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315.65KB ,
资源ID:99348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9348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docx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本单元共有9个例题,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内容,承载着不同的目标。在编排上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地位与作用:加强操作和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感受,感悟新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合理的估测。还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列表法。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列表一一列举的策略可以解决问题,掌握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学会数学思考。二、单元

2、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三、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2122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材P24“练习五”第1题。教学目标:1.引导让学

3、生经历观察、比画、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活动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谈话导入。师: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指名学生回答,并比画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师:请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回顾测量的方法,重点强调从0刻度开始测量。2.课件出示习题。填上

4、合适的数。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8米=( )厘米 400厘米=( )米5米=( )厘米 600厘米=( )米指名学生回答。3.课件出示教材P21例1。师: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发言,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依据。【预设】学生会用一定的标准去估计,例如1拃、铅笔的长度或者目测。师:估得准吗?下面请大家动手用尺子测量,验证自己估的结果。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4.师: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表示呢?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预设】用厘米和米作单位太大了,应该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师:这时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

5、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1毫米。师:关于毫米,你们知道哪些知识?【预设】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不对的观点要及时评价,有价值的观点可留板书,新课授完后进行分析。师: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预设】除了以前所学的厘米外,每两个数字之间还有小格子。师:每个小格子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演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每一份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mm表示。师:请同学用手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学生自行在刻度尺上找

6、出1毫米的长度。师:谁来说一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预设】1毫米很短,比以前所学的最小的1厘米还要短得多。师:你们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小组合作,数一数尺子上的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0毫米。师:用手指点数,好操作吗?为什么手指点数会很困难?有没有更合适的方法帮助我们数一数?【预设】学生通过数10毫米,会发现手指太粗,不好点数。从而想到要用细一点的物体帮助点数。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如用铅笔尖点数。师:除了刚才大家所数的1厘米之间有10毫米,其他的1厘米里是不是也有10个1毫米呢?请大家在刻度尺上找出另外一个1厘米数一数。组织学生多次验证,可以个人数或集体数,最

7、后得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厘米=10毫米 1cm=10mm2.进一步认识1毫米。(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学生会选择较薄的物体。教师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公交卡、医保卡等,这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对于毫米你有什么新的体会?【预设】一些物体的厚度,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2)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有多长,并说说感受。(3)画一画。学生在纸上不用尺子画出1毫米,再与尺子上的1毫米对比,然后用手势表示1毫米,用尺子画出3毫米、5毫米、10毫米等。(4)估一估数学书大约几页1毫米,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预设】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

8、米粒的长度等。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22“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顾读取物体长度与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2.完成教材P24“练习五”第1题。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引导学生先多角度去观察,再去测量。四、课题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1厘米=10毫米 1cm=10mm【教学后记】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23例2、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材P24“练习五”第35题。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体会到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认识长度

9、单位分米,初步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预设】米、厘米、毫米。师:那么请大家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吧。2.课件出示习题。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一只蚂蚁长约5( )一只长颈鹿高约6( )一只小花猫高约40( )一

10、只狗身长约8( )【预设】学生能比较容易填出前3个空,但第4空学生会有疑问,他们发现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和8毫米又太短。师: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时,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认识1分米。(1)自主学习。课件出示教材P23例2。师:同学们,请根据我们上一节课学习毫米的经验,自学例2,把你们学到的新知识圈一圈,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先作记号。学生自学。(2)汇报交流。师: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预设】预设1:学生会把教材重要的点读出来,却不甚理解。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实际操作。

11、多问“是这样吗”“你看到了吗”“还有谁能找到1分米有多长”这类问题。预设2:学生在理解1分米有多长的基础上会通过估量身边常见的物体体会1分米的大小。例如:一拃。预设3:学生没有米尺,只能根据教材说1米等于10分米。教师可提供米尺,让学生找一找1米里有多少个10厘米,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1米等于10分米。预设4:学生会出现无法理解的问题,例如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在后面进行操作探究。如有学生能合理表达,后面的探究则为巩固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知识梳理。师小结: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10分米就是1米。(3)操作感知。让学生拿出刻度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的长度

12、就是1分米。再找35个学生在米尺上寻找1分米。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有多长。(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师: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学生再次回顾自学知识,知道1分米=10厘米。师:先闭眼想象1分米的长度,再画出长1分米的线段,最后用尺子量一量,看画得准不准确,可以多次调整。识体系。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预设】粉笔盒的高度。3.认识几分米。师:在米尺上指一指2分米、5分米、7分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一比。4.再次理解米和分米的进率。师:以分米为单位测量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猜想过后,师提问

13、: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预设】预设1:在米尺上数一数,发现1米=10分米。预设2:用木条测量结果,发现1米=10分米。预设3:从已有知识出发,100厘米等于1米。100厘米里有10个10厘米,也就是10个1分米,所以1米等于10分米。5.自主学习例3。课件出示教材P23例3。学生自学例3,独立完成,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师:从课件的左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宽是多少,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预设】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2个10毫米,也就是20毫米。师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可以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

14、几厘米就是几个10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师:从课件的右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多少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吗?【预设】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所以80厘米等于8分米。师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可以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23“做一做”。 全班交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预设】在学生不能完整表达时,可以用填空

15、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整表达。例如:1分米是( )厘米,7分米是( )个1分米,也就是( )个( )厘米,所以7分米等于( )厘米。2.完成教材P24“练习五”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第4题要求学生说出解答过程。3.趣味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小马虎的数学日记:今天,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系好了一条长约10厘米的红领巾,和老师同学坐了一辆长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颗大约8厘米高的树边吃了一根大约2毫米长的红肠,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师:他这样写可以吗?说说你的看法,怎样改合适?【预设】学生会发现小马虎的日记中用到的长度单位都与现实生活不符。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16、?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3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教材P25“练习五”第610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长度单位。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什么?谁能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预设】学生会比较积极地说出已经学习的长度单位。对于进率和排序,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2.课件出示习题。(1)填空。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1米=( )分米 10分米=( )米(2)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第1题集体口答。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3.导入新课。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基础练习课件出示教材P25“练习五”第10题。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师: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

18、了几份?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2.小组探究,交流想法。根据已有经验,给每个小组提供4分米长的纸条和作业纸,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提示遇到困难的学生注意观察其他学生的操作。师:请想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学生组内交流表达后,教师指名学生发言。3.交流想法,突破难点。师: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预设】预设1:通过折一折得到答案。用纸条代替绳子,对折两次,打开后发现折痕把纸条平均分成了4份。教师可请学生将纸条上的折痕画出来,然后观察。预设2:学生会脱离实物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对折一次就是2段,

19、对折两次就是2个2段,也就是4段。4.解决问题。师:请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完善解题过程。教师指名学生板演。5.思维拓展,提升练习。师: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们还知道怎么算吗?【预设】2分米不好分成4份。师:那能不能换成小一点的单位再来分呢?自己先试一试,想好了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交流展示。师:把2分米换算成20厘米,就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了。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25“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收集学生画的图。展示收集成果,并让学生评析。师:说一说画线段应注意的事项。【预设】用刻度尺画。标出起始和末尾的两点,用直直的线连接两点,并在线段的下方标明

20、所画长度。师小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从0刻度开始。在给物体长度读数时,同时要注意观察物体的一端是不是和0刻度对齐。2.完成教材P25“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展示结果。请学生分享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即回家测量的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3.完成教材P25“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一说判断依据。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比较大小的方法。4.完成教材P25“练习五”第9题。师:要用到什么方法?你会列式吗?【预设】学生明确题意,知道是要把2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份,会列出除法算式。师:碰到了什么问题?列式后有什么困难?【预设】2太小了。师:那2能不能换成其他的数呢?但2米的长度可

21、不能变哦!【预设】学生会结合前面的变式,想到把2米换算成20分米,再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并完整表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四、拓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P25“练习五”思考题。师:请观察这3个铁环,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预设】每个铁环与相邻的铁环挂在一起。师:也就是说,这里有重叠的部分。每个铁环长4厘米,那3个铁环连在一起能直接算3个4是多少吗?【预设】不能,要去掉重叠的部分。师:小组讨论,并把你的解答方法记录下来。集体展示学生的解答方法。【预设】预设1:4+4+4=12(厘米),5+5+5+5=20(毫米),20毫米=2厘米,12-2=10(厘米)。预设2:4厘米=40毫米,40+40+40-

22、5-5-5-5=100(毫米)。五、课堂小结:1.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教学后记】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P26例4,完成教材P28“练习六”第13题。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表象,能进行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吗?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用具体事物或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1

23、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课件出示练习。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度。(5)测量万州到成都的距离。学生快速口答,有的学生对第(5)题提出疑问:学过的长度单位都太小了,均不合适。师: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1)二、经验交流,感知1千米长度1.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预设】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

24、上有“千米”,叙述铁路的长度等。师小结:测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可以用“km”表示。(2)师:那么1千米有多长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师: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课件出示操场图)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结果。师:1000米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师:想一想,1000米要走几个100米?1000米要走几个200米?几个250米?几个500米?三、活动探究,感知1千米的长度1.实践、想象,认识“1千米”。(1)师:想利用学校跑道亲身体验

25、一下1千米吗?怎么体验好呢?【预设】走100米,想象10个100米的路程。(2)制订方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3)活动准备。认识10米。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放标志桶,让学生看一看,走一走,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志桶,同时让学生看一看,走一走,了解几十米。在这个过程中,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先观察,然后走一走,想一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4)活动内容。用平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平时的速度,确定走10

26、0米需要的时间。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5)到跑道上实践、记录。(6)各小组汇报实践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板书有关数据) 2.推理、估计,建立1千米的表象。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28“练习六”第1题。学生口答,并说出判断依据。2.完成教材P28“练习六”第2题。师:我们已有的哪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预设】预设1:乘车是最快的,走路是最慢的。预设2:我走1千米大约用了15分钟。预设3:骑车花的时间肯定比走路少。引导学生表达已有的

27、生活经验,逐步推断出每题答案。鼓励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做有心人。3.完成教材P28“练习六”第3题。师:单位不统一时,首先要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再进行比较。1千米=1000米师:一个游泳池长50米,总共要游1千米,也就是要求什么?【预设】求1000里面有多少个50。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快速找到1000里有多少个50?【预设】学生为建立1000和50的联系,能找到100。因为学生已经很清楚,1000里有10个100,也很清楚100里有2个50,从而建立1000和50的联系。如果学生没办法想到,教师可提示找到中间量100。教师根据学生思路有条理地板书。4.课件出示习题。【预设】学生能很容易

28、找到书店到图书馆的距离是1千米。博物馆经图书馆到住宅区的路程和学校经图书馆到天文馆的路程也都是1千米,部分学生很难发现,教师要注意引导。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六、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1千米=1000米2个50米是100米,10个100米是1000米,所以20个50米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教学后记】第5课时 千米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材P27例5、例6及“做一做”,完成教材P2830“练习六”第5、8、9、11、13、14题。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

29、单位之间的换算,能运用进率直接推算出结果。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路程的估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师: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分米、1米呢?1千米呢?试一试,在纸上不用尺子分别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师:1千米等于多少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进率。师: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

30、室的长度呢?完成教材P29“练习六”第9题。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要求学生说出判断依据。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5。(1)课件出示教材P27例5。学生尝试自主完成。(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师: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填出结果,但表达上存在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如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3)练一练。完成教材P27上面“做一做”和P29“练习六”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2.自学例6。(1)课件出示教材P27例6。学生尝试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估测方法。(2)汇报交流。师: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约有多远,可以用哪些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预设】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例题说清楚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估测方法。教师小结并板书:(3)练一练。完成教材P27下面“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预设】学生有了例6的经验,能通过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