、 综述:古代小说酝酿和萌生时期。古代神话是华夏文化的源头,对小说产生发展有很大影响。孕育我国古代小说的母体是史传文化。中国古代小说萌芽于汉代的笔记小说,用古文书写,以笔记体形式面世,是一种记录见闻、搜集奇闻轶事、神鬼怪谈,长短随意的笔记体作品。特点是:1、借时空间隔和固有传说创作;2、具有故事性、形象性、文学性;3、已

17、具有文体意味。2、 神话: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包含的原始人类的世界观。二、 魏晋南北朝小说:1、 综述:部分文人突破传统,用文学笔法创作笔记小说,出现了志怪小说搜神记和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原本浅薄的前期笔记小说增加了艺术技巧和文化底蕴。许多故事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母体。2、 东晋搜神记:志怪小说集,撰者东晋史学家干宝。内容多为神怪灵异和民间传说,很多文学思想价值很高,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3、 南朝世说新语:志人小说集,编者刘义庆。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综合了正史和传闻。对人物的评价依据世族

18、士大夫的道德标准。语言质朴,几近口语,较能代表人物性格。三、 隋唐五代小说:1、 综述:唐代出现了传奇小说,标志古典小说的成熟。传奇小说兴于唐初盛于开元天宝以后,融通、综合雅、俗文学,源于志怪,他的出现翻开了我国小说发展史的第一页:由自发到自觉,有客观记述到主观表现,由“粗陈梗概”到结构完整,由依附到独立。但由于体裁局限,在唐代取得了辉煌成就后很快衰落让位给文言小说。文言小说在唐代异军突起后在宋、元、明三代一直衰落。2、 唐代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轶事,故称唐传奇。兴于初唐盛于中唐。体裁主要有:1、神怪类(南柯太守传);2、神怪兼爱情类(柳毅传);3、爱情类(莺莺传);4、历

19、史类(长恨歌传)。唐传奇语言一般运用散体,但多四字句,句法较整齐,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唐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及说唱文学有较大影响。四、 宋元小说:1、 综述:说话艺术的介入,使小说的发展呈现出新面貌。唐代出现了话本小说,繁荣于宋朝。话本小说以诗词起以诗词终,是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融合的结果,具有文体形式,是通俗小说的雏形。它的特点在于:1、克服了小说发展的内在矛盾,注重情趣,自觉虚构;2、注重内容,不苛求形式;3、沟通了民众和文人的思想情感。2、 宋元话本: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是短篇故事;讲史家的话本称作“平话”,篇幅较长。形式上分为繁本和简本,繁

20、本是语录式或经过修订加工,语言通俗流畅,接近口语;简本是提纲式的故事梗概。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重要的发展阶段,明清的白话小说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五、 明代小说:1、 综述:明朝出现了文人模仿话本形式创作的小说“拟话本”,代表作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之后相继产生了在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篇通俗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代表着小说创作的长足发展,这些小说的进步体现在:1、文体上,完成了故事型向小说型的转变;2、叙事方式上,由讲述型变成了表现型;3、语言表达方式上,由说话的程式化语言变成了贴近生活的口语化语言;4、塑造的人物形象上,由单一的观念化人物变成

21、了类型化人物。这些进步为我国古代小说初步确定了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明后期小说创作进入了繁荣时期,雅俗文学共存互融。明末出现了代表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三言”“二拍”。2、 章回小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宋元话本是章回小说的雏形。明初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大体形成了章回小说的体制。明中叶小说的回目正式创立,这时的小说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等,都分回标目,但回目并不严格对仗。明末清初的小说回目都采用工整的偶句,形成固定的回目形式,成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小说创作普遍采用的形式。3、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英雄小说水浒传(施

22、耐庵)、神话小说西游记(吴承恩)、世情小说红楼梦(曹雪芹)。4、 拟话本: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应用这一名称。是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式。5、 冯梦龙“三言”:白话短篇小说集,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品多描写市井百姓的生活,体现了充满活力的市民思想。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推动了短篇小说的发展繁荣,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6、 凌蒙初“二拍”:白话短篇小说集,包括拍案惊奇初刻和二刻。善于组织情节,语言生动。六、 清代小说:1、 综述:清初出现了代表文言小说最高成就的聊斋志异,文言小说经过唐代的繁荣,宋、元、明的

23、低潮,聊斋志异为它作了光辉的总结。清中叶出现了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和世情小说红楼梦,代表了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清末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锷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明中叶到晚清小说的成就主要有:1、文体上,由话本小说、通俗小说发展为文学小说;2、创作方式上,由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转变为作家个人独立创作;3、创作重心和叙事角度由客观叙述变为主观表现;4、塑造人物的审美观念由以善为美变为以真为美;5、功能上,由使用而娱乐、教化变为对社会真理和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探索。2、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揭露现实社会黑暗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是其思想价值

24、所在。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性格,成功塑造了很多颇有性格的人物形象。3、 儒林外史:长篇写实主义小说。作者吴敬梓。以描写士大夫生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下人性的丑恶,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表达对社会下层善良人民的同情。作者善于刻画生活和人物性格,使小说更加生活化。是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高峰,标志了中国长篇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成熟。4、 李汝珍镜花缘:文笔辛辣幽默。第四章 文学理论:一、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1.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魏文帝曹丕,魏文学家。典论是曹丕所著的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论文是其中一篇。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文章内容包括:1、批评“文人

25、相轻”的陋习;2、评论建安七子在文学上的才力和不足;3、重视作家的气质和个性;4、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这些观点对后世的文学批评有较大影响。2. 西晋陆机文赋:陆机,西晋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系统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他认为,创作来源于外界事物的激发和前人作品的启示,同时对创作中的想象和灵感作了精辟形象的论述。文章将文体分为十类,奠定了后世文体分类的基础。3.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挚虞,西晋文学评论家。文章流别论是中国文章总集之始。文章流别论是关于各种问题的

26、性质、源流的文学理论专著。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文艺思想,强调文章的教化作用,反对浮夸的文风。对南朝文学理论有重大影响。4.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包括全书的纲领以及对各种文体及作家、作品逐一的分析评价;下部包括创作论、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是全书精华所在。文心雕龙体现了儒家思想和朴素唯物主义的文学观。主要观点有:1、文学的发展变化受到时代即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2、艺术想象来源于客观生活。3、作家主观的才能和学识对文学创作也很重要。4、强调情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张“为情而造文”。5、文学批评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之

27、上。本书还对各种文体、源流进行了近一步探讨,是中国现存的南朝时代关于文章体制和源流的唯一重要著作。5. 南朝萧统文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上起子夏、屈原,下迄当时,但不录生人。分为赋、诗、杂文三大类。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选录标准以文人的名篇为主,比同类型的其他诗文总集影响更加深远。6. 南朝梁钟嵘诗品:古代诗歌评论著作。除品评诗歌之外,还提出关于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1、提出诗歌用词自然和谐的标准,为诗歌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2、从理论上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提出诗的滋味说,对后世诗文创作影响深远。4、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真情实感,反对虚假的无病呻吟。诗品标志着

28、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发展达到了新的阶段,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影响深远。二、 明代文学理论:1. 李贽:明代思想家、文学评论家。对于水浒传的评点产生了广泛影响。李贽的文学主张有:1、提倡“童心”与“迩言”;2、强调“自然”与“发愤”;3、重视戏曲与小说。李贽对水浒传的评点也扩大了小说本身的影响,同时这种自由灵活的评点方式也流行开来。评者可以通过总批、眉批、行批等形式对作品进行各种内容的点评。三、 清代文学理论:1、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思想内容方面,金圣叹注重借题发挥,议论政事,阐述立场观点,但他的思想在保守和批判之间充满矛盾。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精彩之处在于对

29、作品的艺术分析,他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时独到的艺术见解将小说戏曲评点推到了新的高度。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在首位,并重视情节和结构,提出了较有系统的小说戏曲创作理论。2、 毛宗纲:清初文学批评家。对于三国演义的评点较为著名。第五章 其他文体:一、 诗歌:1. 定义:文学样式之一。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2. 分类: 古体诗:汉魏以来形成,唐代之前的诗歌。特点是形式自由,句数、字数、平仄声调都没有严格限制。五言的称五古,七言的称七古。 近体诗,唐之后形成的诗歌。特点是诗的句数、字数和平仄声调、押韵等都

30、有严格规定。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称五律,每句七字称七律,每两句一联,依次为首联、颌联、颈联、尾联。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字称五绝,每句七字称七绝。不论律诗绝句,每首只能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3. 发展脉络:古代诗歌起源于原始歌谣。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春秋时期的诗经,宣告了古代诗歌的产生。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屈原和宋玉为代表的楚辞,屈原的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中国诗歌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汉朝出现了以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为代表的乐府民歌。东汉末年文人创作了不少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诗歌的最高成就。三国建安时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之一,曹氏父子、建安七字等文人掀起了中国古代诗歌第一次创作高潮。晋朝的诗歌开始走向重技巧、轻内容的方向,玄理诗盛行于文坛。南北朝式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变的时期,北朝的乐府民歌也有很高的成就。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顶峰。诗人辈出、体裁众多、思想深刻,名篇不计其数。这时期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