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5 ,大小:188.89KB ,
资源ID:99066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9066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内容: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白居易长恨歌自主赏析:屈原湘夫人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杜甫蜀相陆游书愤推荐作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李白越中览古李清照一剪梅黄遵宪今别离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意志。2、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3、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离别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相关人生经历,分析诗歌思想情感。2、学会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切身

2、感受。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赏析指导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2、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解读)+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

3、态度应是“以意逆志”。说文云:“逆,迎也。”郑玄注:“逆,犹钩考也。”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 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二、以意逆志如何操作?(一)方法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二)举例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

4、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3、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质疑有

5、道理吗?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4、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 也。”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5、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

6、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山行的主题是否是漫步山林,悠闲看景?山 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

7、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6、指出下面两首诗中划线句的新的旨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

8、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四、知识拓展:古代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印发资料)五、布置作业自读长恨歌,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主旨。第2课时一、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选择:A爱情诗 B闺怨诗 C羁旅诗酬朱庆馀 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二、要准确理解诗歌,除了 “以意

9、逆志”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请阅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1、什么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3、怎样知人论世?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三、赏析长恨歌1、

10、诵读全诗。2、阅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作简单赏析。第一部分(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重要的句子: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褒贬;交代二人身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细节、衬托、借代,总写杨贵妃的美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所以当安禄山一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

11、刻就倾倒崩溃了。)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马嵬兵变,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重要的句子: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死于兵变,亦即民愤)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无可奈何)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睹物思人)芙蓉如面柳如眉,

12、对此如何不泪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离死别)第三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描写二人天人永隔的悠悠情思、绵绵长恨。重要的句子: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寻觅觅)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仙人永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誓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绵绵长恨)3、讨论:理解诗歌主题标题是“长恨歌”,“恨”什么?(1)讽喻说: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

13、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凡人写。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讽刺不是主旨,这一爱情悲剧才具有典型意义。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3)双重主题说:既是皇帝又是凡人。一方面讽刺他们荒淫无度,一方面对其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

14、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诚然

15、,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诗歌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诗歌形象地叙述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惋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湘

16、夫人教学目标 :1、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3、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教学重难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2、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第3课时一、导入新课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作家简介1、屈原,

17、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

18、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

19、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

20、精神。(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士大夫的臣妾心理,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初步定型。悲秋士不遇。忠怨忠君爱国,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5、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

21、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三、背景介绍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

22、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正因为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作家为创作主体的社会,所以后代以这个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上,这样的题材多少寄予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婚姻爱情的一种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这个题材历久不衰。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

23、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北京大学的林庚教授曾经讲过,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笔下完全被诗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屈原正式截取这个悲剧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四、课文诵读1、听朗读录音,梳理字词渚zh、眇mio、罾zng、潺chn、袂mi、汀tng、遗wi、搴qin

24、2、诵读指导(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其基调是幽怨、哀婉的。(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与佳期兮夕张 (张设罗帐)罾何为兮木上 (鱼网) 蛟何为兮水裔 (边)朝驰余马兮江皋 (边) 葺之兮荷盖 (编草盖房子)时不可兮骤得 (轻易)3、学生齐读五、整体感知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1、第1节(1)齐读(2)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

25、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我张设了罗帐。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3)分析:第1节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所以,第1节主要是用盼望对方来而对方却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融情入景,以景染情。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1节,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

26、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这一节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

27、。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而鱼网则应在水中。为什么男主人公会这么想呢?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况,大家有无思考过?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缘由:“与佳期兮夕张”,这说明男女水神有个约会,试想一下,假如两个人能及早相会,水神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兴奋激动。人们常说:良辰美景悦事。水神也一样。他看到的景致肯定也是美好的。而这里水神却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他们的约会肯定被耽搁了,肯定不能如期见面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其实类似于“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运用比兴的句式在下面还有一句,大家试着把它找出

28、来。在第3节,和这一句一样。“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裔”是什么意思呢?(水边)同学们看第3节有几个字的意思是表示水边这个意思呢? (裔,筮,江皋的皋)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句在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有什么意思呢?大家看一看,在这之前,水神有没有见面?没有吧,那么这一句话和上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情感不一样吗?因情造景,象征寓意。第4课时一、习旧引新,导入新课。二、新课内容1、学习第2节(1)齐读(2)译文: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3)分析:第2节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

29、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我们回到第2节,看看女水神是如何抒发自己对男水神的思念之情的。尤其是“思公子兮未感言”这一句把女神那种娇羞的心态表示出来,古人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也一样,大家读一读,看看女水神是如何说“天凉好个秋”的?女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愁思与这里的愁思不同,大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这里的愁思表达了女神对对方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她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2、学习第3节(1)齐读(2)译文: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

30、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用荪草装饰墙壁啊用紫贝壳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满屋都有芳香。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屋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3)分析:第3节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

31、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再来看第3节,我请一位同学阅读这一节。我们通过湘夫人第2节中描写所涉及到的建筑学上的术语,可以说明他所建的房子也就是一般的房子,但又是建给最心爱的、盼望已久的人住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迎新用的房子,所以用料考究,装饰精美,用花草装饰了一层又一层。如果说第1节是通过情节来描写,第2节则是通过行动来描写。这里面的情绪是暗隐其间,仅仅是个背景。这一段中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何地失望和难过,而是用建筑速度之,料之精美,装饰之考究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爱慕,用筑室这种行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