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94.05KB ,
资源ID:9840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840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报告李华林.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报告李华林.docx

1、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报告李华林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实习报告姓名:李 华 林学号:1109030019班级:水保111班时间:2015年1月目 录1.目的及意义 12.实习区基本概况 12.1地理位置 12.2自然条件 23.石漠化监测内容及技术方法 23.1监测内容 23.2技术方法 34.实习区石漠化现状(2010) 35.实习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45.1土地利用类型 45.2植被类型 65.3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 85.4石漠化程度 95.5石漠化演变类型 106.实习区石漠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16.1石漠化原因 116.2治理措施 116.2.1封山育林(草) 116.2.2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2、的生产潜力 116.2.3大力发展石漠化地区的旅游业 117.实习心得 121 目的及意义通过本次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实习,我们要了解到水土保持要做什么的、该怎么去做和并为将来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创造更大化效益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并结合上课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习中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问题,最终达到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增加绿地面积和促进生产、增加收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的的有机统一体。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的目的、意义是:根据国家、地方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定期调查、测量和记录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及其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准确、及时、全面地研究其动态和发

3、展趋势,为水土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与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相关软件(GPS、RS、GIS)的使用,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利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获取调查区两期石漠化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它方面的信息,最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掌握石漠化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

4、编与结果分析,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2 实习区基本概况2.1 地理位置本次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实习遥感监测石漠化的地点是龙广镇,龙广镇位于安龙县西南东与新桥乡、德卧镇相连,距安龙县县城33公里,西与兴义市郑屯镇交界,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市32公里,北与海子乡、洒雨镇毗邻,南与万峰湖镇接壤,国道公路324线和南昆铁路、现已开工建设的汕(头)昆(明)国家级高等公路穿镇而过。在黔西南州腹地的重要交通、通讯干线上,位居“南昆铁路经济走廊”的中心地段,处在兴义、安龙和天生桥水电站(即两城一站)的交汇点上,是一个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较优越的中心城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2 自然条件城区

5、面积由1.6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2.3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1719米,最低海拔825米,境内喀斯特地貌显著,旅游资源丰富。袁祖铭故居、卧雪山庄历史悠久,七星观音洞光怪离奇,海尾龙化石遗址、武装革命暴动纪念碑、塘坊苏氏庄园等文物古迹和旅游观光景点。全镇国土面积167.1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3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928.6公顷。辖26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79个村民组,现有总人口46824人(2004年末)。,总户数13523户,城镇人口由10000人增加到16841人,集镇区人均收入由5700元增加到8000元,成为全县商贸最繁荣的小城镇。居住着汉、布依、彝、苗等多种民族,是全国100个

6、重点集镇和全省20个文明集镇之一。3 石漠化监测内容及技术方法3.1 监测内容a. 石漠化土地的分布、程度、面积及土壤侵蚀状况。b. 石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情况。c. 石漠化有关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因素。3.2 技术方法利用201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龙广镇遥感影像,以2005年石漠化监测图斑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将2005年石漠化监测图斑区划空间信息数据,叠加在遥感影像(RS)上作为工作底图,建立解译标志,在室内按照图斑区划条件,对发生变化的图斑进行目视解译区划。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到实地核准图斑界线并调查核实各项监测因子

7、,完成图斑界线与监测因子的修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汇总获取本期石漠化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它方面的信息,最后根据两期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掌握石漠化的动态变化情况。4 实习区石漠化现状(2010)本次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课程实习实习区位于贵州黔西南龙广镇,国土总面积167.17平方公里 。实习区内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如表1所示,石漠化土地1.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4%;潜在石漠化土地29.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4%;非石漠化面积1736.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8%。由此可见,实习区内石漠化情况不为严重。同时也说明了我们水土保持措施取得了效果。图1.2010年龙广镇岩溶土地

8、石漠化状况图图2.2010年龙广镇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图表1.2010年龙广镇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表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 面积(平方千米) 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石漠化土地 1.1 0.4潜在石漠化土地 29.2 1.6非石漠化土地 1736.8 985 实习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分析利用201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龙广镇遥感影像,以2005年石漠化监测图斑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得到实习区05年和10年两期的土层厚度百分比、地类变化、植被类型变化、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和石漠化程度等数据。现将其对比分析如下:5.1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是根据

9、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是人类在改造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具有不同利用方向和特点的土地利用类别。如表2所示,该区0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单一,主要包括灌木林地、旱地、建设用地、水田、宜林地和有林地。其中灌木林地27.5平方千米;旱地203.1平方千米;建设用地61.1平方千米、水田1409.3平方千米、宜林地18.7平方千米和有林地63.6平方千米。10年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旱地、裸岩和建设用地,其中有林地115.9平方千米;灌木林地27.5平方千米;宜林地18.7平方千米;旱地183.5

10、平方千米;建设用地76.3平方千米。相比之下,05至10年期间,该区土地利用类型和森林面积逐渐增多,环境大大改善,不光建设用地增加,水田减少,有林地增加最多。说明人们把很多水田用于建设,商业性比较强。 图3.2005年龙广镇土地利用类型图 图4.2010年龙广镇土地利用类型图图5.2005年与2010年龙广镇土地利用类型状况图表2.2005年与2010年龙广镇土地利用类型状况表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10年减去05年灌木林33.527.56旱地183.5203.1-19.6建设用地76.361.115.2水田1285.61409.3-123.7未成林15.111.83.3宜

11、林地56.618.737.9有林地115.963.652.35.2 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是反映一个地区土壤肥力和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如表3所示,该区05年的植被类型较为单一,主要包括灌木型、草丛型和无植被型。其中灌木型29.3平方千米;草丛型6.4平方千米;10年该区的植被类型包括:灌木型、草丛型、旱地作物型、乔木型和无植被型,其中灌木型33.5平方千米;草丛型56.6平方千米;旱地作物型1469.1平方千米;乔木型135.4平方千米;无植被型76.3平方千米。相比之下,10年的植被类型更加多样化,增加了乔木型,灌木型植被的面积有所增加,草丛型和旱地作物型的面积分别减少了。总体而言,05至1

12、0年期间,该区植被类型和乔木型植被面积逐渐增多,草丛型、旱地作物型植被面积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抗逆能力和稳定性有所增强,但一旦被破坏后,其恢复起来也更加困难。 图6.2005年龙广镇植被类型图图7.2010年龙广镇植被类型图图8.2005年与2010年龙广镇植被类型状况图表3.2005年与2010年龙广镇植被类型状况表2010年植被类型2005年植被类型草丛型56.66.4灌木型33.50 29.3旱地作物类型1469.10 乔木型135.40 无植被型76.30 1735.25.3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 石漠化是指在岩溶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

13、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如表4所示,相比之下,10年的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均有小幅度的增加。总体而言,05年至10年期间,石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该地区石漠化状况得到改善,石漠化还是可观的。 图9.2005年龙广镇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图 图10.2010年龙广镇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图图11.2005年与2010年龙广镇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图表4.2005年与2010年龙广镇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表2010年岩溶石漠化2005年岩溶石漠化石漠化土地1.19.7潜在石漠化土地29.226非石漠化土地1736.81735.25.4 石漠化程度

14、 石漠化程度是衡量喀斯特石漠化土地指征与未发生石漠化土地指征间的差异,用差异大小来表征喀斯特石漠化程度。石漠化分布很低,石漠化不严重。 图12.2005年龙广镇石漠化程度图 图13.2010年龙广镇石漠化程度图5.5 石漠化演变类型石漠化演变类型是看其发生的趋势,看是否转变好与坏。丛图中来看,我们知道这个是很稳定,而且有明显的改善。6 实习区石漠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6.1 石漠化原因 由以上分析可知,前期使龙广镇土地石漠化现象不是很严重,但也值得我们去注意,因此,在后期的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相比05年,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增加了有林地、疏林地和宜林地,植被类型增加了乔木型。但该地区的石漠化状况

15、仍比较严重,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毁草开垦和建设活动,逐渐发展了经济。6.2 治理措施针对以上石漠化原因,结合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实际情况,以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现提出以下治理措施。6.2.1 封山育林(草)封山育林(草)是利用自然修复辅以人工措施,促进林草植被恢复的一种有效措施。森林有涵养水土、改良小气候、保护物种资源和改善林地土壤性状等作用,对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有重要意义。封山育林(草)区主要选择岩溶地区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难造林地以及能够尽快回复植被的无林地。6.2.2 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目前石漠化地区土地利

16、用的主要方向应立足于现有尚未退化和轻度退化的土地,从合理开发这些土地的生产潜力入手,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其他自然资源的优势,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力,而对那些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土地则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使其原有的生态平衡得以恢复。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法制,严格保护;设立专项,综合治理;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防治;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7、实习心得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师兄给我们讲解ArcGis的一系列操作,使我们学了不少东西。虽然刚开始大家都觉得比较难,很难记住操作的步骤,但是经过师兄多次的重复指导和讲解,还有我们的努力,最终我们熟悉了这一过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尽管本次实习时间短,但实习内容重点突出、专业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让我更深入的认识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责任性与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并且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步,才能够不断进步,竖立专业人才的责任感,为人类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最后,衷心感谢王清老师安排这次实习机会,以及蒋维成师兄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的东西,熟悉了ArcMap的一些基本操作,也给我们在这一方面打下了基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