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29.75KB ,
资源ID:99200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9200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学教案一年级下册.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学教案一年级下册.docx

1、国学教案一年级下册国 学 计 划教学内容三字经、千字文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2、培养识字兴趣和识字意识,正确认读本课生字。3、体会文意,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背诵本节所学内容熟读成诵。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方法讲授、诵读教学进度内容周次内容周次三字经1-4句1介绍千字文11三字经5-8句2天地玄黄-玉山昆冈(1)12三字经9-12句3天地玄黄-玉山昆冈(2)13三字经13-16句4剑号巨阙-有虞陶唐(1)14三字经17-21句5剑号巨阙-有虞陶唐(2)15三字经22-25句6吊民伐罪-赖及万方16三字经28-29句7盖

2、此身发-器欲难量。17三字经30-33句8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尺璧非宝,寸阴是竞。18三字经34-48句9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容止若思,言辞安定。19三字经49-51句10复习20 国 学 课 教 案 第(1)周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知道这几句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背过“三字经”?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来就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

3、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提问:你知道是以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试着用完整的话和老师、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2)周教学内容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 原文:苟不教

4、,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如果对孩子不严加教育,孩子善良的禀性就会改变。教诲一个人按照本性发展放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不懈。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3)周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

5、“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生气的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告诫孟子只有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有进益。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讲故事孟母三迁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4)周教学内容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

6、的意思。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译文:古代时候,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讲故

7、事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5)周教学内容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重点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师:这几句三字经告诉我们,在我们成长

8、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家长为了工作、生意没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这是不对的,老师如果对学生不严个要求,就是老师的问题了。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讲故事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6)周教学内容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能简单说说它

9、们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译文: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启示:小时不努力学习,等自己老了,岁数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提问:你还想说些什么?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7)周教学内容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的意思。教

10、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8)周教学内容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

11、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二、学文晓理:原文: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四、总结(1)朗

12、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9)周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教学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讲黄香的故事)

13、分享同学们的感受二、学文晓理:提问: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引入:感恩。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四、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10)周教学内容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教学目标

14、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教学方法讲故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二、学文晓理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

15、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3、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

16、,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4、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5、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6、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7、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8、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 11 )周教学内容介绍千字文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

17、点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难点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了解千字文吗?谁说一说?新授:介绍千字文介绍国学小书院的相关内容,讲解本班要学习的千字文的情况及内容。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千字文问世1400 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

18、这足以使它流传到将来。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作业:把你了解的有关千字文的知识介绍给你身边的人。小结:我们现代人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机缘,一生中能把千字文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无论在海外还是中国大陆, 能读千字文的不是研究生也是学中文的本科生。但在民国建立之前,这是六岁孩子入蒙学就必读的。现代人如果没有文史功底,确实读不懂。且不说弄清引经据典与用韵,只翻字典查生字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兴趣全无了。有感于此,我笨鸟先飞,先求古寻论一番,作一块引玉之砖。希望我们每一个华人都能籍此珍惜自

19、己的文化,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不至于耻作中国人。 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 12)周教学内容12句从天地玄黄-玉山昆冈(1)教学目标1、 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 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 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教学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导入二、 整体感知 (一)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

20、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 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hurt 受伤 hurt hurt4、 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节。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ng”音,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手舞足蹈。 1、全体学生拍手读:. misunderstand 误会 misunderst

21、ood misunderstood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 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 leave 离开 left left3、全体学生手舞足蹈读: 0 00 00 00 0 (踏脚) (踏脚) (踏脚)(踏脚) 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spin 旋转 spun / span spun(三)三读成诵 知其意 不规则动词变化,大体上归纳有以下六条记忆法: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lie 躺 lay lain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

22、现最佳的小组。 (四)摇头幌脑 出感情 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本文来讲你认为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 understand 了解 understood understood千字文既是用一千个字编成的韵文,这次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古文在理解上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完全看读者的领悟力和想象能力。如果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传统教育的好处就在于处处给你留门,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处处关门闭户。讲不清,师之过;听不明,学之惰。如果真的能够随文入观,一定会发现古人的粗茶淡饭

23、别有一番风味。五谷杂粮是养胃的,不会伤人,希望大家多吃。smell 发出气味 smelt smelt 课后反思 国 学 课 教 案 第(13)周choose 选择 chose chosen教学内容hear 听到 heard heard12句从天地玄黄-玉山昆冈(2)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2、能够了解相关的故事或常识。3、背诵相应的诗句。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背诵相应的诗句。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背诵相应的诗句。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24、 二、复习诗句内容。1、讲故事:盘古开天地传说,在远古时代,天地混沌不分于是变成了一块巨石立在天地间。说一说听完后你的感受 2、学习诗句:结合解释先自学,再全班交流。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玄:黑色。 宇宙:空间和时间,一般指天地。 洪荒:混沌迷茫。意思: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盈:满,指月圆。 昃:太阳西斜。意思: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意思: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意思: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3、

25、跟读。 4、指导背诵。 三、小结。 课后反思国 学 课 教 案 第( 14 )周教学内容剑号巨阙-有虞陶唐(1)教学目标1.复习上堂课的所学千字文,加深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积累。2、学习新的千字文,让学生能准确的读出,熟练的掌握,甚至当堂可以背诵。3、了解今天所学千字文的知识,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背诵相应的诗句。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背诵相应的诗句。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千字文,你们还记得吗?指名背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

26、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齐声背诵。2、通过学习,你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二、学习(剑号巨阙珠称夜光等)1、今天这堂课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千字文,出示:“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2、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设计目的: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自己学会朗读。)3、指名汇报朗读,相机纠正读音。(设计目的:用各种读法,巩固孩子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熟悉。)齐读,比赛朗读。4、你们自己反复读过后,知道这部分都讲到了哪些方面?(让学生自己自由的说,可以检查他们对文字的了解。)5、出示一张古代打战的图片,问孩子们古代武器都有哪些?(让学生对各种古代兵器有所了解,最终引出剑。)6、你

27、们对古人的剑知道哪些?出示一幅宝剑图,老师介绍: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剑,第二把叫纯钩剑、第三把叫湛卢剑。两把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肠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利无比。(让学生了解巨阙的知识。7、那么珠宝又是什么有名呢?请你们听一个传说。听完以后让学生说说故事梗概,以便考察他们是不是听懂了。再让学生观看图片夜光杯,直观体验美丽夺目。8、出示水果图片,问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入柰的介绍,出示柰的图片和一段文字介绍。在古人认为水果中的极品就是李子和柰了。

28、9、过渡:每天我们饭桌上都有很多蔬菜,你们喜欢吃什么蔬菜呀?那么古人认为什么菜最好?10、出示“菜重芥姜”,你们猜猜看。学生会说生姜。老师接着问,生姜好在哪呢?因为生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所以部分学生能自己说出来。但是芥菜学生可能重未吃过,所以教师要帮忙了。11、出示图片和文字介绍。是芸苔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芥菜的主侧根分布在约30厘米的土层内,茎为短缩茎。叶片着生短缩茎上,有椭圆、卵圆、倒卵圆、披针等形状。叶色绿、深绿、浅绿 、黄绿、绿色间紫色或紫红。叶面平滑或皱缩。叶缘锯齿或波状,全缘或有深浅不同、大小不等的裂片。花冠十字形,黄色,四强雄蕊,异花传粉,但自交也能结实。种子圆形或椭圆形,色泽红褐或红色。中国有极其丰富的子用、叶用、茎用、芽用和根用芥菜的变种和品种。12、进行一个小结,这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宝剑、珍珠、水果、蔬菜,那么下段文字介绍什么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